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633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docx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

惠济区南阳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施工方案

一、材料材质和规格

1、钢管材质使用A3或AY3,为热轧Q235钢,正截面容许应力

=215N/mm2,抗剪容许应力,

=125N/mm2,钢管截面抵抗矩(ω)=5080mm3,有效截面积A=489mm2,截面惯性半径i=15.8mm,a类截面,E=2.06×108N/mm2。

钢管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2、钢管规格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焊接钢管立杆及大横杆长度4~6.5m,小横杆长度2.1~2.3m。

3、扣件用可锻铸铁铸造的直角扣件、回转扣件和对接扣件。

4、架板采用标准立放竹片脚手板。

二、架体构造

1、立杆间距:

横距1.3m,纵距1.5m,内立杆距墙外皮的距离0.4m。

2、大横杆步距1.5m。

3、墙体拉结杆布置:

坚向3.0m二步架;水平距离4.5m三跨。

4、小横杆间距0.75m,同时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必须设小横杆。

5、剪刀撑设置长度方向由两端部开始,共设五道,每道按二步三跨设,上下连续设置。

宽度方向由两端开始共设四道,每道按二步三跨,上下连续设置。

三、试算单根立管允许搭设高度

Hmax≤

Hmax=

1、由h=1.5H1=2hb=1.5查表得φAf=45.447KN

2、由b=1.3L=1.5脚手板四层

查表得NGK2=3.391KN

3、由b=1.3L=1.5QK=2.0KN/m2,二个操作层施工QK=4.0KN/m2,查表得NQK=9.9KN。

4、由h=1.5L=1.5查表得一步一纵距钢管扣件重,NGK1=0.442N。

5、KA=0.85(与立杆载面调整系数,单立杆0.85,双立杆0.7)

6、h=1.5(脚手架步距)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

H=

×h

=

×1.5

=28.89m

最大允许搭设高度

Hmax≤

=22.41m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最高允许搭设22.41m高,本工程建筑总高为20.25m、符合要求。

四、脚手架搭设程序

地基处理→摆放垫木→摆放扫地杆→树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与立杆扫地杆扣紧→安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一步小横杆→安二步大横杆→安二步小横杆加装临时斜撑→安三、四步大横杆→安三、四步小横杆→设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撑→铺脚手板→设栏杆、挡脚板→挂安全网。

五、基础做法要求

到外墙皮2.1m宽范围,做300mm厚2:

8灰土基础,下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距架体外立杆0.8m处做明沟排水。

垫木采用通长枕木垂直墙面放置。

详图如下:

 

 

 

六、架体搭设要求:

1、双立杆安放沿纵向放置,立杆间距必须按纵向1.5m,横向1.3m,内排立杆距外墙皮距离0.4m。

2、立杆的接头位置,相邻杆要错开,并布置在不同步距内,其接头距大横杆的距离≤1/3步距,采用对接,不得搭接。

3、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的接头做法

上部单立杆与下部两根立杆用不少于三道旋转扣件搭接;上部单立杆的底部要支于小横杆上,然后于立杆与大横杆的连接扣件之下加设三道扣件,且三道扣件要紧接。

见右图。

4、立杆和大横杆要用直角扣件扣紧,不能隔步设置或漏设,双立杆应都用扣件与同一根大横杆扣紧;

大横杆从底部开始,将相邻两步架的大横杆错开布置在立杆的内外侧。

5、小横杆应贴近立杆布置,设在双横杆之间,上部单立杆小横杆应沿立杆左右布置,并在两立杆间根据需要加设1-2根小横杆。

6、立杆与大横杆交叉处设小横杆,不得随架体搭高而拆除。

7、剪刀撑

除按立面垂直方向搭设剪刀撑之外还要在相邻两道剪刀撑之间,沿坚向每隔七步架加设一组长剪刀撑,将各边剪刀撑联结成整体。

剪刀撑的两端除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中间要增设2-4个扣接点,与相交之立杆或大横杆扣紧。

8、联墙杆设置,采用加长小横杆,并按间距及要求的数量布设,在伸入墙体、窗口等部位处夹短钢管扣结。

连墙杆结点做法见下图:

 

9、脚手板铺设,考虑立体交叉施工,共满铺脚手板6步,具体位置现场指定。

10、在满铺脚手板的操作层上,要设置1.2m高护栏和挡脚板,栏杆外侧按规定挂设密目安全立网。

挡脚板采用立放竹架板300mm高设置并固定。

操作层内排立杆与墙体间的空间满铺竹架板。

11、其它要求事项

1)扣件拧紧适度,用力矩扳手检查(40~50N·M之间)。

2)连接大横杆的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向上,以防雨水进入。

3)双排架小横杆靠墙一端要离开墙面50-100mm,各杆件伸出外侧的端头不小于100mm。

4)剪刀撑搭设要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间距离不大于200mm,最下面斜杆与立杆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500mm。

5)允许偏差:

立杆垂直偏差全高不大于100mm。

大横杆总长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

12、安全网防护

本工程在第三步架满铺架板一层固定,每隔三层设置层间平网。

脚手架铺设:

脚手板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对接时接头下面应设二根小横杆,保证板端距小横杆不大于200mm。

13、脚手架上下斜道搭设要求

本工程在外架外侧设专用人行上下通道一座,宽度1.5m,转身平台宽1.5m,立杆间距及大横杆步距同外架。

必须保证斜道能通向每一步架。

斜道坡度1:

3(1.5m高,3m长)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设1.2m高防护栏杆,并立放300mm高挡脚板,外挂密目安全网。

斜道上小横杆间距1.0m,转身平台小横杆间距0.75m。

剪刀撑至少在斜道两侧、平台端部各设一道。

通道外边立杆坚向加密间距为1.5m。

14、脚手架验收

架子搭设和组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架子班班长组成验收小组对架体逐层流水段进行验收,技术负责人及安全科负责人必须参加,并填写验收单,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进行二次复验。

七、脚手架拆除

1)架子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栏、警戒标志,地面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2)拆除时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

3)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即:

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杆、后拆小横、大横杆、立杆,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

4)拆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应先拆中间。

然后托住中间,再拆二头扣。

5)连墙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前应设临时支撑,然后再拆抛撑。

6)拆除要统一指挥。

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7)在大片架子拆除前应将预留的斜道,上层平台通道小飞跳等,先行加固,以便拆除后能保证其整体安全和稳定。

8)拆除时不应碰坏门窗、玻璃、水落管、地下明沟等物品。

9)拆除时如附近有外电线路,要采取隔离措施,严禁架杆接触电线。

10)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栓住,利用滑轮徐徐下送,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及铁丝,集中回收处理。

11)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去。

八、其它注意事项

1、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均布荷载不超过2000N/m2(主体架3000N/m2)。

2、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3、搭设脚手架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工人作详细技术交底。

4、脚手架四角应设避雷装置。

5、在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管理负责脚手架检查保修工作。

6、作业层中允许二步架同时施工。

7、架体设专人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凡上岗人员应经常体检,高血压、心脏病不允许上岗。

9、吊运脚手板、钢管要用专用保险吊钩,钢管严禁单点起吊。

10、遇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脚手架搭设操作。

11、大风雨过后要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保修。

附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方法

1、小横杆的设计计算

1)应按荷载实际堆放位置求取简支梁最大弯矩值核算其弯曲强度;但对排架求取最大弯矩值时,应不考虑靠墙端悬臂部分的活荷载,求小横杆支座反力时,必须考虑悬臂部分的活荷载。

2)按实际荷载堆放位置的标准值求取简支梁的最大弯矩值(不考虑悬臂部分活载的作用),然后换算成等效。

均布荷载进行挠度核算。

2、大横杆的设计计算

(1)大横杆的设计计算

1)大横杆按三跨连接梁进行弯曲强度核算:

用小横杆支座最大反力计算值,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求取最大弯矩值进行核算。

脚手架外侧有遮盖物或在六级以上大风时,须按双向弯曲求取最大组合弯矩值再进行核算。

2)用标准值的最大反力值进行最不利荷载布置求取最大弯矩值,然后换算成等效均布值进行挠度核算。

3)进行大横杆与立杆之间扣件的抗滑移核算。

3、立杆的设计计算

(1)脚手架立杆的整体稳定,按轴心受力格构式压杆计算,其格构压杆由内、外排立杆及横向水平杆组成。

1)不考虑风载时,应按下式计算:

≤K入KH

式中N—格构式压杆的轴心压力,按下式计算:

N=1.2(nˊNQKl+NQK2+1.4KQK)

其中NQK1—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力,一步一纵距的脚手架自重可按表3—1查取;NQK2—脚手板、栏杆、安全网等产生的轴力,亦采用一个纵距内所产生的轴力;

NQK—一个纵距内脚手板上堆砖、运料小车、各操作人员等标准荷载所产生的轴力;

n1—脚手架的步距数;

A-脚手架内、外排立杆的毛截面积之和;

φ—格构式压杆整体稳定性系数,按换算长细比λcx=μ·λx并由表3—2查取;换算长细比系数µ按表3—3查取;其中λx—格构式压杆长细比,由表3—1查取。

Kn—高度调整系数,当脚手架高度H<25m时;Kn=0.8,当高度大于25m时,按下式计算:

(H以m计)

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按205N/mm2采用;

KA—与立杆截面有关的调整系数,当内外排立杆均采用两根钢管组合时,KA=0.7,内外排立杆为单根时,KA=0.85

表3—1

一步一纵距的钢管、扣件重量NCK1((KN)

立杆纵距

L(m)

步距H(m)

1.2

1.35

1.50

1.80

2.00

1.2

0.351

0.366

0.380

0.411

0.131

1.5

0.380

0.396

0.411

0.442

0.463

1.8

0.409

0.425

0.441

0.474

0.196

2.0

0.429

0.445

0.462

0.495

0.517

表3-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系数(3号钢)

λ

0

1

2

3

4

5

6

7

8

9

0

1.000

0.997

0.995

0.992

0.989

0.987

0.984

0.797

0.976

10

0.974

0.971

0.968

0.966

0.963

0.960

0.958

0.995

0.952

0.949

20

0.947

0.944

0.941

0.938

0.936

0.933

0.930

0.927

0.924

0.921

30

0.918

0.915

0.912

0.909

0.906

0.903

0.899

0.896

0.893

0.889

40

0.886

0.882

0.879

0.875

0.872

0.868

0.864

0.861

0.858

0.855

50

0.852

0.849

0.846

0.843

0.839

0.836

0.832

0.829

0.825

0.822

60

0.818

0.814

0.810

0.806

0.802

0.797

0.793

0.789

0.784

0.779

70

0.775

0.770

0.765

0.760

0.755

0.750

0.744

0.739

0.733

0.728

80

0.722

0.716

0.710

0.704

0.698

0.692

0.686

0.680

0.673

0.667

90

0.661

0.654

0.648

0.641

0.634

0.616

0.618

0.611

0.603

0.595

100

0.588

0.580

0.573

0.566

0.558

0.551

0.544

0.537

0.530

0.523

110

0.516

0.509

0.502

0.496

0.489

0.483

0.476

0.470

0.464

0.458

120

0.452

0.446

0.440

0.434

0.428

0.423

0.417

0.412

0.406

0.401

130

0.396

0.391

0.386

0.381

0.376

0.371

0.367

0.362

0.357

0.353

140

0.349

0.340

0.344

0.366

0.332

0.328

0.324

0.320

0.316

0.312

150

0.308

0.305

0.301

0.298

0.294

0.291

0.287

0.284

0.281

0.277

160

0.274

0.271

0.268

0.265

0.262

0.259

0.256

0.253

0.251

0.248

170

0.245

0.243

0.240

0.237

0.235

0.232

0.230

0.227

0.225

0.223

180

0.220

0.218

0.216

0.214

0.211

0.209

0.207

0.205

0.203

0.201

190

0.199

0.191

0.195

0.193

0.1991

0.189

0.188

0.186

0.184

0.182

200

0.180

0.179

0.177

0.175

0.174

0.172

0.171

0.169

0.167

0.166

210

0.164

0.163

0.161

0.160

0.159

0.157

0.156

0.154

0.153

0.152

220

0.150

0.149

0.148

0.46

0.145

0.144

0.143

0.141

0.140

0.139

230

0.138

0.137

0.136

0.135

0.133

0.132

0.131

0.130

0.129

0.128

240

0.127

0.126

0.125

0.124

0.123

0.122

0.121

0.120

0.119

0.118

250

0.117

表3-3

换算长细比系数μ

脚手架立杆

横距b(m)

脚手架与主体结构连墙点的竖向间距H1(步距数)

2h

3h

4h

1.05

25

20

16

1.30

32

24

19

1.55

40

30

24

注:

表中数据是根据脚手架连墙点纵向间距为三倍立杆纵距计算作得,若为四倍时应乘以1.30的增大系数。

2)考虑风荷载时应按下式计算:

(3-103)

荷载作用对格构式压杆产生的弯距,可近似采用

计算,q为作用于格构式压杆的每延长米风载:

表3-4格构式压杆的长细比λx

脚手架立杆横距b(m)

脚手架与主全结构连墙点的竖向间距(步距数)

2.7

3.0

3.6

4.0

4.05

4.5

4.8

5.4

6.0

1.05

5.14

5.71

6.86

7.62

7.71

8.57

9.14

10.28

11.43

1.30

4.15

4.62

5.54

6.15

6.23

6.92

7.38

8.31

9.23

1.55

3.50

3.87

4.65

5.16

5.23

5.81

6.19

6.97

7.74

注:

1、表中数据按

计算,Hl为脚手架与主体结构边墙点的竖向间距,b为立杆横距。

2、当脚手架底步以上步距h及H1不同时,应以底步以上较大h的和较大的H1作为查表根据。

A1—内排或外排的单排立杆毛截面积,A1=

b1—立杆横向间距。

(2)脚手架单根立杆稳定的计算

单根立架稳定应按下式计算:

(3-104)

式中Nl-内排或外排立杆计算截面的轴心压力;

φ1-按λl=

查表3—105获取;

i-脚手架底步或门洞处的步距;

h-内排或外立杆的回转半径;

δm-操作层处水平杆对立杆心传力产生的附加应力;施工荷载QK=2.0KN/m2时,取35N/mm2;QK=3.0KN/m2时,取55N/mm2;非施工层δm=0

4、脚手架的最大搭设高度

由地面搭起或挑架上的每段脚手架的最大搭设高度除按下式计算取得外,一般不宜超过50米。

(3-105)

式中

h—脚手架的步距;

φAf可由表3—5查取,其余符号同前。

表3—5格构式压杆的φAf(KN)

立杆横距

b(m)

H1

步距h(m)

1.20

1.35

1.50

1.80

2.00

1.05

2h

97.756

80.876

67.521

48.491

39.731

3h

72.979

58.808

48.491

34.362

27.971

4h

64.769

52.217

42.988

30.321

24.714

1.30

2h

92.899

76.511

63.641

45.477

37.345

3h

76.511

62.159

51.264

36.357

29.783

4h

69.705

56.465

46.388

32.808

26.743

1.55

2h

86.018

86.018

70.532

58.475

34.124

3h

70.532

70.532

57.110

47.028

27.232

4h

62.876

50.654

41.605

29.302

23.925

注:

表中钢管截面采用φ48×3.5,f=2.5N/m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