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28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商局百年传奇.docx

招商局百年传奇

招商局百年传奇:

几度荣枯终成2.2万亿帝国

2010年08月03日12:

22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

好文我顶(0)第1页:

这就是招商局第2页:

香港?

上环第3页:

1000平方米开发赚了几亿元第4页:

告别上环第5页:

一个厕纸免费提供的地方第6页:

国际化的“蛇口街道”第7页: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第8页:

外滩9号第9页:

再回上海

 

组图:

超牛摄影师的疯狂照片镜头捕捉刹那奇观闲置土地黑名单出炉

存款准备金率或再上调参与讨论美国衰退程度严重正蹈日本覆辙银监会叫停银行违规收费项目郭德纲别墅涉违规圈地记者被打组图:

新一代生物武器重磅出炉[微博]危险步步逼近中国经济 当今天的企业家们不断地讨论如何打造百年企业的时候,许多人都忽略了,有一家中国的公司已经在回首、思考自身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这就是招商局。

  它成立于1872年(同治11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冬天。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领袖们经过多年摸索,终于认识到实业救国、洋务兴邦之道,招商局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一百三十余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这家企业的名字和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了一起——它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伴随着国家政局的震荡,招商局在诞生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几乎经历过所有的产权形态,多次被不同的政权收归国有。

而在1949年后的30年,这家公司只剩下微弱的一支在香港的港口旁边艰难维持,几乎为公众遗忘。

  直到1978年,那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之后,袁庚出任这家公司第三十二任掌门人。

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复活,蛇口实验带来的改革效应扩散大陆,形成风潮。

其后招商局走向全国,到现时形成了管理2.2万亿元资产的规模,成为中央直属企业之中的一支劲旅。

  由2006年12月开始,因为一个机会,我得以深入研究招商局的历史和现状。

这家公司在历史上屡遭重创,却能够一再上演败部复活、由小到大的企业传奇。

事实上,我们每每可以看到,在历史转折关头,招商局往往是能够把握先机,“于无隙寻有间”,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然后又鬼使神差一般地,通过房地产业务的形态,将其收益固化与保存下来。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

  在晚清和民国上半期,动荡的时局之中,虽然招商局以航运为主,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招商局的经营现金流和分红来自于它的房地产业务。

1914年2月,招商局正式成立积余产业,实行航产分业。

这是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专业房地产大运营商。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招商局成为当时的主流企业,其江湖地位的盛衰,恰好与其在外滩的五座大楼的际遇同步。

  在香港,招商局于上世纪90年代资产膨胀,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规模带动。

而在香港开发了西港中心和参与公共居屋开发,则是招商局房地产在这个地产立市的特殊地区的绝唱。

  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初在深圳蛇口的二次创业,招商局雄心万丈的实验之中,也包括一个愿景,就是将一片荒芜的蛇口,建设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在蛇口发轫的住房体制改革,更是影响到十几亿人的生活方式。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原来蛇口工业区的主体上市公司招商局蛇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6月更名为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选择房地产为主营业务。

  今天的招商局,拥有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三大核心产业。

  梳理与再现这家百年企业在深圳、上海、香港以及重庆的经历,或许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公司在大时代动荡之中的命运际遇。

  五月底的蛇口,标志性的工业大道在烈日下明晃晃一片。

而在这条大路的西侧,则是绿树成荫的南山。

在掩映的树林之中,则是一众红墙白瓦的别墅。

陪伴我来到此地的蛇口年轻人小陈,指着游泳池旁边的一栋别墅说,这就是袁老现在的居所。

  他说的袁老,就是改革开放之中的急先锋袁庚。

1978年,还没有彻底平反的袁庚,被任命为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

那一年,袁庚已经61岁。

原本已经打算放马归田回家养老的他,可能自己也不会想到,从此,他会率领招商局在蛇口、香港以及全国各地大展宏图,带领这家百年企业走向另一个高峰。

  袁庚的一生充满波折和争议。

有人说他是问题极为严重的人,香港特区政府却授予他金紫荆勋章。

有人骂他是李鸿章,可也有更多人称他“中国改革之星”。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招商局是一艘航行于“历史三峡”中的大船,第三十二任“船长”袁庚,重新启动了招商局的百年奇妙旅程。

+++

香港?

上环

  由蛇口码头,乘坐飞翔船,45分钟就能到达香港上环的港澳码头。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职员,很精确地为我提供了蛇口与香港恢复航线的准确时间。

那是1981年11月20日,香港油麻地小轮公司一艘60个客位的飞翔船从九龙大角嘴码头首航蛇口,9时30分出发,10时15分抵达蛇口港,途中仅航行45分钟。

从此,停航31年的香港—蛇口航线得以恢复。

  很多游客到过香港,都会按捺不住拍照的豪情。

在维多利亚港,由北向南拍摄香港岛的照片里面,无论是那个角度,几乎都能看到一栋高楼上的“招商局”这三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广告牌。

这个广告牌就立在两栋海水蓝色玻璃的40层高楼信德中心之上。

  由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在香港上环地区开发的信德中心,位于熙熙攘攘的港澳码头的上盖。

信德中心的二楼三楼,是许多挂着旅行社和俱乐部牌子的贵宾室。

其实,这里不是旅行社和俱乐部的写字间,而是各家澳门赌博公司在香港的前哨办事处,提前接待乘飞翔船前去娱乐博彩的客人。

  信德中心的37到40层,就是这家招商局的集团总部所在。

在32年前的夏天,61岁的袁庚身负重托重振招商局之路,就是从香港开始的。

那时候,招商局在香港的业务相对局促,从1949年过后的接近三十年岁月,资产积累不到2亿元,只相当于2010年招商局净资产的千分之一。

  1978年10月9日,袁庚以交通部党组的名义,执笔起草了一份请示报告,上报给中共中央。

在这份请示报告中,袁庚写道,“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今后的要求,我们认为今后的经营方针应当是'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争取5至8年内将招商局发展成为能控制香港航运业的综合性大企业。

我们应当冲破束缚,放手大干,争取时间,加快速度,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凡是投资少、收效快、盈利多、适应性强的企业可以争取多办。

  这份报告没有太多的阐释和分析,然而61岁的袁庚想做事、想做大事的急迫心情,溢于言表。

甚至他很直白地在报告中提出,“鉴于港澳的资本主义竞争激烈,情况瞬息万变,一定要改革上层建筑,简化审批手续……建议授权可以一次批准招商局动用当地贷款500万美元的权限,从事业务活动……”

  这位出生在广东宝安、曾经在“文革”期间因为康生罗织罪名而蹲过5年半秦城监狱的老人,在1978年踏上香港的土地时,已过知天命之年。

他壮心不已,就像1872年的李鸿章意识到“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时一样,按捺不住自己急切的豪情。

  这份文件,代表着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起点,第一次,就是李鸿章在1872年底向清政府呈上的《试办轮船招商局折》。

  一栋平凡的大厦与一句风靡大陆的标语

  上环,属于香港十八个行政区之中的中西区,是19纪初期内地人士来香港发展时的一个据地。

如果你想要探寻香港旧时的面貌,那么上环绝对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区,相较于中环的繁荣,上环的街道多出了一份恬适的复古味道。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一种行业成行成市了,反而生意更好做了,于是很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样的“某某一条街”。

在上环,就有很多这样的街道,如药材街、古董街、印章街等。

据说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里的幼稚园,其实就在一栋上环的旧楼中。

  这个炎热的五月,上环相当安静。

招商局香港物业管理总部的刘鹏总经理带着我走过有几十年历史的上环永安百货,隔着马路和巨大的高架桥,他指着一栋陈旧的高层大厦说,“历史就是由那里开始了。

  即使你再认真观察,这栋一楼正在装修的物业和上环的其他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旧楼也实在没有太大分别。

管理处的老伯已经接近70岁,他身穿花衬衫,和香港的亚热带感觉很接近。

他带着我们乘坐电梯到达天台,为我们一一指出附近的旧楼,哪里是当时的某家公司宿舍,哪位省长到香港招商引资时住过那段七层楼的宾馆。

他说已经很少有机会介绍这些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仔细看过昏暗的大堂的“水牌”,现在的租户之中,公司名称大都是某某贸易公司,有一些明显带着内地色彩的名称,相信是二三线城市的窗口公司所在。

  不过不要小看这家如今相当平淡的小楼。

在这里,30年来,几乎入驻过所有派驻香港的中资窗口公司。

而其中一些如华润集团与中国海外发展等公司,今天已经在香港社会声名显赫,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经济力量。

 

 1978年,再度发力的招商局还处于家底薄弱的起步阶段,袁庚受命到香港招商局任常务副董事长,全面主持工作,第一单生意,就是买下干诺道中152~155号这座当时全新的24层大厦——经过谈判,该楼售价为6180万港币,首次交付定金2000万——而围绕这栋大楼,招商局香港的几乎每位员工,都会讲述一个直接牵动中国改革开放观念的故事。

  双方商定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2时交付支票。

招商局方面以为,庆祝交易成功,从联络感情的角度,双方最好先一起吃顿饭,香港方面却坚持要先如期交付、签字。

下午2时交易,双方办完相关手续后,对方除老板留下与袁庚洽谈外,另外三个人匆匆下楼奔向银行。

原来第二天是星期六(002291,股吧),银行休息——假如卖家星期五下午三点钟之前不到银行交支票,就要损失2000万存款三天的利息。

  二十多年后,袁庚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还专门提及此事,他说当时的年利率为14厘,2000万元三天闲置的话,损失的就是几万元的利息。

如果是在内地,财务人员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观念,而香港资本家却如此重视。

他深深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后来,袁庚在蛇口树立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标语,为此还引来无数风雨。

  当时的招商局虽然是改革开放排头兵,但是发展未几,公司规模不大,办公场地用不完,故将部分楼层出租。

由于价格较为实惠,加上宾主声气相通,所以大量的中资公司都租用过该办公楼,青岛啤酒(600600,股吧)公司还一度买下两层。

后来由于招商局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由于有些公司发迹,有些公司被淘汰,所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大楼基本上由招商局收归自用。

  而上环,见证了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浮沉。

中资公司在上环解鞍稍驻初程,最后又纷纷杀到中环和金钟一带香港真正的CBD去了。

  上环和招商局,更大程度上,是前者影响了后者,为后者推广了在香港商域打拼的平台。

  1000平方米开发赚了几亿元

  这栋现在还叫做招商局大厦的旧楼,只是招商局香港奇妙旅程的开始。

接下来,离这栋平凡高楼不到五百米外的另外一个项目,一度改写了招商局的历史。

  在一间茶餐厅之中,曾任招商局集团地产事业部负责人的郑炳俊,介绍了当时激情澎湃的房地产故事。

这个中午,我们点了茶餐厅的特餐,198港元,三人,有鸡有鱼有菜还有冻饮。

大家都说,三十年来,这些茶餐厅都是这个口味,很怀旧,很复古。

  1990年,招商局收购了德辅道西9号地块,并在此地块上修建了商业大厦。

由于当时香港可以进行楼宇预售——也就是俗称“卖楼花”,故招商局在1992年开始预售该项目,一路顺风顺水,到1994年年底,该项目的销售收入就已达到了15.4亿港元,平均每平方英尺售价8800港元。

高达数亿元的利润,在其时的中资企业之中相当可观,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招商局航运等各种业务的利润总和,这大大激发了招商局集团在香港以及内地大城市大搞房地产的雄心。

  那时候航运业不景气,招商局资产庞大而利润有限,所以在集团董事会上,一位高管兴高采烈地表示,房地产生意这么好做,“我们要弃船登岸了!

  接下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招商局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43个项目,高峰时候总投资达到150亿元,几乎是当时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商。

这个数字在十多年后,按照可比价格估算,相当于今天的300亿元,足可以跻身2010年开发商的前五强。

  香港有句俗语——“输钱皆因赢钱起”,这非常适合香港大起大落的地产市道。

  房地产的高涨,往往伴随着泡沫。

接下来,招商局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来消化房地产退潮之后的苦果。

  “1997年之后,我们真正感到骄傲的,是搞了西港中心。

”郑炳俊说。

  1998年落成的西港中心,现在的名字是“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大楼”。

它是港岛西区罕有的智能型甲级商厦,拥有“香港上环第一地标建筑”的美誉。

  由招商局起家的德辅道西9号步行到西港中心,只有五分钟路程,会经过一批五金器材商铺和食品店。

其中一家的腊肠据说是香港岛最“正点”的之一。

 

 在天星码头搭乘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渡轮,从尖沙咀到中环再到上环这一程,是最能饱览香港迷人景致的游览路线。

一路上不仅能一睹维多利亚港的绰约风姿,还能欣赏到与它隔海相望的香港摩登建筑。

而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招商局的西港中心。

  西港中心得以从维多利亚港对岸众多高楼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原因,是它等边梯形的建筑外型。

这种浓郁的几何味道,让它极富生气与动感。

  “这栋大厦,代表了招商局在香港房地产开发的最高水准。

招商局本来是想把它作为招商局21世纪总部,后来整栋出售给了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郑炳俊在这栋有警察站岗的官方建筑物之前感叹。

  他们带着我进入这个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行政办公大楼,介绍其中高挑的大堂和独特的设计,如数家珍,爱不释手。

即使是12年之后,与香港的其他中心区建筑相比,这栋楼的设计也毫不落后。

  当初的出售理由我是知道的。

1997年,香港经济大滑坡,上市公司招商局的业绩也很不好看。

于是,管理层不得不忍痛割爱,出售这栋楼给中央政府,套现数亿元,恰好使得公司的财务年度不报红字。

  告别上环

  香港又有俗语,“马死落地行”,对于经济周期的起伏,香港的公司大都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式。

“招商局的地产业务,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找到了自己的应对方式。

”20年前就派驻香港工作的刘鹏,现在任招商局地产物业公司总经理,他对于招商局在香港的房地产生涯可谓烂熟于心。

他说,招商局参与居屋开发,哪怕利润只有5%,也是赚钱之道。

  近年,因为房价高企,内地公众津津乐道于香港的公屋和居屋计划。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招商局是第一家参与香港公共房屋开发的中资房地产公司。

上世纪90年代,招商局集团下属的招商局置业与他人联合开发香港政府的一个大型居屋项目——宏景花园(GrandViewGarden)。

我专门来到这个位于九龙区黄大仙附近的项目一探究竟。

这里的户型有两房两厅和三房两厅两种设计,建筑面积44–63平方米,是香港中产阶级的标准住宅。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超高层的小社区,也有多项康乐设施,包括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以及休憩公园等。

  其后,招商局还搞了码头、厂房,但是留守在香港进行物业管理的刘鹏说:

“招商局最得心应手的发展,还是在上环。

  然而九七金融风暴的阴霾久久未能消散,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也遭受沉重打击。

经过反复思量,1999年,招商局终于决定战略撤出香港的房地产业务。

当时在招商局总部房地产集团的林少斌调回蛇口,担任招商地产(000024,股吧)的总经理。

此后,就有了招商地产成为蛇口控股公司主体的变迁。

但是招商局大厦依然俯瞰着维多利亚港湾繁忙往来的船只,在香港的航运业,招商局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深圳?

蛇口

  袁庚生于1917年4月,刚刚在位于深圳蛇口的别墅里度过他93岁的生日。

他已经退休整整18年,但是对于蛇口以及深圳30岁以上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时代和一种精神的代表符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栋别墅,并非属于袁老的私人物业,他76岁退休的时候,也只是和普通蛇口人一样,拥有一套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普通公寓。

前几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考虑到他年事已高,需要更好的休养,才安排他以较为低廉的租金入住。

  在他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版图上还只有宝安县而根本没有深圳这个地名的踪迹。

宝安于公元331年东晋年间设郡,历史文化根源深厚。

明朝时候,这里,包括它所辖的今深圳、香港地区,因为饱受倭寇侵扰而改名新安,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的意思。

直到1913年,因与河南新安县重名,才又改回宝安。

  1949年10月,袁庚作为解放军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率部攻打大、小铲岛和伶仃岛,解放了蛇口周边地区。

这是蛇口的第一次解放。

第二次“解放”这个区域的人还是袁庚,时间在1978年。

袁庚意欲在香港重振招商局航运业,苦于香港地价奇贵,而将目光投向了与香港毗邻的内地,打算在广东找个地方,发展与航运相关的工业和后勤服务项目。

  最终,他把这个地方选在了蛇口。

蛇口位于南头半岛东南端,东临深圳湾,西濒珠江口,南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连接香港的西部通道跨海大桥落脚于蛇口东角头。

 

一个厕纸免费提供的地方

  1978年12月26日,袁庚再一次走进蛇口。

那时候,蛇口是个公社,海滩上一片杂乱的平房,腥浓的海风里苍蝇盘旋在荒寂的街道上,家家户户房门紧闭,据说当时偷渡香港的人大多从这里下海,隔三差五地就会有尸体被海浪推回到岸上来。

《招商局与深圳》的作者张后铨这样描述当年蛇口给第一批拓荒者的感觉——“悠悠数千载,时光已仿佛停滞,这里依然是衰草黄砂、乱石孤坟的荒瘠渔村。

  1979年1月31日,一份“广东省和交通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放在了李先念的案头。

当天上午9点30分,一辆黑色红旗轿车载着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和袁庚穿过长安街,直奔中南海。

10时至11时45分,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谷牧接见彭德清和袁庚,听取关于招商局筹建蛇口工业区的汇报。

  李先念首先询问了招商局的有关情况,彭德清、袁庚逐一作了汇报。

李先念指出,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外汇和国内结合起来用,不仅要结合广东,而且要和福建、上海等地连起来考虑。

  袁庚赴京时揣了一张繁体字的《香港明细全图》。

这时,他摊开地图,向李先念介绍香港与大陆边境线上的情况,请示能否在蛇口划出一块地作为招商局工业用地。

  李先念笑着说:

“给你们一块地也可以。

”当他寻找什么的时候,袁庚立刻站起来,从李先念案头的笔筒里抽出一枝铅笔递过去。

李先念大手一挥,在地图上南头半岛与陆地交界处,用铅笔画了粗粗两条线,说道:

“就给你们这个半岛(指南头半岛)吧!

  李先念还提起笔在报告上写下:

“拟同意。

请谷牧同志召集有关同志议一下,就照此办理。

  袁庚是急性子,他不顾“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官场规则,早在1月12日就在招商局扩大会议上宣布,即将成立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

在地方和中央的一路绿灯之下,最早一批的1000亩基础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而在蛇口引爆开山炮破土动工之前,袁庚就在制定建设方针、巡视勘测现场的同时,延请了规划专家制定工业区布局草图。

在当时的一片荒芜之上,袁庚就提出,要把蛇口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区。

  这一年,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

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春风真的吹起来了。

  和袁庚一起再造蛇口、听他说要把这里打造成全世界最适合居住之地的第一批蛇口人,当时并不太相信袁庚的话。

他们在半信半疑之间,以较高的起点着眼于规划、服从于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规划,殊为不易地保持了全区的均衡发展。

  招商地产现在的掌舵者是1959年出生的林少斌,2001年5月28日至今,他一直担任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还有一个职务,是蛇口工业区首席规划发展顾问。

在林少斌眼中,“今天蛇口能有如此宜居的独特环境,和八十年代初期袁庚的开放意识和坚持态度密不可分。

  林少斌毕业后即分到蛇口工作,他记得,当年蛇口建设指挥部只有几条国内的长途电话线,外商初来蛇口,对于当地的电讯条件很不满意。

袁庚亲自给国务院有关部门写报告,为蛇口取得了一个800路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直通香港的出口——最后惊动了很高级的领导才解决。

  1983年,当时已经37岁的上海社科院实习研究员过永鲁,受“中国的起飞可能就从蛇口开始”这句话的激荡,从大都市上海奔赴至天涯海角的蛇口。

在他眼中,“当年的蛇口就像革命时期的延安”,聚集了一批像他一样受袁庚感召而来的“有胆有识”的青年。

  刚开始的时候,过永鲁经历了一场磨难。

多年后他跟我回忆:

“说老实话,刚到蛇口的第一周我哭过一回。

一到这儿被安排在泥土和海沙垒的营房宿舍里。

房间到处都是洞。

两人一间房,里面有一个上下铺,两张凳子,一张桌子。

蚊子多,蛇也经常在房间里出没。

 

 不过,过永鲁很快感受到了改革试验田的魅力。

他说:

“在上厕所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新奇。

你想象不到,那个年代,蛇口工业区办公大楼的厕所里,手纸是随便用的。

我是从上海机关出来的,那时候很多人上厕所还是自己带手纸,或者用报纸、废纸的,哪有公用的手纸?

我后来听说,厕所放手纸也是袁庚推动的。

刚放的时候,还常被人偷偷拿回家,有人主张,为了节约,不放。

袁庚说,改革一定有困难,关键是要坚持、顶住。

人家把手纸拿了,我们就要再放,直放到拿的人手软为止。

蛇口的改革就是从厕所里放手纸这样的国际惯例开始的。

  袁庚对于早期的蛇口公共厕所管理问题也非常关注。

他要求蛇口工业区房地产公司一定要按国际化标准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要坚决改变中国人不是靠眼睛而是靠鼻子找厕所的习惯”。

  国际化的“蛇口街道”

  今天的蛇口,行政区别上只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个“街道”,但是这个曾经云集了改革精英的特殊地区,还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形成了以招商局系统企业为主、众多港口物流和石油企业驻扎的企业群落,形成了依托山海资源、富于现代气息和国际化氛围的人居环境。

  袁庚安度晚年的鲸山别墅区,是深圳乃至全国最早开发的大型别墅区,从1986年持续开发至今,完成了八期工程。

在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眼中,这个别墅区几乎是中国别墅区发展的活体博物馆。

  “站在这里,隔海看到的,就是香港元朗高密度的公共屋村。

”胡建新说。

他对于蛇口的宜居环境相当自豪。

白色的西部跨海大桥三年前落成,蛇口与香港之间车马之声相闻。

鲸山别墅的山间小径上,不时能够见到挂着香港和深圳两地车牌的奔驰与宾利轿车徐徐驶过。

  这个住区也是深圳乃至中国不多的只租不售的别墅区。

承租人大多为开发南海油田的世界各国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长期居住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挪威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外籍人士。

每逢周末社区居民聚会的时候,场面如同“小联合国”。

  “类似这样的住区,在蛇口还有多个。

不仅是别墅,即使是数十平方米的公寓乃至当地城中村的'农民房’,都有外籍人士入住,总数估计超过五千人,这是北京和上海之外的城市之中非常罕见的。

”胡建新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没有电梯、没有落地窗、没有木地板,在这里,你能随处嗅到低碳的气息。

  2007年的夏天,我在鲸山别墅区遇到过一个攀岩墙的故事。

一位美国青年打算将区内教堂的一面墙改建为攀岩墙,动员大家出钱出力,应者云集。

可是攀岩墙还未建好,他却接到了回国的通知。

于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他推迟了回国的日期,直到建成了攀岩墙。

于是,鲸山内又多了一个有趣的运动场所。

在今天的烈日下,教堂一侧的攀岩墙显得非常真实和炽热。

  外国石油公司的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的到来,不但需要住宅,而且需要学校、医院,还需要教堂做礼拜。

袁庚耐心地一次次与中字头的有关部门协商,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蛇口的酒吧街,在1980年就开始形成,这是1949年之后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娱乐区。

后来先后当过发展研究室主任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的过永鲁,陪同袁庚经历过诸多风雨。

他清楚记得,“为了酒吧街和教堂,袁庚不知道多少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