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RTF , 页数:6 ,大小:43.29KB ,
资源ID:8163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1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孺子牛”教育先进事迹材料.rtf

1、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灯乐都县首届“孺子牛园丁奖”教师李小军先进事迹一个扎根山区教育三十二年的老教师,一个无悔热血人生的共产 党员,用她忠诚教育事业的痴心和坚韧不拔的信念,谱写出一篇篇催 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 上,她风尘仆仆,一路走来,有过辛酸,有过泪水,有过欢歌,有过 笑语,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她,就是乐都县新堡子中心学校教师李小军。那一刻,她决定,自己要留下来1979年9月,年仅19岁的李小军高中毕业了,她是村里唯一回 乡的高中生。回家没几天,村干部就带着一大批学生和村民来找她,希望她到村小学当民办老师。昔日的村小一一李家台小学地处引胜乡 最偏僻的小山村

2、,是典型的“三无”村庄:无自来水、无电、无公路。低矮潮湿的土房子加上几张简陋破旧的桌椅,就是学校的全部设施。几个年轻老师分来了,又背着行李匆匆地走了。村干部和家长们的殷 切恳求,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使她在那一刻,决定留下来。从此,开 始了她三十二年的教师生涯,画出了她充满爱和真情的人生轨迹。她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莎士比亚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 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初登讲台,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她生怕 自己教不好,重新拾起了放下的书包,拿出高中各学科的课本又认真 的学习起来,还自学了小学语文和数学教材教法。那时的她,为自己 拥有“一桶水”,忘我学习,真可谓如饥似渴,

3、废寝忘食。一切都得从 零开始。她不厌其烦地听别人的课,然后自己反复琢磨。不会设计教 案,她就收集一些老教师的备课本,学着他们的样儿备课,有时为了 备好一节课,费上一夜的功夫。课堂成功了,自己的疲劳也就被欣喜 所替代而瞬间消失了。生命诚可贵,事业价更高。乡亲们常说:“李老师是把工作看得 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这话一点不假。1998年,她既是班主任老师,又是科任老师,担任3年级的数学复式教学及全校的地理、自然等 学科的教学。备课、批改作业、做思想工作,她像一部机器,不停地 运转着,天天如此。超负荷的工作,使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无怨言,乐观的脸上始终蕴藏着温和而自信的微笑。有一次她生病,医生建议 打一

4、周点滴,校长希望她病好了再回校,但她只打了两天针,病情稍 有好转,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学校继续工作。结果,因为身体还极 度虚弱,加上操劳过度,她再次病倒了,被连夜送往了医院。那一刻,学生哭了,老师哭了,校长哭了,闻讯而来的家长们也哭了。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每年她任教的三门主科,及格率、优秀率均为100%,科科超镇平均分,校名次为全乡第一,成为全乡老 师中教育教学的“常胜将军”。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敢创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十四次荣获县校两级优秀辅导员、优秀教 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热心的文艺大姐李小军老师多才多艺,一直担任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学校的文 艺节目基本上她一人包了。

5、为了排练节目,她想方设法搜集有关舞蹈 资料,向能舞者虚心请教,甚至自己花钱买或向别人租借光碟自学。为了排练好一个节目,超负荷的运转累得她嗓子哑了,手脚肿了,走 路一痛一拐,但她始终坚持着,这种不服输的坚毅换回的是一次次演 出成功的喜悦。“六一”文艺展演中经她指导的学生节目总是获奖,赢 得全体师生和群众的阵阵掌声。文艺上的特长,加上她的热心肠,村上请她当村文艺指导员,大 家亲切的称她为“热心的文艺大姐”。春节、“三八”村上排练节目,她是不可缺少的编剧兼导演。她总是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村上的 新鲜事儿编成节目,既有宣传性,又贴近农民,村民们都爱看爱听。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雪花飞舞的灯光下,总是有

6、村民围着圈看她们 排练和演出,时不时的发出一阵阵欢笑声,那时候的她是多么快乐和 自豪呀!她还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利用排演节目,她有意安排那些 婆媳不和、邻里关系不融洽的妇女在同一出节目里,寓教于乐,化干 戈为玉帛。和谐氛围浓了,村文化的名声大了,2009年镇妇联还专门 邀请县妇联的领导到她村参加了庆祝活动。无微不至,用爱心浇灌成长之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 以教育孩子,李老师深知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灯有多重要,只有用爱心 浇灌成长之树,这些小树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2009年9月,由于学校布局调整,李老师被调到中心学校,成为 一名生活管理老师。岗位变了,不变的是对

7、孩子们的爱和对工作极端 负责的责任心。学校261名女生寄宿在22间宿舍里,有81张高低床。她们最小的是幼儿班的幼儿,年龄不足6岁;最大的是九年级学生,也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而李老师是唯一一名专职生活老师。每天,她 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她一人负责。幼儿班的孩子刚住校时经常哭鼻子,这时她充当的是妈妈的角色,经常帮她们穿衣,洗脸、洗脚、梳头。有一名叫仓措毛的孩子,因为幼儿班时经常哭泣,说是想妈妈了,李 老师就搂她睡觉,一搂就是几年。现在这孩子已经二年级了,但晚上 还是和她睡同一被窝,总是亲切的喊她“妈妈”,让她内心无比温暖。时间久了,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也愿意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给 孩子们一个甜美的梦

8、。五年级的学生宋娟,继母不想让她读书,上学时不给她带馍,经 常吃不饱穿不暖,天冷时经常穿着单薄的衣服,时常张望着其他吃东 西的孩子,嘴里干咽着口水,脸色不只是苍白,更时常呈现出营养不 良的菜绿色。看到这些,李老师眼中流泪,心中泣血:何人没有爹娘,何人没有孩子?于是她反复到她家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 政策和亲情婉言相劝,最终使其继母极不情愿却又无语的让宋娟重返 校园,完成剩余的学业。八年级二班学生李欣梅,由于父亲身体残疾,无法外出打工,家境窘迫。看到她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李老师 心里有如针扎,她给她买棉衣棉鞋,还发动身边的朋友和教师为她捐 款捐物。尽管捐的钱不多,但整个冬天欣梅的心里

9、温暖如春。由于年龄跨度大,住宿人数多,每天晚上就寝后每隔两小时她就 要仔细巡视每个宿舍,看哪个学生把被子蹬了,她轻轻地替她盖好;发现有学生的枕头落了,她悄悄放回去给她垫好;哪里传来咳嗽声,她就悄悄喊她起来量体温、吃药。每年新入住的学生中或多或少都有 几个尿床的,她在检查中一经发现,每晚都会准时去喊她们上厕所。被褥湿了,她给她们洗,衣褥弄脏了,她及时给她们换。工作虽然辛 苦,但每每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想到一批批毕业生发来的祝福短信,闲暇时回来看她的温暖眼神,听着她们关切的话语,她觉得这些付出 都是值得的。让丈夫教学生叠被子学校校长郭国忠说,当初学生不会叠被子,李老师就把自己当过 兵的丈夫叫来,让

10、他按部队的标准手把手教会几名大点的学生叠被,然后让这几名学生再教给各宿舍舍长,最后让舍长交给宿舍其他同学。走进女生宿舍,你会眼睛一亮,床罩、被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所 有东西井然有序,实现了她所要求的“六个一条线标准:摆放毛巾 统一挂搭在床框上面一条线,被子折叠成豆腐方块放在床铺里面一条 线,生活箱统一放在床下面一条线,脸盆放在床铺下面一条线,暖瓶 统一放在门口地上一条线,刷牙用具全部摆放在脸盆里一条线。为了营造家的氛围,李老师自己动手剪贴了不少的风景画挂在室 内外,上面写上宿舍学生的姓名。她还装裱了各宿舍舍长放大的“明 星照”,给宿舍增添了不少色彩,成了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靓丽的一 道风景线

11、。她管理的宿舍干净、卫生、文明如家园,迎来了时任海东 地委书记王小青和县领导莫玉玲一行人的参观考察,王小青看到布置 一新的住宿楼感慨地说:“这样的宿舍管理,这样的公寓之花模式 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宿舍管理的大胆尝试”。2012 年4月全县的住宿生管理现场会在她校召开,这也是对她住宿生管理 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的心是失重的天平李老师爱学生,也爱孩子;爱事业,也爱家庭。多年来,她无私奉 献,埋头苦干,几乎跟自己可爱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因为她长期在学 校,没时间照顾子女,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导致她的儿子从 小学习成绩不佳,最后连高中都没毕业,又失去了几次招工的机

12、会,只好在家务农。大女儿只上了初中,没有工作,一直在西宁打工。只 有小女儿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在外地打了一年工,现在是一名特 岗老师,还没有转正。自己年迈的公婆和长期生病在家的丈夫无人照 顾,幼小的孙儿无人照料。她县城的家离学校才14公里,但为了学生,她从周日晚上到下周五一直住在学校,只有周六回家看望家人。李老 师曾经说过,在家庭中,她是个失败者,她觉得对不起家人,尤其对 不起儿女。的确,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她的心是失重的天平。时光如飞,不知不觉在教育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李老师几 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了三十二年。多年的乡村教书生涯,她始终用 爱点燃学生的心灯,用爱筑起心中的圣坛。她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 腔爱,俯首甘做一只默默无闻的孺子牛,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更眷恋 山区的孩子们。她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一一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 的事业,也将无怨无悔地继续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 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作者:教育局熊永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