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85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docx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物质的构成]

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m.

[扩散现象]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4.如图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5.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

6.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深。

此实验说明了.

7.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⑴分子在不停地。

⑵分子之间存在。

8.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9.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分子热运动]

10.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11.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扩散得越。

1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1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14.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15.如图2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

16.“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17.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

第13章第2节《内能》导学案

.班姓名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3、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能。

4、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内能]

5.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6.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能。

7.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8.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

9.0℃的冰吸热变成0℃的水,质量,温度,内能。

10.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内能的改变]

11.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内能;热水袋温度,内能。

12.夏天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

分析得出:

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热传递。

14.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________。

15.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热量,内能;低温物体热量,内能。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

16.如图1,用力搓手,有什么感觉?

如图2,滑滑梯时臀部有什么感觉?

打气时,打气筒筒壁为什么发热?

 

图1图2图3图4

17.图3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4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

观察到瓶口附近有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能转化为_______能,温度,水蒸气成小水滴。

分析得出:

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9.总结: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和.

20.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也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22.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棒

C.磨刀时刀刃发热D.热开水变凉

23.下列示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B.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变热

C.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筒会发热D.流星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

第13章3节《比热容》导学案

.班姓名

[比热容]

1.叫比热容。

2.符号:

.

3.单位:

4.观察课本P12比热容表,总结特点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不随质量、形状、温度而改变。

②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与有关,如和。

③水的比热最,是,表示的含义是。

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最。

④大多数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

5.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因为。

6.沙漠地带早晚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A.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大  B.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

   C.沙子是热的良导体   D.沙子是冷的不良导体

7.将一块铁切去一半,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A.体积 B.质量 C.比热容 D.重力

[热量的计算]

8.热量的计算公式:

9.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

10.搓手能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的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使用电热水器给水加热,这是用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把质量为2Kg,初温是300C的水加热到800C,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0C)

1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kg、20℃的水吸收了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12.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105J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13.2千克的水温度降低5

,水放出的热量为焦,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的,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均选填“大”或“小”)。

14.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

(c铁=0.46×103J/(kg·℃)

第14章第1节《热机》导学案

[热机]

1.热机是利用做功的机械。

[汽油机]

2.多数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个冲程,包括:

、、.、四个冲程。

3.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冲程?

 

A.B.C.D.

4.下图所示,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哪个属于做功冲程()

 

5.汽油机吸入气缸的物质是:

()

A.汽油B.空气C.汽油与空气混合物D.燃气

6.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压缩冲程将 能转化成 能。

7.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此过程是将能转化

为能。

8.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个冲程,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活塞往复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完成。

[柴油机]

9.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的主要不同是汽油机的汽缸顶部是_________,柴油机的汽缸顶部是_________。

10.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

A.①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②④

1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声高,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内能的,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点火花,是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为了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汽缸外有一个水箱体,是汽缸被水包围,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体的内能的,用水包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_。

12.科学家发明了一款单缸六冲程内燃机,它每一个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相同,在第四冲程结束后,立刻向汽缸内喷水,水在高温汽缸内迅速汽化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活塞再次做功,水蒸气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样燃烧同样多的燃料获得了更多的机械能,提高了热机的______,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这款内燃机的第六冲程是_________冲程。

第14章第2节《热机的效率》导学案

.班姓名

[燃料的热值]

1.汽油的热值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质量、体积、密度、内能、比热容、热值、凝固点、沸点。

(选“变大”或“变小”“不变”)

3.若完全燃烧0.5kg木炭,则放出的热量。

4.生产中常用水来作为机器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大;火箭的燃料要用液氢,这是因为液氢的大。

5.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完全燃烧0.5kg的氢气可放出J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大于/等于/小于)1.4×108J/kg.

6.质量为0.05千克无烟煤完全燃烧,将可以放出热量,这些热量能使千克15°C的冷水烧开(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

7.现在火箭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沸点D.较大的热值

8.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这里是指()

A、煤比干木柴含有的热量多一些B、烧煤比烧干木柴产生的温度高一些

C、烧煤比烧干木烧产生的热量多一些D、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煤用的质量较少

9.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

区别优劣煤质最科学的办法是检测下列哪个物理量()

A比热容B密度C热值D内能

10.质量为0.2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11.体积为0.5m3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12.完全燃烧多少kg的酒精可以放出1.2×107J的热量?

13.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

(1)完全燃烧210g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多少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43℃?

 

[热机的效率]

14.热机的效率高是指()

A.热机温度高B.热机功率大

C.热机在单位时间为消耗燃料少D.燃料燃烧放出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百分比大

15.热机是将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耗损大致为:

气缸散热占20%,废气带走能量占35%,摩擦耗损等占15%,则它的热机效率为,热机工作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

16.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按照理论计算,完全燃烧g汽油放出的热量就可使10Kg的水温度升高46℃,而实际加热时,所需的汽油要远比这个数值大,由此可见,提高使用燃料的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17.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Kg的无烟煤。

(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锅炉内200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2)6kg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第14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

.班姓名

[能量的转化]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会感到手变热,说明机械运动现象和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说明光现象和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小电扇会转动,说明光现象与电现象、现象之间有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先是转化为能,然后能转为能。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纸片会被吸起,表明钢笔杆带了电,这个实验说明了力现象与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5.摩擦生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_能转化为____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___能转化为____能;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____能转化为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6.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指出下列情况下能量的转化。

(1)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______________

(2)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_____________

(3)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___________

(4)酒精燃烧  ___________

(5)摩擦生热 ________

(6)气体膨胀做功 __________

7.冬天用热水袋暖手的过程,能量从转移到。

8.将食物放进冰箱的泠冻室,能量从转移到。

[能量守恒定律]

9.大量事实证明:

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能量既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它只能从一种形式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别的物体。

而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练习

10.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且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遵守。

11.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B.用火焰烧开水时,水温升高C.电灯发光D.冬天用手摸户外的东西感到冷

12.写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能量的转移关系。

①木炭燃烧发出光和热。

能转化为能

②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感觉暖和。

能转化为能

③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发热。

能转化为能

④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

能转化为能

⑤点燃爆竹后,爆竹腾空而起。

能转化为能能

⑥给蓄电池充电。

能转化为能

⑦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冲起。

能转化为能

⑧风吹动帆船前进。

⑨人跑动时,身体发热出汗。

能转化为能

⑩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导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课堂导学】

1、比一比:

看谁能用头发与塑料笔杆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

该实验表明:

带电体有的性质。

2、完成或观察课本P32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①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把叫做正电荷;

把叫做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3、实验室里常用什么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它的结构和原理分别是什么?

①该仪器主要由构成。

②当把带电体接触该仪器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带种电荷而张开,所以该仪器是根据来工作的。

4、电荷的多少叫,单位是,该单位的符号是。

5、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起电呢?

①原子由和构成。

②如图甲所示,该原子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由于正、负电量,所以对外不显电性。

③如果该原子抢运一个电子,如图乙所示,则该原子带上1

个电荷。

④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电子的带电,失电子的带电。

5、课本P34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据此你可以把物体分成哪两类?

探究案

一、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2至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

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____,异种电荷______。

3.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

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例1: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5.验电器:

观察课本33页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

列问题:

(1)英国科

学家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带负电。

(3)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______,常用符号表示e=。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三、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

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

、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注意: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课堂练习】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能__________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与玻璃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验电器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3、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甲、乙带________电荷,丙丁带________电荷(填“同种”或“异种”)。

 

甲乙丙丁

4、如右上图所示,一段下端散开,整体呈中性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洗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的捋几次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部分塑料带正电,另一部分塑料带负电,整个塑料绳仍是呈现电中性

B、整个塑料绳不会带电

C、只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塑料绳受热变形呈散乱状态

D、手与塑料绳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每根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散开

5、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6、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A、人、大地、塑料B、金属、油、橡胶C、玻璃、油、陶瓷D、大地、金属、盐水

7、用绝缘线吊起三个小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8、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的毛囊会收缩

9、如下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金属棒将两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部分正电电荷从甲转移到乙上面,乙带上了正电

B、全部正电电荷从甲转移到乙上面,乙带上了正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