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67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docx

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第10套

2020年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练习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2.老师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是有时孩子在等待红灯时看到有成人穿过马路,也便跟着过了马路。

这说明()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生理

3.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生活即教育

C.有教无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90%

5.“蹒跚学步”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操作模仿

D.操作熟练

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自然实验法

C.观察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

7.()不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备课、上课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9.叙事研究属于()。

A.质化研究

B.量化研究

C.价值研究

D.理论研究

10.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

上述事实表明()。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11.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平静,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

这是()防御机制。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12.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13.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

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14.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属于()。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15.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里体现的是人格的()。

A.独特性

B.功能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16.()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A.前摄抑制

B.反思探究

C.先行组织者

D.先行学习者

17.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18.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9.创造一个故事,将所有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具体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0.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美育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2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2.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4.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5.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2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27.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

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8.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9.()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生物性反应,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

B.热情

C.应激

D.激情

3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31.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32.“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33.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

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

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徒结对

D.自我研修

3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35.元认知策略一般不包括()。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复述策略

36.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38.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

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3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40.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

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41.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

B.增长率

C.质量

D.分布

42.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43.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44.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4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6.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首创。

A.皮亚杰

B.雅各布森

C.艾里斯

D.沃尔帕

47.班级成员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

这一时期的班集体属于班集体形成的哪个时期?

()

A.形成期

B.初建期

C.巩固期

D.成熟期

48.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

这是人格()的表现。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49.()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

A.布鲁姆

B.奥苏伯尔

C.加涅

D.皮亚杰

50.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

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

51.()是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

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A.功能固着

B.原型操作

C.原型执行

D.原型定向

5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

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5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教师教学中应遵循()。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抓住发展的关键

54.班级、小组、共青团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55.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

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A.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

B.立刻制止,下课处理

C.“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

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

56.德国通过洪堡教育改革,为德意志的统一和腾飞奠定了基础;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帮助美国最终跻身世界第一的强国;苏联通过教育改革,经济在20世纪50~70年代与美国分庭抗礼……这些事实都说明,教育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实力

D.科技实力

5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58.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

B.杜威

C.格拉斯

D.巴甫洛夫

59.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育策略

60.根据学校实际编写的、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61.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62.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内容和规模不断增扩,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班级授课制出现并被推广应用。

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南宋末年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6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姆

64.李老师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性质,了解到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这表明其处于教师角色发展的()。

A.角色认知阶段

B.角色认同阶段

C.角色信念阶段

D.角色完善阶段

65.夏老师在工作报告中写道,他将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同学的管理结合起来。

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夏老师的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66.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B.坚持以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67.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道德修养法

68.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69.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

B.负后象

C.视觉适应

D.感觉对比

70.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便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

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

A.观察学习

B.主动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模仿学习

单选题答案:

1:

B2:

C3:

C4:

B5:

C6:

D7:

B

8:

A9:

A10:

D11:

B12:

D13:

D14:

C

15:

B16:

C17:

D18:

D19:

B20:

C21:

C

22:

B23:

D24:

B25:

C26:

A27:

B28:

A

29:

C30:

A31:

C32:

C33:

B34:

B35:

D

36:

A37:

B38:

A39:

B40:

A41:

A42:

C

43:

B44:

D45:

A46:

D47:

B48:

D49:

A

50:

A51:

B52:

D53:

B54:

B55:

B56:

A

57:

B58:

B59:

A60:

C61:

D62:

C63:

C

64:

A65:

C66:

C67:

A68:

C69:

B70:

A

单选题相关解析:

1:

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因此,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2: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

4: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

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而产生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阶段,学生仅仅是观察动作过程并未开始技能学习:

操作熟练阶段可以非常熟练地运用操作技能了,不符合“蹒跚”的表现。

6:

科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

他的学说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

7: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

所谓“礼”,就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约之以礼,属于社会本位论。

9:

叙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特点之一,叙事属于质性研究范畴。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10: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效果。

考试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是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

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又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是伴随考试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是教育的负向隐性功能。

11:

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表达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的对象身上。

迁怒属于置换机制。

12: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13:

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14: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教学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为发现法。

题干中“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符合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

15: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16: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7:

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

18: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19: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0:

美育的功能:

①直接功能即“美育”;②间接功能即育德、促智、健体等;③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即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

21:

6~12岁儿童处于学龄期,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22: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鼓舞人们前进。

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23: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4:

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

25:

四个选项均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是对班级公共财产、信息、资料等的管理,最终还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管理作准备,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6:

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学生个体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

27:

差异部分用彩色标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几个字的不同点,便于区分和学习。

因此,张老师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28:

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29:

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时,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况,即在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生理反应,叫做适应综合症。

30:

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31: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③调节策略。

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题干中“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的策略调整了做题顺序。

属于调节策略。

32:

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33:

同一学科的老师相互帮助属于同伴互助。

34:

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就是5~9个组块。

35: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调节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D项复述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36: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由于老师讲课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属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37: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38: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奖励和同学瞧得起而学习的动机是由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39: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40: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

妈妈给予的愉快刺激是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游戏,以此要求刘华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正是正强化的体现。

41: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迁移和分布等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人口的数量是确定一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故选A。

42:

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43:

1949年,美国的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4个阶段: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是对现代课程领域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架构,被教育界称为“目标模式”或“泰勒原理”,是现代课程论的奠基石。

44: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45:

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6:

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雅各布森首创的。

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首创。

在心理辅导中,理性情绪辅导法是由艾里斯首创的。

故选D。

47: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经过初建期、形成期、成熟期三个动态的阶段。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是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而已。

同学们在形式上同属于同一个班级.实际上还是比较孤立的个体,大家共同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

班集体工作主要靠教师指挥。

48:

人格的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人格特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