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74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 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程度

B.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新能源可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C.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

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

【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形成一些碳粒、烟尘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天气,A正确;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B正确;雾霾天气使得一些碳粒、烟尘等,漂浮于大气中,严重影响人动物的健康,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答案】C

【解析】化学燃料的燃烧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同时还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会形成酸雨,A正确。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因为氟利昂,B正确。

开发新能源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缓解酸雨问题,C错误。

酸雨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硫过多造成的,所以种植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时可以缓解酸雨,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掌握相对应的原因。

3.调查发现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捕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蜣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蜣螂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这种蜣螂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

这种蜣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或分解者,不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蜣螂产生的有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由题意无法确定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项正确;这种蜣螂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名师点睛】本题以“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捕食蜈蚣、千足虫等……”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捕食蜈蚣、千足虫等”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再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作答。

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对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采取保护措施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C

【解析】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错误;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

5.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

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减少。

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产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

生态环境的污染及保护

点评:

注意区分四个选项造成的后果。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

D.生物多样性是治疗人类疾病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ABC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7.如图为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点的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

B.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多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

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由于无机物浓度增加引起的

D.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助于分解有机物

【答案】C

【解析】图中P点时污水和水流汇合处,水流方向是由P点到Q点,P点的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顺水流流向Q方向。

污水排放,P点有机物增多,细菌种群数目增加,溶氧量减少,A错误;藻类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B错误;从P点到Q点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藻类植物利用这些无机物大量繁殖,从而使其数目大量增加,所以C正确;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会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有助于分解污水中有机物,D错误。

8.水族馆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体现了热带鱼具有

A.间接价值B.潜在价值C.直接价值D.观赏价值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有三方面的价值: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水族馆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体现了热带鱼具有直接价值,选C。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黄花蒿中成功分离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

黄花蒿的药用意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

【答案】A

【解析】科学家屠呦呦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愈伤组织中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可以用于治疗疟疾,该过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选A。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B正确;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D错误.

故选:

B.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C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生物资源,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下列各项中,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富集现象的是

A.DDT污染.

B.大气中SO2污染

C.噪声污染

D.大气中氟利昂污染

【答案】A

【解析】DDT污染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富集。

【考点定位】生物富集

13.念珠藻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蓝藻,其细胞中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有关念珠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念珠藻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真核生物

B.提取和分离念珠藻中的色素时,能够得到菠菜叶肉细胞一样的四条色素带

C.念珠藻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禁止采挖念珠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

【答案】C

【解析】念珠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核膜所以不是真核生物,A错误;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只有藻蓝素和叶绿素,B错误;念珠藻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禁止采挖念珠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就地保护,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14.下列事实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

B.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C.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

D.利用青蛙捕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作用。

房间里放一盆鲜花能装点环境,利用苍蝇平衡棒的原理研究火箭,是直接价值。

将来可能从蝗虫体内提取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是潜在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5.人在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

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答案】C

【解析】延长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的,大力植树造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项错误;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项正确;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雾霾天气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雾霾天气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

17.大火常给森林带来较大的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C

【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障碍。

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既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

B.森林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调查某湿地中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A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鸟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适当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种类,能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不能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D错误。

1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人侵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宝应湖水杉林调节径流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B错误;

C、宝应湖水杉林调节径流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向空气中释放,从而减轻酸雨危害,所以A正确;因为被污染的排污口附近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的动植物缺氧死去则物种丰富度低,所以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则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起生态系统稳定性更高,体细胞克隆可以挽救濒危灭绝的生物,所以C正确;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由于在食物链上不断富集,则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就会越高,所以D正确。

考点:

本题考生态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1.下面属于生物圈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坚硬的岩石,称为岩石圈。

土壤层是岩石圈表面的一个薄层。

岩石圈的外面有水的地方称为水圈,地球周围的大气称为大气圈,大气圈约有1100公里厚,从下往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扩散层等。

其中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圈的气体环境只有对流层。

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这三个圈层中,有生物生存的范围很小,从厚度来看只占地球上薄薄的一层:

即从海平面往上不超过10km大气圈下层的对流层、岩石圈上层的土壤层和水圈。

22.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三峡大坝建成导致生物原生活区不存在,故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迁地保护,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B、C、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

23.有关生物圈的叙述,能说明其功能的是()

A.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理论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D.能维持自身的稳态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4.对腐败发臭的河水,可以肯定其中的:

()

A.CO2含量低B.溶解氧少C.有机物含量低D.厌氧微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B

【解析】湖泊在夜间没有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被污染后消耗氧气多,因此湖水的含氧量最低。

25.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A.景观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个体多样性    E.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

【解析】教材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之后增加了景观多样性的内容,只有个体多样性不是主要研究内容。

二、非选择题

26.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

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

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实验设置

结果

干旱

A组:

不做处理

B组:

将大鬣蜥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C组:

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湿润

D组:

不做处理

E组:

将大鬣蜥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

F组:

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D组差别不大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

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组,原因是。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这说明人类活动。

【答案】(12分)

(1)竞争和捕食(2分)捕食

(2)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2分)DD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2分)

(3)不是

(4)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干旱环境下如果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两者都有时增加,说明它们之间最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而如果将小鬣蜥移走,大鬣蜥的存活率比有小鬣蜥存在时略有增加,说明它们之间不应有捕食关系。

(2)比较E和D实验结果E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已经接近了K值,即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比较A和D种群密度较大的应是D,因为D组已经接近了K值,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的是D,因为在种群密度接近K值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3)由干旱条件下的实验可知K值可以不同。

(4)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化运用能力。

27.回答下列问题

I.某生态系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植物---丙种植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査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O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个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1)该生物系统中除表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含有的成分有_____。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___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种群丁的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答案】2.2头/km22头/km2大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15.41%捕食消费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解析】

I.试题分析:

识记并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K值的含义、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过程,知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度最快,据此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依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度最快,即(1000/2)/250km2=2头/km2。

(2)能量沿食物链“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Ⅱ.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再结合题干信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以及表中的能量数值可知,输入戊种群的能量最多,戊为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的范围内,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的范围内,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的范围内,应属于第四营养级。

即表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

戊→乙→甲→丁和戊→丙→甲→丁。

(1)综上分析:

表中所示生物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物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乙和丙均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处于第三营养级,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