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8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docx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1概要

凯纷对癌性疼痛有效性探讨

——与注射用酮洛芬双盲比较试验

凯纷[癌性疼痛]研究会

古江尚仁井谷久畅栗原念

中尾功奥井胜二小川畅也

前言

疼痛给癌症患者造成躯体和精神上极大痛苦,为维持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缓解疼痛至关重要。

癌症患者主诉的疼痛包括肿瘤浸润、转移所致的疼痛及心理因素所致的疼痛,其种类多种多样,在治疗上采用多种方法如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1]。

在药物疗法中,常用的麻醉剂或中枢性镇痛剂对严重疼痛确有疗效,但也能造成药物依赖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非甾体类镇痛剂不存在上述副作用,故在癌性疼痛初期常通过口服或栓剂的方式使用非甾体类镇痛剂。

其中,仅有作为注射剂的肌注,酮洛芬注射剂有癌性疼痛的适应症,在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与拮抗性镇痛药戊唑星相同[2]。

一般来说,注射剂起效时间快、作用强、应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癌性疼痛患者,为避免注射局部的损伤和提高药物持续止痛效果,有必要开发更好的治疗癌性疼痛的注射剂。

凯纷是非甾体类镇痛剂氟比洛芬的活性体乙酰氟比洛芬的静脉注射用微球载体制剂。

基础试验结果显示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各种动物实验证实,凯纷的药理活性强于阿司匹林、DL-赖氨酸和酮洛芬[3]。

既往,我们进行了初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凯纷具有镇痛效果强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

发生消化道损伤少,提示可能对癌性疼痛有镇痛效果。

凯纷的主要成分为氟比洛芬乙酸乙酰酯,进入体内后加水分解,以其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的形式发挥其药效作用。

我们采用与注射用酮洛芬的双盲比较试验,研究凯纷对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I试验方法

1.病例选择

本试验由凯纷“癌性疼痛”研究会策划和组织“代表人古江尚”。

表1显示,全国36个医疗单位参加本试验,试验时间为昭和62年10月-昭和63年6月。

受试癌症患者是主诉中等程度-高度持续性癌性疼痛的住院患者。

试验前,将试验药物的效果、副作用及试验内容等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并征得同意后确定受试对象。

并排除下述病例:

(1)试验前8小时内,接受其它镇痛治疗的患者。

(2)存在肝、肾、心和循环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3)存在精神疾患和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

(4)对麻醉镇痛药物依赖的患者。

(5)对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的患者。

(6)其它,主治医师认为不合适的患者。

表1参加单位一览表

北海道大学医学部

第一内科

川上义和,宫本宏,石黑昭彦,大冢义纪

道立江差医院

内科

加藤康夫

东北大学抗酸菌病研究所

内科

今野淳,铃木修治,小犬丸真裕,穴尺予识

东北大学抗酸菌病研究所

临床癌症化疗科

涌井昭,高桥弘,前田俊一

宫城鼎立成人病中心

外科

吉田弘一,氏家重纪

慈山回医学研究所附属坪井医院

内科

坪井荣孝,长谷川浩一,山野羲光

大宫红十字病院

外科

取访敏一,近藤公一,佐野羲明

千药大学医学部

第一外科

奥井胜二,藤本茂

呼吸科

福山悦男

国立精神神经中心国府台病院

外科

小岛靖,进藤俊哉,今村宏,长谷川重夫

国立精神神经中心国府台病院

消化科

毛利胜昭,石井久仁子,上井一

松户市立病院

外科

高井满

日本医科大学

临床病理科

仁井谷久畅,仓根修二,饭冢和弘,坂井茂利,

中野圭介,吉森浩三,中宏一善

昭和大学附属丰洲医院

消化科

栗原念,杉本裕之,安齐胜行,河内正男

昭和大学医学部

第二内科

八田善夫,吉田浩之,西田均

癌研究会附属医院

内科

中尾功,横山正,大桥泰彦,西一郎

佐佐木研究所附属杏云堂医院

外科

佐藤博,岩间毅夫,三高祥云

顺天堂大学医学部

第一外科

镰野俊纪,森本俊雄,盐崎哲三,石黑阳,

能美明夫

顺天堂大学医学部

消化内科

佐佐木淳,伊藤哲郎,大藏隆一,吉峰二夫

都立驹达医院

化疗科

坂井保信,佐佐木常雄

都立驹达医院

内科

石渡淳一

杏林大学医学部

第一外科

立川动,北岛政树,伊藤久,织田俊

立正校成会附属佼成医院

外科

佐藤熏隆

大森红十字医院

消化科

高桥秀夫,森一博,石原学

圣玛丽安医科大学

第一内科

水岛裕,柳川明,小池满

取访中央医院

内科

宫坂圭一

名古屋大学是医学部

第二外科

高木弘,渡边正,伊藤胜基,藤本牧生

爱知县中心医院

内科

太田和雄,有吉宽,铃木久三

爱知县厚生连安成更声医院

内科

星夜章,小野芳孝,永田红一郎,伊藤达也

长滨红十字医院

内科

杉本几久雄

国立疗养所近畿中央医院

内科

古濑清行,荒井六郎,前田丰树,河原正明,

中井良一,久保田馨

大坂府立羽曳野医院

内科

福冈正博,高田实,益田典幸,根来俊一,

楠洋子,酒井直道

冈山大学医学部

第二内科

木村郁郎,上冈博

宏岛大学原爆放射能医学研究所

外科

服部孝雄,新本念,龟田彰,高岛郁博

九州大学医学部

第一外科

中山文夫,柳泽次郎雄

大车田市立医院

内科

久保保彦,向坂健男,小野尚文,尾原雅彦,

木村喜男,伴茂树

2.试验药物

凯纷(每安瓿5ml含乙酰氟比洛芬50mg脂肪乳剂)及其安慰剂,注射用酮洛芬(每安瓿含酮洛芬50mg冷冻干燥剂)及其安慰剂。

试验按双盲对照法实验。

注射用酮洛芬及其安慰剂的溶解液是含25mg苯乙醇的2.5ml注射用水。

上述药物制成外观相同,确认不能识别的注射液,注射用酮洛芬是由罗纳普朗克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星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永井恒同教授确认抽样检查的各样品试验规格符合要求。

3.分组设计

每组4例病例,其中凯纷酮洛芬各2例

编号密封保存,在试验前由监察者开封,按随机方式,确定受试药物的分组。

4.给药方式

疼痛发作时,凯纷与酮洛芬安慰剂(为L组)和酮洛芬与凯纷安慰剂(为K组),按分组给药。

凯纷及其安慰剂1安瓿静脉内注射,酮洛芬及其安慰剂每瓶用2.5ml溶解液溶解臀部肌肉注射1次。

给药后1小时以上无镇痛效果者,制定疼痛改善度“不变”或“恶化”,加用其它镇痛剂。

5.合并用药

为不影响本试验的评价结果,禁止合并用其它镇痛剂和抗炎剂。

6.观察项目

(1)疼痛程度的推移

观察给药前、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各时相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标准如下:

高度:

疼痛不能忍受,必须应用镇痛剂

中度:

疼痛可忍受

轻度:

疼痛不明显

无痛:

全无痛感

(2)显效时间和显效持续时间

显效时间即镇痛效果出现时间,显效持续时间是指从镇痛效果出现时间起到再次疼痛出现时间。

无镇痛效果出现者其持续时间为“0”时间。

(3)副作用

观察并记录有无副作用,发生时情况,症状及其程度经过等。

(4)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小时测定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5)注射部位的刺激作用

观察静注和肌注部位有无发红、肿胀、硬结及疼痛等,并记录发生的情况、程度和时间。

(6)临床检查

红细胞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白细胞分类、血小板数

血清生化学检查

总蛋白、A/G比值、BUN、肌酸、Al-P、GOT、GPT、LDH总胆红素、CRP、Na、K、Cl

尿检查

蛋白、糖、沉渣、尿胆素原

7.评价项目

(1)疼痛改善度

根据疼痛程度推移,显效时间和显效持续时间,按下述5阶段评价:

明显改善

中等程度改善

轻度改善

不变

恶化

(2)有效性判定

根据疼痛改善度和安全性等按下述5阶段进行综合评价:

极有效

有效

稍有效

不好评价

无效

8.病例的处理及统计方法

试验完毕,召开会议,研究有关问题、病例的处理方法,根据协议规定的事项,讨论排除及流失病例的选择,副作用的处理方法,确定完整病例后,由监察人根据编号公开病例。

采用student的t检验,Mann-Whitney的U检验和Wilcoxon的序贯检验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双侧5%的显著性水平计算。

II结果

1.病例的形成

如图2所示,试验人数共163例,其中凯纷组(简称L组)78例,酮洛芬组(简称K组)85例,其中,给药前轻度疼痛2例(K组),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L组),戊唑星中毒1例(K组)及同一患者再次给药者1例(K组,已采用第一次给药评价结果)共5例除外,--作用安全性评价的观察对象有效性评价对象L组77例,K组81例共158例,其中给药前1例,给药后5例,未进行临床检查计算在内。

2.试验病例的背景资料

表2所示,试验病例的背景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诊断、有无转移,疼痛部位,给药前疼痛程度,有无合并症,有无既往病史,有无试验前服用药,有无使用抗癌药,有无追加镇痛剂等。

两组间背景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

表2患者背景

项目

L群

K群

检定

项目

L群

K群

检定

观察对象

77

81

疼痛部位

腰背部

胸部

腹部

心窝部

上下肢

头部

其它

29

25

21

5

7

2

7

33

19

25

5

7

1

11

χ2=2.521

N.S.

性别

49

28

52

29

χ2=0.009

N.S.

年龄

~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79岁

80岁~

7

6

13

25

18

8

10

6

18

25

18

4

Ζ0=1.207

N.S.

疼痛程度

(投与前)

高度

中等度

27

50

25

56

χ2=0.558

N.S.

合并症

21

56

25

56

χ2=0.103

N.S.

体重

~29kg

30~39kg

40~49kg

50~59kg

60~69kg

70kg~

0

10

30

23

8

6

1

7

34

30

9

0

Ζ0=0.313

N.S.

既往症

23

54

25

56

χ2=0.001

N.S.

前投与药剂

39

38

53

28

χ2=2.965

N.S.

诊断名

胃癌

其它消化器癌

肺癌

乳癌

其它癌

17

17

22

6

15

16

27

18

6

4

χ2=2.638

N.S.

抗癌剂的合并

42

35

42

39

χ2=0.032

N.S.

追加镇痛剂

麻药性

拮抗性

非甾体类药物

38

39

3

19

17

33

48

7

17

25

χ2=0.860

N.S.

χ2=2.126

N.S.

转移灶

不明

63

12

2

67

14

0

χ2=2.177

N.S.

注)检定统计量Ζ0;Mann-WhitneyのU检定

χ2;χ2检定

N.S.;NotSignficant

3.疼痛改善程度

图3显示疼痛程度推移,给药后15分钟L组和K组均出现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给药后2小时以后的各个时相,L组中“无痛”及“轻度疼痛”病例数增多,L组与K组相比较,给药后10小时,L组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U检验,P<0.05),在应用其它镇痛剂的时刻,患者疼痛程度为高度,因睡眠而无法观察的患者,其最终观察时相的疼痛程度资料将集中收集整理。

显效时间在L组和K组间无显著性差别,其中位数均为给药后30分钟(表3)。

镇痛效果持续时间,L组明显延长(表4,U检验P<0.05),其中间值L组为给药后8小时,K组为6小时。

6小时仍维持镇痛效果的病例:

在L组77例中有53例(68.8%),K组81例中41例(50.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

表3显效时间

药剂

15分钟以内

30分钟以内

1小时以内

2小时以内

2小时以上

未发现

中位值

合计

Mann-WhitneyU检定

L群

31

21

11

8

0

6

30分

77

Ζ0=0.683

N.S.

K群

32

17

13

6

2

11

30分

81

表4显效持续时间

药剂

12小时以上

9小时以上

6小时以上

3小时以上

3小时以内

0

中位值

合计

Mann-WhitneyU检定

L群

17

15

21

13

5

6

8小时

77

Ζ0=2.445

P=0.015

K群

15

5

21

15

14

11

6小时

81

主治医生根据疼痛程度推移,显效时间和显效持续时间判断疼痛改善度(见表5)。

L组与K组间相比疼痛改善度无显著差异。

“中等改善度”以上的改善率在L组为70.1%(77例中含54例),K组为59.3%(81例中含48例)。

L组较K组增加10%以上。

表5疼痛改善度

药剂

明显改善

中等改善

轻度改善

改善

恶化

合计

中等度改善以上

轻度改善以上

Mann-Whitney

U检定

%

χ2检定

%

χ2检定

L群

23

31

16

7

0

77

70.1

χ2=1.591

N.S.

90.9

χ2=0.741

N.S.

Ζ0=1.457

N.S.

K群

19

29

21

12

0

59.3

59.3

85.2

表6显示各种背景因素下的疼痛改善程度,统计结果显示L组与K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6由于背景因素而导致疼痛程度改善的解析

项目

中等度改善以上

Mann-WhitneyU检定

L群

K群

性别

69.4%(34/49)

71.4%(20/28)

59.6%(31/52)

58.6%(17/29)

Ζ0=1.269N.S.

Ζ0=0.720N.S.

年龄

~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岁~

71.4%(5/7)

83.3%(5/6)

76.9%(10/13)

64.0%(16/25)

69.2%(18/26)

60.0%(6/10)

50.0%(3/6)

61.1%(11/18)

56.0%(14/25)

63.6%(14/22)

Ζ0=0.051N.S.

Ζ0=1.433N.S.

Ζ0=0.569N.S.

Ζ0=0.428N.S.

Ζ0=1.209N.S.

体重

~39kg

40~49kg

50~59kg

60kg~

60.0%(6/10)

63.3%(19/30)

82.6%(19/23)

71.4%(10/14)

75.0%(6/8)

47.1%(16/34)

70.0%(21/30)

55.6%(5/9)

Ζ0=0.423N.S.

Ζ0=1.417N.S.

Ζ0=0.240N.S.

Ζ0=1.120N.S.

诊断名

胃癌

其他消化器官癌

肺癌

乳癌

其他

76.5%(13/17)

64.7%(11/17)

68.2%(15/22)

66.7%(4/6)

73.3%(11/15)

75.0%(12/16)

55.6%(15/27)

33.3%(6/18)

66.7%(4/6)

78.6%(11/14)

Ζ0=0.039N.S.

Ζ0=1.481N.S.

Ζ0=1.656N.S.

Ζ0=0.084N.S.

Ζ0=0.186N.S.

转移灶

骨部

其他

75.0%(9/12)

56.3%(9/16)

73.5%(36/49)

57.1%(8/14)

62.1%(18/29)

57.9%(22/38)

Ζ0=0.493N.S.

Ζ0=0.160N.S.

Ζ0=1.688N.S.

疼痛部位

胸部

腹部

腰背部

76.0%(19/25)

71.4%(15/21)

69.0%(20/29)

52.6%(10/19)

52.0%(13/25)

66.7%(22/33)

Ζ0=1.426N.S.

Ζ0=1.568N.S.

Ζ0=0.067N.S.

疼痛程度

高度

中等度

63.0%(17/27)

74.0%(37/50)

68.0%(17/25)

55.4%(31/56)

Ζ0=0.269N.S.

Ζ0=1.911N.S.

前投与药

拮抗性镇痛剂

麻醉性镇痛剂

73.7%(28/38)

69.2%(18/26)

60.0%(9/15)

100.0%(3/3)

67.9%(19/28)

53.7%(22/41)

80.0%(8/10)

16.7%(1/6)

Ζ0=1.050N.S.

Ζ0=0.690N.S.

Ζ0=0.232N.S.

Ζ0=1.477N.S.

抗癌剂的合并

61.9%(26/42)

80.0%(28/35)

61.9%(26/42)

56.4%(22/39)

Ζ0=0.463N.S.

Ζ0=1.702N.S.

4.副作用

表7显示给药后所出现的副作用。

L组78例中出现4例(5.1%),K组85例出现3例(3.5%),共计7例患者产生副作用。

其副作用多为轻度一过性症状。

其中L组中心脏部位不快感1例,嗳气1例,嗳气伴呕吐1例,恶寒伴倦怠或发热1例,K组中臀部注射部位疼痛1例。

嗳气2例。

L组和K组相比,副作用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

表7副作用发生

药物

病例

编号

性别

年龄

诊断

合并用药

症状

副作用内容

发生率

X2检验

L组

17-4

74

胃癌

心窝部不快感

给药后1.5小时出现,持续2小时,患者为胃癌,产生副作用的原因不详。

5.1%

(4/78)

X2=0.014

N.S.

18-1

53

肺癌

喘气

给药後小时,刷牙时出现,一过性,不能说无任何因果关系。

34-3

47

乳腺肿瘤复发

FK-435

喘气

呕吐

给药后2小时出现,一过性。

37-2

45

胃癌术后复发

5-FU

恶寒

倦怠感

发热

给药后4小时40分钟左右出现恶寒,12小时左右出现倦怠感,第二日发热(39℃)考虑为多因素因果关系。

K组

4-2

37

S状结肠癌复发

UFT

臀部注射部位疼痛

轻度,给药后2小时确认,未经处理改善。

3.5%

(3/85)

34-1

71

食道肿瘤术后

OK-432

TNF

喘气

给药后5小时发现,轻度,一过性。

36-2

77

肝癌

MMC

喘气

给药4小时后出现,30分钟后消失,考虑为多因素因果关系。

5.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的改变

表8显示给药前及给药后1小时后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改变结果。

L组给药后体温明显降低(双侧t检验P<0.01),给药前36.8±0.1℃,给药后1小时36.5±0.1℃,温度改变差别较小,仍在正常范围的变动之内。

收缩期血压给药后L组和K组均有显著性降低(双侧t检验P<0.01)但其改变幅度不大。

两组脉搏和呼吸频率在给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表8体温、血压、脉搏数、呼吸数的变化

项目

药物

例数

Mean(SE)

t检验

给药前

给药1小时后

给药前后之差

体温℃

L组

K组

74

85

36.73(0.08)

36.65(0.07)

36.53(0.08)

36.56(0.05)

-0.19(0.07)

-0.09(0.06)

P=0.006

N.S.

血压

(mmHg)

收缩期

L组

K组

77

84

121.1(2.0)

126.6(2.4)

117.2(1.9)

122.6(2.3)

-3.9(1.9)

-4.1(1.4)

P=0.043

P=0.004

舒张期

L组

K组

76

84

73.5(1.2)

75.7(1.7)

71.6(1.2)

71.8(1.5)

-1.9(1.3)

-3.9(1.4)

N.S.

P=0.005

平均

L组

K组

76

84

89.4(1.4)

92.7(1.7)

86.7(1.2)

88.7(1.6)

-2.7(1.3)

-4.0(1.2)

P=0.044

P=0.002

脉搏数

(下/分)

L组

K组

76

83

86.0(1.8)

83.1(1.5)

84.2(1.8)

81.6(1.3)

-1.8(1.2)

-1.5(1.0)

N.S.

N.S.

呼吸数

(次/分)

L组

K组

72

80

19.9(0.5)

19.0(0.6)

19.7(0.5)

18.9(0.6)

-0.2(0.4)

-0.1(0.3)

N.S.

N.S.

6.注射部分的刺激作用

表9显示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硬结及疼痛等观察结果。

凯纷注射部位发红者1例,酮洛芬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其中1例主治医生判定为酮洛芬副作用。

凯纷安慰剂注射部位发红1例,疼痛1例。

酮洛芬安慰剂注射部位发红1例,疼痛2例,其中发生凯纷注射部位发红和酮洛芬安慰剂注射部位发红为同一患者。

表9注射部位的刺激作用

药物

给药方法

无刺激

疼痛

发红

肿胀有硬结

合计

发生率

(%)

凯纷

静脉注射

77

83

0

1

1

1

0

0

78

85

1.3

2.4

酮洛芬

静脉注射

80

75

5

2

0

1

0

0

85

78

5.9

3.8

7.临床检查

表10显示给药前及给药1周后临床检查结果均值给药前后,L组的红血球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总蛋白,A1-P(IU)总胆红素值和K组的白细胞数,BUN、CRP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

L组1例GOT升高,C给药前28U/ml,给药后5日1251u/ml,给药后12日1151u/ml和GPT升高(给药前6u/ml,给药前5日167u/ml,给药后12日132u/ml),该患者为大肠癌术后再发患者使用喃氟啶栓剂,这在判定副作用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时判定为“不明”(表11)。

表10临床检查结果

(1)

检查项目

药物

例数

Mean(SE)

t检验

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前后之差

血常规

红血球数(*104mm3)

L组

K组

76

81

353.5(8.0)

350.0(8.5)

341.2(7.8)

344.3(8.8)

-12.4(4.4)

-5.7(5.5)

p=0.007

N.S.

血色素量(g/dl)

L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