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1439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docx

人教版数学教案多篇

人教版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

生活中有许多图形,老师今天准备了4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

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

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

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

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4:

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

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

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

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

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

分割法:

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

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

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

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算。

  (板书:

转化)

  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

添补法:

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图三:

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新知探究

  

(一)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角形+正方形)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3巩固提升

  

(一)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平面图,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二)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

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三)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四)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

(单位:

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如图,有两个边长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盖住的桌面的面积。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并能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板书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人教版数学教案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

”,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

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

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

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

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

统计

  1、教学重点:

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

总复习

  1、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2、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

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

你们认识吗?

(刘翔)

  师:

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

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

(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

(速度)(出示成绩表)

  师:

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

(出示:

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

(出示:

时间)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

(他用的时间最少)师:

(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

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

  么关系?

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

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

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

怎么比快慢?

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

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

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

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

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

(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

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

好,请看。

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

(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

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

(210千米标上)

  师:

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

(生反馈:

2小时)

  师:

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

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

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

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

怎么分?

一起说。

  师:

把它平均分成3份,同样,这是每一份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同样,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从线段图上来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

师:

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长。

大客车就跑的快。

  2、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

在刚才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通过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

  师:

对了,他们每小时或1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那么像这样小卡车1小时行使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板书60千米/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

  师:

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

读作每60千米每时。

(指名读)

  你知道每小时60千米表示什么吗?

  那么你能不能这样来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板演)

  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师:

很好,刚才呀,咱们求出了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那么结合这个算式和线段图来看一看,速度和路程还有时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

好,开始。

  (汇报,结合120÷2=60(千米)来讲解。

板书:

速度=路程÷时间)让学生读一读。

  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

  同学们,那么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想求出速度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路程与时间)知道了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速度了。

好,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的读题,然后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开始。

师:

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是这些物体在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

其实他们每时,每分,每秒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我们把这样的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

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

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自己练习说一说。

  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现在咱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也知道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

路程又该怎么求呢?

我们一起结合下面的问题来试一试。

(出示题目1)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能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师:

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和?

(时间)

  师:

那么求时间和求路程也是一样的,必须要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你看,路

  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三、实际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师:

速度不仅在咱们的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读一读,感受一下。

出示看一看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2、解决问题

  小红和小明约好到少年宫玩,如果她俩同时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达少年宫呢?

  (出示只有距离没有其它条件的题目)

  师:

那么同学们,你说如果看路程的话,能不能确定谁先到少年宫?

师:

还需要知道什么?

人教版数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__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叶圣陶先生倡导:

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

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

  2教学过程:

设置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

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__课题:

相交线和平行线

  环节二:

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

  

(1):

动手尝试:

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

  

(2):

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

  (3):

分析研究此模型:

  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

  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

(6对)

  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

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

——特点?

——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

  另一类是哪些角?

———特点?

——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

  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

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

  (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讨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环节三:

快乐房(大胆创设,感悟变换)

  (设置见投影,让学生判断形成的两个角是否为邻补角,这一变换让学生充满兴趣,此时一定让学生用邻补角的特点去检验,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理解邻补角和补角的关系)

  环节四:

实例库(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例子1:

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角,判断是否为对顶角,此题的目的是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子2:

例子2是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这里设置了一组变式题,而且变式题目不是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编,让学生过了一把编导的瘾,学生一定非常的开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巩固了对顶角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几何里的计算题,需要用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要有根有据地计算.例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尽管学生书写格式不如课本上的规范,但通过集体讲评纠正后,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安排一个脑筋急转弯:

见投影

  (让学生始终对课堂充满热情,通过此练习,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五:

点金帚(学后反思感悟收获)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我经历了......

  我体会到......

  我感受到......

  (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同时把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环节六:

沉思阁(课后延伸张扬个性)

  此为课后作业:

  (适当增加利用对顶角相等解决一些说理的题目,既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在解题中的独特魅力,又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程设计:

学生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的图形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抽象其蕴涵的数学本质(相交直线),最后回归生活去运用所学知识的全过程。

  设计目的:

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带着高涨的热情离开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究。

人教版数学教案5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

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

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