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656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 2.docx

课时跟踪检测27通过激素的调节2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解析:

选D 酶不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激素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2.(2017·衡阳期末)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

选D 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可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3.(2018·齐鲁名校联考)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解析:

选B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分解而失去降血糖的功效。

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做了如下实验:

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

下列关于该实验需要补充完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B.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C.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处理,另一半不予处理

解析:

选A 口服胰岛素后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形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的功能;本实验是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排除此实验不是由溶剂引起的;当给刚进食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起的,应该对实验动物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作处理。

5.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

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解析:

选B 题述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

6.(2018·山东名校联考)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

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由于负反馈调节的作用,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幼年时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和激素③(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呆小症。

7.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

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

C.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

解析:

选D 分析题图,可发现信号分子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转录,进而控制多肽的合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还有直接接触、通过胞间连丝交流等。

8.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

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等

C.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选B 曲线ab段是吃饭后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引起曲线bc段变化(血糖降低)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

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但肌糖原不会。

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

9.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解析:

选D 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非糖物质,故血糖浓度会降低;饥饿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故甲处胰岛素含量应低于乙处。

10.(2018·长沙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

选C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血糖调节中枢,故②是下丘脑;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

11.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TRH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经诊断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病,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病人丙患有甲状腺功能缺陷病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解析:

选A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

病人乙注射TRH前后,体内TSH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病人患有垂体功能缺陷病。

甲状腺激素对TRH和TSH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病人丙在注射TRH前,体内TSH含量较高,注射TRH后体内TSH含量更高,这是由于甲状腺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失去了对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抑制作用。

12.(2018·西安诊断)如图所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调节的两条途径,图中a、b、c、d代表具体的结构。

a表示胰岛内的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含量降低刺激b导致其膜电位改变,由b到c信号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b→a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形式

C.a代表的是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被靶细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动加强

D.a释放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若发生效应后不能被降解将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解析:

选B b→a过程中,兴奋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但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二、非选择题

13.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作用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

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a、b之间具有________作用有关。

当血糖浓度____________时,a的含量增加。

(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________。

(4)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致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病毒的某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类似,柯萨奇B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患者体内可检出抗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

解析:

(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

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a)和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b)之间具有的拮抗作用有关。

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a的含量增加。

(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4)由题干分析知,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出抗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的抗体。

答案:

(1)摄取、利用和储存 拮抗 低于正常值 

(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3)血糖浓度 下丘脑 (4)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

14.如图所示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巨噬细胞环路,其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是糖皮质激素,IL1为白细胞介素1(本质为蛋白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激素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核—巨噬细胞受到刺激并分泌IL1的过程中,细胞内____________(细胞器)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膜面积基本不变。

IL1除了图示功能外,还具有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一样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该激素与________(激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分析图示信息,含有ACTH受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存在的________调节机制使机体内的GC含量不至于过高。

解析:

(1)不同激素作用方式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从图中能反映出的只有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2)IL1为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是先增后减,最终膜面积基本不变。

B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GC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关系的激素应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

分析图示信息,ACTH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而激素发挥作用时必须与相应受体结合,可见肾上腺皮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含有该激素的受体。

(4)机体内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与反馈调节机制有关。

答案:

(1)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高尔基体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胰岛素 肾上腺皮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4)(负)反馈

15.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相关内容:

材料和用具:

同种、发育状态相近的健康兔子若干,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蒸馏水,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注射器若干等。

(1)实验原理:

碘是合成________激素的原料;________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2)在材料和用具的选择上存在一个明显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步骤中,应先给各组兔子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并测定各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再分别给各组兔子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

2d后,分别测定不同组别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与对照组相比,应该是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组别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而注射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组别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

解析:

(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2)对动物不能注射蒸馏水,而应注射生理盐水。

(3)在实验过程中,应先用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处理,使各组兔子的甲状腺均具有一定的放射性,然后进行不同处理(自变量),即分别给各组兔子注射适量且等量的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最后检测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4)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使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而注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使血液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可抑制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

答案:

(1)甲状腺 促甲状腺 

(2)“蒸馏水”不妥,应改为“生理盐水” (3)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 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 (4)无放射性促甲状腺激素 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

单元综合检测(六)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B.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

C.临近春节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

D.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

解析:

选B A项反映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项反映的是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项反映的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

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解析:

选C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才能演替成森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低。

3.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

选A 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较稳定,说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植为带状,因此调查该植物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将百山祖冷杉种植到植物园中进行保护,这属于易地保护;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为两个区域,因此两个地方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

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

B.农民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选D 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改善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在种内的作用,没有体现信息在种间的作用。

5.较大的降雨量可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解析:

选D 洪水和泥石流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土壤条件,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该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6.《吕氏春秋》中说: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解析:

选A 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草场退化,使牲畜的环境容纳量变小;“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对于自然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选择。

7.(2018·衡水模拟)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

C.若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则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解析:

选B 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数数量不同,主要是光照的原因;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

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

解析:

选B 在题述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

9.(2018·郑州质检)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比C点时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解析:

选A 先达到波峰的是被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曲线中D点斜率最大,此时增长速率最大;10%~20%指的是生态系统中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种群之间的数量比例;在C点时,甲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乙种群大量繁殖,会使甲的数量减少,但不一定会导致甲种群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