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41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docx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

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

XX市民政局“十二五”及远景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规划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主线,以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目标,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方向和任务,突出扩大总量,提高整体水平,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完善社会事业功能,促进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十一五”XX市社会事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与创新,全市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人口生育水平稳步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创造小康社会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目标,稳定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水平稳步下降。

“十一五”末,全市总人口 万人,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增率  ‰,实现了“十一五”人口控制目标。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十一五”末,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小学毕业生升普通初中升学率达到 %,6个县(市)区实现“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 %,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教育规模接近 万人;新建高校1所,招生人数人,在校生增至 人。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校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落实教育基础地位,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增强。

四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投入36.5亿元,年均增长32%。

投入33463.9万元改造、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投入2526万元,组织443所学校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1800万元,组织55所学校实施了“四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改造工程。

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光纤和ADSL上网的学校已达96%,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到总人数的80%。

在市信息中心的网站平台上,开通了六个县(市)区教育网,建立了17个部门子网站,7个教育督导网站,链接了相应的教育网站和市直学校的网站,将全市的教育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资源共享。

  

 ——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市、县、乡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

为6个县配置了农村巡回医疗车,给贫困、边远地区农民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建设了国贫县、少数民族自治县、边境县以及地方病、传染病高发县的部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  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合农民达 万人。

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标准化中心血站和5个县级血库建成使用。

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   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   万。

传染病、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得到加强;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发展,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市重点项目满族博物馆工程顺利完成并开馆。

共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 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两馆”的目标。

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网络基本形成,第届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取得金银 铜的好成绩。

   ——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万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覆盖。

企业工伤生育保险不断扩大。

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达到  万人。

全市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为  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  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万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

社区服务继续加强,进一步拓宽了社区服务领域。

老龄工作稳步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旅游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 万人次,年均增长%,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年均增长 %,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旅游景区(点〉及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长XX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全市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  处,具有基本接待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有 处。

旅游产业单位发展到 家。

旅游宣传促销和国内外市场开发初见成效,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因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总体发展水平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二、“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环境分析

    今后五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将处于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社会事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凸显期”。

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宏观政策来看,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占主导地位,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只要牢牢把握机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必将全面提高。

     一是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

按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保证人的全面发展被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社会事业的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结构加快转型,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将为社会事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发展空间。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的制度保障将更加有力。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

     四是发展社会事业的物质基础将更加雄厚。

我市经济已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按照20XX年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万元,今后5年国民经济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十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100亿元,将为社会事业发展创造更加牢靠的物质条件。

     五是社会事业改革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必将深刻触动和转变传统的社会事业发展观念,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将为社会事业发展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的目标,把握社会事业发展全局,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总量需求,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丰富公共服务产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把握未来5年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发展环境,落实加快发展措施,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绩效。

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坚持扩大总量,整体提高。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解决总量不足的矛盾,提高整体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坚持公平公正,发挥效率。

促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社会事业投资的经济效益。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的发展,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人民富裕祥和XX的和谐新XX。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到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  万人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左右。

     ——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快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进程。

到2015年全面实现“普九”,初中入学率达到 %以上,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  %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以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  %以上。

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生均校舍面积增加,及时消除新产生的D级危房。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农村居民。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城市达到 %,农村达到  %以上;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岁,婴儿死亡率保持在   ‰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小于  万;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  张,千人拥有医师数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到“十二五”末,实现市图书馆与市县图书馆联网,  %以上的县级“两馆”达标。

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和 %;继续完善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平台;继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力争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 %;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扩大社会就业总量、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增加到  万人,参保比率提高到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万人,参保比率提高到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到   万人,参保比率提高到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现有保障标准基础上三年内每年提高10%左右;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城市化发展要求的社区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培育绿色支柱产业。

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扩大旅游消费。

到2015年,全市入境旅游人次  万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0%,力争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经济的绿色支柱产业。

     四、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点任务,加大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

改扩建5个县级计生服务站, 个中心乡计生服务所,使其达到国家标准。

巩固和扩大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贫困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为代表的长效机制,引导各族群众少生优生、脱贫致富。

“十二五”期间,计划生育率达到  %以上。

    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工作方针,打造“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优生指导、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八项功能为一体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11—2012年,建设4000平方米的XX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承担全市六个县(市)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和避孕药具的仓储及发放任务,负责八道江区各乡(镇)街和江源区部分镇、街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四术”和生殖保健服务;加强基层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改扩建服务站及新建站基本实现服务站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二)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水平。

2015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1.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以上。

城镇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办好以市二中为龙头的省级重点序列以上的12所骨干学校。

移址新建XX市第一中学。

进一步缩小普通高中、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职业与成人教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完成长XX职业技术学院移地建校工作,到2015年,构建起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为两翼”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全方位的办学格局,在校生突破10000人,社会培训年突破5000人次。

到2020年,实现“高职教育为主,努力发展本科教育,兼顾中职教育、社会培训和科技研发”的发展目标,在校生突破20000人,社会培训年突破10000人次。

重点建设1—2所综合性、高水平、发挥示范作用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建设一批专业设置针对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学校。

民办职业学校达到2—3所。

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每个县(市)区集中建好1所与区域内重点普通高中水平相当、达到省级重点校标准的职业教育中心。

  

 (三)以农村卫生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到2015年,对全市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进行改造建设,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努力使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形成以县级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乡镇卫生院房屋、人员、设备配套率达到   %,乡村基本医疗管理规范率达到  %,规范化管理的卫生院比例达到 %, %的村卫生所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面向农村的全科医学教育,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卫生人才。

每年定向培养在职人员 名,到2015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 %,村卫生所达到 %,村医100%持证上岗。

     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

乡镇卫生院以产科建设为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处理顺产和异常产的能力,在有条件的乡镇降低家庭接生率,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2015年,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 %以上,降低孕产物和婴儿死亡率。

普及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增强儿童体质;倡导婚前医学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全面提高出生入口素质。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按照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及医疗救助相关政策,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到2015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目标。

       

  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建成市康宁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市敬老关怀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改扩建市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进一步加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力度。

重点控制鼠疫、霍乱、炭瘟等烈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城乡居民自我保健能力。

到2015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城市达到%以上,农村达到%以上。

扩大结核病控制覆盖面,遏制结核病蔓延。

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的乡镇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积极开展慢性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开展职业病、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卫生和老年病等疾病的防治,预防慢性病对人体的损害,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寿命。

    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

“十二五”期间,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对全市县级中医医院进行改扩建,使中医医院在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上满足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能力。

    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卫生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强化对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药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等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管,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上市药品预警、应急、干预、评价等长效机制。

加强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四)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化产业

    我市文化事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努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  

1.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中心)、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以项目建设为主导,不断完善硬件服务设施,扩展提高软件服务功能,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十二五”期间,市级重点完成市民文化中心、图书馆改造及数字化建设、群众艺术馆改造等项目。

县(市)重点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

乡(镇)村重点完善综合文化站、文化室建设。

在农村形成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

在城镇形成以社区文化为主体,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为补充的文化网络。

2.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

以长XX满族文化为品牌,扶持具有我市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高雅艺术品种,力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类艺术创作出精品、上档次。

3.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营造文化氛围。

  

精心打造“三节”文化活动、广场系列演出活动、长XX鸭绿江松花江旅游节、XX矿泉节、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不断增强其辐射力和覆盖面,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品牌效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加强基层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构筑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6.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五)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全面实现应保尽保。

城市低保保障人数达到15万人,年平均递减1.6%;农村低保保障人数达到5万人,年平均递增1.08%;救助水平力争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00元年平均递增1.15%,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500元,年平均递增1.2%。

建立覆盖全市的省、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加大辐射全市的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力度。

  

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移址新建一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等级殡仪馆  

基本建立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网络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高质量、高标准的社会福利机构,提升“老、幼、孤、残”的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

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和完善老龄社会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开展儿童收养工作,以家庭寄养、民办和公助相结合,提高儿童收养和供养水平。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提高福利机构收养和救助对象生活标准;  

(六)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新建滑冰馆,改变我市没有滑冰馆的空白。

扩建XX滑雪训练基地,提高滑雪训练基地的功能和档次。

在城乡、社区和农村乡、镇兴建一批群众体育健身广场和健身路径。

远景规划:

到2020年新建XX体育场,建成一座带固定座椅、遮雨棚、比赛计时设备和音响设备的现代化体育场;在市区城西再建一座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七)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加快数字化发射机的更新改造步伐。

力争数字化发射机更新改造率达到80%以上。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子 %和 %;  

(八)重视妇女儿童事业  

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参政议政、基本社会保障的权利。

到2015年,全市、妇女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女性从业人员接受培训覆盖面达到%,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基本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步实施。

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困难家庭人员在社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合理划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非公益性领域,实行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培育社区的造血功能,增强社区服务的生命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睦的新型社区。

  

(九)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培育绿色支柱产业

    坚持旅游扶贫开发战略、旅游就业推进战略、绿色旅游发展战略。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档次和水平,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业。

力争到2015年,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新的绿色支柱产业。

  

   加强旅游度假区建设建设。

把旅游度假区建成旅居结合、商居结合、景城结合,具备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和使用功能的齐全的旅游经济辐射和吸引中心,强化旅游目的地效力。

  

五、保障措施

    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强化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履行好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职责。

调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创造条件增加中小学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

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二是强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的公共服务职能。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是强化提供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机制。

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坚持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衣、食、住、教、医、葬等方面给予保障,从多方面保障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加大财政预算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和严格管理、有效运营的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