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67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docx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

成果

项目号:

城总297

 

院长

顾浩

总规划师

陈伟明

所长

张勇

项目负责人

张勇

 

[建]城规编甲级081049

工程设计证书号甲级120116-sj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年8月

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成果

项目审定人

顾 浩

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张 勇

城市规划

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专业审核人

丁 元

城市规划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赵萍

给排水

高级工程师

注册设备工程师

袁继良

电气

高级工程师

王敏烨

燃气

高级工程师

专业负责人

张 勇

城市规划

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

张 勇

城市规划

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严云祥

城市规划

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吴文鑫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

于 敬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

蒋丽丽

城市规划

助理城市规划师

郝新宇

给排水

注册设备工程师

胡锡栋

电气

沈亚光

燃气

协编单位:

射阳县规划建设局

 

 

第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县域发展战略2

第三章县域空间管制3

第四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5

第五章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0

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16

第七章城市发展规划16

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18

第九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20

第十章城市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27

第十一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9

第十二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34

第十三章城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35

第十四章燃气供热工程规划37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38

第十六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41

第十七章分期建设规划4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必要性

为促进射阳县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特色,整合产业空间,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盐城市沿海发展战略》、《射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射阳县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其它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2、相关规划

(1)《射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06年);

(2)《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2年);

(3)《射阳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

(4)《射阳县沿海开发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6年);

(5)《射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年)。

第三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08~2015年;

中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远景:

2030年以后,未来30~50年。

第四条城市规划范围

1、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遵循预留城市远景发展可能使用的土地,保持行政界限完整性等原则,统筹安排县城及周边城镇整体协调发展,确定规划区范围为:

射阳县行政管辖范围,共有镇区17个,总面积2776km²。

2、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东至射阳河,南到建设大道,西到凤鸣大沟,北至北环路,总面积63.05km²。

第五条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文本中底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县域发展战略

第六条基本思路

新时期下,射阳县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具体思路包括:

优先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集约城镇化。

第七条县域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为:

江苏省重要的海洋开发基地,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之城,新型港口城市。

第八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射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

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达到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之后,通过30至50年时间巩固提高,争取完全实现现代化,将射阳县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进入国内先进县(市区)行列。

第九条总体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方面

全面接轨,体制创新。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调发展科教事业,推进科技兴县、人才强县;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产业发展方面

做大做强,集群发展。

以工兴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城镇建设方面

集中紧凑,重点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空间组织,加快城市建设;强化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休闲宜居城市。

第一十条空间发展战略

本将区域定位的内容归结到具体的县域空间发展策略为:

北部提升发展、中部集聚融合、南部调整崛起、海域优先保护。

北部: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城镇功能;

中部:

整合空间资源,提升拓展中心城区功能;

南部:

调整城镇布局,适应区域发展需求;

海域:

重点开发港区,强化生态保护。

第三章

县域空间管制

第一十一条空间管制原则

高效配置、资源永续利用;优化布局,提高空间效率;体现公正,关注弱势群体;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一十二条空间管制分区与措施

1、禁建区

(1)水体保护控制区(蓝线)

指规划区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它主要水体及其一定范围的陆域地区,包括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等主要江河水体,以及面积大于6.5hm²的水域等其它水体,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

陆域保护范围根据河流宽度、等级进行控制,原则上40m以下宽度河流两侧各控制20~30m,40~80m宽度的河流两侧各控制40~100m,80m以上宽度的河流两侧各控制100~120m。

一般水库的陆域按水库周边100m范围作为陆域保护范围;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的陆域保护范围划定及其它控制要求见“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定和相关要求。

(2)饮用水源保护区

射阳河(明湖)为射阳县内的主要水源地。

位于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及其河岸两侧100m以内的陆域,划为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下游1000m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200m以内的陆域划为二级保护区。

控制水污染源,开展生态清淤和冲淤工程。

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场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灌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

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建设行为,只容许进行山林维护、保育活动。

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现有村庄应逐步搬迁,鼓励迁出村民到城镇和平原地区中心村居住;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现有村庄建设规模,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鼓励村民搬迁。

(3)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核心保护区:

北以新洋港出海河南岸为界,南以射阳大丰县界为界,西以1950年代老海堤向东2km为界,东以海水-3m为界,面积1000hm²。

禁止一切生产、开发及任何人为干扰活动,保持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及其生态完整性和整体性,保证主要保护对象丹顶鹤等珍稀动物的安全和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

缓冲区:

南以新洋港出海河北岸为界,北以省射阳盐场北界为界,西以50年代老海堤为界,东以海水-3m为界,面积30439hm²。

区内人类活动不宜太频繁,适度控制人流量。

靠近核心保护区的地段,各类活动须处于半自然状态,不宜有人工建筑,远离核心区的地段可适当建设生态工程示范区,根据生态学原理,按照丹顶鹤等越冬栖息水鸟所需环境,建立不同模式的生态恢复区,为水鸟栖息、生存提供良好的人造自然环境及充足的食物,以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此中转、越冬、栖息、繁衍,成为露天自然博物馆。

2、限建区

(1)建设用地预留区

主要是指规划远期建设用地之外的弹性用地。

在远期建设用地开发完毕并调整相应规划之前,应严格控制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投放量,禁止房地产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发项目,以控制为主。

区内不设中心村,现有村庄应控制规模。

尤其是作为产业园区备用地内应少设保留基层村,鼓励外迁。

(2)风景名胜区(不含生态保育区)

主要指《射阳县旅游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射阳岛风景区,以及中心城区各组团间的生态廊道。

此类区域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按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展开与功能适应的适度的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建设量与开发强度,防止对景观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

游人集中的游览区或核心景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养、疗养机构;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只许可建设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

严格限制其它用途,现存零星建设用地不得扩建规模。

区内限制中心村的设置数量,现有村庄应控制规模。

加强对村庄面貌的整治,营造有地域特色的良好的环境。

(3)珍禽自然保护区(试验区)

珍禽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分南北2个实验区,面积36201hm²。

南实验区北以西潮河出海口为界,南以射阳大丰县界为界,西以西潮河东岸为界,东以50年代老海堤为界。

北实验区北以扁担港口为界,南以射阳盐场北界为界,西以1950年代老海堤为界,东以海水负3m为界。

可依托原有珍禽驯养基地,建成现代化的动物繁育、研究和驯养中心,成为科普宣传、科研实验、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的场所。

在远离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地方可集约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中心服务区、度假区、康乐健身区、娱乐区等,提升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功能,增加经济收入。

(4)滩涂湿地保护区

在珍禽自然保护区外的滩涂湿地均属于限制开发区,为了避免破坏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栖息地,禁止开垦和排放湿地水资源;严禁擅自采沙、取土、放牧、烧荒、砍伐林木、采集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禁止非法猎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捡拾鸟卵或者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禁止向湿地内排放未达标污水、倾倒危害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化学物品或固体废弃物。

(5)基础设施廊道(黄线)

基础设施廊道用地(黄线)主要是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廊道。

主要包括:

高压线廊道、沿海高速公路、射阳港高速公路、连盐铁路、射阳钢铁路支线、其他主要公路、内河航道等。

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集约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弹性控制,县域廊道设置应强调综合性,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主要基础设施应按规划综合廊道统一布置,并在县域、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中予以落实。

高压通道应与综合廊道、组团间隔离绿带相结合,尽量避免穿越风景区,禁止穿越核心景区(现状已存在的设施予以严格控制),禁止斜穿规划建设区,顺道路、综合廊道走向进行布线。

与城市建设矛盾不大的现状高压廊道予以保留,并按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宽度和建设要求控制;与城市建设矛盾较大的,应予以调整,改走综合廊道。

控制预留的高压通道禁止其它建设活动。

高压走廊控制宽度(GB/50293-1999)

电压等级

35KV

66KV、110KV

220KV

330KV

500KV

宽度(m)

12-20

15-25

30-40

35-45

60-75

沿海高速公路、规划射阳港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50m,单条交通线廊道单侧控制在150m以内。

铁路设站总宽度控制在400m以内;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总宽度控制在500m以内;两条相交的高等级公路换向枢纽总宽度控制在1000m以内。

规划和新建建筑群外缘与公路用地界外最小间距:

国道、省道不少于200m,县道不少于100m,乡道不少于50m,并应当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

从公路边沟外缘起,没有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m、省道不少于15m、县道不少于10m、乡道不少于5m的区域为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

在上述范围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和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200m,高路堤等特殊路段两侧200m,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m,公路两侧100m范围内,禁止挖砂、采石、采矿、倾倒废弃物、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前述桥梁、渡口、高路堤、隧道、洞口的范围内和公路两侧20m范围内禁止取土。

在航道、航道边坡、边坡外侧10m以及航标周围20m的范围内,禁止设置影响助航、导航、交通安全的标志、标牌和其他设施。

(6)耕地保护区和其它农用地保护区

主要指除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及现状城镇(村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农田区域。

控制要点如下:

建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划定在已建区、适建区外,并避让限建区中的预留区以及中心城区有明确休闲功能和其它功能安排的组团间绿带用地;在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能落实的情况下,宜安排在明确控制的基础设施综合廊道外。

严格保护该区域内基本农田和优质园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用地形态,不得减少用地面积。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转变用途。

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城乡居民点建设、工业小区和工矿企业建设。

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不得建设除农业附属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构)筑物。

本区域用地类型的变更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审批程序。

规划建设用地应尽量避开标准农田。

对于确需占用少量标准农田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严格审批后调补占用。

3、适建区

主要指现状建设用地之外、规划远期城乡建设用地内范围,包括:

旅游度假区、水域,周边村庄,以及周边划为有条件建设的区域。

区内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循和服从规划,各项建设应依法办理“一书两证”,不得乱占乱建。

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期内的城市(镇)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该区域。

基础设施建设强调集中紧凑。

各类改扩建、新建项目,不得随意越过绿线控制范围。

4、已建区

已建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各个建制镇城镇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以及村庄建设用地等,总用地面积5000hm²左右。

鼓励进行原地改造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须符合规划要求。

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鼓励本区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开发和改造活动。

第一十三条用地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分别为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远期建设用地范围,除重大基础设施外,建设项目不得超出相应边界进行建设。

其余城镇用地增长边界分别为各城镇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远期建设用地范围。

具体可划分为:

220kv高压线40m走廊,110kv高压线为25m走廊。

铁路、高速公路及快速路两侧各150m,省道两侧各100m,其他公路两侧各50m。

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两侧各120m,一般河流20-50m,为水体保护区。

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及其河岸两侧100m以内的陆域,划为水源一级保护区。

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北以新洋港出海河南岸为界,南以射阳大丰县界为界,西以50年代老海堤向东2km为界,东以海水负3m为界。

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南以新洋港出海河北岸为界,北以省射阳盐场北界为界,西以50年代老海堤为界,东以海水-3m为界。

其他滩涂湿地(包括南北试验区)以规划快速路为边界,局部可依据现状建设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十四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县域总人口预测:

近期(2015年)为100万人;中期(2020年)为102万人;远期为(2030年)为105万人。

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为58%;中期(2020年)达到64%;远期(2030年)达到70%。

城镇人口预测:

近期(2015年)为58万人;中期(2020年)为65万人;远期(2030年)为74万人。

第一十五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县域各镇的镇区的人口规模和在县域中的地位,分三个等级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即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形成“一主两次十五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1、第一等级:

中心城区

即合德镇,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42万人。

2、第二等级:

中心镇

包括北部中心镇临海镇和南部中心镇盘括湾镇,远期(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在3—7万人。

3、第三等级:

一般镇

可分为两类:

中心城区周边镇和外围镇两类。

中心城区周边镇包括:

陈洋镇、耦耕镇、海通镇、黄沙港镇、兴桥镇。

外围镇包括:

特庸镇、新坍镇、阜余镇、四明镇、千秋镇、海河镇、通洋镇、洋马镇、长荡镇。

远期(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在0.5—3万人。

同时,建议远期长荡镇与盘湾镇、洋马镇可与特庸镇分别组成组合型城镇,扩大镇区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十六条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在较为均质的用地条件特征下,规划以合理引导人口、产业的相对集聚为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要战略,确定县域城镇空间结构模式为:

“一核、两轴、一带”。

“一核”指中心城市,包括由陈洋镇、省级经济开发区、射阳县城(合德镇)、射阳岛、海通镇(包括射阳港临港产业区)所组成的东西向带状组团结构城镇带和外围耦耕、兴桥、黄沙港三镇。

规划重点突出射阳中心城区(合德镇)的建设,构建一个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带动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和周边城镇共同发展的射阳大城区空间结构。

“两轴”分别为东西向的“道口——港口”发展轴线,南北向的机场路发展轴线。

东西向的“道口——港口”发展轴主要连接中心城市各组成部分,并联动道口经济和港口经济,促进射阳县域核心区的快速发展。

在南北向的机场路发展轴线上以临海、盘湾两个重点中心镇为主体,建设功能较为齐全,结构相对合理的,分布于县域南北两级的片区中心。

引导县域的主要产业、人口向轴线上的城镇集中,扩大城镇规模,强化城镇功能,增强轴线对整个县域的辐射影响力。

“一带”指滨海生态资源带,聚集了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河口湿地、沿海滩涂、港口等各类资源。

滨海地区是生态较为敏感的地带,同时也是射阳有内陆城市向沿海开放城市迈进的主要战略空间。

规划滨海生态资源带的建设,应突出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段开发、有效利用。

南部地区应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坚持保护为主,适当、适量的建设科研、观光等项目。

中部地区应结合港口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战略空间。

北部地区则应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

第一十七条城镇建设标准

1、城镇建设用地

规划近期(2015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7500hm²,人均建设用地130m²/人;中期(202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为8200hm²,人均建设用地126m²/人;远期(203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为8600hm²,人均建设用地120m²/人。

2、村庄建设用地

人均建设用地:

规划近期(2015年)为110m²/人;中期(2020年)为102m²/人;远期(2030年)为90m²/人。

居住模式:

全面推行联体、公寓房屋形式,多层公寓房的比例应占总户数的20%以上,联体式住宅应占总户数的80%左右。

积极推动农村用地的流转,和宅基地复耕。

村庄建设用地:

规划近期(2015年)为4600m²;中期(2020年)为3800km²;远期(2030年)为2800hm²。

第一十八条重点城镇建设引导

1、临海镇

(1)发展定位:

以商贸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县域北部经济区增长极。

(2)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5.3万人,用地规模660hm²,人均用地125m²;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6.5万人,用地规模780hm²,人均用地119m²。

(3)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临海镇区在现状基础上以向南发展为主,合理布局、紧凑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准备,带动北部区域的整体发展。

原则上城镇建设不得跨越主要交通干线(S226),并严格遵守规划中关于“空间管制措施”和“用地增长边界”所确定的内容。

2、盘湾镇

(1)发展定位:

以工贸为主导,特色纺织业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县域南部经济区增长极。

(2)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2.5万人,用地规模315hm²,人均用地125m²;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3.5万人,用地规模420hm²,人均用地118m²。

(3)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盘湾镇区在现状基础上将原公路北移,城镇以向西发展为主,各类功能空间尽可能紧凑布局,成为带动县域南部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镇建设不得跨越沿海高速公路,并严格遵守规划中关于“空间管制措施”和“用地增长边界”所确定的内容。

射阳县域乡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表

城(集)镇等级

数量(个)

名称

所含

区域

城镇规模(万人)

主要职能/产业

近期

远期

中心城区

1

中心城区

合德镇

32.0

41.5

射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业中心,商贸物流,江苏省沿海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中心镇

2

北部副中心

临海镇

5.3

6.55

商贸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县域北部经济区增长极。

南部副中心

盘湾镇

2.5

3.55

工贸为主导,特色纺织业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县域南部经济区增长极。

一般镇

15

中心城区

周边镇

陈洋镇

1.2

1.55

发展道口经济,以交通商贸为主导,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培植花卉、水产、果蔬、畜禽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耦耕镇

1.2

1.55

商贸、旅游为主导,突出羊肉品牌,积极发展农家乐、市民农园等功能;做活木材市场,做大做强做优蔬菜、棉花、禽蛋产业。

海通镇

1.9

3.25

旅游、商贸为主导,大力提升旅游业等三产发展水平;大力培植电子汽配等产业;打造十里绿色长廊、银色长廊;形成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型城镇。

临港产业区,发展海洋经济,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重点实施石油化工、天然纤维加工等产业。

黄沙港镇

2.5

2.75

发展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渔业经济区,以及海洋精细化工、造纸等产业。

兴桥镇

0.8

1.15

工贸为主导,打造服装、茧丝绸、机械等产业集群;建设梨果、甜瓜、南美白对虾等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

外围镇

特庸镇

1.0

1.15

以交通商贸为主,培育建材、丝绸、机械、纺织产业;打造全国优质桑苗基地和集散地。

新坍镇

2.4

2.5

坚持发展麻纺、电子、木业加工等产业;推进豆制品、家畜养殖、林木栽培等特色农业产业化。

阜余镇

0.9

1.1

做大做强棉花加工、稻米生产等优势产业;培植生猪饲养、食用菌栽培等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

四明镇

1.3

1.4

加快棉花种植、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化,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立足优势,打造链条产业。

千秋镇

1.9

2.05

扶植香料、麦芽、稻米加工冶炼等优势产业;推进棉花、稻米、大蒜、啤麦优势农业产业化,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

海河镇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