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65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docx

工程之行简单操作

1.操作:

工程→新建工程

图8-11新建工程

图8-12命工程名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

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图8-13设置椭球参数

图8-14设置投影参数

图8-15设置四参数

图8-16设置七参数

图8-17设置高程拟合参数

说明:

开始测量前需要新建一个工程,工程文件将保存在“\FlashDisk\Jobs\”目录下。

2.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计算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

操作:

“设置→控制点坐标库”出现如图3-9所示界面。

图3-9控制点坐标库

  打开之后单击“增加”,出现图3-10所示界面。

图3-10输入已知点坐标

软件界面上有具体的操作说明和提示,根据提示输入控制点的已知平面坐标。

单击右上角的“OK”(点击“X”则退出)进入图3-11所示界面:

图3-11增加点的路径选择

选择原始坐标的录入方式并录入坐标后出现如图3-12:

图3-12控制点的原始坐标

这时察看调入的原始坐标是否正确,确定无误后单击右上角“OK”,出现如图4-14:

图4-14增加点完成

这时第一个点增加完成,单击“增加”,重复上面的步骤,增加另外的点。

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出现如图4-16所示界面。

图4-16保存控制点参数文件

在这里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出现如图4-17所示界面。

图4-17保存成功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

完成后出现如图4-18所示界面。

图4-18

此时单击右上角的“OK”即可,查看四参数,如图4-19:

图4-19查看四参数

计算完四参数和高程参数

后可以直接进行施工测量工作。

当基准站关机后,例如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第二天在该区域重新施工时的操作上的步骤又分成两种情况:

1).把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

当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自动启动的差分信号并达到固定解后,在软件的工程项目中打开第一天所求四参数的项目,再进行“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的校正后即可进行工作。

2).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位时。

移动站架设到已知点上对中整平,当接收到基准站自动启动的差分信号并达到固定解后,在工程之星软件的工程项目中使用第一天所求四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的校正后即可进行工作。

软件的具体操作参见“§5.7校正向导”。

§5.7校正向导

校正向导是灵活运用转换参数的一个工具。

由于GPS输出的是WGS84坐标,而且RTK基准站的输入坐标也只认WGS84坐标,所以大多数GPS在使用转化参数时的普遍方式为,把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在基准站直接或间接的输入WGS84坐标启动基准站。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每次都必须用控制器与基准站连接后启动基准站,这种模式在测量外业作业时在操作上会带来一定的麻烦。

而使用校正向导可以避免用控制器启动基准站,可以选择基准站架设在任意点上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具体的操作方式分为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和未知点。

需要注意的是校正向导需要在已经打开转换参数的基础上进行。

校正向导产生的参数实际上是使用一个公共点计算两套不同坐标系的“三参数”,在软件里称为校正参数。

§5.7.1基准站架在已知点校正

当移动站收到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自动发射的差分信号以后软件进行以下操作才有效。

步骤为:

1.在参数浏览里先检查所要使用的转换参数数否正确,然后进入“校正向导”,如图5-75。

图5-74校正向导

2.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后如图5-76所示:

图5-75选择校正模式

3.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

图5-76输入基准站坐标

4.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

图5-77校正确认

§5.7.2基准站架在未知点校正

当移动站在已知点水平对中并达到固定解以后软件进行以下操作才有效。

步骤依次为:

1.在参数浏览里先检查所要使用的转换参数数否正确,然后进入“校正向导”,如图5-82。

图5-82校正向导

2.在校正模式选择里面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

图5-83校正模式选择

3.系统提示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点A上,输入A点的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后“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

图5-84数据输入及校正

注意:

如果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示(图5-78),这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

图5-85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

§5.8数据后处理

软件在测量点时会把采点的详细信息记录在DAT文件和RTK文件中,DAT文件里记录的是直角坐标,RTK文件中记录的是原始的WGS84经纬度坐标。

也就是说DAT文件里的直角坐标实际上是相应的RTK文件里的原始的WGS84经纬度坐标经过投影和转化参数的转化产生的。

数据后处理就是进行这种转化的工具,它是运用控制点坐标生成的COT文件

对原始的RTK文件做参数转换生成新的DAT文件。

数据后处理就是对测量坐标重新进行批量的参数改正和校正,它同时也能把DAT文件转成RTK文件并具备文件格式转化的功能。

以RTK转换成DAT文件为例,操作步骤为:

1.参见“控制点坐标库”的说明,生成*.cot的文件。

2.打开数据后处理菜单(图5-88)。

3.选择“生成成果文件(RTK-DAT)”,如图5-89

图5-89选择原始数据文件

图5-89中的“模式选择”中有三种数据后处理模式,“成果文件格式转换输出”的操作参见“§2.6文件输出”;“生成原始文件(dat-RTK)”的操作类似于下面介绍的“生成成果文件(RTK-DAT)”。

4.选择原始数据文件*.rtk(图5-89),再选择正确的转换参数文件*.cot(图5-90),

图5-90选择转换参数文件

5.输入转换后的保存文件名,如图5-91所示:

图5-91数据处理后保存

点“确定”后,软件提示处理完毕,完成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