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952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docx

小四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高素兰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一)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小结

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加数=和

(二)减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2)

小结

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分析例1

(1)和

(2)(3)的关系

1.加法与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2.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认真观察主题图

 

读题,分析题意。

 

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814+1142=1956(千米)

 

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读题,分析题意。

 

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1956—814=1142(千米)

1956—1142=814(千米)

 

小组合作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发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试说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

 

1.引导学生明确例1

(1)和

(2)(3)的条件和问题

 

2.再提问:

这些题目都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3.通过以上分析、比较。

 

适时补充

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的第1—5题。

总结反思: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高素兰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重、难点

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2

(1)

 

揭示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二)出示例2

(2)(3)

 

(三)乘、除法的关系及除法的意义

1.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2.理解除法的意义。

3.揭示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

 

 

仔细观察主题图,并提问

 

学生讨论,如何列式

汇报算式:

加法:

3+3+3+3=12(枝)

乘法:

3×4=12(枝)

 

汇报算式:

(2)12÷3=4(瓶)

(3)12÷4=3(枝)

 

仿照上面的例子试着写三道算式。

 

填一填

()×8=24

5×()=30

小组合作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试做

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强调:

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已知什么?

求什么?

 

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适时点拨

 

作业布置:

练习二的第1、2、3题。

总结反思: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高素兰

课题

0的运算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关于0的运算

 

(二)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三)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三、课堂测评

 

36+0=     0+68=       

0×68=     54-0= 

0÷28=     128-0=     

0÷36=     25+0= 

99-0=      49-49=    

0+39=   0×9=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哪些?

 

口算引入出示:

100+0=0+568=

0×78=0÷23=

128-128=0÷76=

235+0=99﹣0﹦

49-49=0+319=

学生口算

 

根据分类的结果,学生试说

一个数与0相加得原数;

一个数减0得原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讨论总结

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0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学生试说

同桌互说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一说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适时补充

 

个别辅导

 

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作业布置:

练习二的第7题。

总结反思: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高素兰

课题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设疑: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4:

1、96÷ 12+4× 2

 

2、深入学习

如果在

96÷ 12+4× 2

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出示算式

96÷(12+4)× 2,

运算顺序怎样?

 

3、引入中括号

如果在

6÷(12+4)× 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出示算式

96÷[(12+4)× 2]

运算顺序怎样?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检测

完成“做一做”

举例说明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讨论,说一说运算顺序。

 

学生汇报运算顺序。

 

小组讨论、试算。

试一试

96÷(12+4)× 2

=96÷ 16× 2

=6× 2

=12

 

小组讨论、试算。

试一试

展示结果:

96÷[(12+4)× 2]

=96÷ [16×2]

=96÷ 32

=3

 

试说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补充: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师小结

 

提示: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生共同小结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了解括号的由来

 

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集体订正

作业布置:

练习三的第1、3题。

总结反思:

 

班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高素兰

课题

解决问题----租船问题

课时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一、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

2、探索新知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 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3、总结算理

同学们,有没有更简单的思路来解决这类问题呢?

 

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种思路会更简便更快地让我们解决问题呢?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4题。

 

1.计算

6×5+12÷4×5

35+25×3÷2

说一说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方法一:

全部租小船

32÷  4=8(条)

20× 8=160(元)

方法二:

全部租大船:

32÷ 6=5(条)……2(人)

5+1=6(条)

30× 6=180(元)

 

试一试租5条大船,1条小船:

30× 5+24×1=174(元)

 

学生分组讨论

4条大船:

30× 4=120(元)

2条小船:

24× 2=48(元)

120+48=168(元)

 

学生思考并交流。

 

30× 4+24×2

=120+48

=168(元)

 

学生独立完成

 

回忆前面我们学过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引出新课

 

适时补充

 

两种方法的租金不一样,但是,这样是最便宜的吗?

 

全租大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这两个人能不能坐一条小船,这样是否更合适呢?

这样小船还是空出2个座位,是不是不空座位更省钱呢?

师总结:

对,把小船上的2人和一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2条小船,孩可以更省钱。

 

我们能不能这样思考呢?

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大船更便宜。

32÷ 6=5(条)……2(人)

把多出来的2人安排在一条小船上,再回到前面讨论的不空座位的情况,可把小船上的2人和一条大船上的6人安排坐2条小船,这样更省钱。

 

巡视,个别指导

作业布置:

总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