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547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0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docx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复习提纲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

二、热化学方程式2

三、燃烧热3

四、中和热3

五、盖斯定律3

精选高考题赏析3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6

一、化学反应速率6

二、化学平衡7

三、化学平衡常数9

四、等效平衡10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0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2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3

三、混合液的pH计算方法公式13

四、稀释过程溶液pH的变化规律:

14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14

六、酸碱中和滴定:

14

七、盐类的水解15

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17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7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19

第一节原电池19

第二节化学电池19

第三节电解池20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23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

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ΔH

(2)单位:

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ΔH为“-”或Δ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ΔH为“+”或ΔH>0

☆常见的放热反应或过程: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或过程: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Δ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Δ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101kPa

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mol

④研究内容:

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精选高考题赏析

【例题1】(2010浙江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ΔH=-38.6kJ·

mol-1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

Mg2++2OH-=Mg(O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

Al2O3+2OH-+3H2O=2Al(OH)4—

【例题2】(2010江苏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例题3】(09全国卷Ⅱ11)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

C.1∶4D.2∶3

【例题4】(09天津卷

6)已知:

2CO(g)+O2(g)=2CO2(g)Δ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Δ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例题5】(09四川卷9)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aq)+

(aq)+2OH

(aq)=BaSO4(s)+2H2O

(1);

H=

57.3kJ/mol

B.KOH(aq)+

H2SO4(aq)=

K2SO4(aq)+H2O(l);

H=

57.3kJ/mol

C.C8H18(l)+

O2(g)=8CO2(g)+9H2O(g);

H=

5518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

(1);

H=

5518kJ/mol

【例题6】(09宁夏卷

28)(14分)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ΔH=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

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mol·L-1·min-1,则v(O2)=mol·L-1·min-1、

v(SO3)=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ΔH(要求计算过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

v=Δc/Δt(υ:

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化,Δt:

时间)

单位:

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

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

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

v(B):

v(C):

v(D)=m:

n:

p:

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符号:

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c:

浓度商)

Qc<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1)外界条件相同:

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

“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

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

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第二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

符号为S.单位:

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

(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

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

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

AB

A++B_Ki=c(A+)c(B_)/c(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

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H2O

H++OH_

水的离子积:

Kw=c(H+)·c(OH_)

25℃时,c(H+)=c(OH_)=10_7mol/L;Kw=c(H+)·c(OH_)=1×10_14

注意: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

(1)可逆

(2)极弱(3)吸热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

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②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③易水解的盐:

促进水的电离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

甲基橙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点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

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pH计

三、混合液的pH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

先求c(H+)混:

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c(H+)混=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

先求c(OH_)混:

将两种酸中的OH_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c(OH_)混=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c(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先根据H++OH_=H2O计算余下的H+或OH_

①H+剩余,则用余下的n(H+)除以溶液总体积求c(H+)混;

②OH_剩余,则用余下的n(OH_)除以溶液总体积求c(OH_)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

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

稀释10n倍时,n<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

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

稀释10n倍时,n>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V酸∶V碱=1∶1

pH1+pH2≠14V酸∶V碱=1∶1014-(pH1+pH2)

六、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

H++OH—=H2O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_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器:

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2)药品: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

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洗涤:

用洗液洗→检漏:

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

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

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碱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七、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

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_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_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

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

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

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

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

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_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强酸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

如HSO4_显酸性

②中强酸酸式盐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

HSO3_、H2PO4_)

③弱酸酸式盐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

HCO3_、HS_、HPO42_)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

Fe3+(与后面蓝色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l3+与AlO2_、CO32_(HCO3_)、S2_(HS_)、SO32_(HSO3_)

NH4+与AlO2-、ClO-、SiO32-

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

如:

2Al3++3S2_+6H2O=2Al(OH)3↓+3H2S↑

双水解不完全的有NH4+与S2_、CO32_(HCO3_)、CH3COO-其特点是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