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798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docx

4教育心理学四川历年考试真题

2010年4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

2011-04-1213:

15教师网[教师考试网]

2010年4月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及答案

TAG标签: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四川省

四川2010年4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及答案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 )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鲁利亚

2.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

A.信息功能

B.反馈功能

C.动机功能

D.强化功能

3.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

4.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A.加涅

B.弗拉维尔

C.维果茨基

D.列昂捷夫

5.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6.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7.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8.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9.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

A.潘菽

B.维果茨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10.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

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顶.申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曼认为,说明学习需要( )

A.效果律

B.能力律

C.刺激律

D.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

E.准备律

12.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 )

A.说明性组织者

B.概括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

D.论证性组织者

E.提纲性组织者

13.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包括( )

A.可利用性

B.变通性

C.可辨别性

D.适应性

E.稳定性

14.内部学习动机中最为核心的成分是( )

A.兴趣

B.态度

C.求知欲

D.价值观

E.好奇心

15.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 )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个别指示教学

D.个人化教学系统

E.观察学习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6.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__________。

17.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__________。

18.苛勒的学习理论称为__________。

19.我国学者莫雷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20.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__________的教学模式。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

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 )

22.功能固着是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之一。

( )

2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 )

2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 )

2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狭义的。

(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27.简述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28.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2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0.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l0分,第32小题l5分,共25分)

31.试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32.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P31)2.B(P93)3.C(P109)4.B(P221)5.D(P246)6.A(P278)

7.D(P298)8.C(P300)9.C(P384)10.A(P531~532)

1.[解析]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2.[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3.[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4.[解析]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解析]辛普森于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具体包括:

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6.[解析]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其认为,图式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单元,可以用来表征某种特定的一般程序、物体、概念或社会情景。

7.[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

(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8.[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

IQ=1OO+15×(X—X)/SD。

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X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D为标准差。

9.[解析]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10.[解析]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经研究发现,有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CD(P104)12.AC(P124)13.ACE(P275)

14.CE(P424)15.ACD(P492~493)

11.[解析]托尔曼认为有三种定律对说明学习是需要的:

(1)能力律,涉及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点,这些决定着学习者能够成功掌握的任务与情境的类型。

(2)刺激律,涉及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条件,其各个部分的属性及其对领悟解决的帮助。

(3)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如呈现的频率,练习的分布,奖赏的运用等。

12.[解析]先行组织者有两类:

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对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类似的或邻近的知识的异同,提高两者的可辨性,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

13.[解析]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对当前学习发生影响的过去经验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分别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14.[解析]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教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15.[解析]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

(1)掌握学习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

(2)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所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

(3)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1968年提出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

16.(P15)桑代克17.(P28)发生认识论

18.(P97)顿悟学习理论19.(P143)学习双机制

20.(P161)自由学习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15分)21.(P109)×改正: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姆。

22.(P191)√

23.(P328)√

24.(P453)×改正:

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5.(P481)√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

26;(P84~85)程序教学遵循以下原则:

(1)小的步子:

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

(2)积极反应:

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

(3)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4)低错误率:

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

(5)自定步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27.(P159~160)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28,(P198~200)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

(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对相关旧命题主动地、有效的提取。

(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充分的精加工。

(5)必要的复习。

(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29.(P415~416)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需要。

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故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30.(P522、523)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1)思想品质:

思想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讲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水平:

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

(3)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好,表达能力强,讲课富于启发性。

(4)教育热情: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

(5)工作态度:

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6)教育作风:

平易近人,不体罚学生.处事公正,作风民主。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

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P208~209)

(1)展开性策略:

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向学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开的、完整的、精细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明确操作程序及其操作步骤。

示范及练习的讲解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执行过程的演练、分析和评价。

(2)变式策略:

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

(3)比较策略:

比较是指在呈现感性材料或例证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较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其准确性。

反例尽可能选择那些与正例具有较多共同的非本质特征,仅有少数本质特征不同的例子,或者能直接矫正学习者以往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形成的带有普遍性误解的例子。

(4)辅助辨别策略:

教师运用一些独特的、形象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辅助方法,来增强学生对符号模式、规则等的记忆和辨别。

(5)练习和反馈策略:

教师设置的练习应该数量充分,难度多样,安排合理。

提供反馈是保证程序性知识的准确性的有力手段。

(6)奈件化策略:

教师应注意经常提醒和帮助学生进行将知识“条件化”的工作.即明确程序性知识的条件项。

(7)分解性策略:

分解式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学会建立子目标的策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防止学生形成不适当的程序组合。

32.(P289~293)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①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

②选择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

③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

④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2)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①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

②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

③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3)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学习方法的学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为课题或解决问题制定方案。

②有效观察、分类、记忆、归纳、概括等的策略与方法。

③图表阅读,工具书使用的方法。

④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等等。

(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