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687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docx

药物分析绪论讲稿

药物分析讲稿:

绪论1

2013-02-2518:

14:

08   来源:

   评论:

0 点击:

43

绪论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药物分析学科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

∙  绪论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药物分析学科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提高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生产发展的正常化。

规范化,为合理使用国家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

    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他既要与生产单位紧密配合,积极控制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从而发现问题、促进生产、提高质量;也要与供应管理部门密切协作,注意考察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以便进一步研究。

改进药物的稳定性,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条件与方法,以保证和提高药物的质量。

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其他有关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其中至少包括:

①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工作;

②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③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

二是临床药物分析工作,其中包括:

①运用适当的分离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动力学数据;②研究药物的作用特性和机制;③分析药物进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动力学过程。

判断药品质量的依据应该遵循国家规定的药品质量标准(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药典和药品质量标准

 

(一)、中国药典基本知识

 1.中国药典的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用英文表示则为chinesePharmacopoeia,其后以括号注明是哪一年版,如中国药典(2000年版)。

       1953年批准并由卫生部发行了中国药典(1953年版)。

于1957年出版了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

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出版了中国药典(1963年版)。

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1977年版药典分一、二两部。

1985年,中国药典(1985年版)于9月出版,1986年4月起执行。

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

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补本,新增品种23种。

1988年正式出版了中国药典(1985年版)英文版,同年还出版了二部注释选编。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并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并对药品的名称作了适当的修订。

把‘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

另外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一书,有关品种的红外光谱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

1994年卫生部批准颁布中国药典(1995年版),并自1996年4月1日执行。

这版药典仍分一、二两部。

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

编制了《药品红外光谱集》增补本续编。

 还于1992年、1993年先后编制出版了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彩色图集》以及药名词汇等标准方面的丛书。

    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经颁布执行。

这版药典仍分一、二两部。

本版药典在品种上作了较大的增加和修订。

其中增加和修订品种最多的是抗生素类和生化及生测药品。

二部附录新增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这三种仪器分析方法。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粒度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制药用水,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药物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与此同时,药典还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对密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水分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及崩解时限检查法。

    至此,我国已经先后出版了七版药典和若干种药品的部颁标准。

 

2.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有中文索引,以便于使用者检索。

 

3.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的计量单位、符号与专业术语

 

(1)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 

    长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体积         升L      毫升ml   微升μl

    质(重)量   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纳克ng

    压力         帕Pa     千帕kPa  兆帕MPa

    动力粘度     帕秒Pa·s

    运动粘度     平方毫米每秒mm2/s

    波数         厘米的倒数cm-1

    密度        千克每立方米kg/m3  千克每立方厘米g/cm3

    放射性活度   千兆贝可GBq      兆贝可MBq

 

(2)专业术语

    ①溶解度

     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是指药品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药典中的溶解度是指在各品种项下选用的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药品的近似溶解度以下列名词表示:

       极易溶解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易溶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

       溶解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略溶    系指溶质(1g或im1)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

       微溶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

       极微溶解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几乎不溶或不溶 系指溶质(1g或1m1)能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②温度:

以摄氏度(℃)表示:

  

            水浴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

            热水       系指70~80℃;

            微温或温水 系指40~50℃;

            室温       系指10~30℃;

            冷水       系指2~10℃;

            冰浴       系指0℃;

            放冷       系指放冷至室温。

  ③百分比(%)

  百分比用“%“表示,系指重量的比例;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系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乙醇的百分比系指在20℃时容量的比例。

此外,根据需要可采用下列符号:

   

         %(g/g) 表示溶液100种含有溶质若干克;

       %(ml/ml) 表示溶液1006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ml/g)  表示溶液1009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

         %(g/m1)  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④溶液的滴  液体的滴系指在20℃时,1.0ml水相当于20滴。

 ⑤溶液后记示的“(1→10)”等符号   

 ⑥药筛和粉未粗细

     Ⅰ药筛  药典所用的药筛,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分等。

                 

Ⅱ粉末粗细 

⑦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

   本版药典使用的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以mol/L(摩尔/升)表示。

   

 ⑧贮藏项下的规定,系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以下列名词表示:

      遮光   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

               半透明容器;

    密闭     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    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系 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

                  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   系指不超过20℃;

    凉暗处   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t :

    冷处     系指2~10℃。

3.标准品、对照品与试药的区别及其选用原则

    标准品:

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

系指在用于检测时,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

    试药:

 系指不同等级的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的化学试剂。

   选用原则:

   标准品、对照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品与对照品(不包括色谱用的内标物质)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建立或变更其原有活性成分和含量,应与原标准品、对照品或国际标准品进行对比,并经过协同标定和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技术审定。

标准品与对照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质量要求(包括水分等)、使用效期和装量等。

在检测时,除效价测定采用“标准品”、以及某些检查或含量测定应采用“对照品”外,其他可用化学试剂取代的,应尽量避免使用标准品或对照品。

 

4.取样量的准确度、试验精密度及限度数值要求

   

(1).取样量的准确度、试验精密度

  ①“称取”或“量取”的精密度

   试验中的供试品与试液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

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规定“精密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规定“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规定精密量取时,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规定“量取”时,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②恒重

      恒重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h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的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min后进行。

   ③“按干燥品计算”的概念

    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

   ④空白试验

    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毫升数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毫升数之差进行计算。

(二)、几种常用外国药典内容和特点

1.英国药典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缩写为BP),目前版本为1998年版,本书缩写为BP(1998),一般版与版之间逐年出版补遗,如BP I988 Addendum l989。

     英国药典有悠久的历史,从1618年开始编写,当时为《伦敦药典》,以后又有《爱丁堡药典》和《爱尔兰药典》, 1864年合为《英国药典》。

1968年第十一版以前,在英国医学委员会指导下编辑出版, 1973年交由卫生-社会安全部管辖。

   基本结构:

正文每一个品种项下首先为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化学名称与含量限度,然后是性状、溶解度、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作用与用途,最后为用量。

其中有☆品种采用欧洲药典标准。

编排格式:

英国药典在正文前有前言、引言和凡例。

通则插在正文里面;所以附录部分就没有制剂通则了,附录部分第一项则为试液、试药与标准对照品,以后才是各种检验法和测定法,最后为原子量表与度衡表及索引。

 

2.美国药典

   《美国药典》(Thepharmacopoeiaof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USP。

由美国药典会编辑出版,最新的是1999年的第24版(即USPⅩⅩⅣ)。

美国药典每5年修订一次。

   发展历史:

美国药典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1820年12月15日,在波士顿发行了第一部美国药典(USP)。

 1888年第一部国家处方集(NF)正式出版。

1961年,美国药典委员会开始编制《美国采用药名》(USAN),除FDA不定期公布的药品名称外,《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规定选用的药品通用名称应以UsAN为准。

1971年,USP与NF合并, 1980年出版了第一部USP一NF合订本。

在1980年,美国药典委员会首次出版了《美国药典药品信息》 (USP DI)一书,使美国药典会的工作范围从药学界发展到与医学界紧密联系的领域。

   基本结构:

美国药典的每一个品种项下,首先是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化学名称,然后是类别、常用量、规格、性状、溶解度、贮藏、鉴别、检查,最后是含量测定。

编排格式:

名单,前言,历史概况及有关药典的法案和决议,品种分类表,品种增删表,凡例等。

正文后面有制剂通则和一般检验测定方法、试药和试液、药品溶解度表、原子量表、分子式和分子量表、乙醇比重表、温度换算表、度量衡表、最后为索引、正文各品种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治疗用的药品,另一类是供制剂用的药品,各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但英语的习惯把剂型名称放在后面,这一点是和拉丁文不同的。

 

3.日本药局方

   《日本药局方》简称JP,目前为13版,即JP(13)。

   日本药局方的历史也较悠久, 1886年出版第一版,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共出版了13版,原定10年改版一次,近几版已改为5年左右改版一次。

   

   基本结构:

每一个品种项下首先是日文名称,有用汉字写的,也有用假名写的,也有假名里面夹汉字的,其次是拉丁名、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然后是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有效期,最后为常用量和极量。

    编排格式:

日本药局方分为二部,合订为一册。

一部主要收载无机药品、有机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以及各种制剂;二部主要收载生药、生物制品、调剂用的附加剂等。

编排次序为:

通知,目次,沿革略记,前言,一部,二部,原子量表,日本名索引,拉丁名索引。

一部中有通则(相当于凡例),制剂通则,医药品各条,一般试验法,标准品,试药和试液,当量液,比色液,计量仪器,灭菌法;二部有生药总则,医药品条。

              

               

 三、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药品检验工作程序: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1.取样:

分析任何药品首先是取样,要从大量的样品中取出少量的样品进行分析,应考虑取样的科学性。

真实性与代表性,不然就失去了检验的意义。

据此,取样的基本原则就是均匀、合理。

    2.鉴别

鉴别就是依据药物的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征,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通常,某一项鉴别试验,如官能团反应。

焰色反应等,只能表示药物的某一特征,绝不能将其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

   3.检查

   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人体健康的原则下,是可以允许微量的杂质存在的;但其量必须在药品标准规定之内。

通常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限度检查",就是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要求,所以也可称为纯度检查。

     4.含量测定

   通过上述检验合格后,可进行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就是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或理化分析方法来测定,以确定药物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要求。

   总的来说,鉴别是用来判断药物的真伪,而检查和含量测定则用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的内在质量应综合外观、理化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多种要素来进行考察。

   5.记录及报告

     记录:

要求完整。

无缺页损角;内容必须真实、简明、具体;宜用钢笔或特种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

色调一致,一般不得涂改。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供试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供试品来源(取样或送样部门或单位)、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与依据、取样日期或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有计算式)、结果、结论及处理意见、检验者签名或盖章、复核者签名或盖章等。

   报告:

要求完整,无缺页损角,字迹清晰,色调一致;并应注意文字简洁,意思全面。

报告一般包括的内容和顺序如下:

供试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来源、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取样日期或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结果(书写顺序为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结论(或判定)。

        检验报告是对药品质量检验结果的证明书,结论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检验报告上必须有检验者。

复核者及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签名或盖章应写全名,否则该报告书无效。

 

 

(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的验证。

   验证内容有:

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1.准确度:

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

 2.精密度: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一般,精密度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来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专属性:

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该分析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4.检测限: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是一种限度试验的参数,用以表示测量方法在所述条件下对样品中供试物的最低检出浓度,无需定量测定,只需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浓度即可,常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5.定量限: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进行杂质和降解产物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定量限。

他与上述检测限的不同在于:

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测得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定量限也往往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6.线性:

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或质量)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7.范围:

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

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

8.耐用性:

指在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耐用性表示工作与环境的变化对分析方法没有多大影响,是衡量实验室和工作人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试验结果重视性的尺度。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

   ①名称②性状(性状项下记述药品的外观、臭、味和一般的稳定性情况,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③鉴别④杂质检查⑤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凡用理化方法测定药含量,按有效物质的质量计算的称“含量测定”。

凡以生物学方法或生化方法测定生理活性物质,并按效价单位计算的,称“效价测定”。

)⑥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其离体器官组织等所起的药理作用来检定药物效价的方法,称为生物检定法。

用于成分复杂且又来源于生物体的药物。

)⑦类别、剂量、注意⑧贮藏⑨制剂

∙药物的鉴别试验

 

∙鉴别的项目

(一)性状

外观、色、味、嗅、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二)一般鉴别试验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仅适用于单一的化学的药物,如为数种化学药物的混合物或有干扰物质存在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不适用。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想证实被鉴别的物质到底是哪一种药物,必须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

如:

药典附录Ⅲ官能团鉴别中丙二酰脲类、托烷类生物碱;金属盐类K、Na、Ag;无机酸类Cl、SO42-、SO32-。

1.化学鉴别法 ①干法:

a焰色        Na---黄色        K---紫色

b分解(气味)NH4HCO3-----NH3

②湿法(溶液中):

颜色、沉淀、气体、荧光等

2.光谱鉴别法 ①紫外 a标准品对照法

b规定吸收波长法

c规定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收度法

d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e规定吸收波长法和吸收度比值法

②红外 a标准图谱对照法 ChP、BP

       b对照品法       USP

3.色谱鉴别法 ①GC ②TLC ③HPLC ④PC           

(三)专属鉴别试验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

如:

苯甲酸钠     AFeCl3反应 在中性溶液中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赫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分解,生成游离苯甲酸白色沉淀。

                 B分解反应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使不炭化,有白色升华物(苯甲酸)mp.121-123℃.

                 C光谱法   ChP IR UV:

λmax λmin E1%1cm

二、鉴别的试验条件

(一)溶液的浓度

      样品浓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忽视所用试剂的浓度,根据所选方法而定。

(二)溶液的温度

  按要求控制。

如:

重氮化---低温,色谱---柱温

(三)溶液的酸碱度

  使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