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408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姓名:

徐蒙蒙

学号:

2014123005

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科学教育/2018届

指导教师:

李树平

职称:

教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我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摘要

作为兴起时间不长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模式,微课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蕴含着很大的价值,值得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推广使用,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微课的教学形式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要远比传统课堂好得多。

同时,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即便是农村小学,也具备了实施、应用微课教学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的科学课《声音的产生》的微课设计制作为例,对微课的发展以及现状做相关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论述,最后为微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微课教学的普及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科学微课;设计;制作

 

Abstract

Asateachingresourceandmodel,micro-coursehasaverygoodteachingeffect,butalsocontainsalotofvalue,itisworthintheteachingofvarioussubjectstopromotetheuse,especiallyforprimarystudents,theteachingofmicro-coursecanbeachievedmuchbetterthanthetraditionalclassroom.Atthesametime,with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educationalfacilities,eventheruralprimaryschools,butalsohastheimplementation,applicationofmicro-teachingFoundation.Basedonthis,thisarticletakestheelementaryschoolscienceclass"ThesoundGeneration"themicroCoursedesignproduction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andpresentsituationofthemicro-course,anddiscussesthedesignandproductionprocessofthemicro-coursewithcasestudy,finallysummarizesthedeficienciesandproblemsinthecourseofmicro-courses,andputsforwardtherelevantimprovementmeasures.Itishopedthatthisarticlewillplayausefulroleinthepopularizationanddevelopmentoftheteachingofmicro-coursesinthefuture.

Keywords:

primaryschool;sciencemicroCourse;design

引言

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这是微课的优点之一,但微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并不理想,而且微课的认知度低,覆盖范围小,所以需要微课的优化策略。

第1章绪论

1.1小学科学课程历史与现状

科学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

2002年6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虽然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将科学课程在小学进行落实普及仍然为时过短,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由于多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并不乐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困难重重,在改革中被“边缘化”。

通过调查,科学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情况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老师仍然认为科学课程不如语文、数学等课程重要,虽然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感兴趣,但是由于设施的缺乏,很多实验都无法落实开展。

再者,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等等,在科学课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各种阻碍和困难。

另外科学课的设计也存在问题,有时候 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

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会对科学课程的热情减少。

1.2小学科学课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人们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的科学教育,无论从个人成长,还是民族发展来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合来讲,小学的科学教育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小学科学课程与其它教学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它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知识上会对其它课程的知识有所涉及;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有着非常强的开放性和弹性,面向所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普适性;科学课程的开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同时对师生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猜想能力,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1.3微课的定义

关于微课的定义,并没有非常权威的,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界定。

实际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微课所呈现的特点就是碎片化、零碎化,在微课中所传授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些经验,或者是某种技能,从这方面看,微课更具有科学性,是对传统课程过于理论化的一种补充,总体来讲,微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之微,首先就在于教学时长上,微课的核心内容一般都是教学视频,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特点,微课的时长一般限定在10分钟以内,这相对传统教学课来讲,教学时间是非常短的。

(二)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就会比传统教学课少很多,再者,微课的点状教学形式,也使得微课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一个极细微内容进行全面深入探究讲解,虽然总体上并没有讲解很多内容,但是对所讲解内容的精细程度却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微课教学内容虽然少,但是少而精,精而专,其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资源容量较小:

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微课的资源容量同样也会很小。

微课的教学载体是一些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易于传播学习,也方便储存,对于教学内容的课下深入研究有着很好的作用。

较小的资源容量也让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易于掌控。

 

(四)资源使用方便,教学情境化。

视频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载体,在使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便捷性,而且通过图像声音的设计,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更方便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广大学生和老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将隐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播领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能最大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2章小学科学课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声音的产生》为例

微课内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学生接触科学课程不久,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养成用实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因此,本课即使实验简单,但也至关重要。

所以,这次选用声音的产生作为案例,具体分析微课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2.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现象,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2.2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是为小学科学课程中《声音的产生》的学习而设计,主要以“提问——猜想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过程展开,通过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然后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微课中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

最后提出总结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科性思维,为以后的科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微课教学设计

 2.3.1.教学课件的设计

  教学课件以PPT为载体,采用图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综合型课件,力求简单明了,按照“提问——猜想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分为四个板块,使得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清晰明了。

 2.3.2.教学实验设计

  这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怎样通过实验表现物体发出声音时产生了振动成为实验的关键。

因此实验设计通过容易产生弹起的物体与发声的物体接触,产生容易观察的变化来表现发声物体的振动,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触摸自己的喉部

做一做:

请同学们将手放在喉头的位置,当你说话和不说话时,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实验,感受说话和不说话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说话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2)音叉发声振动

在音叉没有发声的时候,拿它与乒乓球接触,乒乓球静止不动;然后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再与乒乓球接触,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起来了。

前后对比,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3)扬声器发声振动

 在扬声器的喇叭上,撒一些大小不同的各种豆子,当喇叭不发声时,观察到豆子是静止不动的;当扬声器的喇叭播放欢快的音乐时,各种不同的豆子上下不停地跳动。

对比试验说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2.4教学方法设计

    此次课程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声音是怎样产生及怎样传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领悟学习科学课的过程和思维。

2.5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由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音频文件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

“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

(3)启发:

让学生用手轻轻触摸自己的喉咙声带的地方,然后说一句话,感受手和喉咙有什么变化。

(4)分析:

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验证:

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已经设计好的四个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对比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6)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课探究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第3章小学科学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例

微课的内容是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因为本课是四年级下册,所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这节课主要通过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