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428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荥阳市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

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答案】D

【解析】学习需要和动机属于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故选D。

2、小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其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

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他经常产生有创意的想法。

小王的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沉思型

D、辐合型

【答案】B

【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即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

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

见的新颖观念。

小王的这种认知方式就属于发散型。

故选B。

3、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

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

生坐在边角位置。

赵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教育公平要求教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

本,也不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为本。

题目中赵老师排座的方法有悖于教育公正的原则,没

有面向全体学生,而是给分高的学生好的座位,这是不公平的体现,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稈、拓展型课程、研究别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

A、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答案】D

【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塑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故选D。

5、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答案】D

【解析】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故选D。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B、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C、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故选D。

7、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中表述错误的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在儿童发展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奖惩

【答案】D

【解析】对儿童进行奖惩是行为主义斯金纳的观点。

故选D。

8、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持这种观点的

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福禄贝尔

D、洛克

【答案】D

【解析】白板说是洛克提出来的。

白板说是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

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来源于经

验。

故选D。

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

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可以有选择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好坏,完全取决于环境

【答案】B

【解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

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

性,即人可以有选择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题干描述正说明了这一点。

故选B。

10、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答案】D

【解析】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又分为新授

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

综合课即一节课中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

讲授课、实验课、练习

课等都是根据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的。

故选D。

1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答案】C

【解析】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确认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

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

全面发展。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这是和学生的身份相符合的。

故选C。

12、()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总称。

A、宪法

B、教师法

C、教育政策

D、教育法

【答案】D

【解析】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故选

D。

13、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

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答案】C

【解析】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故选C。

14、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

()

A、舆论

B、目标

C、奖励

D、领导

【答案】A

【解析】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发挥出来。

舆论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对某一行为的共同意见。

当群体中出现某一超常行为或特殊事件时,人们根据当时本群体的规范对这些行为作出内容一致的判断或评

论。

故选A。

15、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存在。

故选B。

16、“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

共守。

”这是近代教育家谁的名言?

()

A、布卢姆

B、晏阳初

C、陈鹤琴

D、陶行知

【答案】D

【解析】陶行知指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

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树立典范。

17、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

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答案】C

【解析】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老师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

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

与幸福,由此可知,题干体现了教师的朋友角色。

故选C。

18、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A、发展性评价

B、综合性评价

C、多元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故选A。

19、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A、发展性评价

B、综合性评价

C、多元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评价。

故选A。

2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回避困难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追求利益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答案】B

【解析】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

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

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

故选B。

21、某试验室的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试验室接听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

品,导致学校试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

该老师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答案】B

【解析】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和教师有保护学生的法定义务。

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履行保护职责

或阻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即构成不作为侵权。

故选B。

22、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方式是()。

A、消退

B、正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答案】D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

故选D。

23、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A、马斯洛

B、班杜拉

C、维纳

D、斯金纳

【答案】B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

出。

故选B。

2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答案】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故选C。

25、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答案】A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故选A。

26、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惩罚,另一名正在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备吃的零食收起来,这是

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称之为()。

A、主动学习

B、观察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模仿学习

【答案】B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

习、无尝试学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

故选B。

2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1806年开始实施八年义务教育,1885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A、斯宾塞

B、洛克

C、麦克费尔

D、科波菲尔

【答案】A

【解析】课程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

宾塞。

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

故选A。

29、()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A、个体因素

B、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

D、学校教育

【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