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242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渝中区京剧团地块开发项目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施工平面图-----------------------------------3

三、项目效果图-----------------------------------3

四、项目施工特点---------------------------------5

五、项目施工通病预原则-----------------------------6

六、项目质量通病控制程序----------------------------7

七、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措施-----------------------------9

八、质量通病防治保证措施----------------------------20

 

1、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瑞孚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所设计,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院勘察,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中心中兴建设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定位为商业,由两栋超高层商业塔楼和六层商业裙楼组成,建筑高度为197.6米,结构形式:

塔楼框筒结构、裙楼为框架。

2、施工施工平面

3、项目效果图

项目意境图

项目施工实景

4、项目施工特点

本项目为甲级超高层商业写字楼,具有体量大,施工难度的特点,纵观本项目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环境,本项目具有如下施工特点

序号

分部名称

分项名称

施工特点

施工难点

1

基础分部

基础定位放样

劳动强度大,施工体量大

分片施工,进度控制要求较高

人工挖孔桩开挖

成孔直径大、扩底开挖面宽

扩底部分开挖难度大

独立柱基础开挖

基础断面开挖量大

相邻基础刚性角控制

基础钢筋定位放线

程序繁琐、数量众多

精度要求较高

模板施工

施工条件差

施工精度不高

混凝土浇筑

体量大、浇筑持续时间长

浇筑质量不易控制

防水

施工体量大、管道等附加层施工较多

面积大、施工环境复杂,成品不易保护

底层地坪

基层、施工环境较差

平直度度、标高不易控制

土方回填

施工体量大、机械化程度低

回填土密实度不易保证

 

2

 

 

结构施工

 

测量放线

控制精度要求高、劳动强度大

精度控制

钢筋施工

施工体量大、劳动强度大

成型质量不易保证

模板施工

结构变化频繁、大空间结构/转换梁多次出现

大体量构件施工难度较大、构件成型质量不易保证

混凝土施工

一次浇筑方量大、持续时间长

大体积构件/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

墙体放样

放样内容广,劳动强度大

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放样向吻合

构造柱绑扎

施工体量少,施工高度高

加密/搭接质量不易保证

砖砌体施工

施工时间长、施工劳动强度大

砌筑质量不易保证、对后续影响较大

模板安装

构件截面小、劳动强度大

成型质量不易保证、构件尺寸控制不准

混凝土浇筑

浇筑体量小、人工劳动强度大

浇筑质量不易保证

3

装饰装修

地面

施工面积大、劳动强度大

平整度不易控制

墙体抹灰

体量小、人工作业强度大

质量不易保证

墙体涂饰

范围广、作业强度大

质量控制不易保证

门窗施工

门窗类型多、人工安装量大

施工洞口尺寸与成品门窗尺寸一致性不易保证、洞口填补质量不易保证

4

建筑屋面

找坡施工

材料用量大、占用时间长

坡道控制不严、宜造成排水不利

防水施工

管道周边等附加层施工部位多

基层干燥不达标、成品不易保护

防水保护层施工

人工劳动强度大、浇筑要求高

坡度、厚度、平整度控制难度较大

五、项目质量通病预防原则

项目质量通病管理工作应该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但是不局限于事前,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应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总结。

5.1、事前预防

预防为主包括事前为达到预期效果采取必要的手段和做法,如分项工程施工前设计单位、业主单会同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沟通、答疑,同时施工单位又要对对项目劳务单位进行必要的交底、沟通、答疑等逐级进行指令或要求的落实到操作层;

5.2、事中跟踪

施工过程也是质量通病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检查、落实分项工程实施前编制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内容等,只有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的扎实管理,将技术要求和项目要求全面落实到项目实处才能够起到不留隐患,控制通病的目的。

5.3、事后总结

根据项目分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结束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及时的分项问题,从前期生产、技术、人员、材料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工序安排、衔接、收尾等方面做评估看分项工程施工是否到达预期的质量目标,分项问题产生的原因属认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中的哪一类,做有针对性的总结,并召开专题会,做分项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六、质量通病控制程序

6.1、质量管理体系

6.2、施工流程图

 

7、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序号

分部

名称

分项

名称

质量通病

控制措施

 

1

 

 

 

 

 

 

 

 

 

建筑定位误差大

充分利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做好前期的坐标控制网计算等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建立数字化的放样坐标系统,减少现场临时计算。

基础构件放样遗漏

对放样基础全面编号、建立放样台账、并做好放样记录,及时与施工现场复核。

基础放样精度不高

加强测量规范、测量知识学习、建立严格的测量分工体系,重视施工过程中检查复核制度,特别是重要构件或步骤的检查、复核制度。

验收手续不全

积极学习验收规范要求、充分利用业主、监理等主业咨询单位的技术所长为测量验收工作服务。

 

 

 

井圈标高控制不准

提高质量意识、严格要求现场,加强砌筑过程中的检查管理工作。

基础截面尺寸与设计不符

全面熟悉施工图纸、加强基础施工规范熟悉、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加强对施工放样尺寸进行检查复核。

基础开挖刚性角不满足

熟悉施工图纸中对于刚性角的相关要求、做好基础开挖过程中刚性角复核计算工作、加强施工现场基础开挖工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

开挖垂直度偏差过大

加强规范、设计要求的学习交底工作要全面。

取样不全面

全面统计基础持力层地质状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取样送检。

验收程序缺失

重视基础验收工作、对项目验收工作进行积极合理安排

 

 

 

 

施工与设计不符

加强对施工图纸熟悉、特别是细部节点做法熟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模板加固强度不够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多从质量、进度、安全、成本角度考虑问题,采用合适的模板材料、加固体系;通过现场交底工作,避免现场盲目野蛮施工行为,同时加强施工工程中检查验收工作。

爆模涨模现象出现

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计算,(施工方案)确定合适的模板以及加固体系,并在现场安排适当的施工人员进行浇筑过程的守模工作,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的相关措施,确保施工人员人生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定位不准

熟悉规范要求,结合图纸中对各构件保护层相关要求,加强施工时定位放样检查工作,强调三检制度的重要性。

钢筋品种、规格、级别有偏差

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管理工作,做到分类堆放、码放整齐,标示清晰;加强施工中施工材料配料管理工作,避免堆放混乱,施工错用,混用;

加强施工放样管理工作、以及现场加工制作过程中检查、验收、施工工作。

绑扎不规范

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加密、保护层、钢筋接长、位置、接头率等内容;对施工过程的材料管理工作要加强,避免将类似构件的材料用于其他部位出现材料有短缺,造成绑扎不到位;做好钢筋放样、加工制作的核对工作、检查避免在源头出现施工失误,造成绑扎不规范。

 

接头位置不合规范

施工放样、主管工长、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规范图纸的熟悉,避免在非链接区进行钢筋接长;合理采用钢筋接长方式;若采用机械连接应对其接头等级明确,避免超越等级使用接头。

验收程序不全

做好项目的质量验收沟通工作,避免各自为政情况出现,强调验收报验制度。

 

 

 

 

 

浇筑标高不到位置

加强浇筑前的标高交底工作,特别是特殊部位标高交底工作,必要时做好书面交底工作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的跟踪检查工作。

浇筑标号不符

加强项目内部以及现场沟通工作,特别是技术、核算、生产、工长、班组的沟通工作,对发出的生产指令要统一,避免出现分歧而产生浇筑错误,原则上标号改动只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有权决定,情况特殊时现场工长应按照:

高代替底的原则进行浇筑,如出现底代高现象出现,事后应及时告知技术负责人,做好相关的补救措施。

振捣不密实、不全面、形成施工冷缝

施工前进行全面技术交底;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避免劳动力不足,造成施工人员疲劳作业,影响浇筑效果;

与商混站及时做好相关的供货协调工作,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断料现象发生,特别是筏板等大体量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式应按照事前制定的浇筑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浇筑方案,造成形成施工冷缝;配备足够数量的振捣机械和人员,确保机械和人员能够全面运作。

养护不及时或不得当

针对基础混凝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认真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根据测温记录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台账;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落实到人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人员及时予以更换和处罚,确保基础混凝土及时养护。

 

附加层缺少

面积大、施工环境复杂,成品不易保护

做好施工图纸、规范熟悉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检查、验收人员的交底工作;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明确其施工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避免一味追求进度造成质量事故。

搭接长度不足

特殊节点部位施工不当

保护层缺失

厚度不足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做法;做好施工交底工作;采取合适的施工控制方法,对施工标高平整度进行综合测量(如钉钢筋头、拉线等);在施工工程中及时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基础进行处理;加强垫层施工过程中的配筋绑扎管理工作,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发生;加强收面工作管理,杜绝混凝土自留摊平无收面情况发生。

标高控制不严

裂缝过多

填料不合适

及时了解施工填料成分,杜绝有机质材料混入填料,同时控制填料颗粒,杜绝将基础开挖中产生的大块岩石等混入填料;合理制定回填方案,杜绝无施工方案,随意回填,特别是回填深度较大时,应进行分层、夯实回填,避免一次到位的回填方式出现,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回填,逐层压实的方式进行。

填筑高度不到位

填筑密度不合适

 

2

 

 

 

 

 

 

线

垂直度有偏差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以及项目测量方案要求布设主控线,并对主控点坐标进行精确计算、复核,同时对主控线进行闭合测量,消除测量误差

轴线有偏差

轴线布置应该结合单位工程特点进行设置,以“井”字形为宜;如有分段施工的则应有分段施工时测量放样的控制措施;轴线放样时应采用“天顶法”进行主控点的传递,并与楼层周边外控轴线形成相互复核的控制体系;测量用仪器应该与相应的测量等级相适应,避免低等级测量仪器,进行高等级测量作业;测量人员应具备从事测量放样工作的执业内力;放样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施工放样人员操作规程,避免盲目放样,造成失误。

细部放样有偏差

放样前应先熟悉施工图纸,对于细部节点放样尺寸应提前计算,标注于施工图纸上,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细部放样计算;放样时应坚持先检查轴线准确性后放样细部的放样做法,避免盲目放样造成放样偏差;放样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测量工具,避免评经验大致放样造成失误;施工放样时应重视检查工作,避免放样后无人过问局面的出现,强调放样过程中检查、监督过程。

高程传递有误

施工之前明确高程传递思路,并严格按照事前制定的传递思路执行;高程基准点应按照40~50米一传递,避免频繁更换基准点;高程引测时应坚持专人负责的原则,避免因人员不一造成引测结果出现误差;测量工具因保持一致,在测量过程中应使用同一测量工具,避免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误差造成高程引测失误(钢质大卷尺);每次楼层高程引测应有分段集中点引层,避免高程逐层引测。

标高抄测有误

楼层标高与基准点高差计算有误;楼层引测标高与待测量标高之间计算失误;测量仪器应定期校正、避免施工过程出现失误造成测量有误;测量人员应局部相应的测量内力,以及针对标高特殊性应及时的想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交底,说明。

放样/抄测不及时

施工测量人员应按照项目施工计划、以及现场施工进度预先制定测量放样计算;测量人员应及时的关照现场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要求,如需要提前介入时,应及时介入标高轴线的测量放样工作;及时做好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实时介入测量工作;安排足够的测量人员,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应安排轮值人员,确保放样工作的及时性。

 

 

 

 

级别、规格、根数有误

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时采购符合设计要求的相应等级的钢材;加强施工放样人员教育、检查工作,特别是对放样料单的检查、抽查工作;加强钢筋加工件/料场制作过程中检查工作;加强钢筋制作、调运、绑扎过程中管理,避免人为省工而造成绑扎缺失。

纵筋偏位

施工工程中缺少必要钢筋定位措施,如钢筋梯子等;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存在野蛮施工行为,造成纵筋偏位;模板制安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定位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其垂直度等检查不严,造成结构构件偏位,影响钢筋偏位;楼层施工放样有误,造成构件纵筋偏位。

节点加密区箍筋缺少

熟悉施工规范、施工图纸,明确节点施工做法,并进行施工交底;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施工先后顺序,进行施工,避免施工顺序不当造成节点加密无法绑扎;检查料场加工制作时对于节点部位材料制作数量,确保施工数量充足。

拉钩数量不足

明确拉钩设置原则、数量要求;检查施工过程中绑扎数量,做到过程控制。

洞口加强不规范

熟悉施工图纸、规范要求,针对洞口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避免一概而论的施工做法。

保护层不足

针对构件中的各类不同构件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采用铁马镫、挂设塑料保护层垫块等施工方式,确保钢筋有效保护层;施工工程中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施工人员,对浇筑混凝土过程的钢筋进行成品保护,确保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

模板施工

构件偏位

熟悉施工图纸,针对项目施工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并按照施工方案,对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劳务班组做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现场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避免随意施工造成模板变形;施工过程中应在构件定位处设置定位筋,避免构件定位不准,造成施工失误;施工时应在外墙或楼梯间以及筒体等部位预埋高强丝杆,避免结构错台;施工中应对同一排的结构构件进行拉线检查平整度,避免不通线现象出现;模板加固应采取必要的材料,如钢管、工字钢等,避免材料刚度不够造成模板变形;施工中应按照施工图纸精确配模,并采用施工进度较高的裁板机进行模板裁割,避免拼装现场采用手工具等小型化工具进行采购模板,造成拼缝过大;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拼装模板,避免按照放样尺寸拼装模板,造成构件截面与设计不符现场发生。

涨模、跑模

拼缝过大

错台

垂直/平整度过大

截面尺寸不符

 

 

 

 

烂根、麻面、漏浆

砼浇筑前一天应对模板下角采用水泥砂浆做塞缝处理;对已缝隙较大部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浇筑过程中部漏浆;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并对模板拼缝过大部位进行塞堵;应加强构件模板清理、脱模剂涂刷、以及振捣模;混凝土塌落度合理控制,避免过大或者过小。

漏振、欠振

施工前应做相应的技术交底,特别是振捣手的交底工作,必要时现场进行施工交底;对于重要构件应进行二次复振,特别是一层不能够浇筑完成的大截面构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二次复振;对于一些钢筋较为密集的梁柱构件,除采用振捣器振捣外,还应在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标记,避免应混凝土覆盖构件而出现漏振现象;重视模板侧面振捣,特别是对于钢筋密集构件应同时在模板侧面辅以敲击,加强振捣。

 

梁柱节点砼高低标号控制不严

了解设计图纸要求,明确节点处理方法;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做法,不得短斤少两;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先墙柱后梁板的浇筑方式进行;对大截面构件,应采用均衡浇筑的方式进行节点砼浇筑;及时检查浇筑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板面平整度控制不严

熟悉施工规范、了解规范允许偏差;加强模板标高平整度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控制好钢筋下料尺寸,特别是梁板有效高度/弯钩控制;浇筑混凝土时为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拉线浇筑砼;浇筑放料为进行二次收平处理。

结构高低差处砼密实度不够

对于结构高度处采用掉模时应进行二次浇筑,首次浇筑底标高砼,二次浇筑高标高砼,同时二次浇筑时间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避免时间间隔过短造成流淌,形成不密实、欠振现象产生;对高标高构件应进行二次振捣,必要是用采用手锤敲击模板使之砼密实。

散落砼清理不及时

浇筑前应明确项目文明施工要求;

对于浇筑过程中洒落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回收再利用;对于爆模、涨模引起的砼散落应分清责任及时清理干净,进行二次利用;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对于散落混凝土不及时清理造成的后果应采取必要处罚措施。

放样精度不高

熟悉施工规范、了解施工精度要求;加强施工放样尺寸复核;利用一次结构施工主控线进行二次放样;

放样线不全

熟悉施工图纸、放样要求;了解地区做法、放样要求;充分认识放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特殊部位放样的标示工作,避免产生歧义,影响现场施工;

标示不全

规格、级别、数量不符

熟悉施工规范、图纸对于构造柱施工要求;对于现场存在多种类型构造柱时应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避免管理缺失造成施工失误;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加密、构造柱截面尺寸控制等措施的交底工作;

箍筋加密不足

截面尺寸不符

砖砌体施工

材质不符

加强施工规范、施工图纸的熟悉;

加强施工交底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坚持以样板引路的施工模式;对现场施工中,坚持施工过程管理的施工方式;对于样板层以外的楼层施工应该严格按照样板层施工标注施工;建立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验收标准;项目管理工作需明确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人头;严格控制施工用钢材加工成型质量,并督促现场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使用;重视监理、业主方、政府监督部门的施工意见。

砌筑样式不符

灰缝不合规范要求

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洞口留设不规范

临时施工缝处理不当

过梁搁置长度不足

拉结筋设置不规范

水平圈梁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不规范

后塞口留设砌筑规范

构造柱浇筑成型不理想

模板偏位

重视施工放样工作;采取合适的定位的定位措施,特别是较大构件施工时;加强模板安装过程中检查工作;采用是构件尺寸/需要的模板作为构件用模板;模板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当采用废旧模板施工时,应做好模板的清理、保养加固工作,避免应加固不到造成涨模;采取合适浇筑方式进行砼浇筑,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跑位。

构件尺寸不符

涨模

 

 

 

 

麻面、欠振、漏振

在砼浇筑之前应及时的浇水湿润模板;对于模板拼缝过大部位,应及时的进行堵缝处理;对于墙面与模板接触部位应在双面粘贴海绵条,放置砼浆体流出,造成麻面;浇筑砼是应采取小直径的振动器,进行振捣构造柱,并辅以侧面敲击模板进行振捣。

配比不合理

施工前应将施工用材料送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配比试验;施工现场应采购必要的计量器具,对投入搅拌使用的材料进行准确计量;施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施工交底,特别是外加剂的添加应时常进行监督、检查。

落手请不及时

施工前明确安全文明标准;施工现场应建立落手清检查制度;对于清理不合项目要求的应给以适当处罚。

3

 

 

 

 

 

平整度不负

施工前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做好现场技术交底工作;对于面积较大的地面除墙边的标高控制线外,还应在待浇筑地面增设混凝土马镫;马镫的间距应以铝合金挂尺能够操作为宜;加强浇筑过程中质量管控工作。

坡度不符

空鼓、裂缝

加强施工基层清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程序控制,特别是于基层界面交接处理;重视施工材料中含泥量控制;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加强成品报告工作;空鼓修补是宜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不得野蛮采用直接凿打的方式进行返工修补。

 

 

 

 

挂网不规范

熟悉施工图纸相关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不同材质交界处进行挂网处理;挂网跨度应进行合理控制。

一次成合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应该坚持分层施工,多次成合的施工思路;加强施工中交底、检查落实情况。

抹灰层超厚

对于结构个别部位涨模的,应及时的进行踢打,避免抹灰抄厚现象出现;对于无法避免的情况施工,应严格按照分层施工,多次成合的施工思路;对于超厚部位应采取挂网施工的加强措施,避免超厚出现裂缝。

阴阳角不方正/顺直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其质量验收标准;施工中应坚持过程控制原则,加强检查,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的督促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整改;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检查工具,督促施工人员自觉施工检查工具进行自我检查;验收合格的墙面应做好现场检验标示工作;检查验收工作应做到及时全面不留死角。

垂直/平整度过大

墙面空鼓、裂缝

做好现场砂浆配比管控工作,避免使用砂浆出现配比不合理现象;做好施工现场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特别施工沙、石、水泥的复检工作,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空鼓,做好抹灰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基层处理工作,如基层润湿、甩将、灰饼设置质量工作;控制抹灰过程中成型质量,杜绝一次成型现场出现;做好空鼓裂缝现象的修补返工工作,必须采用切割机切割修补,杜绝直接凿打修补;加强墙面抹灰成型后的养护工作,做到专人负责。

表面掉砂

控制好抹灰用砂浆强度,严禁采用标号不达标砂浆进行墙面抹灰。

墙体涂饰

基层处理不当

采用质量合格施工材料,按照施工配比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特别是不同变数中间的过程处理;严格采取采用样板施工的施工思路;明确涂饰过程中验收环节,做好中间过程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现场细部涂饰节点的检查核对工作,特别是于外立面相交的涂饰核对工作。

涂饰色调不符

细部施工不当

门窗施工

标高不合要求

施工前应明确其施工做法、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标高核对、检查、移交工作;做好现场洞口检查、核对工作、以及门窗加工下料尺寸控制;门窗固定应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避免采用射钉枪进行简易固定的施工做法;门窗洞口周边应做好防水、防潮、封堵工作,洞口封堵应采用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填实封堵。

尺寸不符

开启方式不符

固定不牢固

塞缝不严密

4

 

 

 

 

 

基层积水

检查基层干燥后方可找坡施工的原则;杜绝使用与设计不符的找坡材料进行找坡施工;竖向施工图纸对于屋面坡度的要求;施工现场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放样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对于坡度的控制应采取砖马镫等易于保证坡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加强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