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18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4单元教案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父(不容争辩)

钓鱼——————→放鱼

“我”得意→急切→难过→乞求→依依不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

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2、理解题目意思。

区别“钓”和“钩”

师: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区分这两个字呢?

(“钩”字右边是撇折点,就像是一个鱼钩上挂着鱼饵,这样记就不容易写错了。

)“启示”是什么意思?

区分词语:

启示、启事:

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启示”是由某些事中所获得的启迪或启发;“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课文中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出示)

指名读,齐读。

4.师:

“我”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由此获得这样的启示?

让我们赶紧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字词。

1.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提示:

◆操纵zònɡ,嘴唇chún,沮jǔ丧;

◆多音字:

挣扎[zhēnɡzhá],尽[jǐn]管;

3.随机理解词语意思:

涟漪:

细小的波纹。

翕动:

翕,收敛。

(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

(月亮)明亮而洁白。

诱惑:

吸引。

抉择:

挑选,选择。

(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晚,“我”和父亲小岛上钓鱼。

“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此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在父亲不容争辩的要求下,“我”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了湖中。

三十四年过去了,回想当年,获得启示。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师:

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习句子:

“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指名读

2.师:

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高兴、得意、喜出望外、欣喜、兴高采烈等)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再读课文,思考:

当“我”得意地欣赏着大鲈鱼时,为什么父亲要坚持将鱼放回湖里。

1.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而且离开放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

2.师:

什么是鲈鱼开放日?

为什么在这之前就不能捕捞呢?

资料补充:

鲈鱼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三)正因如此,当父亲让“我”把鱼放掉时,“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

练习:

用合适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得意——()——()——()

(四)指导理解“我”的心情变化。

1.急切

“爸爸!

为什么?

”我急切地问道。

指导朗读:

读出急切的语气。

(指名读、齐读。

2.委屈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1)“争辩”是什么意思?

(争论、辩解)

(2)想象说话:

“我”会跟父亲怎样争辩?

◆爸爸,钓到这样大的鱼真是不容易,这样的机会很难得的。

◆这是我费了好大劲才钓到的鱼,我不愿意放。

(3)师:

当“我”大声争辩着,甚至哭出了声,父亲依然坚定地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感受到“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伤心、难受)

(4)指导朗读:

请你带着伤心、难受来读读“我”的争辩。

(指名读、齐读。

3.乞求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1)“乞求”是怎样的求?

跟请求的区别(乞求是苦苦哀求,请求是一般的要求)

(2)练习:

联系上下文,想象我向父亲乞求的内容

(写在书本空白处)

指导学生从三方面补白:

钓到这条大鲈鱼很不容易;鲈鱼这么大,这么美,

很诱人;周围根本没有人看到。

◆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爸爸,这条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多么诱人呀!

如果放了它,我们肯定没

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爸爸,我们足足等了五个小时才捕到这个大家伙,多不容易呀。

(3)师生合作练习父子对话。

例如:

生:

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

不行,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依依不舍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引读:

尽管“我”苦苦哀求,但是——(生: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于是——(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四、引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

三十四年后,这次钓鱼事件带给“我”的启示是——(学生齐读)我们将如何理解启示中的内容,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一)完成《课》作业1——3题。

重点指导:

选词填空

1.区别“激烈、剧烈、强烈”

激烈:

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搏斗等。

如:

“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剧烈:

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

如:

“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

强烈:

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

如“强烈地震撼着人心”

2.区别“告诫、告诉”

告诫: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再三~ㄧ谆谆~。

告诉:

说给人,使人知道。

3.区别“启示、启事”

启示:

是由某些事中所获得的启迪或启发。

启事:

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二)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啊,这样大的鱼!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教育意义,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经不起诱惑而违反规则的现象。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是(放鱼)——————————————非(留下鱼)

拒绝诱惑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按要求填“我”的心情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

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2.导入:

三十四年前的钓鱼事情不仅令“我”永久回忆,而且给“我”留下终生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深刻地去感受这份启示。

二、读懂父亲的内心,体会规则的力量。

1.师:

鱼是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又是那么大、那么美,还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孩子不放鲈鱼的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那面对孩子的着急、争辩、乞求,难道父亲不懂孩子的心思吗?

他真的对鲈鱼无动于衷吗?

这鲈鱼对他就没有一点诱惑吗?

(板书:

诱惑)你再走进课文中去品味文字背后的东西,一定会找到答案,你从哪里看出来父亲被诱惑过。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随机出示重点词句)

2.出示: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1)这里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让我们来细细品味描写父亲的这段话,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2)哪个字让你体会到父亲被诱惑了?

(3)盯,怎么样地看叫做盯呢?

(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注视)

(4)父亲就这样盯着,不是一会儿,而是好一会儿,足见这条鲈鱼对父亲充满了诱惑。

那么,从“盯”这个动作,你读懂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内心?

练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不能因为,就,就算,我也不能。

(5)出示:

于是父亲把目光转向了我,()对我说: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名交流:

语重心长、坚定、平静、斩钉截铁

指导朗读:

读出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3.小结:

读到这儿,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

遵守规则,讲道德,不贪小便宜,正直的人、诚实守信用、有社会公德……)

4.你觉得是什么让父亲拒绝了这样的诱惑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参考:

学生可以涉及到诚信、遵守规定,父亲树立榜样,孩子的成长,今天违规,明天违法。

三、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理解。

(一)师:

父亲的教育,让“我”获得了什么?

(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理解: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大家比较一下,文中后一个“鱼”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这“鱼”指的是什么?

(金钱,地位,权利,名声等一切对他有好处的东西。

2.作者是怎样面对这众多诱惑的呢?

为什么?

(1)理解: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交流,小结。

是:

对的,正确的,非,错误的,不对不该,捕捞鲈鱼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抵制住诱惑。

(3)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正是因为作者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所以他懂得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所以他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时候,能抵制住诱惑,遵守规则、社会公德,而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4)作者回忆说“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难忘的启示。

”齐读.课文中描写夜晚景色的句子还有吗?

找一找,想想这样描写的作用。

(5)是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请

你写下对父亲说的话。

(6)小结:

如果说三十四年前,他放掉大鲈鱼是那样的无奈和沮丧的话,在他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的时候,作出的选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地那样做,那是因为他从小受到了——,获得——。

(严格的道德教育,勇气和力量)

三、练笔拓展,升华情感

1.想象说话:

生活中,我们也会像文中的“我”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请举例说说。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周围没有警察的时候,是冲过去还是等待?

在路上捡到钱,却没有人发现。

是交公还是自己留下?

在学校: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你……

┅┅

2.小结:

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诱惑,道理我们都懂,怎么做我们也明白,但是当让我们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就很难了。

由此,作者说:

(指黑板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一个人要是——(引读:

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许多名人也都对道德有自己的看法,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自尊。

“——必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

四、作业

1.完成《课作》4、5题;

2.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写话。

(结合习作指导一)

要求:

抓住事情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活动展开描写。

教学反思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它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

2.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另辟蹊径

大喜过望——垂头丧气——大喜过望

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

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告诉我们怎样的启示?

交流: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认读词语:

环抱  素净  挑拨 和蔼午宴 络绎不绝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源源不断

星罗棋布的村庄蛛网般交叉的街道

心灵手巧的妇女与众不同的展览

垂头丧气地告辞编织得极为巧妙

设计、制作和销售时装

自由读、开火车读

重点纠正:

多音字“挑”tiǎo,词语:

挑拨、挑动、挑战等。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师:

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请仔细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一个图来讲讲其中的道理。

1.交流:

广场周围是一个个村庄,这一条条道路都可以到达广场。

2.出示: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1)理解:

星罗棋布

光多,就能说是“星罗棋布”吗?

“星罗棋布”是什么意思?

(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步的范围很广。

随机在学生的图画上添上一些村庄的图案。

(2)理解:

如蛛网般交叉

引导学生在图上添画一些横着、竖着的街道,形成一个蛛网。

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如蛛网般交叉”。

(3)通过上面的图画,你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相同点:

它们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

不同点:

“星罗棋布”表示一点一点的东西;“如蛛网般交叉”表示一条一条的东西。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如:

形容城市的马路很多可以说“如蛛网般交叉”,形容城市的高楼大厦很多就可以用“星罗棋布”。

(4)引读:

星罗棋布的村庄、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构成了广场周边的景象。

所以作者和父亲站在广场中央的塔上,往下看——(生: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5)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张网。

网的中心是广场,四周都有通达广场的道路。

如果网的中心是我们要达到的生活目标,那么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有多少条?

(无数条)因此,我们可以说,通往生活目标的道路不止——(生“一条)正因为这样,父亲告诉作者——(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通往目标的路不止一条。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另辟蹊径)

1.作者在生活中是如何另辟蹊径的呢?

请继续读课文,填表:

目标

起初的办法

另辟蹊径

制作40件毛衣

举办大型时装展

2.交流:

制作40件毛衣,作者起初的办法是叫黛维安太太编织,这个办法无法在两周内完成任务。

所以她另辟蹊径,请来了20位心灵手巧的妇女来编织,后来就完成了任务。

3.在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理解“大喜过望”

◆从哪里看出作者是“大喜过望”,而不是一般的高兴?

◆出示: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过望”是什么意思?

(超过了原来的期望。

联系课文说说。

(作者穿上黑白花纹的毛衣,原先只是想观察别人的反应,没有想到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订购了40件。

◆引读:

所以作者——(生: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2)垂头丧气

然而,要在两周内交40件毛衣,单靠维黛安太太显然不行,所以作者的心情变成什么样?

(作者感到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

(3)大喜过望

◆引读:

后来,作者请了20位心灵手巧的妇女来编织,两个星期以后——(40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理解:

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生产的时装很多,多得就像河里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流。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我”的心情吗?

(欣喜、高兴、喜上眉梢、大喜过望等)

(4)作者从“大喜过望”到“垂头丧气”,再到“大喜过望”,让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中的句子?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句子: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为什么能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

(另辟蹊径)

4.作者在举行大型时装展时是如何另辟蹊径的?

(1)理解“与众不同”

联系课文内容谈:

作者开始想的是举办一次成衣的时装展,由于缝纫姑娘跑光了,她举办了一次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2)理解“络绎不绝”

◆引读:

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作者能另辟蹊径,想出与众不同的时装展,没有想到——(生:

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与“源源不断”有什么不同?

“络绎不绝”指的是前后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

“源源不断”指的是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5.小结:

作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另辟蹊径)无论干什么,要想获得成功,达到目的,解决问题,还需要乐观的态度、实践的勇气,也就是需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联系生活,拓展感悟。

师:

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善于另辟蹊径,请同学来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另辟蹊径的例子。

五、体会文章特点,指导练习

(一)习作指导

1.观察生活,我们就会懂得许多道理,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作者一生经历很多,为什么只选择“制作40件毛衣”和“举办大型时装展”这两件事情,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道理呢?

这给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吗?

(详略得当)

2.小结:

(1)围绕要说明的道理来选择材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

(2)写作文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二)练笔:

1.选择一两件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另辟蹊径的例子。

要求:

抓住事情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活动展开描写。

2.联系生活,写一写一句格言对自己的启示。

(结合习作指导二)

教学反思

课题

★15落花生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

2.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3.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对别人有用的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默默奉献的人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教师解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

(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板书:

19.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如果学生汇报不到位,师加以补充。

预设: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读第四声,防止读成第二声。

 

“慕”记清下面的字形,不是“小”字。

“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

可惜:

值得惋惜。

开辟:

开拓发展。

课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