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10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热控盘柜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1

2编制依据1

3作业项目概述1

4作业准备1

5作业条件3

6作业顺序3

7作业方法4

8工艺质量要求8

9质量记录12

10计量工器具测量记录12

11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12

附录一: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及控制对策表13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1*300MW工程各类配电盘、保护盘、控制盘、屏、台、箱和成套盘柜等工程的安装。

2编制依据

2.1《xx1*300MW工程施工合同及其附件》;

2.2华东电力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3《xx1*300MW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2.4《xx1*300MW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电部分)DL/5009.1-2002;

2.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DL/5210.4-2009;

2.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热工自动化)DL/T5190.5-2004;

2.8《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10xx有限公司下发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型管理体系相关文件。

3作业项目概述

本期工程盘柜槽钢基础为10号槽钢立放模式,基础槽钢制成后刷防锈漆两道,面漆一道。

4作业准备

4.1施工劳动力组织施工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施工队长

1

施工负责人

1

电工

15

2

项目部专工

1

技术负责人

2

焊工

3

3

安全专工

1

安全负责人

3

起重工

4

4

质量专工

1

质量负责人

4

搬运工

6

5

班组技术员

1

班组技术

5

合计

28

6

合计

5

注:

人员资质和数量应满足作业要求,从而胜任此项工作;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均需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凡参加高空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适合进行高空作业;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层负责人须有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的资质水平,并熟练掌握控制盘、屏、台、箱和成套盘柜的施工作业工艺、程序、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

4.2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具准备

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具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吊车

QY-16T

1

2

平板车

1T

1

3

电焊机

直流ZX7-400ST2

4

4

无齿剧

台式

1

5

水准仪

JZC-1

1

6

万用表

HB-9520B

2

7

铁水平尺

L=250mm

3

8

磁力线坠

2m

3

9

粉线

1mm

100

10

活动扳手

8”

3

11

内六角

各种型号

3

12

螺丝刀

250

5

13

手锤

2.5磅

2

14

钢卷尺

5米

3

15

电锤

HR3820

1

16

电钻

6mm、13mm

2

17

角向磨光机

100

5

注:

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现场检查、维修和接线调试,处正常状态,经质检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测量器具的规格、量程、精度等级满足要求,并出据检测报告,且在有效期内,确保量值准确;吊装用的工器具、索具已备齐,均检查合格。

4.3设备、材料、力能供应

盘柜基础槽钢、控制盘、屏、台、箱和成套盘柜等已经到货,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确保连续作业;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制造文件、图纸满足作业要求,图纸已会审;施工用电应能满足作业要求;安装用的辅助材料应能满足作业要求。

5作业条件

5.1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

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现场检查、维修和接线调试,处正常状态,经质检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测量器具的规格、量程、精度等级满足要求,并出据检测报告,且在有效期内,确保量值准确;吊装用的工器具、索具已备齐,均检查合格。

5.2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制造文件、图纸

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制造文件、图纸等都已到达施工现场,并已会审,满足施工要求。

5.3相关材料和设备

压力、温度等的测量仪表压力表、温度计和变送器等已经到货,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确保连续作业;与此相关的工艺管道,设备等安装就位完毕;测量炉墙烟、风压预埋已完成,风道上测量风速的机翼形流量测量装置安装完毕;各类管件阀门承压部件,已进行检查和清理,合金钢部件已经过光谱分析并做好标识,同时出具光谱分析报告;施工用电应能满足作业要求;安装用的辅助材料应能满足作业要求。

5.4测量器具

钢卷尺、铁水平尺等测量器具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并建立了相应的使用管理台账。

5.5施工道路及照明

施工道路畅通无阻、照明满足要求,确保设备和材料能够运输到位。

5.6现场施工用电、用水、用气

临时用电已拉设,有足够水源,氧气、乙炔供应及时充足,现场施工用电、用水、用气满足施工要求。

5.7记录表格

各类记录表格满足作业质量记录要求。

5.8技术、安全、环境交底

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环境交底,确保每位员工熟知工艺流程、安全措施、质量要求等各项内容。

6作业顺序

作业流程图:

安装位置检查底座制作底座安装搬运与开箱及检验盘安装盘内接线盘上仪表固定显示仪表接线。

7作业方法

7.1安装位置的检验

7.1.1盘柜的土建基础完成,检验合格并交安;

7.1.2仪表盘应安装在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地方;

7.1.3仪表盘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7.2底座制作

7.2.1DCS及仪表盘柜的底座应按设计图纸并结合其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型钢规格按设计要求确定,选用10#的槽钢,槽钢采用立放。

7.2.2成排布置的盘底应包括设计指明的备用盘宽度。

装有边盘时应考虑边盘的宽度。

底座制成矩形。

7.2.3操作前,型钢应进行调直、调平。

先用目测,将不平处调直,再用粉线检查,槽钢不直度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

7.2.4制作时,严禁用气割下料。

底座应在平台上进行制作,用铁水平,铁角尺找平、找正后用电焊点上,反复找正后,当水平误差不大于1‰时,对角误差不大于3mm时,长度和宽度比实际尺寸不大于5mm时,将底座焊好。

7.2.5底座搬运时,应防止强烈碰撞而造成变形。

7.3底座安装

7.3.1盘底座安装,应在地面或平台二次抹面前进行。

7.3.2盘底座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0~15mm,以便运行人员做清洁工作时,防止污水流入表盘,底座的安装标高应正确。

7.3.3底座安装前应清理基础地面或基础沟,将预埋铁件找正,并将突出不平的点大致剔平。

然后根据图纸找出盘的安装中心线,顺便检查预留电缆孔是否适用,确定底座的安装位置。

7.3.4在适当位置放置水平仪,以二次抹面的标高为准找正地面,以检查有无过高之处,并估算垫铁高度。

控制室内各排盘的标高应一致。

7.3.5将底座就位,根据盘中心线找正。

再用水平仪找平,以预先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垫铁垫在底座下进行调整。

垫铁间距不应超过1m。

沿盘宽度方向,盘面端宜稍高于盘后端(1~1.5mm),以弥补由于盘前仪表自重所造成的自然倾斜,便于盘的找正。

7.3.6底座的水平倾斜度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最大不超过3mm。

7.3.7找正后,相对坐标正确再校对其中心线,合适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和埋件等焊牢。

7.3.8在控制室内的各排底座应有良好接地。

7.3.9底座安装后,二次抹面前,应防止受压变形。

7.4搬运与开箱及检查

7.4.1仪表盘到达现场后,应贮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如露天存放时,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水措施。

最好是当即运至现场,就位,安盘。

7.4.2为了搬运方便并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盘应在控制室或就地安装位置处开箱。

如装箱体积过大,则开箱工作可在安装现场附近的厂房内或室外进行,但应随拆随搬,不得堆积过多而影响工作或损坏设备。

7.4.3对于拆除了外包装或外包装为软包时,在吊装时须用棕绳捆绑,严禁用钢丝绳捆绑,以防破坏盘形。

捆绑时宜采用上下绑,不得在盘中央捆绑后吊装。

7.4.4开箱时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

如使用撬棍,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

对于带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应小心仔细。

拆开的木板应集中堆放,以防钉子扎脚。

7.4.5往控制室内搬运时,应根据厂家资料查清箱号,根据安装位置逐一运至基础上。

必要时应临时固定,以免倾倒。

7.4.6搬运时,盘门应关闭并锁上。

精密的仪表或较重的元件可从盘上拆下,单独搬运。

7.4.7盘柜检验

1)安装单位、供货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2)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本体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附件、备件齐全,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说明书齐全。

3)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

4)柜盘内部检查:

电器装置及元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7.5盘安装

7.5.1仪表盘不应在受振动影响的地方,如有振动,应采取减振措施。

7.5.2盘安装时,可在底座上先把每块盘调整到大致合适位置,由每块盘的固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划线,然后将盘搬下,在底座上各固定螺丝位置一一钻眼孔后,再将盘搬上底座,拧上固定螺丝(暂勿拧紧)。

7.5.3仪表盘找正,找平时,可先精确地调整第一块盘,再以第一块盘为标准将其他盘逐次调整。

调整顺序可由左向右,亦可由右向左,也可先调中间一块,然后左右分开调整。

(弧形布置盘应先找中间一块)。

找正找平后,拧紧固定螺丝。

7.5.4检查盘间螺丝孔,应相互对正。

如其位置不对或孔径太小,应用圆锉修正,或用电钻重新开孔,但不得用气焊割孔。

扣上盘间螺栓,调整盘间螺栓和垫铁厚度,使相邻盘面无参差不齐的现象。

相邻的盘面可用钢板尺检查,合适后拧紧盘间螺栓。

7.5.5连接表盘用的螺栓,螺帽,垫圈等应有防锈层。

7.5.6全部找正,找平后,可有首末两块盘边拉线绳检查,全部盘面应在同一直线上(弧行盘除外)。

7.5.7仪表盘的安装应牢固,平整、垂直。

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盘正面及正面边线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1.5‰;

b、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正面不得凹凸不平,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当成列盘超过五块时,最大允许偏差为小于5mm;

c、各盘间的连接缝隙小于2mm,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度偏差小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度偏差小于5mm。

7.5.8控制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必须进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7.5.9为了防火防尘,盘内电缆、导管敷设完毕后,盘底地面上的孔洞封闭严密。

为便于日后检修,改进时能增敷电缆,封闭时可采用阻火堵料。

7.6盘内配线

7.6.1盘内配线的基本要求为: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和导线没有受损伤,配线整齐、清晰美观。

对于已配好的盘,在安装时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查,如有发现不合格者,必须进行处理。

7.6.2熟悉盘面布置图及盘后接线图,与原理图核对并确认无误后,按设计与实物,在盘上划线、校对部件高度,应与邻盘一致,并应便于运行。

把准备好的铁件(固定端字排、绑扎导线、固定电缆等用)固定在盘上后装好端子排。

7.6.3每组端子排前,应设有标记型端子,标明所属回路名称。

端子排上每隔5个端子应标明顺序号。

端子排离地面不应小于150mm,端子排并列安装时,其间隔不应小于150mm。

7.6.4设备与导线一般用螺丝连接,螺丝均应拧紧。

如须锡焊,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导线亦可选用1.5m㎡的单股硬铜线或1.0m㎡的多股软铜线,而且同一盘内导线的颜色应一致。

7.6.5盘内各设备间一般可不经过中间端子,用导线直接连接,但绝缘导线本身不允许有接头。

部件之间的连接应绑扎在导线束内。

当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可动的与固定的部分时,应使用多股软铜线,并在靠近端子排处用卡子固定。

7.6.6盘内同一路线的导线可排列成长方形或圆形的导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不要逐根增设。

配线的走向力求简捷,明显、尽量减少交叉。

7.6.7接到端子排的导线,除了需要跨接线可连接两根导线到同一端子外,每个端子上的导线不多于一根。

若导线多于两根时,应增加一个端子,两者用短路片连起来。

7.6.8为了简化工作,可将导线敷设在线槽内,敷设时先将线槽固定在盘上,然后将导线放在槽内。

接至端子排或设备、部件的导线由线槽旁边的孔眼引出。

7.7盘上仪表的固定

7.7.1在盘上固定仪表时应由两人配合,一人在盘前将仪表放入安装孔并夹住仪表,另一人在盘内找正并固定用卡子或托架。

仪表应用水平找正。

仪表固定后,盘外的人应退后3~4m,观察仪表安装的是否横平竖直。

7.7.2仪表应有固定卡子或托架,一般有下列几种固定方式:

a、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两个带缺口的突出部分,在缺口中嵌入附有支撑螺丝的压板。

安装时,拧紧压板上的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在盘面上;

b、仪表外侧各有两个安装口,带有凸销的安装板分别插在仪表两侧的安装口内,拧紧螺丝,就将仪表固定在盘上;

c、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孔,有槽的螺母将带长孔的夹板夹在中间,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在盘面上;

d、仪表外壳两侧和上方各有一个带丝扣的安装孔,用螺丝将带斜孔的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孔上,将安装板沿着螺母移动,待压紧盘面后将螺丝拧紧,则仪表就固定在盘面上了;

e、仪表外壳下方带有托架,托架插入仪表外壳下方的安装口中,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住;

f、对于较重的和深度尺寸较大的仪表,除使用安装支架固定外,还应在仪表尾部下侧安装支撑角钢;

g、架装仪表用螺栓固定在角钢架上,一般采用密集安装方式;

7.7.3仪表在盘前,盘后均应有标志牌,盘上装有仪表时,不得再进行使盘产生剧烈震动的工作。

7.7.4仪表和导线及表管间的连接,不应使仪表承受硬力,并应考虑仪表拆卸和检查的方便,导线应留有适当长度。

7.7.5盘上安装的电气设备,其绝缘应良好,带电部分与接地金属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m,最好不要裸露,应加上绝缘。

7.7.6盘内表管应单独排列,与导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盘内的风压管一般采用φ10以下的钢管或紫铜管,尼龙管等,压力表管采用φ14以下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管,以保护表计,盘内的仪表阀门应排列整齐。

7.7.7压力表计下面装有电气设备时,应在导管与电气设备之间安装挡水盘,以保持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压力表盘相邻时,中间应有隔板,以防影响邻盘。

7.8显示仪表的接线

7.8.1仪表接线端子与外部接线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接线图进行,并套标号牌。

7.8.2连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端子,按先“输入”和后“输出”的顺序排列,若同种信号有先“正”后“负”的顺序排列。

7.8.3具有一块以上的端子板时,按先输入端子板后输出端子板的顺序排列。

7.8.4连接辅助信号的端子,一般根据输入或输出功能,遵循上述方法和顺序排列。

必要时,允许作为单独信号考虑,将辅助信号端子置于输入端子前或输出端子后顺序排列,也可作为独立部分另设端子板。

7.8.5连接接地和电源的端子,是端子板的最后三个端子,若为交流供电时,按接地、中线、相线的顺序排列,若为直流供电时,按接地,“正”“负”端的顺序排列。

需要时,允许接地端子单独部分另设端子板。

7.8.6具有一块以上的端子板时,电源端子在最后一块端子板上,且尽量位于单独的一块电源端子板上。

7.8.7端子板上的端子尽量附有连接外部线路的标志,以便识别。

7.8.8由于目前各制造厂的仪表产品接线端子排列和标志各异,接线时以制造厂说明书和仪表端子上所标明连接外部的线路标志为准,并按设计图纸进行。

8工艺质量要求

8.1到达质量控制点,提前通知工地质检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报上级部门乃至监理和业主进行验收。

8.2作业结束后,由施工班组向工地填报申请验收单,工地验收合格后,报请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8.3作业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如下:

成排盘(台、箱、柜)安装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合格

优良

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无残损

观察

配件设备

齐全、完好

核对

安装

垂直偏差(每米)

主控

mm

<1.5

在盘侧面、正面用尺和吊线测量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主控

mm

<2

在盘顶拉线用尺和水平测量

成排盘顶部

主控

<5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主控

mm

<1

在盘面上、中、下拉线用尺测量

成排盘面

主控

mm

<5

盘间接缝

主控

mm

<2

用塞尺测量

弧型盘折线角

一致

观察

螺栓防锈层

完好

观察

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接地

符合4.9.5要求

核对

油漆

均匀、完好、美观

观察

铭牌标志

主控

正确、齐全、清晰

观察

 

8.4单个盘(台、箱、柜)安装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无残损

观察

配件

齐全、完好

核对

安装

安装位置

主控

不影响通行、检修,接线方便

观察

垂直偏差(每米)

主控

mm

≤1.5

在盘侧、正面用吊线和尺测量

水平倾斜偏差(每米)

主控

mm

≤1.2

在盘顶拉线用尺和水平尺测量

螺栓防锈层

完好

观察

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接地

符合4.9.5要求

核对

油漆

均匀、完好、美观

观察

铭牌标志

主控

正确、齐全、清晰

观察

8.5保温箱、保护箱(板)安装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检查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外观

无残损

观察

配件

齐全、完好

核对

安装

安位装置

主控

不影响通行、检修,接线方便

观察

周围环境温度

≤45

用温度计测量

垂直偏差

当高度≤1.2m

主控

mm

≤3

用吊线和尺测量

当高度>1.2m

主控

mm

≤4

排列

整齐

观察

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接地

符合4.9.5要求

核对

保温箱的保温层

完整无损

观察

排污管路

接至箱外

观察

油漆

均匀、完好、美观

观察

铭牌

正确、齐全、清晰

观察

 

8.6控制盘(台、箱、柜)及设备底座制作和安装

检验指标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和器具

制作

型号规格

符合设计

核对

材质

符合设计

核对

尺寸偏差

主控

mm

≤3

用尺测量

对角线偏差

主控

mm

≤3

用尺测量

组装

横平、竖直

观察

固定孔中心偏差

mm

±1.5

用尺测量

焊接

符合DL/T5210.7的规定

核对

 

安装

位置

符合设计

核对

不直度

每米

mm

<1

用尺测量

全长

mm

<5

水平度

每米

mm

<1

用尺测量

全长

mm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全长

mm

<5

用尺测量

弧形布置

符合设计

观察、测量

底座顶高出地面

mm

10-20

用尺测量

固定

牢固

试动观察

油漆

均匀、完好、美观

观察

 

9质量记录

9.1施工技术记录和验收签证;

9.2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9.3缺陷处理记录;

9.4设计变更记录;

9.5质量检验评定表;

9.6工程照片、工程录像记录;

9.7工程资料收集(重要文件、工程联系单、制造厂的产品质保文件、到货检验文件等)。

10计量工器具测量记录

10.1质量验评表中需要测量参数均应按要求进行测量,而且所用的测量工具能够满足计量要求,根据测量数据要求的精度选择测量工具,通常,测量的钢卷尺的精度为1mm,折尺精度达为0.5mm。

10.2在施工过程中,每到监检点、交接点或验收时,都应对施工的部位进行测量验收,同时,施工过程中到达质量验评表中要求的测量点时也应进行测量,并且,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准确读数,对比验评表中的要求,对未达到要求的应该进行整改,使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11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1.1安全管理

11.1.1施工人员必须合理组织、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精心施工。

11.1.2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必须做到四个明确,即工作任务明确、施工方法明确、吊装物体重量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明确。

11.1.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11.1.4夜间施工,现场必须有良好的照明。

11.1.5监控人在发现异常情况均可请示停止操作,但必须确认。

11.1.6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

11.1.7施工中必须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11.2文明施工

11.2.1各设备不经批准,严禁乱割乱焊,若特殊情况,需办理相关手续,在取得同意后方可施工,工作完必须恢复及打磨。

11.2.2作业应有计划进行,尽量减少设备在现场堆放的时间。

11.2.3杜绝习惯性违章,对于经常违章人员,要加强教育和加大处罚力度;对流动吸烟、乱扔烟头、垃圾等违反厂纪的行为,要求互相监督,共同遵守。

11.2.4现场设备、材料的堆放应整齐、有序,标识应清楚,不防碍通行及存在安全隐患;堆放不得超过规定的限期,工机具不得乱丢乱放,否则将按废料收回及进行相应的处罚。

施工垃圾和废料当天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保证施工环境的清洁、整齐

11.3环境保护

重要环境因素及管理措施如下表

序号

重要环

境因素

管理措施

备注

1

设备包装废弃物

对设备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施工人员随时将设备包装废弃物堆放到指定的场所

2

钢材下脚料

施工人员负责将施工过程产生的钢材下脚料堆放到施工处指定的场所,材料员统一处理

3

废焊条头、废焊丝头

施工人员应将施工中产生的废焊条头、废焊丝头及时回收到施工处指定的场所,按照领用多少根焊条,就应交回多少个焊条头的原则进行

4

材料浪费

严格执行材料出库制度,从制度上杜绝材料的浪费,加强材料的管理

5

电的消耗

使用电焊机、电动工具时,应减少其空负荷运转时间,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人员,要严肃处理

6

废无齿锯片、废磨光机片

施工人员应将废无齿锯片、废磨光机片及时收回交给仓库保管员,严禁随意丢弃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