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9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新城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计算:

(a2b)3的结果是(  )

A.a6bB.a6b3C.a5b3D.a2b3

2.如图,能判断直线AB∥CD的条件是()

A.∠1=2∠2B.∠3=∠4C.∠1+∠3=180°D.∠3+∠4=180°

3.如图,在△ABC中,∠ACB=70°,∠1=∠2.则∠BPC的度数为()

A.70B.108C.110D.125

4.已知2m=5,3m=2.则6m的值为()

A.7B.10C.25D.32

5.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A.AB=6,BC=3,AC=9B.AB=5,BC=4,∠A=30°

C.∠C=90°,AB=6D.∠A=60°,∠B=45°,AB=4

6.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2岁,爸爸对小明说:

“当我的年龄是你现在的年龄的时候,你还要16年才出生呢.”如果设现在小明的年龄是x岁,爸爸的年龄是y岁,那么下面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7.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仅有0.00000000034米,将数据0.000000000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

8.结合下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推理形式:

∵____________,∴a∥b.

9.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则需要补充的条件为_____.

10.如图,△ABC,△DBE均为直角三角形,且D,A,E,C都在一条直线上,已知∠C=25°,∠D=45°,则∠EBC的度数是_____.

11.若x2+kx+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整数k的值为_____.

12.不等式组

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

13.如图,直线l1∥l2,∠A=85°,∠B=70°,则∠1-∠2=____.

14.如图,在Rt△ABC中,∠BAC=90°,∠C=50°,AH,BD分别是△ABC高和角平分线,点P为边BC上一个点,当△BDP为直角三角形时,则∠CDP=_____度.

15.如图,△ABC的两个外角的三等分线交于D点,其中∠CBD=

∠CBF,∠BCD=

∠BCG,DB的延长线于∠ACB的三等分线交于E点且∠BCE=

∠BCA.当∠D=α时,∠E的度数为________(结果用含有α代数式表示).

16.若

,则y与x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17.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4x2-16;

(2)(x-y)2+4xy.

18.先化简再求值:

(2x+3)(2x-3)-4x(x-1)-(x-2)2,其中x=2.

19.

(1)解方程组

(2)解不等式组

20.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CE,∠ACB=∠E,AB=CD.若BC=8,BE=2,求AC的长.

21.已知y=ax2+bx+c,当x=0时,y=1;当x=2时,y=11;当x=-1时,y=6.

(1)求a,b,c的值;

(2)当x=-3时,求y的值.

22.

(1)尺规作图:

如图,过A点作直线l的垂线AB,垂足为B点(保留作图痕迹);

(2)根据作图的方法,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并证明.

已知:

如图,.

求证:

AB⊥l.

23.如图,在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1、-2x+3、x+1,且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B的右侧.

(1)求x的取值范围;

(2)当AB=2BC时,x的值为_____.

24.为了参加学校举办的“新城杯”足球联赛,新城中学七

(1)班学生去商场购买了A品牌足球1个、B品牌足球2个,共花费400元,七

(2)班学生购买了品牌A足球3个、B品牌足球1个,共花费450元.

(1)求购买一个A种品牌、一个B种品牌的足球各需多少元?

(2)为了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学校准备再次购进A、B两种品牌的足球,学校提供专项经费850元全部用于购买这两种品牌的足球,学校这次最多能购买多少个足球?

25.用两种方法证明“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图,∠DAE、∠ABF、∠BCG、∠CDH是四边形ABCD的四个外角.

求证:

∠DAE+∠ABF+∠BCG+∠CDH=360°.

26.如图:

在长方形ABCD中,AB=CD=4cm,BC=3cm,动点P从点A出发,先以1cm/s的速度沿A→B,然后以2cm/s的速度沿B→C运动,到C点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BPD的面积S>3cm2?

如果能,请求出t的取值范围;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a2b)3=a6b3,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邻补角互补和条件∠3+∠5=180°,可得∠4=∠5,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结论.

【详解】

解:

如图,

∵∠3+∠5=180°,∠3+∠4=180°,

∴∠4=∠5,

∴AB∥CD,

∴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A选项,

时,AB∥CD,∠1=2∠2不能判断,故该选项错误;

C选项,∠1+∠3=180°,夹角只在AB边,不能作为判断条件,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1=∠2得出∠2+∠BCP=∠ACB,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在△ABC中,∠ACB=70°,∠1=∠2,

∴∠2+∠BCP=∠ACB=70°,

∴∠BPC=180°﹣∠2﹣∠BCP=180°﹣70°=110°.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B

【解析】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6m=(2×3)m=2m×3m=5×2=10,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法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进行逆运算.

5.D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只有D能画出三角形.

【详解】

解:

A.∵AB+BC=6+3=9=AC,∴不能画出△ABC;

B.已知AB、BC和BC的对角,不能画出△ABC;

C.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不能画出△ABC;

D.已知两角和夹边,能画出△ABC;

故选:

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

【分析】

可设现在小明的年龄是x岁,爸爸的年龄是y岁,根据“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差不变得出16+x=y﹣x,列出方程组即可.

【详解】

解:

设小明的年龄是x岁,爸爸的年龄是y岁,依题意有

故选:

C.

【点睛】

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列方程组,注意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7.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

0.00000000034=3.4×10-10,

故答案为:

3.4×10-10.

【点睛】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8.

【解析】

【分析】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详解】

解:

∵∠1+∠3=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故答案为:

∠1+∠3=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9.AB=DC(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中有公共边BC=CB,利用SSS来判定全等则只需要添加条件AB=DC即可

【详解】

解:

由题意可知:

AC=DB,BC=CB,

∴利用SSS来判定全等则只需要添加条件AB=DC

故答案为:

AB=DC(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判定定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0.20°.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

∠DEB=45°,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论.

【详解】

解:

Rt△DBE中,∵∠D=45°,∠DBE=90°,

∴∠DEB=90°-45°=45°,

∵∠C=25°,

∴∠EBC=∠DEB﹣∠C=45°-25°=20°,

故答案为:

20°.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其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4.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两个平方项求出这两个数,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二倍积的特点解答即可.

【详解】

解∵x2+kx+4=x2+kx+(±2)2,

∴kx=±2×2x,

解得k=±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a≤2.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组

无解,可得出a≤2,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不等式组

无解,

∴a的取值范围是a≤2;

故答案为:

a≤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题关键.

13.25°.

【解析】

【分析】

过点B作BC∥l1,则BC∥l2可得∠CBA=∠ADF,∠2=∠EBC,然后再说明∠2+∠ADF=70°,即∠ADF=70°﹣∠2,最后再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

【详解】

解:

过点B作BC∥l1,如图所示:

∴∠CBA=∠ADF,

∵直线l1∥l2,

∴BC∥l2,

∴∠2=∠EBC,

∵∠B=∠EBC+∠CBA=70°,

∴∠2+∠ADF=70°,即∠ADF=70°﹣∠2,

∵∠1+∠A+∠ADF=180°,

∴∠1+85°+70°﹣∠2=180°,

∴∠1﹣∠2=25°.

故答案为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40或20.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4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DBC=20°,当△BDP为直角三角形时,存在两种情况:

分别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BAC=90°,∠C=50°,

∴∠ABC=90°﹣50°=40°

∵BD平分∠ABC

∴∠DBC=

=20°

当△BDP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BPD=90°时,如图1,

∵∠C=90°,

∴∠CDP=90°﹣50°=40°;

②当∠BDP=90°时,如图2,

∴∠BPD=90°﹣20°=70°,

∵∠BPD=∠C+∠CDP,

∴∠CDP=70°﹣50°=20°,

综上,∠CDP的度数为40°或20°.

故答案为:

40或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需要分情况讨论,熟练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进行角度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5.120°-α.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角的定义和三等分角可得∠ECD=6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

解:

∵∠ACB+∠BCG=180°,且∠BCD=

∠BCG,∠BCE=

∠BCA.

∴∠ECD=∠BCD+∠BCE=

×180°=60°,

在△DCE中,∠E+∠D+∠DCE=180°,

∴∠E=180°-α-60°=120°-α,

故答案为:

120°-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等分角的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

16.y=﹣x2+4x.

【解析】

【分析】

由x=2﹣t,可得:

t=2﹣x,把t=2﹣x代入y=4﹣t2,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

解:

由x=2﹣t,可得:

t=2﹣x,

把t=2﹣x代入y=4﹣t2,

可得:

y=﹣x2+4x,

故答案为:

y=﹣x2+4x.

【点睛】

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17.

(1)

(2)

【解析】

【分析】

(1)提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2)先去括号化简,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

【详解】

解:

(1)4x2-16=

(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公式进行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

18.﹣x2+8x﹣13,-1.

【解析】

【分析】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化简原式,最后把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

【详解】

解:

原式=4x2﹣9﹣4x2+4x﹣x2+4x﹣4,

=﹣x2+8x﹣13,

当x=2时,原式=﹣4+16﹣13=﹣1.

【点睛】

本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

(1)

(2)x>2.

【解析】

【分析】

(1)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

(2)分别求得不等式的解,然后取其公共部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

解:

(1)

②﹣①×2得:

7y=35,即y=5,

把y=5代入①得:

x=2,

则方程组的解为

(2)

解①得:

x≥1,

解②得:

x>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2.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要掌握解集的规律: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20.AC=10.

【解析】

【分析】

由“AAS”可证△ACB≌△CED,可得AC=CE=10.

【详解】

解:

∵BC=8,BE=2,

∴CE=10,

∵∠A=∠DCE,∠ACB=∠E,AB=CD,

∴△ACB≌△CED(AAS),

∴AC=CE=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ACB≌△CED是本题的关键.

21.

(1)

(2)36.

【解析】

【分析】

(1)代入后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2)把x=﹣3代入

求得即可.

【详解】

解:

∵y=ax2+bx+c,当x=0时,y=1;当x=2时,y=11;当x=﹣1时,y=6,

∴代入得:

把①代入②和③得:

解得:

(2)∵

∴当x=﹣3时,y=30+5+1=36.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步骤是本题的关键,把三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消元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进行求解.

22.

(1)详见解析;

(2)AD=AC,DE=CE,AE与CD交于点B,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依据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作图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1)如图所示,AB⊥l;

(2)已知:

AD=AC,DE=CE,AE与CD交于点B,

证明:

∵AD=AC,DE=CE,AE=AE,

∴△ADE≌△ACE(SSS),

∴∠DAB=∠CAB,

又∵AD=AC,AB=AB,

∴△ABD≌△ABC(SAS),

∴∠ABD=∠ABC,

又∵∠ABD+∠ABC=180°,

∴∠ABC=90°,即AB⊥l.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同时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用法是解题的关键.

23.

(1)

;

(2)1

【解析】

【分析】

(1)根据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列不等式组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

(2)分别求出AB、BC的距离,根据AB=2BC列方程即可得出x的值.

【详解】

(1)由题意得:

解不等式①得:

x<2;

解不等式②得:

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2.

(2)∵AB=2BC,

∴-2x+3-(-1)=2[x+1-(-2x+3)]

-2x+4=2x+2+4x-6

8x=8

解得x=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解集遵循以下原则:

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4.

(1)购买一个A种品牌足球需要100元,购买一个B种品牌足球需要150元;

(2)学校这次最多能购买8个足球.

【解析】

【分析】

(1)设购买一个A种品牌足球需要x元,购买一个B种品牌足球需要y元,根据“购买A品牌足球1个、B品牌足球2个,共花费400元;购买A品牌足球3个、B品牌足球1个,共花费450元”,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设可以购买m个A种品牌足球,n个B种品牌足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得出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结合m,n均为非负整数即可求出m,n的值,将m,n值相加取其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1)设购买一个A种品牌足球需要x元,购买一个B种品牌足球需要y元,

依题意,得:

解得:

答:

购买一个A种品牌足球需要100元,购买一个B种品牌足球需要150元.

(2)设可以购买m个A种品牌足球,n个B种品牌足球,

依题意,得:

100m+150n=850,

∴n=

∵m,n均为非负整数,

∴m+n=6或m+n=7或m+n=8.

答:

学校这次最多能购买8个足球.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

(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25.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连接AC,BD,由三角形外角和可知∠EAD=∠ABD+∠ADB,∠ABF=∠CAB+∠ACB,∠BCG=∠CDB+∠CBD,∠CDH=∠DAC+∠DCA,代入所求式子即可求解.

【详解】

解:

解法一:

连接AC,BD,

∵∠EAD=∠ABD+∠ADB,

∠ABF=∠CAB+∠ACB,

∠BCG=∠CDB+∠CBD,

∠CDH=∠DAC+∠DCA,

∴∠DAE+∠ABF+∠BCG+∠CDH=∠ACB+∠ABC+∠CAB+∠ACB+∠CDB+∠CBD+∠DAC+∠DCA=(∠ACD+∠DCA+∠ADC)+(∠ABC+∠DAB+∠ACB)=180°+180°=360°.

解法二:

∵∠DAE+∠ABF+∠BCG+∠CDH=180°−∠DAB+180°−∠ABC+180°−∠BCD+180°−∠ADC,

又∵∠BAD+∠ABC+∠BCD+∠ADC=360°,

∴∠DAE+∠ABF+∠BCG+∠CDH=360°.

【解答】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和和内角和定理;通过辅助线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求解是关键.

26.存在这样的t,使得△BPD的面积满足条件,此时0≤t<2;

<t≤5.5.

【解析】

试题分析:

分两段考虑:

①点P在AB上,②点P在BC上,分别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BPD的面积,再由S>3cm2建立不等式,解出t的取值范围值即可.

试题解析:

①当点P在AB上时,假设存在△BPD的面积满足条件,即运动时间为t秒,则

S△BPD=

(4-t)×3=

(4-t)>3

解得t<2,

又因为P在AB上运动,0≤t≤4,

所以0≤t<2;

②当点P在BC上时,假设存在△BPD的面积满足条件,即运动时间为t秒,则

S△BPD=

(4-t)×2×4=4t-16>3

解得t>

又因为P在BC上运动,4<t≤5.5,

所以

<t≤5.5;

综上所知,存在这样的t,使得△BPD的面积满足条件,此时0≤t<2;

<t≤5.5.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