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341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7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docx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

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

 本单元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均是描绘“自然奇观”的佳作,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本单元除了4篇课文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鬼斧神工、匠心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有关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由文字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并运用资料。

 4.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领悟和学习作者按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5.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

 【重点】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写景作文的指导。

 【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4.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变化的。

 5.把景物写具体。

 《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总课时  10课时

1 观 潮

 《观潮》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绮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课文开始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用“自古以来”一词说明这个称谓历史悠久。

 接着写了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非常高。

 第三、四自然段写出了钱塘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与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

作者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最后描写了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领略大自然绮丽壮美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二是让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1.学习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想象画面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情景。

 2.了解江潮的成因。

 1.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

如:

“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描写壮观景象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3.让学生弄清第一自然段与下文的总分关系,从而掌握文章的结构。

 4.从理清文章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写作顺序入手,弄清课文内容。

 5.引导学生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分别用词语概括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这样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本文的PPT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过多地播放,使学生沉溺其中,这样反而会冲淡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教师准备】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将重点词句及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制作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读熟课文,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资料。

 2课时

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学习潮来时的景象,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江潮的壮观、奇特。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背诵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做到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方法一

 1.用PPT出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配乐朗诵。

PPT出示: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师:

请同学们翻译这首诗。

(教师给予相应指导,明确告诉学生:

此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3.师:

对于钱塘江的大潮,你们了解多少呢?

谁来给大家说说它的成因和具体情况?

 4.配合课文后第5页资料图片一步步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江潮的成因。

 5.放映大潮录像,配上合适的音乐。

 6.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7.从录像中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惊心动魄、奇异壮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一篇描写这一壮观场景的课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听配乐诗朗读,感受大潮来时的那种声势,让学生翻译诗词以及鼓励学生说说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就是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方法二

 铺设情景,感知自然美

 1.用PPT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师:

同学们还去过哪些值得你流连的地方?

为什么?

(学生解释说明。

 3.出示课题,解释“观”“潮”的意思。

 4.介绍钱塘江以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

 [设计意图] 从学古诗、旅游这些学生曾经有过的体验引入,目的在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使其产生对美好境界向往的热情。

方法三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用PPT出示咏赞钱塘江秋潮的优美诗句。

PPT出示: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毛泽东

 师:

同学们,你们还能咏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

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资料呢?

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设计意图] 从诗词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师: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比较多,你都会读了吗?

(PPT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让学生认读,然后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PPT出示:

生字:

潮 称 盐 笼 蒙 薄 雾 昂 旧 罩 屹 鼎 沸 贯 崩 恢

词语:

笼罩 薄雾 屹立 若隐若现 昂首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恢复 山崩地裂 横贯 风号浪吼

 师: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

你认为哪个词语的读音及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教师指导读。

 [设计意图]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

“简单地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要教给学生识字、朗读、背诵,就是教学生写好作文。

”本环节中对识字教学的重视也正体现了这一点,符合中年级教学目标的有关要求。

 难写的字:

 “罩”下边不是“桌”,应该是“卓”。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贯”的上半部的笔画是四笔。

 要注意“鼎”的笔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不懂的查词典。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词语理解: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若隐若现:

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

形容隐隐约约。

 山崩地裂:

山岳倒塌,地面裂缝。

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

(齐读课文《观潮》。

 同时思考:

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3.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

(2):

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3、4):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

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4.浏览课文,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天下奇观。

 5.比较理解“天下奇观”和“观潮”中的“观”的意思。

(景象;看。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弄懂了课文的大意。

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1.读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并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

 2.抄写下列词语:

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昂首、人声鼎沸、浩浩荡荡、恢复、山崩地裂、横贯、风号浪吼。

 3.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课时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3.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想象画面。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

 1.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情景。

 2.了解江潮的成因。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结构以及课文的大意,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读课文来感受江潮的壮观与神奇。

一、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用“  ”画出潮来时描写江面景象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并用一个词语概括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

(平静、急切。

)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PPT出示:

“听到的”四句话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

人声鼎沸、沸腾起来。

(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

(夸张。

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PPT出示:

“看到的”四句话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理解“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的“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写出“白线”的变化,“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以不同感官的感受来衬托江潮的侧面描写的手法。

PPT出示: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比喻,把“白浪”比作“水墙”形容浪潮之高,范围之广。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 本节从声音和气势两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字极富感染力,是全文的重点。

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能使其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相互交流,自我感悟

 请同学有条理地说潮声、潮形,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词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学习以学生感悟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再读课文,激发情感

 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

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你又能体会出什么?

(潮头依然汹涌,余威犹在。

 激发情感:

这样的天下奇观让你激动吗?

进一步激发情感:

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激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 通过前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钱塘江潮有了相当的喜爱和了解,此处要引导学生将这种单纯的喜爱之情升华为爱国热情。

 1.作者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按时间顺序来写,同时又抓住了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

 2.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

(不仅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地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作业1

完成教材第4页课后作业的第1、2题。

作业2

一、读拼音,写词语。

太阳升起来了,被薄雾的小山清晰可见,它的容颜。

二、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词改过来。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隐隐约约。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沸腾。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重复了平静。

三、句子小魔术(按要求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改成“把”字句)

2.江面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缩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上加点词仿写句子)

四、阅读欢乐岛。

黄河梦(节选)

 下午三时十分,龙羊峡电站水库弧形闸门徐徐升起,养精蓄锐了四个月的黄河巨龙出库了。

重振雄威的黄河水,奔腾咆哮了五十多个小时,终于进入刘家峡水库。

 “黄河之水天上来。

”我毕恭毕敬地望着黄河之水从积石关喷泻而出。

沿崎岖谷河道呼啸直下的浑浊水头,掀起三四米高的浪头,席卷着大量泥沙和许多一米多厚的巨大冰块,在石崖陡壁上冲撞,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般的吼声。

 血浆般的流水,黄金液般的流水,我知道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河床托拥着这民族的血浆,知道了黄金般的色彩下蕴藏着黄金,知道黄河母亲从悠悠的岁月开始就用她的乳汁哺育着大地……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养精蓄锐:

                                     

毕恭毕敬:

                                     

2.作者从   、   两个方面具体描绘了黄河之水喷泻而出的壮观景象。

 

3.从选文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黄河的                       之情。

 

【参考答案】 

一、蒙蒙 笼罩 恢复 旧日

二、1.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2.沸腾——鼎沸 3.重复——恢复

三、1.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2.江面笼罩着薄雾。

3.提示:

用“犹如”造句,语意通顺即可。

四、1.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2.形态(沿崎岖谷河道呼啸直下的浑浊水头,掀起三四米高的浪头,席卷着大量泥沙和许多一米多厚的巨大冰块,在石崖陡壁上冲撞。

) 声音(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般的吼声。

) 3.敬佩、赞美、热爱

观潮天下奇观

 1.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这是学生进入四年级的第1课,所以我安排了字词教学,这样有利于向学生逐步渗入课文,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在第2课时教学中,由学生画出有关句子,交流感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3.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从而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由于时间有限,朗读时间不多,未能很好地在读中领悟钱塘江的雄奇壮观。

 1.将生字词的认读作为检查学生预习的内容,这样节省了学生阅读分析的时间。

 2.理解课题,比较“观潮”中的“观”和“天下奇观”中的“观”后,直接进入课文学习:

“观”了哪些景象,为什么是“奇观”。

组织阅读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些。

 2.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 “潮来前”江面平静,与“潮来时”的“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潮来时”先闻其声,震撼人心,“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再观其形,“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情景交融,声势浩大。

“潮头过后”余波未平,江水上涨。

作者描写得有声有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读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深厚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3.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再抄下来。

 〔答案大家找〕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体会:

描写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以这句话为例,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

 把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浪比喻成“水墙”。

墙是什么样的?

是高而坚固的。

这里把浪比喻成“墙”,描写出了浪潮的高度和力量的巨大,形象地表现了大潮声势浩大,不可阻挡,使人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逼真地使汹涌浩荡的潮头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4.我要去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再和大家交流。

 〔答案大家找〕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杨万里《浙江观潮》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1.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是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后的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

特别是中秋节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

 2.钱塘江涌潮的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的成因除日、月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形似喇叭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2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在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千米,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千米,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变窄,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着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

 3.课文解读

 见《小学教材完全解读》“一起学课文”栏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几千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学习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书中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壮丽景观。

 【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要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以便转述课文内容。

 2.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为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3.课文的语言富有特色,可以在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加以品味。

如,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4.学生练习介绍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

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内容,学生也可以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5.“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感受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师准备】

 准备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搜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

 1课时

方法一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

 2.启发谈话:

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大家看完了录像一定有话要说吧?

快拿出你们搜集到的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和图片,说说对它的认识吧。

 总结导入:

从刚才的发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