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16608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docx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心得体会、发言文稿

【仅供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建立新中国的成长史,是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绝处逄生,磨难之中百折不挠、浴火重生,失误之后直面问题、拨乱反正,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成为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担当起民族救亡和复兴的重任,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具有应对和化解危机的高超智慧,才具有刀刃向内纠偏正向的决心勇气。

下面,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是基于自身体会确认的伟大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历了重重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100年来,我们党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出发,沐浴了北伐战争的洗礼,经受了土地革命的磨砺,穿越了抗日战争的硝烟,走过了解放战争的炮火,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

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开启的特殊时期,我们更应切实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100年前, 党建立之初就庄严地宣布:

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打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解放,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从“大革命时期”号召人民一起“打倒列强、除军阀”,到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再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及解放战争后期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些口号都体现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都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站稳人民立场,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具体到我县,就是在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促发展,强保障、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中,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凝聚强大合力,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要始终坚持攻坚克难。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中央面临了1927年国民党的屠杀政策,革命力量被屠戮殆尽;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国民党拒绝和平民主要求,敌我力量悬殊等一次次绝境,但党中央并没有被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机,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四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所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党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党能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通过吸取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从而获得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不断自省和自我革新,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充分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手段,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以刮骨疗毒的狠劲,深入剖析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提高执政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时代领导干部新姿态。

党的历史是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准确把握党史最基本的内涵,不断从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我们要深入研讨党史,始终保持对党的信任和信赖,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学习研讨发言文稿

按照*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会前我重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进行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下面我就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谈谈认识与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

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

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

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

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