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882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3

1.1项目名称3

1.2项目类型3

1.3项目性质3

1.4项目建设规模3

1.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3

1.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3

1.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3

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3

1.9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实施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4

1.10项目建设目标4

1.11项目建设工期4

1.12项目估算投资4

2项目背景4

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4

2.2项目提出的缘由5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

3项目区概况8

3.1自然条件8

3.2社会经济状况8

3.3自然灾害8

3.4土地利用现状9

3.5基础设施条件11

4项目分析12

4.1项目合法性分析12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2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2

4.4水资源平衡分析13

4.5土地适宜性评价14

4.6公众参与分析14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16

5.1规划设计依据16

5.2规划目标18

5.3建设标准18

5.4规划方案19

5.5工程量分类汇总22

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25

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25

6.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25

6.3权属调整方案26

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29

7.1实施措施29

7.2工程管理32

8投资估算34

8.1编制说明34

8.2估算费用构成34

8.3投资进度计划39

9效益分析41

9.1社会效益分析41

9.2生态效益分析42

9.3经济效益分析42

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5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45

10.2建议45

1综合说明

1.1项目名称

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

1.2项目类型

市重点项目

1.3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

1.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220.31公顷

1.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位于滑石乡雷打山村,项目区坐标104°21′00″~104°21′44″和北纬25°30′57″~25°32′05″。

项目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东部,距红果新城53公里。

1.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的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使用权归项目区内滑石乡的雷打山村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界限明确。

1.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

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21.08公顷,新增耕地比例8.11%。

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8.1土地平整工程:

1、原有旱地平整22.83公顷

2、开发荒草地25.01公顷

1.8.2农田水利工程:

1.新修农渠(0.4m×0.4m)1432米

2.新修田间道路边沟(0.3m×0.3m)4264米

3.新修生产路路边沟(0.3m×0.3m)14498米

6.涵洞A(过生产路)40座,涵洞B(过田间道)13座

7.新建蓄水池(带沉砂池)15座

1.8.3田间道路工程:

1.新修3.0m宽田间道(砼路面)869米

2.维修3.0m田间道(砼路面)3374米

3.新修1m生产路(砼路面)14536米

4.新修会车道13座

1.8.4其他工程

1.新增耕地培肥21.08公顷

2.新修标示牌一座

1.9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实施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不健全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灌排不便,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将大幅度提高。

1.10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21.08公顷,新增耕地率8.11%。

通过对项目区的建设,解决项目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

1.11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

1.12项目估算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671.00万元。

2项目背景

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2.1.1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项目区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

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

2.1.2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

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

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东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

相对高差2130米。

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

宜林宜牧土地37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宜耕地面积14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9%。

其中较好的耕地仅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多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间

区境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3.5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1.2C°,极端最低气温为11.2C°。

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C°,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

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

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

2.1.3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2009年盘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70亿元,比2008年增加17亿元。

2010年盘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10.88亿元,比2009年增加40.88亿元。

2011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盘县获第九批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支柱产业。

2.2项目提出的缘由

滑石乡雷打山村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粮食及部分经济作物,但是由于田块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灌排效率低下,限制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滑石乡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的有关领导积极争取项目的立项,希望通过对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使当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3.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3.2相关规划及报告

a)《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

b)《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

c)《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

c)《滑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

d)《盘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e)《盘县综合农业区划》。

2.3.3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e)《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

g)《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i)《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C204-98);

j)《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k)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

l)《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地势平缓,土质肥沃,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耕地的坡度大部分在0~20°之间。

3.1.2气候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68天,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3.1.3土壤

项目区内主要土壤为黄棕壤和水稻土。

3.1.4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黔西高原山地区,地下水储藏丰富,地下水补给方式有地表补给、侧面补给、流向为北、西两向东。

项目区水质大多数适宜饮用,可作供水水源。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同,随雨、旱季之分,有半枯半丰之别。

岩溶发育程度、地貌条件对地下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项目区水利资源优越,项目区内有水井,项目区南部有喜家屯水库。

3.2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所在滑石乡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全面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树立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圣隆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田洗选有限责任公司,广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一五九焦化厂、洗煤厂,圣隆洗煤厂等一大批企业先后“落户”该镇,为该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良种在滑石乡得到全面推广,科技种植得到了广泛实施。

农牧业较为发达。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勤劳致富,正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向平安、和谐的小康社会迈进。

3.3自然灾害

项目区受地形、地形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立体分布的特征十分明显。

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大。

项目区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2月份的降雨量,为60年来同期气象记录最少值。

持续数月的干旱少雨高温天气,使项目区遭遇60年来少有特重干旱,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经统计项目区总面积259.92公顷,建设规模面积220.31公顷,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见表3.4.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

表3.4.1单位:

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现状面积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灌溉水田

0.88

0.34

旱地

194.42

74.80

小计

195.30

75.14

林地

灌木林地

14.48

5.57

有林地

3.52

1.60

小计

18.00

5.57

园地

果园

1.11

0.50

其他园地

0.23

0.10

小计

1.34

0.61

其它农用地

农村道路

0.00

0.00

水利用地

0.00

0.00

田坎

0.00

0.00

小计

0.00

0.00

小计

214.64

82.58

建设用地

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14.39

5.54

小计

14.39

5.54

交通运输用地

公路用地

0.21

0.08

小计

0.21

0.08

小计

14.60

5.62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25.01

9.62

小计

0.00

0.00

其它土地

裸地

5.67

2.18

小计

30.68

11.80

小计

30.68

11.80

建设总面积

259.92

100.00

建设规模面积

220.31

3.4.2土地利用程度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包括以下参数:

土地垦殖率==75.14%

土地利用率==89.20%

上述数据表明,项目区内现状的土地垦殖率和土地利用率均不高,且通过未利用地的开发,土地利用程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3.5基础设施条件

3.5.1交通条件

项目区对外交通便捷,项目区内有乡村公路连通主要的居民点,但是路况较差。

而通往田间地头的道路大部分为土路和破损碎石路,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要求。

通过合理规划,以项目区内的已建道路为主干道,维修并利用原有道路,同时根据规划需要新建村寨之间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5.2排灌设施

目前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为天然降水。

区内大部分排水灌溉沟渠为土质,渠道缺乏规划,且渠床冲刷破坏严重,不能有效的解决当地灌排问题。

通过项目实施,统一规划,配套和完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可以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地解决项目区的灌排问题。

3.5.3电力设施

项目区的电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用电需要。

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已经覆盖,完全能够满足项目施工期间的通讯要求。

3.5.4其他基础设施

a)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虽然没有布置专门的农田防护林,但是在居民点周围和耕地内部都零星分布有林木,同时,在项目区周边山丘、山峰分布着成片生态林和经济林木,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状况良好。

项目区农田小气候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

b)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均没有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不会影响农业正常生产。

4项目分析

4.1项目合法性分析

项目符合《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项目合法,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正是落实《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的过程,项目的实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一致。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及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情况的分析,项目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

a)项目区耕地地块小,地埂多,集约度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b)由于旱灾的常年发生,造成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层厚度低、土壤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c)田间道路的不健全也严重制约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针对这个限制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新修灌排输水工程、进行田块的平整、新修和维修田间道路、土壤改良、施洒绿肥等。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项目区总面积为259.92公顷,建设规模220.31公顷,整理前耕地面积为195.30公顷,荒草地面积为25.01公顷。

本项目拟开发荒草地25.01公顷,由于项目区拟开发荒草地均要进行全面的土地平整工程,按平整工程设计,平整后将不存在宽度>1m的田土坎,拟开发荒草地均全部转化为新增耕地;拟原有旱地进行坡改梯22.83公顷,按平整工程设计,平整后将不存在宽度>1m的田土坎;;扣除新建工程占地面积约3.48公顷,项目区实际可新增耕地面积21.0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11%。

4.4水资源平衡分析

4.4.1供水量分析

a)全年供水量分析

根据现状分析,项目区作为农业区,该区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mm,降雨量丰富,但因时空分布不均,降雨的年有效利用率按35%计取,集雨面积按450公顷计算,则有效降雨量为:

有效降雨量=降雨量×集雨面积×有效利用率

=1.40×(450×10000)×35%

=220.5万m3

b)时段、空间供水分析

虽然项目区总体供水量有余,但是仍然存在时段、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抗旱期间项目区水源主要来源于喜家屯水库,另外,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原有水田和旱地部分区域依然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灌溉沟渠布设不完善。

4.4.2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土地整理后旱地面积215.50公顷,水田面积0.88公顷。

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和马铃薯。

结合当地栽培制度,以旱情严重的季节灌水周期为3天,按持续干旱天数为35天计算农作物需水量。

Q净需=M×35/3×S

式中:

Q代表农作物的需水量;M代表农作物每公顷日耗水量;S代表灌区耕地面积。

旱地:

玉米

Q净需=45×35/3×215.50=11.31×104(m3)

小麦

Q净需=50×35/3×215.50=12.57×104(m3)

水田:

(1)水稻

Q净需=280×35/3×0.88=0.29×104(m3)

(2)马铃薯

Q净需=40×35/3×0.88=0.04×104(m3)

项目区总需水量:

Q总需=(11.31+12.57+0.29+0.04)×104=24.21×104(m3)

4.4.3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年内分配不均,时空跨度大,可利用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作农作物的补充灌溉需要。

项目区的用水量主要是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和蒸发量。

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其他用水所占比重很少,可以由项目区周边提供,无需本项目水利工程供水,可不参与水量平衡计算。

水资源平衡计算表

表二:

单位:

万m3

名称

需水量

可利用水量

盈余水量

数值

24.21

220.5

196.29

经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有盈余水量196.29万m3,通过修建蓄水池等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后,项目区灌溉用水能得到充分保障,项目区多余的水量可通过修建的水利设施排出项目区。

4.5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现有的耕地坡度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较低;盐碱度适中;灌排设施较差;农田防护设施较差;交通条件较好。

针对项目区土地的限制性因素采取的对策,并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结合项目区现有的种植习惯,项目区规划后粮食作物以种植优质水稻、杂交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冷凉蔬菜、油菜籽、辣椒为主。

4.6公众参与分析

踏勘过程中,项目编制单位广泛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现状实际,选择确定项目区边界。

与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经实地调查了解,村委会干部、村民希望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设计编制过程中,积极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认真咨询农民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并和村委会干部以及村民一起踏勘,现场确定渠系、道路的规划布局。

待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完成后,及时告知当地领导和群众,进一步征求意见;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农民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并作为简单工程的主要劳动力资源;项目竣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实地试运行,在充分得到农民肯定后进行验收;项目实施以后要进行权属调整,调整方案在听取代表的意见后制定,并对制定的权属调整方案进行公告,根据当地群众的意见进行讨论修改;在工程使用管护阶段,组建村民工程管护队。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5.1规划设计依据

5.1.1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f)《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g)《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1.2相关政策

a)《关于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c)《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d)《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

e)《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226号);

f)《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

g)《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16号;

h)《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厅发[2002]68号;

i)《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j)《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

k)《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l)《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2)《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44号)。

5.1.3相关规划

a)《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1年);

b)《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1年);

c)《滑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盘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e)《盘县综合农业区划》。

5.1.4技术标准

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e)《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

g)《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i)《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C204-98);

j)《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

k)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

l)《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

5.1.5相关基础资料

a)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地形图;

b)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

c)盘县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物价、统计及乡镇等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5.2规划目标

5.2.1耕地面积和质量

通过土地整理,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21.08公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优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人居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盘县国民经济发展。

5.2.2景观生态

项目实施后,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使项目区种植结构有了合理调整,改善当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在减少灾害、保持水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5.2.3生产生活等方面

本次规划目标为:

以土地整理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化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传统农业、计划农业向高效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转变。

结合灌排沟渠、规划田块以及居民点位置合理布设机耕道和生产路,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5.3建设标准

5.3.1土地平整

为了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田间机械作业,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有关规定,结合地形条件和原有田块布局,规划田块基本以沟、渠、路为界进行划分。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块整理采用“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施工方法,作业方式为沿等高线对项目区原有耕地进行平整。

田块划分时,尽量结合现有实际耕作习惯和现有路、沟等线状地物的分割,并适当截弯取直,规格本规划不做硬性规定。

5.3.2农田水利

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