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64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

世界近代现代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

 

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辨析:

所谓君主立宪制,即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英国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注意: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18世纪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得以最终确立。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易混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国王、议会、内阁的作用。

国王:

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

其作用是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议会:

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掌握立法权。

内阁:

掌握行政权,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经国家元首任命。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只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的监督。

 

真题扫描:

2008年上海单科B,13题考了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体制的变化,海南单科,13题考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颁布的嗣位法所发挥的作用;2009年上海单科主观题考了英国革命期间政体的变化;2010年山东文综,15题考了1688年政变,江苏单科15题考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

 

高考视角:

高考常考点,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主观题可提供相关材料,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旨在客观反映君主立宪政体对英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政体的比较

 

辨析: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政府首脑是首相,议会是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和首相负责,法律依据是1689年《权力法案》。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权力在议会。

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每届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对议会负责。

法律依据是1875年宪法.

 

美国:

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四年,不得超过两届。

总统对选民负责,国会与政府之间坚持制衡原则。

法律依据是《1787年宪法》。

注意:

宪法还规定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制等,“联邦制”指国家的结构(组成)方式,“三权分立”是权力运行机制。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立法、军事大权。

宰相是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议会和政府对皇帝负责。

法律依据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易混点:

第一,英、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没有实权,而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具有专制主义色彩;英国政府首相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首相对皇帝负责;英国议会掌握国家大权,可有效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及皇帝没有监督权。

 

第二,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

相似处:

国家元首都是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掌握行政大权,并与议会形成分权制衡的关系。

不同点,议会制共和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没有实权,对议会负责;总统制共和制的总统掌握着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民选产生,不对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国会。

 

真题扫描:

2010年天津文综主观题考了“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浙江文综主观题考了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限制的,并对三权分立进行评价;2009年上海单科,10题考了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天津文综考了1787年宪法的作用,福建文综主观题考了法国政体。

 

高考视角:

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供相关材料,利用材料信息分析相应国家选择政体的缘由及作用;能利用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地评析。

 

3.美国1787年宪法

 

辨析:

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

一、在国家结构上,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二、宪法将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各个部门的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北美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但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等。

 

明确:

第一,1787年宪法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益的体现。

北美独立战争后,北方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从本质上讲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种植园主实质上是农业资本家;第二,宪法是大州与小州、蓄奴州与自由州之间妥协的产物;第三,它所规定的政治模式,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第四,宪法暂时保存奴隶制,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并没有对生产力形成阻碍。

奴隶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后。

 

易混点: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的内涵。

《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其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

《人权宣言》: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拿破仑法典》:

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法国和欧洲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独立宣言》: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宣布人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比法国“人权宣言”早13年,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真题扫描:

2010年安徽文综,18题考了《人权宣言》产生作用的原因,天津文综主观题考了“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影响,浙江文综主观题涉及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理论的内容、实践及评价;2009年天津文综,9题考了1787年宪法的作用;2007年天津文综,23题考了拿破仑法典的历史作用。

 

高考视角:

是高考常考点。

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可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材料,要求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或提供某法律文件不断完善的过程材料,从变化分析其原因并作出评析;或将法律材料与政治事件相联系,从中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4.关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辨析:

“复辟”是指政权回到原来统治者手里,并不表明整个社会退回到封建制度下,也就是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

“复辟”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产物,“复辟王朝”是资产阶级政权的变通方式。

复辟后的王权已今非昔比,过去从君权神授作为王权合法性、权威性,现在的国王权力是议会给予的(不是武力打来的),议会有权决定王位继承人。

所以,当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时侯,他们又通过“光荣革命”的方式更换领导人。

相关概念,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不可能倒退到封建经济时代,与英国不同的是,波旁王朝是在反法联盟的军事保护下复辟的。

 

5.北美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区别

 

辨析:

①政治、经济基础不同:

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经济制度、议会制度和文化宗教信仰都移植到北美殖民地。

到独立前,北美的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得到发展,且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拉美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之下,盛行封建大地产制,没有形成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民族。

②从过程看:

北美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即大陆会议,统一的领导人及军队,即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统一的旗帜,即《独立宣言》,同时还得到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国际援助;而拉美是各自为阵、分散行动,无统一纲领,也无外援。

③领导阶级:

北美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领导;拉美主要是白人地主领导。

④性质:

都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北美在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⑤结果:

北美独立后,不仅推翻了殖民统治,还完成了广泛的政治、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很快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拉美独立后,大庄园制等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政治上处于独裁统治之下,发展困难重重,只完成了民族革命。

 

真题扫描:

2007年江苏单科,17题考了美国开国者;2008年广东单科主观题,29题考了英国在北美的政策、独立后美国与英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2009年上海单科,8题涉及拉丁美洲,全国文综Ⅱ,17题考了美国联邦政府。

 

高考视角:

提供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或提供对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的评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鉴别分析。

 

6.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辨析: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林肯政府为扭转战局而采取的革命措施。

注意:

第一,只是废除南部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度,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奴隶制继续存在(孤立叛乱者,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第二,解放黑奴不是目的,而是维护联邦政府统一的手段。

拯救联邦是林肯政府的最高目标(着眼于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不是着眼于黑人奴隶的利益);第三,“宣言”的颁布,不仅孤立了叛乱诸州,还为美国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

因此,林肯政府不但化解了联邦政府分裂的危害,也为后来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易混点:

相关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沙俄废除农奴制。

俄国是用和平的方式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且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真题扫描:

2010年安徽文综,19题考了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看法;2008年四川考区,21题考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2006年广东单科,19题考了南北战争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

 

高考视角:

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可提供与南北战争相关的材料,分析战争的目标、性质及作用等;或提供材料,设置新情境,分析其影响;或将美国解放黑奴与中国解放西藏农奴进行对比,说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高于一切。

 

 

7.德意志统一与意大利统一

 

辨析:

相同点:

①都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②都采取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且最后都是按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③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强大势力奥地利。

不同点:

①虽都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但意大利还出现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加里波第的远征军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但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还有民族解放的性质;③意大利统一的完成是借助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等有利时机收回了奥地利和法国控制的地区。

 

真题扫描:

2010年全国文综Ⅰ,21题考了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目的;2008年上海单科考了普法战争、俾斯麦;2009年重庆文综,21题考了色当战役的影响,北京文综,23题将普鲁士战争的胜利与一战、二战相联系;2006年上海单科,27题考了普奥战争。

 

命题视角:

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主观题重在国家统一这个主题下摘引相关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8.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综合认识

 

辨析:

新政的“新”,一是新的理论和政策:

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二是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三是新的起点:

新政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四是新的模式: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是给我们新的启示:

第一,国家干预经济、干预社会生活,是新政应对危机的基本思路。

国家在解决危机、应对社会问题中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政府不仅要承担起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还应对人民生活保障负责。

第二,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法律的权威进行社会救济,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

第三,“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达到社会救济的目的,又有利于国民精神的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实际上是把解决眼前紧迫的社会问题与促进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

 

真题扫描:

2010年天津文综,6题涉及新政措施产生的影响,江苏单科17题考了新政农业措施的主要目的,上海单科27题用曲线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2009年广东单科,23题考了涉及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江苏单科18题考了新政中公共工程的客观作用;2008年北京文综主观题,37题考了新政特点及对新政的评价。

 

高考视角:

是高频考点,罗斯福新政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给我们启示。

客观题重在新政内容的准确把握;主观题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揭示新政与美国发展的内在联系;或提供新政措施方面的材料,通过有效信息的分析,揭示其精神实质;或将30年代危机与2008年危机相对比,找出其相似点和区别,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世界近现代思想与科学技术

 

9.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辨析:

作为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都注重人的价值,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但二者有差别。

 

①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②方式不同:

文艺复兴运动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启蒙运动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进行无情的批判。

③指导思想不同: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

④主要领域: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领域;⑤影响不同:

文艺复兴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仅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新制度的建立描绘了蓝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做了思想动员。

 

真题扫描:

2010年上海文综9题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2009年四川文综,19题考了哥白尼学说的作用;2008年山东文综,12题考了人文主义,海南单科,9题考了人文主义的看法;2007年广东文基,29题考了伏尔泰,江苏单科16题考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相关搭配,重庆文综考了文艺复兴与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相同点;2006年江苏单科17题考了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

 

高考视角:

客观题重在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观点的准确识记与理解;主观题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分析启蒙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或提供启蒙思想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方面的材料,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10.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

 

辨析:

(1)牛顿力学体系是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即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

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

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在哲学和科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3)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牛顿在科学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1.明末清初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辨析:

(1)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或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

 

(2)区别: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①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西方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

②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严重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欧洲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除了思想枷锁。

④对外政策上,中国实行闭关政策;西方实行开放、扩张政策。

 

第二,内容大相径庭:

中国的思想家只是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抨击,未能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启蒙思想家不仅对封建专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构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

 

第三,影响作用不同:

明清启蒙思想只是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更没有起到改造社会的作用;欧洲启蒙思想则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亚洲的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12.关于三次科技革命

 

辨析:

三次科技革命是指18~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

 

相同点:

①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③从发源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界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⑤从生产力看,第一次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阶段,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为知识经济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

⑥从生产关系看:

第一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关系的重要模式。

⑦出现的工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出现电子、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

⑧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先进中国人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想;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形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处于内战时期,建国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加之中国推行“左”的政策,中国与外部缺乏正常的交流,科技革命没能在中国得到正常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科教兴国,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真题扫描:

2010年北京文综,39题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煤增长趋势的特点及原因;2009年广东文基,31题考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北京文综,22题考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浙江文综主观题,39题考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蒸汽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008年上海综合,11题考了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上海单科考了垄断的本质;2007年广东文基,32题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北京文综用图片形式考了几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等。

 

高考视角:

高考常考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可能性都比较大。

客观题重在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准确把握;主观题可用相关材料,设置新情境,分析科技革命的影响;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反映科技革命的变化及原因等。

 

13.法国雅各宾派时期与美国内战时期对土地的处理

 

辨析:

法国是将土地划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美国通过《宅地法》,规定只要交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64公顷的土地。

从政治上讲,都是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也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得到农民的支持,从而挽救了革命(扭转了战争形势)。

但从经济上讲,其影响大相径庭,美国《宅地法》的实行,形成大土地所有制,促进美国西部土地的开发及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法国将土地划成小块,导致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醒:

不要将“宅地法”的实行误认为会导致美国小农经济)

 

14.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辨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建立于1944年,主要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立。

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实际上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由此美国掌握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关贸总协定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建立于1947年,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易混概念,世界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奠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动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自1986年正式提出申请复关,历经15年艰苦谈判,最终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真题扫描:

2008年广东单科,24题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2009年江苏单科,主观题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机制及意义等。

 

高考视角:

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材料组成一定主题,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15.对经济全球化的综合认识

 

辨析:

含义:

在新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相互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内容包括: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剧。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发展原因:

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扫清障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疏通渠道)。

 

实质:

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认识: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第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