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15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docx

安徽省十校届九年级历史大联考最后一卷试题

2016年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最后一卷)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你可参考教科书和其它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表格内)

1.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j农问题。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农业成就的课堂笔记,因为粗心大意,其中多处内容不符合史实或者有误。

请指出表中具体有几处错误()

农学著作

北魏

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农业工具

唐朝

唐朝农民使用新式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农业政策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市舶司

新中国

建国后,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

A.1个B.2个C.3个D.4个

2.“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是在80年前(今年是2016年)发生的()

①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②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③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制度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2015年12月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下列哪一支军队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

A.淮军B.国民革命军C.中共工农红军D.北洋舰队

4.图1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例在1921年与1912年相比发生变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甲午战争后民间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D.洋务运动的推动

5.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

图2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张老师介绍的可能是()

A.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B.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6.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B.西汉末年,阿拉伯人经过丝绸之路将佛教传到中国

C.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

D.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发源于亚洲

7.如图3,如果在“XX”搜索引擎中输入如下关键文字,其指向的艺术家应该是()

A.达·芬奇B.凡·高

C.贝多芬D.毕加索

8.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关于这些法律文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颁布后,废除了国王,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③《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联邦各州的黑奴都应看做是自由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9.“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一道路指的是()

A.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0.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体现,关于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图4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B.图6中的亚投行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C.这些组织的成立体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中国和俄国都加入了上图所示三个组织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名言警句发人深省,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历史人物。

(1)他为官清廉,认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是_________。

(2)他致力于民主革命四十余年,留下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嘱托,他是_________

(3)他表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带头用身体压制井喷的水泥,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是_________。

(4)他曾在革命时期指挥淮海战役,他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是_________。

12.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召开了多次会议,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请依据提示填写下列会议名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召开了标志着中旧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_________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

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向英国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的国家是_________。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形成的政治格局是_________。

(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是最早是在_________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

共8分。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4.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是艰难折的。

【】

(1)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改正:

【】

(2)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改正:

【】(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首次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改正:

【】(4)“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这句歌词反映了北伐战争期间人民的心声。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1)材料中的“日清战争”是指哪次侵华战争?

(1分)材料中的“尖阁列岛”等领土在条约中

被“让与日本”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1分)

材料二:

“各国如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

彼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

”---福泽谕吉《外交论》(1883年)

(2)在哪一次重大改革之后日本加入到了“吞食者行列”?

(1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加入“吞食者”行动的结果,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分别给日本、中国带来的影响。

(3分)

材料三: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李轶豪):

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题为“扩大两国友好共识推动民间务实合作”的中日知名媒体人对话会4日在东京举行。

鸠山表示:

“目前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并不好,而且大部分的责任在日本。

中日关系恢复正常,特别需要日方认清历史问题,承认历史事实,为改变目前的情况做出努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政治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请你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2分)

16.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西方交往

中国输入西方

西域传入中国

冶铁、凿井、养蚕等

汗血马、葡萄、胡豆、胡萝卜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中西汉和西域交流有何特点?

(2分)这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2分)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2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科技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也改变着人类社会,某历史社团“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材料一:

(1)图中的①属于________时代(1分),图中的①在陆地上驰骋,②应该___________(1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材料二:

1860年一一1900年世界工业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1860

英国

法国

姜国

德国

1870

英国

姜国

法国

德国

1890

姜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

姜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2)根据材料二表格所示内容,试分析1860年到189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分)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二电气时代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认识。

(2分)

2016年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最后一卷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C

D

B

B

D

B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1)包拯

(2)孙中山(3)王进喜(4)邓小平

12.

(1)中共七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3)中共十四大

13.

(1)德国

(2)华盛顿体系(3)雅尔塔会议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

共8分。

14.【×】

(1)鸦片战争改为洋务运动

【×】

(2)百日维新改为维新变法

【×】(3)五四运动改为新文化运动

【√】(4)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

(1)甲午中日战争(1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分)。

(2)明治维新(1分)

日本:

在抗日战争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

(1分)

中国: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反侵略斗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2分,任意两点)

(3)原因有日本对历史认知问题(或答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也可)、领土争端(也

可答中日钓鱼岛之争)、日美安保条约等(任意两点2分)

发展中日关系: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6.

(1)特点:

西汉输出的是手工业生产技术,西域输出的是农畜产品(2分)说明了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

(2)特点:

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2分)影响:

扩大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2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1分)“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1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

(1)图中的①属于蒸汽时代(1分),图中的②应该在天空飞翔(1分)。

[

(2)189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赶上并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2分)

原因:

①美国内战维护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②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4分)

(3)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也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许多问题。

(2分)(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生活;要坚持科教兴国;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科技。

(2分,1点1分)

2016年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最后一卷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1.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农业成就的课堂笔记,因为粗心大意,其中多处内容不符合史实或者有误。

请指出表中具体有几处错误(C)

农学著作

北魏

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农业工具

唐朝

唐朝农民使用新式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农业政策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市舶司

新中国

建国后,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考察点:

三农问题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农桑辑要》;元朝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土地改革后我国废除的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时出现的农业工具;因此有3个错误。

本题易错点在于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农桑辑要》是安徽历史的知识点,部分同学会与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相混淆。

2.“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是在80年前(今年是2016年)发生的(D)

①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②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③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制度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考察点:

周年纪念大事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80年前即1936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查询大事年表可知1936年发生的事件有长征胜利结束、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和西安事变发生;而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开始于1926年,不是正确答案;因此选D。

3.2015年12月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下列哪一支军队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A)

A.淮军B.国民革命军C.中共工农红军D.北洋舰队

图1

【解析】考察点:

安徽历史李鸿章与淮军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乡土史教材的了解,属于识记层次。

依据安徽历史,可知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收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

4.图1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例在1921年与1912年相比发生变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是(A)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甲午战争后民间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D.洋务运动的推动

【解析】考察点: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题思路:

图1比较的是1912年到1921年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变化情况,由图示可知,民族工业获得迅猛发展,而这段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实业的法令、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以及国内抵制日货,本题要求选内部原因,故选A。

甲午战争后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和洋务运动都在1912年之前,是错误选项。

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港澳回归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图2

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

图2是张老师上课

时的板书设计,张老师介绍的可能是(C)

A.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B.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解析】考察点:

20世纪七十年代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属于理解层次。

张老师板书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71年、1972年、1979年、1997年、1999年和2001年,A明显不属于这一时期,这些成就也不属于社会生活,因而只能在B和C中筛选。

板书中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都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因而选C。

6.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是(D)

A.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B.西汉末年,阿拉伯人经过丝绸之路将佛教传到中国

C.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

D.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发源于亚洲

【解析】考察点:

世界三大宗教解题思路:

此题可用排除法。

A错误,阿拉伯帝国是由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建立的;B错误,佛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但不是阿拉伯人传播的,阿拉伯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C错误,从根本上动摇天主教神学统治根基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因此正确答案选D。

佛教发源于南亚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西亚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教产生于西亚的阿拉伯。

7.如图3,如果在“XX”搜索引擎中输入如下关键文字,其指向的艺术家应该是(B)

图3

A.达·芬奇

B.凡·高

C.贝多芬

D.毕加索

【解析】考察点:

凡·高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识记层次。

由关键词“荷兰”、“用生命作画”、“表现主义”可知该艺术家是B.凡·高。

8.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文件,关于这些法律文件叙述正确的是(B)

①《权利法案》颁布后,废除了国王,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③《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联邦各州的黑奴都应看做是自由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解析】考察点: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黑奴宣言》的基本内容。

解题思路: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仍保留国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的是叛乱各州的奴隶制;故①④错误,只能选B。

9.“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一道路指的是(D)

A.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解析】考察点:

新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

由关键词“生产稳步恢复”、“广大农民工人欢迎”、“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可知应该选D。

10.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体现,关于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B)

图4

图5

图6

图4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

B.图6中的亚投行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C.这些组织的成立体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中国和俄国都加入了上图所示三个组织

【解析】考察点: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题思路:

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不是欧盟;这些组织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和俄国没有不是欧盟的成员国。

因此选B。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名言警句发人深省,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历史人物。

(1)他为官清廉,认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是包拯。

(2)他致力于民主革命四十余年,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嘱托,他是孙中山。

(3)他表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带头用身体压制井喷的水泥,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是王进喜。

(4)他曾在革命时期指挥淮海战役,他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是邓小平。

【解析】考察点:

包拯、孙中山、王进喜、邓小平。

解题思路:

(1)由题干中的名言可知考察的是北宋著名的清官安徽人包拯。

(2)由题干中的“民主革命”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可知本题考察的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由题干中的名言可知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是王进喜。

(4)由关键词“淮海战役”、“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知本题考察的是邓小平的革命事迹以及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12.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召开了多次会议,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请依据提示填写下列会议名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中共七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解析】考察点:

中国共产党历次会议。

解题思路:

(1)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可知这是中共七大。

(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两条正确道路,一是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开端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二是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由“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可知此会是中共十四大,注意与中共十五大相区分,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

请依据提示写出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向英国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的国家是德国。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形成的政治格局是华盛顿体系。

(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性政治组织是最早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它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考察主题:

世界政治格局。

解题思路:

(1)由题干提示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瓜分世界,由“经济实力增强”、“向英国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可知这一国家是德国,英德矛盾是一战前世界主要矛盾。

(2)由“一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可知这一政治格局是华盛顿体系。

(3)由“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性政治组织”可知这一组织是联合国,而联合国是最早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

共8分。

14.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