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5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docx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学案附答案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年级

学科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一、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型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概况:

(1)恢复国民经济

①表现: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

①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时间:

1953—1957年。

③内容:

优先发展;有步骤地对进行改造。

④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⑤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①时间:

1953-1956年底。

②过程:

a.农业:

农民参加,走集体化道路。

b.手工业:

手工业者加入。

C.资本主义工商业:

掀起的高潮。

③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判断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③意义:

是对我国的一次。

(2)国民经济调整

①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②方针:

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

③成效: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

(1)1958年总路线

①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影响:

会后,全国掀起“”的高潮。

(2)“大跃进”运动

①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②工业上制定出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

③农业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④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

(3)“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②许多地方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3.失误影响

(1)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1966年,“”爆发,动乱由思想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许多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

(1)周恩来: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年,国民经济出现。

(2)邓小平:

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合作探究

1.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

“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

”。

请分析一五计划主要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2.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   )

A.青藏铁路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长春一汽      D.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4.这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

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  )

A.19世纪90年代  B.中华民国初年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5.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

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经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6.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7.“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富贵和家珍因为家里的锅被砸,心疼得掉下了眼泪。

队长安慰道:

“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做饭啦,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

”从中可知当时在农村中推行(    )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没收官僚资本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

结果如何?

 

(3)从材料二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年级

学科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背景

(1)1976年粉碎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

①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为中心。

②作出了实行的伟大决策。

(4)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措施

①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意义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环节:

增强,搞活企业。

②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③所有制形式:

变单一的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

实行以、并存的分配制度。

(2)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年,珠海、汕头、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城市

(1)名称:

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

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

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2)目的:

引进外资,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的重要窗口。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

(4)意义

①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

、、。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

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请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的?

主要形式是什么?

 

合作探究2:

请概括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合作探究3.《春天的故事》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三、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试办“出口特区”。

最早的出口特区是指()

A.深圳、厦门B.深圳、珠海C.深圳、汕头D.珠海、厦门

2.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A.政治制度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3.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A.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B.以出口商品为主

C.以吸引优秀人才为主D.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4.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北京、上海C.福建、广东D.湖北、山东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D.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利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来源:

学科网ZXXK]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都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来源:

学|科|网Z|X|X|K]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上摘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文中的思想有何发展?

说明了什么问题?

 

【回忆:

我学到了什么】

学段

高中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

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到挫折。

2.过程

(1)1992年,邓小平发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中共提出这一目标。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基本建立。

3.意义

(1)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8.2.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图一图二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

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4.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初

C.20世纪90年代末D.21世纪初

5.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

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

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7.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

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阅读下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你能得出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②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他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联的三次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0.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现代农业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加速进行

二.非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全局。

(1)在古代,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请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4分)

 

(2)在近代前期,我国农村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试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0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5分)

 

3.1【答案】

【自主学习】

一、③重工业;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⑤初步基础。

(3)②农业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全行业公私合营。

③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探索与失误

1.

(1)②农业工业国。

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

(2)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①多快好省②“大跃进”④客观经济规律。

三、1.“文化大革命”3.

(1)1971年,1973年,复苏局面。

(2)1975年,全面整顿,

【合作探究】

1.特点:

基本上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

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非常丰富;

②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③东北地区离苏联较近,这些项目要苏联援助建设。

2.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

③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1.( C )2.(A )3.( D)4.( C )5.(C )6.( A)7.(A)8.(C)

二、非选择题

11.

(1)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①要充分认识国情。

②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③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3、2【答案】

【自主学习】

一、1.

(1)“四人帮”

(2)真理标准问题,思想基础。

(3)邓小平作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以阶级斗争为纲”(3)①经济建设②改革开放。

二、

1.

(1)①家庭承包经营。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地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

(1)①企业活力,。

③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

3.④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一)、深圳、厦门、海南省、深圳

(二)、上海、广州、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1992年、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知识密集、国际行情

(三)、1990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B)2.(B)3.(A)4(A)5.(B)6.(A)

二、合作探究

1、

(1)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

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

厦门还面对台湾。

(2)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3)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4)四地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5)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2、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

三十多年里,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3.1927年,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二、非选择题

11.

(1)

基本思想:

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

发展:

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

说明:

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3参考答案

2.

(1)“南方谈话”,

(2)十四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C)2(C)3.(A)4.(D5C6-10CBBCB

二.非选择题

(1)特点:

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拥有部分土地和生产工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由于生产规模小,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2)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中国农村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3)变化:

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模式。

因素: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对农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遗留了一些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举措: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税费改革,废除农业税)。

作用: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