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词语汇释.docx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词语汇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词语汇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词语汇释
高中语文新教材
文言词语汇释
作者:
侯孟和侯宗厚寇宏伟杨春杰
作者:
侯孟和侯宗厚寇宏伟韩军红王利明张玉涛
编订:
黄平均
偃师高中高三(03级)语文备课组
一、文言实词
1、去
1离开。
例: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d、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
2过去的。
例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
b、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3除掉,去掉。
例:
a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
b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勾贱灭吴》
4距离:
“空间”上的距离
例:
a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虎丘记》
b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
“时间”上的距离。
例: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5前往,到…去。
例:
a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汝可去成婚。
《孔雀东南飞》
b故乡遥,何日去?
《苏幕遮》
6使…离开,离去。
例: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贱灭吴》
[辨]“去”和“往”:
“去韩”:
离开韩国;“往韩”:
到韩国去。
2、劝
1勉励,奖励。
例:
a劝学。
《荀子》
b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c果行,国人皆劝。
《勾贱灭吴》
2劝说
例: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3、却
1退,不前。
例:
a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
b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东南飞》
c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使退,打退
例:
a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大国论》
3副词,还,表示轻微的转折。
例:
a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④qià,同“恰”,刚刚
例: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长亭送别》
4、善
①好的,善良的
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②友善,交好
例: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③善于,擅长
例:
a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促织》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④表示同意的答词。
例:
王曰:
“善”。
乃下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例:
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Δ善才:
唐时著名琵琶师。
后也用以指琵琶师或乐曲师。
例: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
5、少
读“shǎo”
①数量小,不多,缺少。
例:
a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少:
指少数人。
)《庄暴见孟子》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稍微
例:
a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③不多时,一会儿。
例:
a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促织》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读“shào”少时,青年、年轻。
例: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b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c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④通“小”
例:
a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少子:
小儿子)《陈涉世家》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触龙说赵太后》
6、涉
1趟水过河,渡过。
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氓》
2进入,到
例:
驱中原之士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赤壁之战》
③阅览。
有双音词“涉猎”,博涉史书
7、胜
①能承受,能忍住。
例:
a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②尽
例: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
b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3胜利,与“负”相对。
例: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4优美的。
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5胜过,超过。
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识
1shí,懂得,认识,知道。
例: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2知识
例: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zhì,记住。
例:
a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
b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石钟山记》
4标记。
例: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王忠肃公翱事》
9、使
1命令,派遣。
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祭十郎文》
2使、让,使用,驱使
例: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3主使,指使
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五人墓碑记》
4出使
例: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指南录后序》
5使命
例: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
6连词,假使,假若。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⑦使者(有时特指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转运使)
例: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
10、是
1正确,与“非”相对。
例:
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②指示代词,这,这样。
例:
a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b且尔言过矣,虎児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
d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项脊轩志》
[是以][是故]:
因此。
例:
a今在骨髓,臣是以无法也。
《扁鹊见蔡桓公》
b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③表肯定判断。
例: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
[注]:
在古汉语中,“是”作判断词是很少见的,特别在判断句中,“是”大多当“这”讲,作代词用。
但翻译时,又要在“这”以后加“是”。
这个“是”是根据判断句的要求加的,不要把原句的“是”理解为判断词。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a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b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c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成语》
11、适
1到…去
例:
a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
《逍遥游》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c适彼乐土。
《诗经·硕鼠》
2旧指女子出嫁
例: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3适合,适宜。
例: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4副词,恰好。
例: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愚溪诗序》
5副词,刚才、刚刚
例: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6同“谪”,zhé,被流放或贬职。
例:
发闾左适戌渔阳。
《陈涉世家》
7享有
例: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
12、书
①写:
《说文》段注:
著之竹帛为之书。
例: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陈涉起义》
2文字
例:
得鱼腹中书。
《陈涉起义》
3书信
例: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4文书
例:
诏书特下《陈情表》
5书籍,有时特指《尚书》。
例:
a《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伶官传序》
b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
《孔雀东南飞》
13、孰
1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
例1、寒暑易节,而五谷以时孰。
2“熟”,仔细,周详。
例: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传》
3疑问代词,谁。
例: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b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4用于比较,哪一个,哪一样。
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庄暴见孟子》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辨]:
谁:
专指人。
孰:
可指人,可指物。
14、属
1shǔ归属,隶属。
例:
a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
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腾王阁序》
2shǔ类,辈。
例:
a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3zhǔ通“嘱”,劝人饮酒。
例: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
4zhǔ连续,跟着,接着。
例: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
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虎丘记》
5zhǔ嘱托例:
属余作文以记之
15、数
1shuò屡次,多次。
例:
a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白马篇》
b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2shuò拼命追求的样子。
例: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求也。
《庄子·逍遥游》
3shù,天数,命运。
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4shù,若干,几个。
例: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虎丘记》
5shù,技艺,技术
例:
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
《弈秋》
6cù,密
例:
数罟不入池。
《寡人之于国也》
7shù,六艺之一,计算(名词)。
8shǔ计算(动词)
例: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庄子·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9shù数字
例: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庄子·井蛙不可语于海者》
16、率:
1shuài,带领。
例:
a率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b率疲敝之师,将数百之众。
《过秦论》
2shuài,全都
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③shuài,率尔:
轻率的样子。
例:
子路率尔而对。
《论语》
④lǜ标准、规格。
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17、说
1shuì,劝说。
例:
鲰(zōu)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nà)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2shuō,陈述,解说
例:
说不喻然后辨。
(喻:
明白;辨:
辨明。
)《荀子·正名》
3yuè,通“悦”,高兴。
例:
a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论语》
4shuō学说,主张:
例:
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⑤shuō,古代一种文体:
师说,捕蛇者说
18、私
1偏爱
例: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私下,暗中地。
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③私自的,私人的。
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9、度
①duó,量长短,衡量。
例:
a“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治平篇》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
《过秦论》
c成语:
度德量力
引:
揣度,推测。
例: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b成语:
审时度势
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
d“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廉颇蔺相如列传》
e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②量长短的标准。
例:
度者,分、寸、尺、丈引(十丈)也,所以度长短也。
《汉书·律历志》
引:
限度,尺度。
例: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b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3制度,法度。
例: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过秦论》
4度量,气度。
例: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b成语:
豁达大度、宽宏大度
5渡过,越过
例:
a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并序)》
b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度”同“渡”《荆轲刺秦王》
c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6量词,表示次数。
例:
a物转星移几度秋。
《腾王阁序》
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20、非
1不对的,不合理的。
例:
成语:
是非曲直、文过饰非
2非难、责怪。
例:
a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b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训俭示康》
c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训俭示康》
d成语:
是古非今
3不是
例: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
b成语:
非亲非故
c其传之非真邪?
《祭十二郎文》
d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赤壁赋》
e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
4无
例:
a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过秦论》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⑤除了
例:
平伐其功,曰: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⑥不
例: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鱼我所欲也》
21、复
1回来,回去。
例:
成反复自念。
《促织》
引申为“恢复”。
例: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促织》
2再,又
例:
a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
b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③ 回答
例: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孔雀东南飞》
④通“”夹层的。
例: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b红罗复斗帐。
《孔雀东南飞》
5通“覆”,遮盖。
例:
复之以掌。
《促织》
⑥终于。
例: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促织》
⑦还
例:
a寓形宇内复几时。
《归去来兮辞》
b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⑧报复
例: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盐铁论·本议》
⑨免除赋税徭役。
例:
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史记·高祖本纪》
22、负
1背,用背驮东西。
例: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b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廉蔺相如列传》
c成语:
负重救远、负薪救火
2依仗(引)
例:
a绝云气,负青天。
《逍遥游》
b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c成语:
负隅顽抗
3违背,背弃。
例: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辜负,对不起(引)。
例: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柳毅传》
⑤失败,与“胜”相对。
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6担负,承担。
例:
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7欠
例:
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汉书·邓通传》
8蒙受,遭受(引)
例:
a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
《管子·法禁》
b成语:
负屈含冤
23、盖
1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
例:
被苫盖,蒙荆棘。
《左传·襄公十四年》
2车盖
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袁枚《祭妹文》
3器物的盖
例:
宰右执镫,左执盖(镫,一种器皿)《仪礼·公食大夫礼》
④遮蔽,掩盖
例:
范晔《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⑤副词。
大概。
例:
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⑥连词。
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
愚泉凡六穴,皆出上下平地,盖上出地。
《愚溪诗序》
何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愚溪诗序》
⑦句首语气词
例: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8he,通“盍”
例: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庄子·庖丁解牛》
24、故
1事,事故。
例:
中原遂多故《行次西郊作》
2旧,与“新”相对。
例: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子·五》
b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五阁序》
c成语:
温故知新
3原因,缘故。
例:
a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b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故意,特意。
例: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通“固”,本来。
例: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5所以,因此。
例: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b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交情。
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7仍然,还是。
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8衰老。
例: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25、顾
1回头看
例:
a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离骚》
b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
2拜访,探望。
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但是。
例:
a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4照顾,关心。
例: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与妻书》
5反而。
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26、固
① 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例: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b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赤壁之战》)
c成语:
固若金汤
坚持,坚决。
例:
a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b少年固强之,(第四册《促织》)
c婿固不遣(《记王忠肃公翱事》)
固定,稳固。
例: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b法莫如一而固《五蠹》
固执,顽固。
例:
a汝心之固,固不可辙。
《愚公移山》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②本来。
例:
a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
b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c固不如也《鸿门宴》
③通“故”,所以,因此。
例: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合,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4鄙陋。
例:
与其不逊也宁固。
《训俭示康》
27、归
1女子出嫁。
例:
a之子于归《诗经·闺南·桃夭》
b后五年,吾妻来归
2返回。
例:
a越王勾践破吴归《越中览古》
b不久当归还《孔雀东南飞》
3归还
例:
a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b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4归附,归属。
例:
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b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5kui通“馈”,赠送。
例:
a归公乘马《左传·闵公二年》
28、国
1国家
例: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过秦论》
②国都(都城)
例:
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殽之战》
b“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殽之战》
c“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廉蔺列传》”
③周代诸国以及汉代以后王侯的封地。
例a“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
b“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刺秦王》
4地区,区域。
例: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
29、过
①走过,经过,引过,过去。
例:
a三十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殽之战》
b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梦溪笔谈》二则
②胜过,超过,又过分,太甚。
例:
过犹不及
③错误,过失。
例:
a“孤之过也。
”《殽之战》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语》
④访,探望。
例:
a“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信陵君窍符救赵》
b《过故人庄》
30恨hèn
1仇恨,怨恨。
例:
a[成语]恨入骨髓,恨之入骨。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这熹微。
《归去来兮辞》
C纤云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鹊桥仙》
②悔恨,不称心,不满意。
例: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31、何(hé)
1hè(贺)背、扛,(后通荷)。
例:
a何簔(suō)何笠。
b何戈与祋(duè)(祋,一种兵器)
2疑问代词,什么。
例: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b豫州今欲何之?
(《赤壁之战》)
c良问日: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③ 怎么,为什么。
例:
a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附注:
“何则”:
相当于“为什么,这是因为……”(用于自问自答)
例: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何则?
陵迟故也。
(任负车:
载重的车。
陵迟:
山势逐渐倾斜。
)
④“何如”:
怎么样
例: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⑤副词。
多么。
例: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古风五下九首·其三》
b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歌》
近义词“曷”(hé)
1疑问代词。
何,什么。
例: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故:
原因)《五人墓碑记》
② 为什么,怎么。
如: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
含“何”的固定句式:
①“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
例:
a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c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②“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③“奈…何”,译为“把…怎么办”。
例: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④“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例:
夫子何命焉为?
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2、胡
1疑问代词,什么
例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b怎么。
例: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诗经·魏风·伐檀》
c为什么。
例: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秦汉时多指匈奴。
例:
a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③泛指外国的。
例:
胡神号曰佛。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
④兽颈下的垂肉。
例:
狼跋(ba拔)其胡。
《诗经·豳风·狼跋》跋:
踩。
⑤[东胡]先秦时我国东北部的一个民族,后分为乌桓、鲜卑两族。
⑥任意乱来。
例: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33、患
1担忧,忧虑。
例:
a则秦之所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
b成语:
患得患失
2祸害,灾祸。
例: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
b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
3疾病。
例:
愈膏盲之患难。
《愈膏盲赋》
4得…病
例:
时有患疟者。
《晋书·桓石虏传》
5禁忌,忌讳。
例: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34、或
1有的人。
例: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
2也许,或许。
例:
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有的
例: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登泰山记》
④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后加强否定语气。
例:
残贼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