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5123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docx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

《计算机集散控制》

实验报告

艳妮

学号:

0945533101

班级:

09电气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科技大学家港校区

2012年11月

 

前言

集散控制系统(DCS,Total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以多个微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的调节、监视管理的控制技术。

DSC也叫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本课程实验主要从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和基本操作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集散控制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实验是从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和掌握集散控制JX—300X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

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

实验1:

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实验2:

(设计性实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

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实验3:

(设计性实验)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

学习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实验4(设计性实验):

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进一步加深对集散控制系统的了解;了解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等。

 

实验一:

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

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

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容:

硬件简介:

1、JX-300X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JX-300X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

通讯网分为三层:

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II)和控制站部I/O控制总线(SBUS)。

2、控制站卡件

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通讯等功能。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如表1.1所示:

表1.1控制站卡件一览表

硬件选型:

1、根据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

2、根据I/O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

3、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它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

4、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ScnetII网络组件地址设置:

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如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

表1.2系统约定的参数

类别

地址围

备注

网络码

IP地址

控制站地址

128.128.1

2~31

每个控制站包括两快互为冗余主控制卡。

两个冗余主控制卡享用不同的IP地址,两个网络码

128.128.2

2~31

操作站地址

128.128.1

129~160

每个操作站包括两快互为冗余的网卡。

两两块网卡享用不同的IP地址,但应设置不同的网络码

128.128.2

129~160

网络码128.128.1和128.128.2代表两个互为冗余的网络。

在控制站表现为两个互为冗余的通讯口,上为128.128.1,下为128.128.2。

在操作站表现为两块网卡,每块网卡所代表的网络号由IP地址设置决定。

三、实验结果:

控制站、操作站设置:

I/O卡件设置:

四、思考题:

1、硬件选型时,I/O卡件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根据《测点清单》中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考虑是否进行冗余设置。

通过上面的分析,实现测点清单的所有信号的采集与控制需要的I/O卡件为:

SP313卡件1块,SP314卡件2块,SP316卡件1块,SP322卡件1块,SP362卡件1块,SP363卡件1块,共计7块卡件。

以上统计数据中,如果考虑到将来的系统扩展及备品备件等要求,各种卡件还需做相应的增加。

 

实验二:

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

2、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

3、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容:

参考实验四加热炉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备、系统所需采集的信号、控制方案、操作时需显示的数据和如何操作等完成系统组态。

三、实验步骤:

对于一个项目的组态设计,主要是指利用JX-300XDCS系统组态软件包,在工程师站上完成的设计、配置工作,组态设计基本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整理硬件及I/O信息,测点分配表如表2.1

 

测点分配图

序号

卡件型号

卡件通道

00

01

02

03

00

SP316

TI-101

备用

备用

备用

02

SP314

TI-106

TI-107

TI-108

TI-111

04

SP314

TI-102

TI-103

TI-104

备用

06

SP313

PI-102

LI-101

FI-001

FI-104

08

SP322

PV-102

FV-104

LV-1011

LV-1012

10

SP363

KI-301

备用

备用

备用

12

SP362

KO-302

备用

备用

备用

表2.1测点分配图

2、建立组态文件

电脑开机,开码为:

supcondcs。

进入系统后,双击桌面JX-300X组态图标,新建文件名“加热炉”,指定保存路径,点击保存。

新建组态文件时,系统会生成(文件名).sck的组态文件,同时,在同一目录下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和组态文件同名的文件夹。

该文件夹下包含着一些小文件夹:

control:

存放图形化组态文件;flow:

存放流程图文件;lang:

存放SCX语言文件;report:

存放报表文件;run:

存放运行文件;temp:

存放临时文件。

3、主机设置

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主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主机。

这时对话框中出现“主控卡”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主控卡设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控制站。

接下来填写相应控制站的参数。

IP地址:

JX—300X系统主控卡在ScnetII网络中的地址,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

点击“操作站”标签,可对操作站进行配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操作站。

填写相应操作站的参数。

4、控制站I/O组态

主机设置完成后,可进行控制站I/O组态:

包括数发卡、I/O卡、信号点设置。

点击工具栏I/O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发卡。

这时对话框中出现“数据转发卡”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数发卡设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数发卡。

接下来填写相应的参数。

完成数发卡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点击“I/O卡件”标签,可对I/O卡件进行组态,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I/O卡件。

填写相应I/O卡件的参数。

地址设置参考机笼卡件布置表,如表2.2。

I/O卡件全部设置完毕后点击退出按钮。

点击“I/O点”标签,可对I/O信号点进行组态,通过下拉菜单选择I/O卡件设置中的任意I/O卡件下地某信号点进行设置。

参考测点分配图设置。

当I/O信号点全部设置完毕后点击退出按钮,至此,I/O组态全部完成。

表2.21#机笼卡件布置图

1

2

3

4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冗余

S

P

2

4

3

S

P

2

4

3

S

P

2

3

3

S

P

2

3

3

S

P

3

1

3

S

P

3

1

3

S

P

3

1

3

S

P

3

1

3

S

P

3

1

4

S

P

3

1

4

S

P

3

1

4

S

P

0

0

0

S

P

3

1

6

S

P

3

1

6

S

P

3

2

2

S

P

3

2

2

S

P

0

0

0

S

P

0

0

0

S

P

3

6

2

S

P

3

6

3

5、控制方案组态

本实验的控制要求中,回路控制的前两个要求都是标准常规回路。

加热炉烟气压力PI-102与PV-102构成一个单回路PIC-102,参见图2.1。

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TI-101控制是一个串级控制其中副回路是流量控制,流量测量信号为FI-104,输给调节阀的信号是FV-104,回路号为FIC-104,主回路是温度控制,温度测量位号为TI-101,回路号为TIC-101。

图2.1PI-102与PV-102构成单回路

点击工具栏常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控制方案。

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控制方案。

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案。

完成控制方案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6、操作站组态

点击工具栏操作小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操作小组。

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操作小组。

填写相应的参数。

完成操作小组参数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趋势画面组态:

点击工具栏趋势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趋势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趋势画面。

设置画面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趋势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分组画面组态:

点击工具栏分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分组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分组画面。

设置画面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分组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一览画面组态:

点击工具栏一览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一览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一览画面。

设置画面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一览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总貌画面组态:

点击工具栏总貌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总貌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总貌画面。

设置画面容(?

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总貌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提示:

组态顺序必须是:

先操作小组,后操作画面。

四、实验结果:

I/O卡件设置:

I/O卡件[2]的I/O点设置:

I/O卡件[8]的I/O点设置:

五、思考题:

1、I/O卡件的组态和I/O卡件的硬件排布有何联系?

答:

在系统中I/O卡件的地址围在00--15之间,I/O卡件的组态地址应与它在控制站机笼中的排列编号相匹配,并要求遵循冗余规则。

 

实验三:

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

2、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

3、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二、实验容:

1、绘制一幅工艺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图3.1加热炉流程图

2、制作一能自动生成的班报表,如表3.1所示:

表3.1班报表

三、实验步骤

1、建立流程图文件:

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流程图按钮,即可进入系统流程图登录窗口。

利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指定流程图画面的当前页在哪个操作小组中显示。

接下来在画面中点击增加按钮,在该小组中增加一条流程图连接信息,填写相关参数即可。

点击“编辑”按钮,将启动流程图制作软件。

2、绘制流程图:

对于流程图制作软件,出现在画面上的图形元素可粗略分为两类:

静态图形元素——直线、弧线、各种矩形、圆、多边形等各种工业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标注的字符等。

动态图形元素——主要是指流程图画面上出现的动态数据、动态棒形图、动态开关、命令按纽等。

图形元素的绘制主要通过软件界面上左侧的绘制工具栏上的功能按钮来实现。

绘图步骤:

①确定主体设备的位置。

②根据图纸添加管线。

③添加相关的仪表和设备。

④添加动态数据。

⑤填写设备和管线标注。

流程图制作完毕后应保存,点击保存按钮。

3、建立报表文件:

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报表按钮,即可进入系统报表登录窗口。

利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指定报表画面的当前页在哪个操作小组中显示。

接下来在画面中点击增加按钮,在该小组中增加一条报表连接信息,填写相关参数即可。

点击“编辑”按钮,将启动报表制作软件。

4、报表制作:

报表制作步骤:

①确定报表所需的行列数。

②制作表头。

③报表格式设定。

④时间对象的组态和填充。

⑤位号的组态和填充。

⑥报表事件组态。

⑦报表输出设置。

请注意,对任何一个单元栏目进行设置以后,都需要按“回车”键对刚才的操作进行确认。

四、实验结果:

流程图:

报表:

五、思考题:

1、用户添加了一页新流程图,并进行了精心绘制,但进入监控画面中却无法找到该页流程图,为什么?

答:

有可能是流程图存放的路径不正确,图形元素绘制完毕后,应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在Flow文件夹下;也有可能是流程图登陆对话框中,相应的流程图文件没有正确的连接。

2、为什么对流程图进行了修改,在监控画面中却没有体现?

答:

有可能是修改时没有进行重新编译,或者没有重新启动监控软件。

3、绘制流程图中,动态数据在监控画面中无法显示,监控时点击该数据框也无法弹出相应的模拟仪表,为什么?

答:

可能是流程图制作软件过程中该动态数据框没有被组合。

实验四:

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集散控制系统的了解。

2、熟悉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

3、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

二、实验容:

设计一个加热炉控制系统,加热炉是化工生产工艺中的一种常见设备。

对于加热炉,工艺介质受热升温或同时进行气化,其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后一工序的操作工况和产品质量。

当炉子温度过高时,会使物料在加热炉里分解,甚至造成结焦而产生事故,因此,一般加热炉的出口温度都需严加控制。

现有一套加热炉装置,原料油经原料油加热炉(设备号T101)加热后去1反,中间反应物经中间反应物加热炉(设备号T102)去2反。

如图4.1所示。

图4.1加热炉流程图

设备详细I/O资料如下表4.1:

表4.1:

三、设计要求:

1、回路控制

▲加热炉烟气压力PI-102需要进行控制,如图4.2所示。

图4.2PI-102与PV-102构成单回路

这里,PI-102与PV-102构成了一个单回路,回路号为PIC-102。

▲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TI-101需要进行控制,由于加热炉具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和纯滞后时间,单回路控制效果不理想。

在操作过程中,燃料气流量波动是温度的主要干扰因素。

因此,采用加热炉出口温度对燃料气流量的串级控制。

这样的控制可以在燃料气流量发生的变化尚未影响到加热炉出口温度之前,通过环的控制作用先行调节,快速减少甚至消除燃料气流量的干扰,从而改善控制质量。

控制回路如图4.3所示:

图4.3TI-101的串级控制

其中副回路(环)是流量控制,流量测量信号为FI-104,输给调节阀的信号是FV-104,回路号为FIC-104。

主回路(外环)是温度控制,温度测量位号为TI-101,回路号为TIC-101。

2、控制画面

根据工艺要求,绘制流程图,并合理设计操作画面,方便操作使用。

参考图4.1

3、报表记录

制作班报表,记录PI-102,TI-101,TI-102,TI-106四组数据:

要求每一小时记录一次,每天8:

00,16:

00,0:

00打印。

参考表3.1

围绕着所提的项目要求,接下来就按照作业流程进行项目设计。

作业流程图:

前期设计——硬件选型——组态设计——设备安装——下载调试——投运

4、实验结果:

根据测点清单选配合适的卡件,列表给出测点分配情况,卡件未用的通道设置为备用,完成控制站硬件的组态。

 

测点分配图

序号

卡件型号

卡件通道

00

01

02

03

00

SP316

TI-101

备用

备用

备用

02

SP314

TI-106

TI-107

TI-108

TI-111

04

SP314

TI-102

TI-103

TI-104

备用

06

SP313

PI-102

LI-101

FI-001

FI-104

08

SP322

PV-102

FV-104

LV-1011

LV-1012

10

SP363

KI-301

备用

备用

备用

12

SP362

KO-302

备用

备用

备用

1、回路控制

在设置数据转发卡、I/O卡件、I/O信号点及信号特性后,设计回路如下:

2、控制画面

在流程图上显示各测点数据和阀门

3、报表记录

4、总貌画面设置:

5、趋势画面设置:

6、分组画面设置:

7、一览画面设置:

8、仿真运行

打开监控系统,并在仿真运行选项前打钩,同时选择特权权限,最后点击确定:

五、思考题:

1、组态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整理硬件和I/O信息,分配测点;②建立组态文件;③主机设置;④控制站I/O组态;⑤控制方案组态;⑥操作站组态;⑦编译、修正

2、硬件的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

①根据《测点清单》中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②根据I/O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③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他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④在有防爆要求的场合,需要考虑选配合适的安全栅;⑤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3、控制站组态的顺序是怎样的?

操作小组的组态、标准操作画面的制作(趋势画面、分组画面、一览画面、总貌画面)、流程图绘制、报表制作

4、操作站的组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容?

①操作小组组态;②标准操作画面(趋势画面、分组画面、一览画面、总貌画面)的制作;③流程图绘制;④报表制作;⑤自定义键组态;

六、实验心得与体会: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卡件型号的选择:

根据要设置的数据量选择,实际中还要考虑卡件的价格和成本;2、在绘制流程图时:

设置在一个表框里显示回路的所有数据,要加上对应的后缀类型,如;sv、pv、mv;3、设置报表时:

注意事件时间、周期的定义,设置时间和位号引用时注意是一行一行的设置。

心得体会:

DCS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现场前端分散控制相统一的新型控制技术。

它的出现是工业控制的一个里程碑。

工业过程控制的发展逐步从单机监控、直接数字控制发展到集散控制,也必将由集散控制进展到拥有更广阔应用前景的计算机集成制造,近几年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技术的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本课程实验是从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和掌握集散控制JX—300X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

通过实验,我认识到了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了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I/O点数;掌握了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了解了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掌握了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掌握了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学习了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掌握了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掌握了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掌握了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具体过程;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