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39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C

【解析】:

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

通过观摩分析,新教师可以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

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2.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张无为而治,无条件地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

这种管理风格属于()。

A、专制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组织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纪律

【答案】:

B

【解析】:

无为而治的管理风格属于放任型。

3.教师备课时要做好三项工作,下列不属于这三项工作的是()。

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意外

D、备教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备课

【答案】:

C

【解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备教材)、了解学生(备学生)和设计教法(备教法)。

4.苏老师是初中一年级

(2)班的班主任,这一批刚入学的新生让他比较头疼,无论什么事情都得他亲自去管,同学们都非常依赖他。

这个时期的班级处于()阶段。

A、初建期

B、形成期

C、成熟期

D、完成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集体

【答案】:

A

【解析】:

初建期是指在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相认,每个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里上课或者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

同学们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状态,大家对班主任依赖性比较强,班集体的工作主要依靠班主任指挥。

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5.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③调节策略。

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题干中“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的策略调整了做题顺序。

属于调节策略。

6.在教育学史上,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的英国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是()。

A、发展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安置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主张让学生参与评价。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

8.通过设置选择题、填空题来测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是()。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式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单元测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

B

【解析】:

客观式测验是通过出一系列客观性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

选择题等属于客观性试题,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测定学生属于客观式测验。

9.张老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

就一定能提高班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表明张老师具有较好的()。

A、教学反思能力

B、教学应变能力

C、教学效能感

D、教学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成长心理

【答案】:

C

【解析】: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题干表述的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1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D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11.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教学的内涵

【答案】:

A

【解析】: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12.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A、杜威

B、皮亚杰

C、舒尔曼

D、谢夫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杜威提出了教育适应生活理论。

13.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

A、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

B、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C、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D

【解析】: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这一阶段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14.特级教师周老师的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教务会议上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管理模式,他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

这种管理模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级管理

【答案】:

B

【解析】:

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5.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属性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的活动,教育能提供服务和生产劳动能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6.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教学的内涵

【答案】:

A

【解析】: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智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若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就使教学走向唯智主义,背离全面发展的方向;并使智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就易忽视与脱离广阔的社会生活实际。

17.初中阶段开设的科学课,融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内容,该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18.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的第三个,在前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7岁到11岁。

19.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心理健康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

20.首次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西方思想家是()。

A、孔子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塞万提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2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照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察知觉的恒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2.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D

【解析】:

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

23.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

C

【解析】: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4.有的人善于言辞,有的人长于数理运算。

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连续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D

【解析】:

善于言辞和长于数理运算是能力类型的差异,这些都是人身心发展差异性的表现。

25.“山笑水笑人欢笑”体现的是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高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B

【解析】:

“山笑水笑人欢笑”指人长期保持着一种愉快的心境,这与心境的持久性是一致的,体现的是心境的情绪状态。

2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4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A

【解析】:

题干表现为在道德教育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27.王老师班上有两个学生,都有傲气,无视纪律,不服管教,任课老师每次都向王老师抱怨这两个学生怎么管都管不好,但王老师却看到了这两个学生的巨大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两个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问王老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D、导向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原则

【答案】:

A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题干中的两个学生虽然都有傲气、无视纪律和不服管教,但王老师却能看到他们两个相同之下的不同之处,找出针对他们两个的不同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8.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D

【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故选D。

29.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

这主要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B

【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可以由该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来判断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结合题干可知,学生把黑白两色字体进行区分。

把白色字体作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30.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D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无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3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D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所以突出班、课、时。

32.()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

A、课程实施

B、课程结构

C、课程管理

D、课程计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答案】:

B

【解析】: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

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3.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D

【解析】: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34.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4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解析】:

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3节>班级管理

【答案】:

A

【解析】: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36.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蓬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7.()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A

【解析】: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3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等,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D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互相补偿的特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首先存在于生理机能的不同方面。

在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39.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

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

妈妈给予的愉快刺激是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游戏,以此要求刘华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正是正强化的体现。

40.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