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63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RTF 页数:6 大小:4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灯乐都县首届“孺子牛园丁奖”教师李小军先进事迹一个扎根山区教育三十二年的老教师,一个无悔热血人生的共产党员,用她忠诚教育事业的痴心和坚韧不拔的信念,谱写出一篇篇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有过辛酸,有过泪水,有过欢歌,有过笑语,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她,就是乐都县新堡子中心学校教师李小军。

那一刻,她决定,自己要留下来1979年9月,年仅19岁的李小军高中毕业了,她是村里唯一回乡的高中生。

回家没几天,村干部就带着一大批学生和村民来找她,希望她到村小学当民办老师。

昔日的村小一一李家台小学地处引胜乡最偏僻的小山村,是典型的“三无”村庄:

无自来水、无电、无公路。

低矮潮湿的土房子加上几张简陋破旧的桌椅,就是学校的全部设施。

几个年轻老师分来了,又背着行李匆匆地走了。

村干部和家长们的殷切恳求,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使她在那一刻,决定留下来。

从此,开始了她三十二年的教师生涯,画出了她充满爱和真情的人生轨迹。

她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莎士比亚说过:

“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初登讲台,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她生怕自己教不好,重新拾起了放下的书包,拿出高中各学科的课本又认真的学习起来,还自学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教法。

那时的她,为自己拥有“一桶水”,忘我学习,真可谓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她不厌其烦地听别人的课,然后自己反复琢磨。

不会设计教案,她就收集一些老教师的备课本,学着他们的样儿备课,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费上一夜的功夫。

课堂成功了,自己的疲劳也就被欣喜所替代而瞬间消失了。

生命诚可贵,事业价更高。

乡亲们常说:

“李老师是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这话一点不假。

1998年,她既是班主任老师,又是科任老师,担任3年级的数学复式教学及全校的地理、自然等学科的教学。

备课、批改作业、做思想工作,她像一部机器,不停地运转着,天天如此。

超负荷的工作,使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无怨言,乐观的脸上始终蕴藏着温和而自信的微笑。

有一次她生病,医生建议打一周点滴,校长希望她病好了再回校,但她只打了两天针,病情稍有好转,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学校继续工作。

结果,因为身体还极度虚弱,加上操劳过度,她再次病倒了,被连夜送往了医院。

那一刻,学生哭了,老师哭了,校长哭了,闻讯而来的家长们也哭了。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每年她任教的三门主科,及格率、优秀率均为100%,科科超镇平均分,校名次为全乡第一,成为全乡老师中教育教学的“常胜将军”。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敢创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十四次荣获县校两级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热心的文艺大姐李小军老师多才多艺,一直担任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学校的文艺节目基本上她一人包了。

为了排练节目,她想方设法搜集有关舞蹈资料,向能舞者虚心请教,甚至自己花钱买或向别人租借光碟自学。

为了排练好一个节目,超负荷的运转累得她嗓子哑了,手脚肿了,走路一痛一拐,但她始终坚持着,这种不服输的坚毅换回的是一次次演出成功的喜悦。

“六一”文艺展演中经她指导的学生节目总是获奖,赢得全体师生和群众的阵阵掌声。

文艺上的特长,加上她的热心肠,村上请她当村文艺指导员,大家亲切的称她为“热心的文艺大姐”。

春节、“三八”村上排练节目,她是不可缺少的编剧兼导演。

她总是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村上的新鲜事儿编成节目,既有宣传性,又贴近农民,村民们都爱看爱听。

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雪花飞舞的灯光下,总是有村民围着圈看她们排练和演出,时不时的发出一阵阵欢笑声,那时候的她是多么快乐和自豪呀!

她还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利用排演节目,她有意安排那些婆媳不和、邻里关系不融洽的妇女在同一出节目里,寓教于乐,化干戈为玉帛。

和谐氛围浓了,村文化的名声大了,2009年镇妇联还专门邀请县妇联的领导到她村参加了庆祝活动。

无微不至,用爱心浇灌成长之树高尔基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李老师深知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灯有多重要,只有用爱心浇灌成长之树,这些小树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2009年9月,由于学校布局调整,李老师被调到中心学校,成为一名生活管理老师。

岗位变了,不变的是对孩子们的爱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责任心。

学校261名女生寄宿在22间宿舍里,有81张高低床。

她们最小的是幼儿班的幼儿,年龄不足6岁;最大的是九年级学生,也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而李老师是唯一一名专职生活老师。

每天,她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她一人负责。

幼儿班的孩子刚住校时经常哭鼻子,这时她充当的是妈妈的角色,经常帮她们穿衣,洗脸、洗脚、梳头。

有一名叫仓措毛的孩子,因为幼儿班时经常哭泣,说是想妈妈了,李老师就搂她睡觉,一搂就是几年。

现在这孩子已经二年级了,但晚上还是和她睡同一被窝,总是亲切的喊她“妈妈”,让她内心无比温暖。

时间久了,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也愿意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个甜美的梦。

五年级的学生宋娟,继母不想让她读书,上学时不给她带馍,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天冷时经常穿着单薄的衣服,时常张望着其他吃东西的孩子,嘴里干咽着口水,脸色不只是苍白,更时常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绿色。

看到这些,李老师眼中流泪,心中泣血:

何人没有爹娘,何人没有孩子?

于是她反复到她家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政策和亲情婉言相劝,最终使其继母极不情愿却又无语的让宋娟重返校园,完成剩余的学业。

八年级二班学生李欣梅,由于父亲身体残疾,无法外出打工,家境窘迫。

看到她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李老师心里有如针扎,她给她买棉衣棉鞋,还发动身边的朋友和教师为她捐款捐物。

尽管捐的钱不多,但整个冬天欣梅的心里温暖如春。

由于年龄跨度大,住宿人数多,每天晚上就寝后每隔两小时她就要仔细巡视每个宿舍,看哪个学生把被子蹬了,她轻轻地替她盖好;发现有学生的枕头落了,她悄悄放回去给她垫好;哪里传来咳嗽声,她就悄悄喊她起来量体温、吃药。

每年新入住的学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尿床的,她在检查中一经发现,每晚都会准时去喊她们上厕所。

被褥湿了,她给她们洗,衣褥弄脏了,她及时给她们换。

工作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想到一批批毕业生发来的祝福短信,闲暇时回来看她的温暖眼神,听着她们关切的话语,她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丈夫教学生叠被子学校校长郭国忠说,当初学生不会叠被子,李老师就把自己当过兵的丈夫叫来,让他按部队的标准手把手教会几名大点的学生叠被,然后让这几名学生再教给各宿舍舍长,最后让舍长交给宿舍其他同学。

走进女生宿舍,你会眼睛一亮,床罩、被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所有东西井然有序,实现了她所要求的“六个一条线标准:

摆放毛巾统一挂搭在床框上面一条线,被子折叠成豆腐方块放在床铺里面一条线,生活箱统一放在床下面一条线,脸盆放在床铺下面一条线,暖瓶统一放在门口地上一条线,刷牙用具全部摆放在脸盆里一条线。

为了营造家的氛围,李老师自己动手剪贴了不少的风景画挂在室内外,上面写上宿舍学生的姓名。

她还装裱了各宿舍舍长放大的“明星照”,给宿舍增添了不少色彩,成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她管理的宿舍干净、卫生、文明如家园,迎来了时任海东地委书记王小青和县领导莫玉玲一行人的参观考察,王小青看到布置一新的住宿楼感慨地说:

“这样的宿舍管理,这样的公寓之花模式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宿舍管理的大胆尝试”。

2012年4月全县的住宿生管理现场会在她校召开,这也是对她住宿生管理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的心是失重的天平李老师爱学生,也爱孩子;爱事业,也爱家庭。

多年来,她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几乎跟自己可爱的学生们朝夕相处。

因为她长期在学校,没时间照顾子女,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导致她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不佳,最后连高中都没毕业,又失去了几次招工的机会,只好在家务农。

大女儿只上了初中,没有工作,一直在西宁打工。

只有小女儿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在外地打了一年工,现在是一名特岗老师,还没有转正。

自己年迈的公婆和长期生病在家的丈夫无人照顾,幼小的孙儿无人照料。

她县城的家离学校才14公里,但为了学生,她从周日晚上到下周五一直住在学校,只有周六回家看望家人。

李老师曾经说过,在家庭中,她是个失败者,她觉得对不起家人,尤其对不起儿女。

的确,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的心是失重的天平。

时光如飞,不知不觉在教育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了三十二年。

多年的乡村教书生涯,她始终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灯,用爱筑起心中的圣坛。

她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俯首甘做一只默默无闻的孺子牛,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更眷恋山区的孩子们。

她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一一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将无怨无悔地继续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

教育局熊永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