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59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观看动画:

房子有多长,怎么办?

人的身高是多少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

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可能这种对学生提问,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提示:

你能否用XX物品比划一下,书本有多宽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

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

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

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

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

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

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

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

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

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

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

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

(汇报)

  问: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

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

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

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

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

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

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

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s

  (5)师: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反思:

 

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

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

2、师:

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

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

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

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

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

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

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

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

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

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

要说完整话。

比如:

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

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

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

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

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折线段

(1)师:

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

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师: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

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

[设计意图] 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4、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

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

线段是直的。

生2:

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

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    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

A卷:

1、判断线段。

师述:

只要符合

(1)直,

(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

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  )条        (  )条        (  )条             (  )条

3、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                 •

小结:

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 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

小结:

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

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                     •

 

                    •            •

小结:

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

B卷:

1、填一填。

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

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

线段有长短吗?

()

2、画一画。

(1)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

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7、8、9题。

反思: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

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65( )”。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