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86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docx

数字信号处理合成地震记录簿fft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地震子波波形显示及一维地震记录合成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地震子波(以雷克子波为例),对子波有直观的认识。

2、利用线性褶积公式合成一维地震记录。

二、实验内容

1、雷克子波:

(零相位子波)、

(最小相位子波),

其中

代表子波的中心频率,

代表子波宽度,随着

的增大,子波能量后移,当

=7时,最小相位子波可视为混合相位子波,这里取

=25Hz,

=3;

2、根据公式编程实现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的波形显示;

3、设计反射系数

(n=500),其中

,其它为0;

4、应用褶积公式

合成一维地震记录,并图形显示;

5、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

1、零相位子波:

(1)程序源代码:

%编写零相位子波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plot(w)

xlabel('n')

ylabel('w')

title('零相位子波')

(2)图像:

2、最小相位子波:

(1)程序源代码:

%最小相位子波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n)=exp(-(2*pi*fm/r)^2*(t*n)^2)*sin(2*pi*fm*t*n);

end

plot(w)

xlabel('n');ylabel('w');

title('最小相位子波')

(2)图像:

3、对比

不同时的波形图

(1)程序: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1(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r=4;

forn=1:

51

w2(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r=5;

forn=1:

51

w3(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subplot(1,3,1),plot(w1);

axis([0,55,-0.7,1]);xlabel('n');title('r=3时');

subplot(1,3,2),plot(w2);

axis([0,55,-0.7,1]);xlabel('n');title('r=4时');

subplot(1,3,3),plot(w3);

axis([0,55,-0.7,1]);xlabel('n');title('r=5时');

(2)图像:

(3)分析:

代表子波宽度,随着

的增大,子波能量后移。

4、一维地震记录:

(1)零相位子波程序: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设置反射系数

r=zeros(500);

r(100)=1.0;

r(200)=-0.7;

r(300)=0.5;

r(400)=0.4;

r(500)=0.6;

%编写褶积公式

f=zeros(1,550);

forn=1:

550

form=1:

500

if(1<=(n-m)&&(n-m)<=51)

f(n)=f(n)+r(m)*w(n-m);

end

end

end

plot(f)

(2)零相位子波图像:

 

(3)最小相位子波程序: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n)=exp(-(2*pi*fm/r)^2*(t*n)^2)*sin(2*pi*fm*t*n);

end

%设置反射系数

r=zeros(1,500);

r(100)=1.0;

r(200)=-0.7;

r(300)=0.5;

r(400)=0.4;

r(500)=0.6;

%编写褶积公式

f=zeros(1,550);

forn=1:

550

form=1:

500

if(1<=(n-m)&&(n-m)<=51)

f(n)=f(n)+r(m)*w(n-m);

end

end

end

plot(f)

(4)最小相位子波图像:

 

(5)对比零相位子波和最小相位子波的一维地震记录:

放大如下图:

局部放大可发现,最小相位子波比零相位子波的地震记录要滞后。

最小相位子波的能量要稍小于零相位子波的能量。

程序:

t=0.002;

r=3;

fm=25;

forn=1:

51

w1(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w2(n)=exp(-(2*pi*fm/r)^2*(t*n)^2)*sin(2*pi*fm*t*n);

end

r=zeros(1,500);

r(100)=1.0;

r(200)=-0.7;

r(300)=0.5;

r(400)=0.4;

r(500)=0.6;

f1=zeros(1,550);

f2=zeros(1,550);

forn=1:

550

form=1:

500

if(0<(n-m)&&(n-m)<=51)

f1(n)=f1(n)+r(m)*w1(n-m);

f2(n)=f2(n)+r(m)*w2(n-m);

end

end

end

plot(f1)

hold

plot(f2,'r')

title('对比最小相位和零相位子波的一维地震记录')

 

四、结果分析:

1、离散雷克子波,取采样间隔一般是2毫秒或者1毫秒,在这里我取了2毫秒。

采样点数取51个。

2、

代表子波宽度,随着

的增大,子波能量后移。

3、褶积公式:

中,r的长度为M=500,w的长度为N=51,则f的长度为N+M-1=550。

所以计算过程中应该用二重循环,外层是n从1到550,内层是m从1到500.同时循环过程要满足1<=n-m<=51。

 

实验二、带通滤波及频谱分析

一、实验内容

对复合频率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根据其振幅谱设计带陷滤波器,滤掉某些频率成分。

二、实验步骤

1、设计某一信号

,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可用雷克子波

);

2、将

离散,并应用fft进行频谱分析,绘出振幅谱;

3、分析振幅谱有什么特点,在频率域设计带陷滤波器(可加斜坡),以消除某频段(大于62.5Hz)的频率成分,并显示滤波后的振幅谱。

(要求绘出滤波器图形)

4、将滤波后的信号反变换回时间域,并绘出信号曲线,观察其与原信号的差别。

5、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过程

以主频为25Hz的雷克子波为例。

设置的子波长度为200,滤波器长度为51。

(1)不加斜坡的滤波器

分析:

关于N/2=128对称。

但是吉卜斯现象波动明显。

程序如下:

clf

t=0.002;

r=3;

fm=25;

forn=1:

200

x(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figure

(1)

plot(x)

title('主频为25Hz的雷克子波')

forn=1:

256

forn=1:

200

x(n)=exp(-(2*pi*fm/r)^2*(t*n)^2)*cos(2*pi*fm*t*n);

end

forn=201:

256

x(n)=0;

end

end

s=fft(x);

real_s=real(s);

imag_s=imag(s);

p=sqrt(real_s.^2+imag_s.^2);

figure

(2)

plot(p)

title('快速傅立叶变换后的振幅谱')

ylabel('振幅')

fx=62.5;%消除大于62.5Hz的成分

N=256;

ff=1/(N*t);

k1=fx/ff;

k2=N-k1;

forn=1:

256

forn=1:

k1

r(n)=1;

end

forn=k1-1:

k2

r(n)=0;

end

forn=k2+1:

N

r(n)=1;

end

xx(n)=r(n)*p(n);

end

figure(3)

plot(r);

title('滤波器图形')

xxx=abs(xx);

figure(4)

plot(xxx);

title('滤波后的振幅谱')

ylabel('振幅')

s_s=ifft(xxx);

figure(5)

plot(real(s_s))

title('滤波后的信号曲线')

(2)加斜坡的滤波器

程序:

除滤波器处的程序不同外,其余相同,不做赘述。

下面附上加斜坡的滤波器的程序如下:

forn=1:

256

forn=1:

k1-5

r(n)=1;

end

forn=k1-4:

k1-1

r(n)=8-k1/4;

end

forn=k1:

k2

r(n)=0;

end

forn=k2:

k2+4

r(n)=k2/4-56;

end

forn=k2+5:

N

r(n)=1;

end

xx(n)=r(n)*p(n);

end

分析,在0和1过渡时没有直接跳跃,而是设计了一个线性函数,即加了一个斜坡过渡。

吉卜斯效应:

当频率特性曲线是不连续函数而对滤波因子去有限项时,导致对应的频率特征曲线是一波动的曲线,频率域滤波算子反生畸变。

(3)对比两种滤波器

(4)对比两种滤波后的信号曲线

 

(5)对比不同斜率的斜坡的滤波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