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41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docx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读书报告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

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

 

1、引言

随着医疗电子、智能家居、物流管理和电力控制等方面的不断风靡,嵌入式系统利用自身积累的底蕴经验,重视和把握这个机会,想办法在已经成熟的平台和产品基础上与应用传感单元的结合,扩展物联和感知的支持能力,发掘某种领域物联网应用。

作为物联网重要技术组成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视角有助于深刻地、全面地理解物联网的本质。

 

2、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嵌入式系统被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1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

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2.1.1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

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

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1)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硬件层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CPU最大的不同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2)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需要存储器来存放和执行代码。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包含Cache、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3)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系统和外界交互需要一定形式的通用设备接口,如A/D、D/A、I/O等,外设通过和片外其他设备的或传感器的连接来实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功能。

每个外设通常都只有单一的功能,它可以在芯片外也可以置芯片中。

外设的种类很多,可从一个简单的串行通信设备到非常复杂的802.11无线设备。

目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用设备接口有A/D(模/数转换接口)、D/A(数/模转换接口),I/O接口有RS-232接口(串行通信接口)、Ethernet(以太网接口)、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音频接口、VGA视频输出接口、I2C(现场总线)、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和IrDA(红外线接口)等。

2.1.2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Abstract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Support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

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

BSP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硬件相关性:

因为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硬件环境具有应用相关性,而作为上层软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BSP需要为操作系统提供操作和控制具体硬件的方法。

操作系统相关性:

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软件层次结构,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的硬件接口形式。

实际上,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部分与硬件联系紧密的软件模块。

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以及BSP功能,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2.1.3系统软件层

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on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User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2.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系统核小。

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

比如Enea公司的OSE分布式系统,核只有5K,而Windows的核?

简直没有可比性。

2)专用性强。

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即使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需要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不断进行修改。

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更改,程序的编译下载要和系统相结合,这种修改和通用软件的“升级”是完全两个概念。

3)系统精简。

嵌入式系统一般没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明显区分,不要求其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过于复杂,这样一方面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同时也利于实现系统安全。

4)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

而且软件要求固态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5)嵌入式软件开发要想走向标准化,就必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和专家库函数接口,用户必须自行选配RTOS(Real-TimeOperatingSystem)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6)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由于其本身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是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的,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这些工具和环境一般是基于通用计算机上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各种逻辑分析仪、混合信号示波器等。

开发时往往有主机和目标机的概念,主机用于程序的开发,目标机作为最后的执行机,开发时需要交替结合进行。

7)嵌入式系统与具体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升级换代也是同步进行。

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8)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中。

2.3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

嵌入式系统的出现最初是基于单片机的。

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使得汽车、家电、工业机器、通信装置以及成千上万种产品可以通过嵌电子装置来获得更佳的使用性能:

更容易使用、更快、更便宜。

这些装置已经初步具备了嵌入式的应用特点,但是这时的应用只是使用8位的芯片,执行一些单线程的程序,还谈不上“系统”的概念。

最早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的8048,它出现在1976年。

Motorola同时推出了68HC05,Zilog公司推出了Z80系列,这些早期的单片机均含有256字节的RAM、4K的ROM、4个8位并口、1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16位定时器。

之后在80年代初,Intel又进一步完善了8048,在它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8051,这在单片机的历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页,迄今为止,51系列的单片机仍然是最为成功的单片机芯片,在各种产品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从80年代早期开始,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开始用商业级的“操作系统”编写嵌入式应用软件,这使得可以获取更短的开发周期,更低的开发资金和更高的开发效率,“嵌入式系统”真正出现了。

确切点说,这个时候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实时核,这个实时核包含了许多传统操作系统的特征,包括任务管理、任务间通讯、同步与相互排斥、中断支持、存管理等功能。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ReadySystem公司的VRTX、IntegratedSystemIncorporation(ISI)的PSOS和IMG的VxWorks、QNX公司的QNX等。

这些嵌入式操作系统都具有嵌入式的典型特点:

它们均采用占先式的调度,响应的时间很短,任务执行的时间可以确定;系统核很小,具有可裁剪,可扩充和可移植性,可以移植到各种处理器上;较强的实时和可靠性,适合嵌入式应用。

这些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出现,使得应用开发人员得以从小围的开发解放出来,同时也促使嵌入式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90年代以后,随着对实时性要求的提高,软件规模不断上升,实时核逐渐发展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作为一种软件平台逐步成为目前国际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这时候更多的公司看到了嵌入式系统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除了上面的几家老牌公司以外,还出现了PalmOS,WinCE,嵌入式Linux,Lynx,Nucleux,以及国的Hopen,Delta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前景日益广阔,相信会有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出现。

3、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EmbeddedReal-timeOperationSystem,RTOS),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作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3.1RTOS的分类

3.1.1μTenux

μTenux是一款开源免费的硬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团队来自,主要针对ARMCortexM0-M4系列的微控制器。

其核采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的μT-Kernel。

在全球嵌入式最发达的日本,μT-Kernel拥有60%的占有率。

同时tecoss中国开源社区还推出了Tenux,针对ARMCortex的R系列和A系列。

目前,悠龙软件是世界知名公司ARM的合作伙伴,还是Ti、ATMEL、ST、T-Engine、Neusoft、Tianfusoftwarepark、TEG、Parasoftetc.芯片厂商的合作伙伴。

目前,官方提供的μTenux稳定版代码为V1.5.00r160。

3.1.2DJYOS

DJYOS是一个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没有考虑在通用计算机/服务器上与windows、linux、unix竞争。

DJYOS操作系统是以事件为核心进行调度的,这种调度策略使程序员可以按人类认知事物的习惯而不是计算机的习惯来编程。

普通操作系统中,调度是以线程为核心的,事件被作为线程的数据,标榜为“事件触发”的软件模型,也是由线程在一旁候着,待特定事件发生时线程恢复运行并把它作为输入数据加以处理。

以事件为核心的调度,则像设备和存一样,把线程虚拟机作为处理事件所需要的资源看待,当某事件需要处理时,分配或者创建一个线程虚拟机给该事件,并启动该线程虚拟机处理事件。

在嵌入式领域,DJYOS要与非实时操作系统如linux、wince竞争,以及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qnx等竞争。

DJYOS的目标,是改变中国无(有影响力的)操作系统局面,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流行的操作系统中,有一个来自中国。

3.1.3VxWorks

VxWorks是美国WindRiver公司的产品,是目前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应用很广泛,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由400多个相对独立、短小精悍的目标模块组成,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块来裁剪和配置系统;提供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调度、任务间同步与通信、中断处理、定时器和存管理等功能,建符合POSIX(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规的存管理,以及多处理器控制程序;并且具有简明易懂的用户接口,在核心方面甚至可以微缩到8KB。

3.1.4μC/OS-II

μC/OS-II是在μC-O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美国嵌入式系统专家JeanJ.Labrosse用C语言编写的一个结构小巧、抢占式的多任务实时核。

μC/OS-II能管理64个任务,并提供任务调度与管理、存管理、任务间同步与通信、时间管理和中断服务等功能,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3.1.5μClinux

μClinux是一种优秀的嵌入式Linux版本,其全称为micro-controlLinux,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微控制Linux。

同标准的Linux相比,μClinux的核非常小,但是它仍然继承了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包括良好的稳定性和移植性、强大的网络功能、出色的文件系统支持、标准丰富的API,以及TCP/IP网络协议等。

因为没有MMU存管理单元,所以其多任务的实现需要一定技巧。

3.1.6eCos

eCos(embeddedConfigurableoperatingsystem),即嵌入式可配置操作系统。

它是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可配置、可移植、面向深度嵌入式应用的实时操作系统。

最大特点是配置灵活,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部分由小同的组件构成,包括核、C语言库和底层运行包等。

每个组件可提供大量的配置选项(实时核也可作为可选配置),使用eCos提供的配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配置,并通过不同的配置使得eCos能够满足不同的嵌入式应用要求。

3.1.7RTXC

RTXC是C语言的实时执行体(Real-TimeeXecutiveinC)的缩写。

它是一种灵活的、经过工业应用考验的多任务实时核,可以广泛用于各种采用8/16位单片机、16/32位微处理器、DSP处理器的嵌入式应用场合。

中国单片机公共实验室“经过几年的考察,认为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后,引入中国市场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两者之一。

3.2RTOS的发展历史

从1981年ReadySystem发展了世界上第1个商业嵌入式实时核(VRTX32),到今天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还只支持一些16位的微处理器,如68k,8086等。

这时候的RTOS还只有核,以销售二进制代码为主。

当时的产品除VRTX外,还有IPI公司的MTOS和80年代末ISI公司的PSOS。

产品主要用于军事和电信设备。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如微核设计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始渗入RTOS领域。

老牌的RTOS厂家如ReadySystem(在1995年与MicrotecResearch合并),也推出新一代的VRTXsa实时核,新一代的RTOS厂家Windriver推出了Vxwork。

另外在这个时期,各家公司都有力求摆脱完全依赖第三方工具的制约,而通过自己收购、授权或使用免费工具链的方式,组成1套完整的开发环境。

例如,ISI公司的Prismt、著名的Tornado(Windriver)和老牌的Spectra(VRTX开发系统)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之风在北美日渐风行。

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产品制造商都要求RTOS有网络和图形界面的功能。

为了方便使用大量现存的软件代码,他们希望RTOS厂家都支持标准的API,如POSIX,Win32等,并希望RTOS的开发环境与他们已经熟悉的UNIX,Windows一致。

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产品有Vxwork,QNX,Lynx和WinCE等。

3.3RTOS的技术发展和未来应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RTOS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定,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使用RTOS,更多的新用户愿意选择购买而不是自己开发。

我们注意到,RTOS的技术发展有以下一些变化:

1)因为新的处理器越来越多,RTOS自身结构的设计更易于移植,以便在短时间支持更多种微处理器。

2)开放源码之风已波及RTOS厂家。

数量相当多的RTOS厂家出售RTOS时,就附加了源程序代码并含生产版税。

3)后PC时代更多的产品使用RTOS,它们对实时性要求并不高,如手持设备等。

微软公司的WinCE,PlamOS,JavaOS等RTOS产品就是顺应这些应用而开发出来的。

4)电信设备、控制系统要求的高可靠性,对RTOS提出了新的要求。

瑞典Enea公司的OSE和WindRiver新推出的VxworkAE对支持HA(高可用性)和热切换等特点都下了一番功夫。

5)Windriver收购了ISI,在RTOS市场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垄断,但是由于Windriver决定放弃PSOS,转为开发Vxwork与PSOS合二为一版本,这便使得PSOS用户再一次走到重新选择RTOS的路口,给了其他RTOS厂家1次机会。

6)嵌入式Linux已经在消费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

韩国和日本的一些企业都推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手持设备。

嵌入式Linux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半导体厂商的支持和投资,如Intel和Motorola。

未来RTOS可能划分为3个不同的领域:

1)系统级:

指RTOS运行在1个小型的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实时的控制作用。

这个领域将主要是微软与Sun竞争之地,传统上Unix在这里占有绝对优势。

Sun通过收购,让他的Solaris与Chrousos(原欧洲的1种RTOS)结合,微软力推NT的嵌入式版本"EmbeddedNT"。

此外,嵌入式Linux将依托源程序码开放和软件资源丰富的优势,进入系统级RTOS的市场。

2)板级:

传统的RTOS的主要市场。

如Vxwork,PSOS,QNX,Lynx和VRTX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电讯等设备上。

3)SOC级(即片上系统):

新一代RTOS的领域:

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互联网络和手持设备等产品上。

代表的产品有Symbian的Epoc、ATI的Nucleus,Expresslogic的Threadx。

老牌的RTOS厂家的产品VRTX和Vxwork也很注意这个市场。

从某种程度讲,不会出现1个标准的RTOS(像微软的Windows在桌面系统中的地位一样),因为嵌入式应用本身就极具多样性。

在某个时间段以及某种行业,会出现1种绝对领导地位的RTOS,比如今天在宽带的数据通信设备中的Vxwork和在亚洲手持设备市场上的WinCE就是一例子。

但是,这种垄断地位也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用户和合作伙伴更愿意去培养1个新的竞争对手。

比如,Intel投资的Montivista和Motorola投资的Lineo,这两家嵌入式Linux系统,就是说明半导体厂商更愿意看到1个经济适用的、开放的RTOS环境。

4、嵌入式软件的应用——PDA

PDA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个人数字助理”。

它最早出现于1993年,是由Apple公司推出的NewtonMessagePad。

此后,各种各样的PDA产品就大量涌现。

4.1PDA的软件配置

4.1.1操作系统

掌上电脑的核心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掌上电脑主要采用两类操作系统:

一类是日趋完善的Palm操作系统,使用Palm系统的掌上电脑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占到65%以上,主要有Palm、IBM的Workpad、Sony的Clie和TRGpro、handspring等palm电脑,另一类则是微软WinCE系列,虽然起步晚,但已经打破了PalmOS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由于WinCE授权比较广泛,国大部分掌上电脑都是使用WinCE系统,包括国的联想、方正以及国外的HP、COMPAQ等公司都有WinCE掌上电脑推出。

作为两大操作系统,采用PalmOS的产品电池使用时间比采用WinCE的产品长;配置彩色显示屏的产品没有单色显示屏产品的电池使用时间长;在多媒体性能上,WinCE要比Palm好一些;而且操作界面与应用性能上,wince可以让用户更易上手;另外,在软件的数量上,Palm要比WinCE多一些。

当然除上以上两大操作系统外,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掌上电脑的操作系统还有PocketPC、EPOC、Hopen、Penbex和Linux操作系统。

4.1.2应用软件

例:

Microsoft推出了PocketPC2002软件包。

该软件包在WinCE3.0的基础上,集成了微软享誉全球的OFFICE软件(PocketOffice)和Internet浏览器(PocketIE),并配备了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录音、MediaPlayer、Reader等),使PDA同时成为一部MP3播放机和一台掌上游戏机。

4.2PDA的应用

普通应用

面向股民的股票分析系统

面向网络用户的上网软件和聊天系统

服务于医药卫生及保险等行业的医务和保险管理系统

警察PDA系统

工业组态工具PDA(有时称为手持终端)

其它:

军事、与手机的结合等

电纸书,iPAD

4.3发展趋势

1)彩色显示将迅速取代黑白显示,并且,彩色液晶的指标不断提高,真彩色和快的刷新速度将是彩色PDA显示屏的发展方向;

2)电池寿命将大大延长;

3)更大容量的存,包括RAM和FLASH;

4)随着手写识别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掌上电脑的输入将更加方便;

5)大量应用软件的涌现使掌上电脑功能更强;

6)软调制解调器技术大量应用,掌上电脑与通信终端相结合;

7)软硬件接口标准化,异种掌上电脑联网更容易;

8)可能以车载电脑、GPS终端、智能家电控制器、智能卡读写器和机顶盒等各种面目出现在不同的消费电子市场;

9)PDA与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的紧密结合;

10)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高。

5、结束语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九周学习,我了解到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原来如此广泛。

谢谢老师的耐心教导,以上便是我的读书报告,在课件的基础上还参考了大量网络资源,使我开拓了视野,体会到许多新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