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692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docx

电信认证大纲初级中级高级知识点

初级认证大纲知识点

1、

GSMMAP

2、扩频通信

●扩频通信:

指将信号扩展至一很宽频带后进行传送的通信系统。

●扩频通信系统有多种实现方法,CDMA系统采用直接序列调制的方式实现扩频。

●直接序列调制见下图,将原始信号编码和一比特率远大于它的扩频序列想乘(求异或)之后去调制载波得到扩频信号,此种扩频方式称为直接序列调制。

3、相关性和正交

相关性:

指两个信号的相似程度。

相关性使用相关系数来衡量,当两个信号完全相同时的相关系数为1,当两个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时称两个信号正交。

如果两个二进制数字编码序列相关系数为0,称两者为正交序列。

多个两两正交的二进制数字编码序列构成的码组称为正交码组。

4、系统框图

5、常用名词

●比特(bit)、符号(Symbol)与码片(Chip)

→纯信息数据称为比特(bit)

→在经过卷积编码器、符号重复与交织后的数据被称为符号(symbol)

→经过最终扩频后得到的数据被称为码片(chip)

●处理增益(ProcessingGain)

→理解为最终扩频速率与信息速率的比;在IS-95中处理增益为128,即21dB

●前向(Forward):

从基站到移动台

●反向(Reverse):

从移动台到基站

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语音)或者TURBO(数据)码。

约束长度:

移位寄存器数+1。

编码效率:

输入bit数/输出bit数。

6、扩频和Walsh码

●前向信道:

采用Walsh码扩频区分信道。

●反向信道:

IS95A/B和CDMA2000的RC1、RC2中,Walsh码用于正交调制。

CDMA2000的其他RC用Walsh码区分信道类型。

●区分信道:

编码器输出数据的每1个比特与一个2n阶Walsh码相乘(1符号变换到2n个码片)。

●正交调制:

编码器输出数据每6个比特变换为一个64阶Walsh码(6符号变换到64个码片)。

7、m序列

●m序列是最长线形反馈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m序列重要性质:

→输出序列Ck和C(k+t)模2相加后的序列仍然是序列Ck的一个时延序列

→不同相位的m序列的相关值近似为0(-1/m)

●输出序列周期为2n-1(没有全0状态,n为寄存器个数)

8、短码、长码

●CDMA系统中使用了两种m序列,其中一个周期为215(m序列是15位的)称为短码,另一个周期为242称为长码(增加了全0状态)。

●前向信道CDMA用不同相位(也就是所谓的PN偏置)的短码区分扇区(基站)

→使所有Walsh码在各扇区(基站)复用

→CDMA系统规定短码最小偏移单位为64个bit(CDMA系统称为码片chip),因此共有512个PN偏置(215/64=512)[华为PN码隔4个]

→同一扇区(基站)所有CDMA信道短码相同

→相邻扇区(基站)的CDMA信道短码偏置不同

●长码作用:

→前向信道扰码

→反向信道用不同相位识别移动台

9、所谓软切换就是移动台可以同时和几个基站或扇区保持通信联系。

→软切换时移动台同时和几个基站保持通信联系,各基站的信号由RAKE接收机分离合并。

反向信道的合并在BSC。

更软切换实际上是软切换的特殊形式,指移动台同时和一个基站的不同扇区保持通信联系。

此时,反向信道的合并在基站。

10、移动台初始化过程

(1)寻找CDMA频点,捕获导频信道,实现短码同步

(2)接收同步信道消息,获取LC_STATE,SYS_TIME

P_RAT等系统信息

●(3)定时改变,实现长码同步

●(4)守候在基本寻呼信道,接收系统消息

●(5)可进行登记、始呼或被呼

11、IS95A信道

●前向

→导频信道

→同步信道

→寻呼信道

→业务信道(含功率控制子信道)

●反向

→接入信道

→业务信道

12、IS-95B功率控制类型

●反向功率控制

→开环功率控制

→闭环功率控制

●前向功率控制

→消息报告方式:

周期报告、门限报告

→EIB方式(ErasureIndicatorBit)

ØEIB用于速率集2。

MS在反向业务信道向BS发送EIB。

其中,如果收到的是一坏帧,则置EIB=1;收到的是一好帧,则置EIB=0。

Ø功率控制速率:

50Hz。

13、CDMA1X概述

14、CDMA1X前向信道类型

 

15、CDMA1X反向信道类型

 

16、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是一种能量传输形式,在传播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在空间是相互垂直的,同时这两者又都垂直于传播方向。

电波在传播途径上遇到障碍物时,总是力图绕过障碍物,再向前传播。

这种现象叫做电波的绕射。

17、一个天线与对称振子相比较的增益、用“dBd”表示。

一个天线与各向同性辐射器相比较的增益、用“dBi”表示。

例如:

3dBd=5.17dBi

18、由障碍物阻挡造成阴影效应,接收信号强度下降,但该场强中值随地理改变变化缓慢,故称慢衰落。

又称为阴影衰落。

慢衰落的场强中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与位置/地点相关

快衰落

合成波的振幅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起伏变化很大,称为快衰落,衰落的速度取决于移动台的速度。

深衰落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近似的相隔半个波长。

因其场强服从瑞利分布,又称为瑞利衰落,衰落的振幅、相位、角度随机。

快衰落又可以细分为以下3类:

•时间选择性衰落:

用户的快速移动在频域上产生多普勒效应而引起频率扩散,从而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空间选择性衰落: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传输路径衰落特性不一样。

•频率选择性衰落:

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一样,引起时延扩散,从而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

•为减少快衰落对无线通信的影响,常用方法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等。

19、CDMA1X空口协议模型

看的懂的说话?

空中接口分层结构

●空中接口被分为七层,并为每层(和每层中每个协议)定义接口。

它使得今后对层或协议的修改是独立的。

●1.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多种应用。

它提供用于传输空中接口协议消息的缺省信令应用。

●2.流层:

流层提供不同应用流的复用。

●3.会话层:

会话层提供地址管理、协议协商、协议配置和状态维持服务。

●4.连接层:

连接层提供空中链路连接建立和维持服务。

●5.安全层:

安全层提供鉴权和加密服务。

●6.MAC层:

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定义用于在物理层上接收和传送的过程。

●7.物理层:

物理层为前向和反向信道提供信道结构、频率、输出功率、调制和编码的规定。

20、网络参考模型

●Um接口MS与BTS间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

●Abis接口BSC与BTS间的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

●A1接口承载MSC-BSC间信令

●A2接口承载MSC-BSC间业务

●A3接口SDU-BTS间接口,承载信令和用户业务

●A7接口源BSC和目标BSC之间的信令接口

●A8接口承载BSC-PCF间的业务

●A9接口承载BSC-PCF间的信令

●A10接口承载PCF-PDSN间的业务

●A11接口承载PCF-PDSN间的信令

21、移动台登记流程

22、移动台始呼

●OriginationMsg:

移动台始呼消息

●BaseAckOrder:

基站给移动台的层二证实消息

●NullTrafficData:

BTS在前向业务信道发送空帧到MS用于测试

●ECAM:

信道指配命令

●TrafficChannelPreamble:

业务信道前导

●BaseAckOrder:

基站证实消息

●IdleTCHData:

空的业务信道数据,用于调整时间,获得同步功率控制

●MSAckOrder:

手机证实消息

●ServiceConnectMsg:

业务连接消息

●ServiceConnectComplete:

业务连接完成(MS已成功接入)

 

23、被叫流程

●PagingRequest:

寻呼请求

●GeneralPagingmassage:

一般寻呼消息

●PagingResponse:

寻呼响应

24、无线数据用户的三种状态

→激活态(ACTIVE):

手机和基站之间存在空中业务信道,两边可以发送数据,A1、A8、A10连接保持

→休眠状态(Dormant):

手机和基站之间不存在空中业务信道,但是两者之间存在PPP链接,A1、A8连接释放,A10连接保持

→空闲状态(NULL):

手机和基站不存在空中业务信道和PPP链接,A1、A8、A10连接释放

25、天线的选择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

a、通常选用水平半功率角60~65°的定向天线;

b、一般选择15dBi左右的中等增益天线;

c、最好选择带有一定电下倾角(3~6°)的天线;

d、建议选择双极化天线。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

a、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平半功率角65°或90°的定向天线;

b、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

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预置下倾角;

d、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

a、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90°、12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b、所选的定向天线增益一般比较高(16~18dBi);

c、一般不选预置下倾天线,高站可优先选择零点填充天线;

d、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公路基站天线选择

a、一般选择窄波束、高增益的定向天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8字型天线、全向天线;

b、公路基站对覆盖距离要求高,因此一般不选预置下倾角天线;

c、建议选择垂直极化天线;

d、所选定向天线的前后比不宜太高。

26、分布式

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

泄漏电缆、同轴馈电式分布天线、光纤馈电式分布天线等;

27、天线

•天线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服务区形状、范围、信道数量等条件,一般选择使用水平波瓣宽度为90°、65°的定向天线及全向天线等;

对使用微蜂窝进行室内覆盖、隧道覆盖等特殊

情况,也可以选择分布式天线、泄漏电缆等;

在城市密集地区,为了减少对邻区的干扰,

多采用65°天线;在郊区用户量少的地区,

一般考虑选用90°定向天线或全向天线;

现在使用较多的天线品牌有:

中山通宇、Kathrein、

Allgon、西安海天、Andrew等。

28、站址选择原则

a、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b、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c、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

(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

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

于控制覆盖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

建设的难度,方便维护;

d、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

e、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

f、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

g、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

h、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良好的覆盖。

i、尽量不要让天线主瓣沿街道、河流等地物辐射,避免波导效应产生的导频污染或孤岛效应。

29、什么是导频污染?

怎样优化才能消除导频污染?

答:

导频污染可分为导频相位污染和导频强度污染两种情况,导频相位污染是指一个小区的导频相位偏移经过传输延时后落入当前MS激活集内某导频的搜索窗口内,且该导频超过一定强度,致使MS误认为是服务导频,从而对解调形成干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比较少见。

4/28/2010Page6of10

实际网络中比较多见的情况是导频强度污染,它是指当MS收到超过三个以上的Ec/Io强度大于T_ADD的导频,由于MS的RAKE接收机最多可以解调3径信号,所以多余的强导频对MS的信号解调形成干扰。

导频污染可以认为来自CDMA系统内的下行干扰,下行干扰会严重影响MS对下行信号的解调,情况严重使常常会引起掉话。

导频污染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

1)天馈调整(方向角,下倾角,高度,位置)

2)参数调整(导频功率,发射功率)

3)增加设备

4)减少设备

5)调整网络拓扑结构

30、导频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

【1】导频污染产生主要是由于多个扇区之间信号相互之间干扰造成的。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

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非常难以控制,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

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容易发生导频污染的几种典型的区域为:

高楼、

4/28/2010Page10of10

宽的街道、高架、十字路口、水域周围的区域。

原因有:

1)小区布局不合理。

2)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

3)天线方位设置不合理。

4)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5)导频功率设置不合理。

6)覆盖目标地理位置较高。

【2】解决方法:

1)功率调整。

最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基站的功率,降低其它基站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导频。

2)天线调整。

根据实际路测情况,调整天线的方位、下倾角来改变污染区域的各导频信号强度,从而改变导频信号在该区域的分布状况。

调整的原则是增强强导频,减弱弱导频。

这些调整可以与功率调整结合使用。

3)改变基站配置。

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增加或减少基站,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涉及到较大的工程变化,因此,需要仔细分析。

4)采用ODU或直放站。

对于无法通过功率调整、天馈调整等解决的导频污染,可以考虑利用ODU或直放站来解决。

利用ODU或直放站的目的是在导频污染区域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降低其它扇区在该点的Ec/Io,改变多导频覆盖的状况。

但要考虑到ODU及直放站引入对网络质量的影响。

5)采用微小区。

采用微蜂窝的方式也是解决导频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微蜂窝主要应用于存在话务热点的地区,可以增加容量,同时解决导频污染问题。

6)分布式天线。

用于解决高楼覆盖。

7)通过检查路测及调试台打印数据,避免有漏配强导频存在。

31、网络评估测试中要关注那些指标?

如何判断扇区接反?

答:

关注的指标:

1)导频强度Ec/Io分布分析

2)接收电平Rx分布分析

3)发射电平Tx分布分析

4)误帧率FER分布分析

5)导频污染区域分析

6)掉话分析

7)弱覆盖区域分析

8)越区覆盖区域分析

9)切换失败分析

10)呼叫建立分析

天馈接反判断:

在第一小区的覆盖区域一直占用的是第二小区的PN,而在第二小区的覆盖区域一直占用的是第一小区的PN,这时可以判断可能是第一、第二小区接反了。

32、在网络评估测试中如何判断漏配邻区?

答:

如果在某一区域,RxAGC比较好,但Ec/Io却很差,而且很快就掉话,掉话后就捕获了一个很强的新的导频,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漏配了邻区。

33、路测指标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答:

1)正常情况下RxAGC(手机的接收功率)+TxAGC(手机的发射功率)=-85dBm左右,

4/28/2010Page8of10

如果两者之和超过-70dBm,表示覆盖较差或者存在干扰。

2)FFER的判定:

FFER的判定准则,平均FER一般小于2%是正常,大于2%不正常。

3)语音质量的判定

当FER小于2%时,语音质量仍然比较差,问题可能出现在设备侧。

当FER大于2%时,需要检查是否当地覆盖比较差,同时确定当地是否存在强干扰,如果以上因素可以排除,那说明网络工作不正常,一般导致该问题的是时钟问题。

4)关于Ec/Io

新网络或者网络负载比较低时,整体Ec/Io水平要求大于-9dB。

当网络负载比较高时,整体Ec/Io可以要求大于-12dB。

 

前向:

短码区分扇区、基站,长码加扰

Walsh码扩频区分信道

反向:

长码区分移动台(用户)

Walsh码正交调制或区分信道类型

M序列用于加扰、同步Walsh码用于扩频

M序列为2n-1(没有全0状态,n为寄存器个数)

短码周期为2-15方

长码周期为2-42方(含全0状态)

IS95A/B、CDMA2000前向都采用QPSK调制,反向IS95A/B采用OQPSK调制;CDMA2000采用HPSK调制。

采用交织来克服快衰落

采用功率控制来克服远近效应

中级考核点

第一部分:

CDMA技术原理

1、移动台始呼全流程

2、移动台被呼全流程

3、切换流程:

BSC内异频硬切换

vBSC内异频硬切换流程说明:

1.MS向BSS发送PilotMeasurementReportMessage,报告目标小区的导频强度已经超过网络指定的阈值.

2.如果目标小区在BSC内,并且BSC判决发起一次BSC内硬切换,BSC将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并连接呼叫目标,在目标小区向MS发送空的前向业务信道帧.

3.BSS在源小区的空中接口上向MS发送HandoffDirectionMessage.

4.MS在源小区向BSS发送MSAckOrder作为响应.

5.MS向BSS发送ReverseTrafficChannelFrames或TrafficChannelPreamble.建立目标小区空口连接.

6.MS在目标小区向BSS发送HandoffCompletionMessage.

7.BSS在目标小区向MS发送BSAckOrder,MS切换到新的小区.

8.BSS向MSC发送HandoffPerformed,通知MSC已经成功完成了一次硬切换.

vBSC间硬切换流程说明:

1.源BSC的切换判决检测到需要进行BSC间硬切换.

如果源BSC希望能获取更多的目标小区的信息,可以向MSC发送StrengthMeasurement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带有候选小区列表.MSC收到该消息以后,根据候选小区列表,检索网络数据配置.找到这些小区对应的BSC,然后分别发送StrengthMeasurementRequest消息到这些目标BSC.目标BSC在收到StrengthMeasurementRequest消息以后,开始测量手机的信号强度.在测量结束以后,目标BSC将测量结果放在StrengthMeasurementResponse消息中上报给MSC.MSC在收到了StrengthMeasurementResponse消息以后,将其转发到源BSC.由于StrengthMeasurementRequest,StrengthMeasurementResponse消息均为无连接消息,所以在消息都带有StrengthMeasurementReferenceNumber字段.通过这个字段建立一个逻辑上的连接,保证了源BSC在发完StrengthMeasurementRequest消息以后能收到正确的回应.源BSC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结合手机上报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网络相关参数进行切换判决,找出目标小区.关于以上强度测量流程是可选的.

2.源BSC将目标小区消息放在HandoffRequired消息中发送到MSC.MSC为切换分配一条地面电路,将电路的CIC、切换需要的无线信道类型等信息构造成HandoffRequest消息.并且将该消息放在SCCPCONNECTREQUEST的用户数据域中发向目标BSC,要求建立SCCP连接.

3.目标BSC收到该SCCPCONNECTREQUEST以后,首先向MSC发送CONNECTCONFIRM,建立SCCP连接.

4.目标BSC处理层三的HandoffRequest消息.建立Abis地面链路.根据收到的HandoffRequest消息中指定的无线信道类型,分配一条合适的无线业务信道.

5.目标BSC发送前向业务空帧.

6.目标BSC将该业务信道的标识等相关信息放在HandoffRequestAcknowledge消息中发送到MSC.

7.MSC对收到的HandoffRequestAcknowledge消息进行分析,构造HandoffCommand消息,发送到源BSC.

8.源BSC在收到HandoffCommand消息以后,进行处理,向手机发送GeneralHandoffDirection消息.

9.GeneralHandoffDirection消息是以确认模式发送的,所以手机在收到GeneralHandoffDirection消息以后,需要在层二进行确认,表示收到该消息.

10.源BSC在收到手机的确认以后,构造HandoffCommenced消息,发送到MSC,通知MSC切换已经开始.

11.手机在发送完确认以后,离开原来的信道,调整到切换的目标信道上进行接入.接入成功以后,手机就从新的信道上发送HandoffCompletion消息.

12.目标BSC对收到HandoffCompletion消息以后,构造HandoffComplete消息,发送到MSC,通知MSC切换已经完成.

13.MSC收到HandoffComplete消息以后,认为切换已经成功.然后开始清除在源BSC上占用的资源和呼叫连接.MSC向源BSC发送ClearCommand,启动释放流程.

14.BSC收到ClearCommand以后,立刻向MSC发送ClearComplete表示该消息已经收到随后开始自身资源的清除过程.

vBSC内软切换流程说明:

1.MS向BSS发送PilotMeasurementReportMessage,报告目标小区的导频强度已经超过网络指定的阈值.

2.如果目标小区在本BSC内,并且BSC判决发起一次BSC内软切换,BSC将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并连接呼叫目标,在目标小区向MS发送空的前向业务信道帧.

3.BSS在源小区的空中接口上向MS发送ExtendedHandoffDirectionMessage,将新的小区增加到激活集中.

4.MS在源小区向BSS发送MSAckOrder,作为对ExtendedHandoffDirectionMessage的响应.

5.MS向BSS发送ReverseTrafficChannelFrames或TrafficChannelPreamble.

6.MS向BSS发送HandoffCompletionMessage,指示处理扩展切换指示消息的成功结果.

7.BSS向MS发送BSAckOrder.

8.BSS向MSC发送HandoffPerformed,通知MSC已经成功完成了一次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