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63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的价值探讨.docx

环保的价值探讨

环保的价值探讨

摘要:

至 21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环保的重要

性。

许多人认为,创新科技和循环经济能够保证不再污染环境。

坏生态健康。

但这样做只能收效甚微。

只有紧抓以下三方面:

非物

质经济健康发展,大幅度的物质减量;加强对环保的教育,将这个

理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完善环保法律,加大对某些违

规企业的执法力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将环保的价值发挥到最

大。

关键词:

环保 问题 价值 非物质经济加强教育 完善法律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

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

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

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环境

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

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

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

对于加强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党十七

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 的战略, 根据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的相关规定,合理制定相关实施策略,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水平,从而加快实现实力、活力、生态、和谐新社会的战略目

标。

 

一、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

近年来,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

重。

各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在种类和数量上的不断增多,使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受到极大阻碍。

城镇建设每年侵占的土地

面积达到了 155 公顷,在不断扩展城市规模的同时,自然生态平衡

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其他污染如固体废物排

放、噪音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随意排放垃圾和废气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 200 亿元,

燃煤、工厂排放废气及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一

氧化碳等有毒悬浮微粒弥漫在城市上空,空气污染导致许多城市肺

癌死亡率已经达到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经超过 30%。

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 2000 亿元,森林覆

盖率却不到 1/4,草原出现严重退化情况,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超过

155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国土面积的 60%。

各种环境保护机制的不

断完善,使城市、农村等地区出现无组织堆放垃圾和排水等现象,

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循环,给生态文明建设造成极大影响。

3、有害垃圾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相关调查中指出,居民对于可回收的垃圾存在认识不清、垃圾

分类意识相当淡薄等问题,致使很多有害垃圾没有及时得到无害化

处理,使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在填写可回

收垃圾的选项中,很少人能够正确地填写完整;在当被问及“如何

处理一些具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时,很多人选择了“丢弃”

, 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环保意识不

够强等方面的问题。

4、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地下水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重中,

很多河流出现水质变差和面临枯竭的问题。

国家在生态经济上的推

广力度还不够,没有给以重要资金投入,各种环保制度的不严格落

实,给城市环境、人们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严重破坏生态系统

平衡。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都倾向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

缺乏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二、 环保的价值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

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

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

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要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子孙

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里,就应该将环保这个理念贯

彻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

非物质经济健康发展,大幅度的物质减量;

加强对环保的宣传与科普,将这个理念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

面;加大对某些违规企业的执法力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将环

保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三、实现环保价值的方法

1、非物质经济健康发展,大幅度的物质减量

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

问题是个经济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给污染定个价,我们

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工程师们确定地认为,只要

他们找到某些神奇物品或能量来源,污染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政治

家们则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变革,才能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

题。

遗憾的是,所有这些把环境危机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的做法都

不会奏效,因为环境危机是整个现代文明“机体”的症候,想准确

判断这个症候的根源,必须用整体主义的文化分析法。

现代文明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就是“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一大量废

弃”,不妨简称为“3 大量”生产一生活方式。

也许越来越多的人真

心希望避免“大量废弃”,但他们决不肯放弃“大量生产一大量消

费”。

他们相信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以解决“大量废弃”

问题。

其实,这是盲目乐观。

循环经济就是所谓的 3R 经济(资源减

量化、物品再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量化是首要原则,不实

现资源减量化,就根本无法减碳,从而无法发展低碳经济,无法建

设低碳社会。

资源减量化归根结底是物质减量化。

也只有物质减量才能有效地

保护环境,并维护生态健康。

道理很简单,只有当我们使用的各种

化工产品(如塑料袋)、各种能源(如煤、汽油、电)、各种金属(包括重

金属)大幅度降低时,由我们制造的污染物才会大幅度降低,只有当

我们不

再肆意增加工厂、铁路、公路时,才能多留一些湿地、森林和荒野。

 

但是,多数人不能接受这一结论。

他们首先不肯减少自己的物质

消费,即不肯放弃“大量消费”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

不能放弃

“大量消费”,就不能放弃“大量生产”。

君不见,我国汽车生产正

急速上升?

“过去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超高速发展的十年,国产汽车

产量由 2000 年的 207 万辆猛增到 2010 年的 1826 万辆,占全球汽车

产量的 23.5%,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①问题是“大量生

产一大量消费 t”有什么不好?

有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和工程师们告

诉我们,不要总担心“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会导致“大量废弃”,

迄今为止的“大量废弃”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因为我们

还不够聪明,科技还不够发达,其实,没有什么“废物”(垃圾),只

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有了新科技,所有的废物都能成为资源,可

以实现物质生产的零排放。

在他们看来,有了不断进步的新科技和

循环经济,我们就可以一如既往地“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而不会

再有“大量废弃”了。

也就是说,我们可一边恣意享受物质主义的

狂欢,一边保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只要坚持“大量消费”,就必须坚持“大量生产”。

如果不放弃

“大量消费”,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消费量的增加,人们必然会使

用更多、更大的能量,必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效

率,甚至不断提高对自然过程的干预强度,或者不断提高经济系统

和技术系统的复杂程度②。

循环经济可提高某些资源的利用率,但

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决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资源循环和零排放。

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应

彻底反省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战略。

如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高扬保护人权的旗帜,那便意味着 70 亿人的生存权都是不可剥夺的。

但全球仍有 10 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每 6 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饥

饿或相关疾病而死去。

我们能继续用效率至上的资本主义战略逐渐

消除 10 亿多贫困人口吗?

即,不遗余力地做大全球 GDP 这个“蛋糕”

,以期惠及全球 70 亿人中的每个人?

在工业文明框架中,全球资本

主义就是全球动员征服自然。

这似乎接近自由主义者设想的确保世

界和平的条件——大家都去征服自然,不再彼此征伐。

但生态学(特

别是它所揭示的地球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有限性)彻底宣告了自由主义

这一“人类和平战略”的失败!

生态学告诉我们,没有等到 10 亿多

穷人分到足够活下去的“蛋糕屑”,地球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物质减量化是生态文明经济活动的总的要求。

物质经济指满足人

们物质需要的经济活动,例如,汽车、飞机的制造、营销和消费或

是不可取消的,食品、药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更是必不可少的。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物质经济活动中尽量减少排放,但这种活动总

会排放较多的废弃物,所以必须限制其规模和“生态影响强度”。

物质经济指满足人们非物质需要的经济活动。

这里的非物质需要包

括情感需要、某些方面的身体需要(如保健按摩)和追求意义的需要。

情侣、朋友间的情感交流极为重要,而且可以是非物质的,不产生

任何废弃物的。

当然,情感交流最好是非商业性的。

盲人保健按摩

也是非物质的,基本不产生废弃物的。

人们阅读、看电影、看演出

等既为了满足娱乐需要,也为了满足追求意义的需要,文化产业能

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但文化产业也耗能,也有排放。

如果能大幅

度降低文化产业的能耗和排放量,则能有力地促进非物质经济的发

展。

非物质经济的发展能逐渐引导人们以非物质追求的方式追求人生

意义。

其实,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长的

追求都源自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就是对无限

的追求。

追求意义就是追求无限。

追求无限在各行各业的精英身上

有典型的体现。

政治精英以无限贪求权力的方式追求无限,商业精

英以无限贪求财富的方式追求无限,极高明的哲人和虔诚的宗教徒

则以精神超越的方式追求无限,……现代工业文明则以科学的意识

形态、资本主义的制度和无处不在的媒体劝诫、促逼、引诱所有人

都以贪求物质财富的方式追求无限。

这就是现代工业文明陷人生态

危机的深层根源。

但无限只能是观念的,而决不可能是实物的①。

以追求实物(汽车、游艇、豪宅、珠宝等)的方式追求无限只能表现为

贪婪和愚蠢。

以精神超越和境界提升的方式追求无限才是符合人的

本性的、正确的追求无限的方式。

2、加强对环保的教育

环境教育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自然环境( 能源、资源)教育; 二是技

术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教育是在人类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

源、环境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在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指出:

 “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

环境和道德意识、价值观和态度以及技能和行为”, “环境和可持续

发展教育应涉及物理或生物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的( 可包

括精神的) 发展的各种原动力, 应被纳入所有学科, 并应利用正规和

非正规方法以及有效的通讯手段”。

[5]62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向人类

提出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理论准则和现代实践要

求, 为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学习素材和实践行为

方向。

高等教育应致力于研究开辟与环境保护相关学科的新研究领

域, 构建起环保意识教育的理论框架, 传播和创新环境知识文化, 不

断增强环保教育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践性。

(1)、 高校应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凸显环境意识教育

科学发展观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到

“天人合一”的意识, 都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先祖希冀与天地自然和

谐相处的愿望。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

重和谐和人文精神, 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

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对于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我国学术界逐步介绍西

方生态伦理学,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环境意识教育相关问题, 在高校陆

续开设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等课程, 90 年代以来逐步设置它的硕

士和博士学位。

[4]1031998 年我国开始有重点地在基础教育和高等

教育领域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

目的研究工作, 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的背景下来构建环保教

育观。

我国一些大学的具体措施是:

 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列为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 将“环境学”、“可持续发展引

论”作为研究生的限定选修课, 同时开设一批有关可持续发展及环

境意识的选修课, 如“生态伦理学”, “生态哲学”等, 培养学生评

估和处理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能力。

然而, 我国高校的非

环境类专业开设生态环境相关的课程较少, 况且还不一定属于公共

必修课, 这种现状与我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需求极不相符。

高校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为目标, 开辟与生态学相关学

科的新研究领域, 通过借鉴和引入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

信息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从多个不同角度来研究环

境意识教育问题。

针对我国高校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缺

乏规范性与约束力, 随意性大的状况, 由华侨大学吴承业校长主持的

世行贷款项目“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

究与实践”, 这一项目从多个不同角度来研究环境意识教育问题, 通

过组织相关教师对与专业相融合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专

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组织等方面进行策

划、设计、论证, 建立一套适用各种专业背景的非环境类专业学生

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 将环保意识教育贯穿在各个不

同学科教育之中,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使环境保护由外在的强制

转变为大学生内在的自觉、自律, 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上。

(2)寓环保意识教育于各专业教育之中

在人类经历了自然文化时代、人文文化时代、科学文化时代以后,

生态文化正成为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化是人类在重新审视

和反思人地关系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生态文化的核心是生

态意识, 它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

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成的总和, 它所强调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作用和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 以及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反

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

生态意识教育是环境

意识教育的深化和升华, 生态意识教育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行为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主要包括:

 

(1)生态科学意识、环境和资源意识; 

(2)

人口意识; (3)自觉参与和协作意识; (4)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 (5)道德

意识、法律意识、生态安全意识等等。

以上各种生态意识并不是孤

立和分离的, 其中“生态科学意识、环境和资源意识”是生态意识

的核心, “人口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生态安全意识”是生态

意识的重要基础, “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自觉参与和协作意识”是

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彼此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相互联

系, 构成了生态意识的主体。

[6]48 我们应探讨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

及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 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

 

3、完善环保法律

环保法的问题在具体执行中体现为“一低两高三难”,即“违法成

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以及“取证难、追究违法责任

难、强制执行难”等问题,在东部地区的执法实践中尤为突出,主

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软弱”,震慑力不足

部分禁止性规定,没有配套处罚措施。

环保法中有很多禁止性规

定,但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

如对超标排放废水行为,现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虽然作了禁止规定,但未直接设

定罚则,环保执法部门只能根据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

排放超标的名义向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

这样的法律规定不但使环

保部门无法对有意长期排放超标废水的企业执法,反而告诉了企业

如何规避法律约束,节省治污成本,对于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这些法律条款与其说是行为法则,不如说是告诉企业如何减少治污

成本。

法律责任偏轻,违法成本低。

对故意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除污

染事故外,基本为 10 万元以下,“1 吨污水当量 1 角钱”,收费不

能超过 10 万元。

10 万元,对于那些年产值上千万甚至过亿的企业

而言如“九牛之一毛”,比起偷排超标污水所节省的成本也是“小巫

见大巫”,这种处罚只是“隔靴搔痒”。

最近上海查处某化工厂任意

排放工业废水案,该厂年产值达 2 亿多元,其从非法排污获取的利

润远远超过 10 万元的罚款。

违法成本如此之低,难以触动企业加强

环境保护,产生的社会副作用极大,如果一个企业违法排污只会受

到很小的惩罚,就会导致一群企业以很小的代价去侵害公共环境利

益。

(2)、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执法难度大

法律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环保法确立了总量控制、排污

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法律制度,但部分制度由于操作性不强,

难以实施或效用较低。

例如限期治理制度,现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

在限期治理期间达标排放的要求,而限期治理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两

年,结果在“限期治理”过程中,生产企业可以堂而皇之地大规模

高浓度排放污染物,合法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只要环保部门无

法认定故障系排污单位故意所为,对这种行为就束手无策,这显然

与该制度的设定初衷不符。

对违法行为的认定难,执法成本高。

如水污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多以企业主观上存在过错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环保部门必须

查证“故意”或任意”作为处罚的前提,这在实际上起到了保护排

污者,损害公共利益的负作用。

在降低违法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

执法监管的成本。

要从法律制度上明确环境保护应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

除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外,还需在《环境保护法》和相关

部门法中进一步明确环境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

新修改

的《上海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保证环保规划能真正

落到实处。

企业应当是环保的主力军,污染治理设施应当是企业生产线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更为完备和有力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企业责任

就成为当务之急。

新修改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赋予了环保执

法部门在处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方面更大的惩治权,排污单位污染

物排放若不能达标,环保部门有权责令其限产甚至停产。

明确禁止

排污单位使用雨水排放口排放污水;明确了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管理

要求,明确了污染治理设施故障期间,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污染

物达标排放。

对环保违法行为要直接设定罚则,加大罚款数额。

只有当罚款额

度高于违法所得时,法律处罚才有威慑作用;只有当制度设计成鼓

励守法行为打击违法行为时,这项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建立最低的

赔偿制度,就是要让企业违法排污时没有任何利益可得。

美国著名

学者查普曼说过: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有三种,即补偿、报应和抑制。

企业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公众利益,必须予以补偿。

 

总结:

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实现环保价值的道路上,我们才起

步不久,还有漫漫长路等待我们去摸索。

而在这条道路上,需要我

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环境保护这个目标奋斗着。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口号是要有的,但更重要的

是实践,是认真的履行我们定下来的目标。

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断

的努力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