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961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docx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初探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认识要到位;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各种活动相互交融;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118(2010)-04-0105-02

  

  “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主阵地,目的是要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渐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以养成这样的道德习惯:

尽量从社会、他人的角度出发行事,总会考虑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影响,他的态度和兴趣与他人实现有效整合,不可分解,进入到以他人快乐为快乐,以他人痛苦为痛苦,最终形成较完善的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目前,“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课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实践教学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识要到位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态度是: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究其原因,主要是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起的作用是隐形的而非显性的,其效果往往很不容易显示出来,有的要通过一段时间才显现,甚至有的在一般情况下会潜伏起来,只会在一个特殊的关键时刻才爆发出来,如5.12地震中民众瞬间爆发出来的强烈的爱国心。

  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非常明确的,一再强调其重要性。

学生也说,在学校常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足轻重,毕业后才发现,真正有用的,恰恰是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在宏观的理论指导、思维方式上。

可见,学校应该正确定位,“学校党政领导要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1]只有这样,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课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社会实践教学也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首先,要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必须要有经费的保障,这是关系到社会实践能否长期稳定发展下去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聘请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社会、农村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活动,需要车费、住宿费、门票等经费。

其次,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鼎力支持。

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实践活动的连续化和经常化,有利于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推广,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想把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在校外,必须要与之互利。

而教师个人单枪匹马,无法与之互利,难以建立持久的实践教学基地。

只有学校出面,就近与相关单位联系,与之建立长期性的写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企业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实习基地,这样双向服务、共同收益、互利互惠,才能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

  

  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两个转化:

一是把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内化离不开理论学习。

二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行为习惯。

即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由“我要这样做”,变为“我在这样做”或“我已经这样做了”。

也就是说,要形成美好的道德,必须从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明理。

就是要懂得遵循一定的道理,就是传授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的思想、观念、规范,并帮助学生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控制力量。

从理论的角度阐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与公共秩序”“理想与信念”、“爱国传统、民族精神”等内容,这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前提;其次是重行,就是注重进行道德实践,这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

行不仅仅指人的个别行为,更主要的是指其连续性的行为习惯。

个别行为不足以全面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当行为经过多次反复之后,形成习惯,才能比较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

  知道了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之后,我们就要把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融会贯通,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统一于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两者有共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而实践教学使理论接受检验,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上不但要与理论教学相配套,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往往要和理论教学相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而在课堂外,实践教学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展课外实践,深入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各种活相互交融

  

  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教学活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教育活动,向学生传递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掌握这些观念和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需要的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应该是多方位多维度地展开,而某一种或几种实践活动可以着重培养某一方面的品质。

活动前提出的标,要高于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以激励受其奋发进取,开拓向上,又不能太高高在上,确保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

活动中,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取得正面的经验和积极的体验,避免获得反面的经验和消极的体验。

  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劳动教育法,就是让学生从事一定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劳动,如,打扫校园、修剪花草、植树等,使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代社会,许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愿吃苦等。

甚至有的父母事事包办,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连自己最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劳动教育法对于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情操和铸造品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脱离了创造、兴趣和需求的劳动,脱离了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劳役……”[2],通过劳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其道德素养,完善其审美情操,使劳动成为其人生乐趣的源泉。

此外,劳动还能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让他们获得创造的欢乐,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通过劳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肯定,在劳动中激发出的自信、自尊和自豪感,是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其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服务体验法。

服务体验法也叫体验服务法,就是让大学生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技能、体力等素质,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奉献自身力量给社会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引导学生服务社会,首先,就是让他们能够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这是形成责任意识、公德意识的起点。

网络的四通八达,使我们在瞬间就可以轻易了解自己需要知道的各种信息,整个世界就浓缩到电脑屏幕上,但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利:

人们对遥远的世界了如指掌,却不再关心身边真真切切的社会,生活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网络中的责任和道德是虚拟的,而现实中的责任和道德则是实实在在的,这是网络与现实的最大区别。

人总是从关心身边的事情开始认识责任和道德的,因此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去认识道德和责任。

其次,社会服务让学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矛盾。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不是考试拿高分,而是要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认知判断和推理能力,促使其独立地处理问题和矛盾,培养平衡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处理,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分析、认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固定其思想的基本思维模式,使学生最终能够自主判断、解决问题,以适应社会需要。

另外,社会服务能够让学生真实感觉到自身的进步和成就,感受到自身的强大能量,这种成就感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起到了思想教育的正强化作用,促进正确观点的形成。

  服务体验法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如,勤工助学、法制宣传、交通疏导、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帮助敬老院等,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是近年来的一个亮点。

  第三,社会考查法,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它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或者问题,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去深入接触社会实际,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学生必须调动所有的知识积累,逐渐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而对理论的掌握更加透彻,提高自我判断、选择和分析能力。

  

  四、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应当有比较充实的教育内容,较强的领导班子,配备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工作人员”[3]。

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要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校内的实践基地建设,主要着眼于多部门齐抓共管,以保证学生实践的连续性,使学生在获得实在的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增进对劳动的体验。

如让学生担任学校的兼职干部,绿化校园,检修房屋,还可以建立德育示范基地、社团文化示范基地、课外读书活动示范基地。

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比较大型的基地,如加拿大雷克兰地农学院开设的SMF课程就是一个将生产性劳动教育与现代型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事例。

学生在农场学习两年,第一年学习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理论,第二年在农场进行分组实验,自主操作从生产决策到生产实践,再到产品管理、销售等全过程。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经营管理决策,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外,校外基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前提是学生与实际部门双方自愿,即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加;实际部门有需要,有课题,愿意让学生参加,不能只是一头热。

选择基地是,地点要尽量就近就便,活动量以不使学生增加负担,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宜。

另外,不要追求成果速成,要提倡多学科联合实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见.

  [2]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第635页.

  [3]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