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5049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中语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docx

《初中语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知识.docx

初中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知识

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对偶、排比(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反复(间隔反复、连续反复)、拟人、设问、反问。

借代、对比、反语、引用、通感、互文、比兴……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写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3、表现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衬托(正衬、反衬)、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悬念、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呼应、过渡(承上启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寓理、借物寓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语句或段落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侧重记叙类、小说类、散文类

标题:

(1)明确写作对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点明揭示中心;(4)明确文章线索;(5)激发阅读兴趣;(6)奠定感情基调;(7)新颖,能吸引读者;(8)作者感情的出发点;(9)把握象征意义;(10)语义双关;(11)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开头:

(1)开篇点题;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3)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4)为下文作铺垫、打伏笔;(5)明确文章线索;(6)奠定感情基调。

(7)渲染气氛。

中间:

(1)为下文作铺垫;

(2)承上启下(过渡);(3)开启下文;(4)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烘托的作用。

结尾:

(1)呼应开头;

(2)照应前文;(3)总结全文;(4)点题;(5)点明中心;(6)深化主题;(7)意犹未尽,。

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典型例子: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比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动静结合、侧面烘托)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动静结合)

5、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比喻、排比、以动衬静)

6、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以声衬静)

7、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类比、衬托)

8、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比兴)

9、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互文)

10、延河滚滚喊“前进”!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借代)

1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反语)

1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借景抒情)

13、《枣核》两设悬念,《阿里山纪行》开头点明线索、奠定感情基调,《爱莲说》托物言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

1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借物喻人)

16、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点面结合)

17、《海燕》《白杨礼赞》是象征;《石榴》《陋室铭》是托物言志;《马说》是借物寓意;《紫藤萝瀑布》是以小见大、借物寓理……

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表达方式:

以说明为主,可兼用议论、抒情。

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也有科学小品(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二、说明文三要素

1、说明对象及特征:

有总对象、分对象,有总特征、分特征。

2、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有的有时间词为标志,有的是事物发展的先后,由古到今。

(2)空间顺序:

方位,游览者的行踪,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等。

(3)逻辑顺序:

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等。

(4)程序顺序:

《活板》以活板制作和印刷的工作程序。

3、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诠释、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三、说明方式:

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

1、生动说明

(1)引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各种修辞手法;

(3)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平实说明:

(1)除引用、举例子、打比方外的说明方法;

(2)科学术语。

四、说明的语言:

准确。

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一、议论文概念:

议论文是阐述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观点、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必须摆明理由和根据。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1)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中心论点:

主要见解或主张;分论点:

从属于中心论点,有时是中心论点的分解,相互关系是并列的,有时是层层递进地表现中心论点的。

(3)中心论点有的开头提出,有的用具体材料逐渐引出,有的文末归纳得出。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1)事实论据:

具体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2)理论论据(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歇后语,社会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摆事实(举例论证、例证),讲道理(道理论证、分析论证)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可先摆事实后讲道理,可先讲道理后摆事实,也可交错使用。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引申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等。

三、论证方式:

1、立论: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2、驳论:

批驳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四、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1、一般形式: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一般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可以兼用记叙,但记叙要求高度概括。

六、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

记叙文的一般常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的中心思想的文章。

以记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记叙要具体详细。

分为记叙为主、记人为主两种。

二、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顺序: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3、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有时还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叙原先

的事情。

四、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往往用一根线索贯穿全文。

以人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线索。

散文的一般常识

一、概念:

1、古代散文:

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2、现代散文:

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三、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形散:

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2、神不散:

表达的中心明确而集中。

四、线索:

以人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小说的一般常识

一、概念: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

2、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序幕、结尾有尾声。

3、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分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戏剧

一、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二、分类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

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

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

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

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三、剧本

1、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2、作用是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特点:

(1)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2)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3)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通俗自然,简炼明确,响亮动听。

动作必须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4)有舞台说明。

位置——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对话中间。

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

典型病句

1、用词不当。

如:

即使他非常用心,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好。

又如:

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

2、文白夹杂。

如:

我年纪小,尚不省人事,故住在外婆家里。

3、成分残缺。

如:

通过讨论,让我明确了认识。

又如:

他是一个中等身材。

4、搭配不当。

如:

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5、重复啰嗦。

如:

考前我们要准备好笔、尺、橡皮和必用文具。

6、语序不当。

如:

中学生如果能理解和阅读各类名著,那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又如:

学生会干部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同学关于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

7、前后矛盾。

如:

郑峰今天没来上课,同学们断定她大概生病。

8、句式杂糅。

如:

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撕破了。

又如:

我昨天参观了这个画展是很有特色的。

9、不合事理。

如:

我们有些错误是要改正的。

10、产生歧义。

如:

校门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11、前后不一致。

如: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又如: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修改下列病句

1、镇政府认真处理了水厂乱提价的工作。

2、飘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3、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4、我们听到了歌声和笑容。

5、我校的每位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科学家。

6、他那天没来上学,所以对这件事一窍不通。

7、值班同学把教室打扫得漂漂亮亮。

8、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去看“黄梅戏”了。

9、我夺得了第八届我校运动会长跑冠军。

10、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11、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12、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左右。

13、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14、近来,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15、我们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16、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的重视。

17、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18、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19、列车驶过大桥时,我从车窗向外看,就能看到正在桥头日夜站岗的战士。

20、昨天我市体育健儿凯旋胜利归来。

21、物理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22、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23、这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早晨。

24、经过这次主题班会,使我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25、江苏正在系列开展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

26、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27、五月的江南是游览观光的好季节。

28、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9、光明百货大厦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扩大商品经营。

30、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31、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32、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33、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34、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35、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6、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37、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海水。

38、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就起床,准备出发了。

39、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40、听了姜素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41、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2、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43、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修辞手法专项复习

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对偶、排比(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反复(间隔反复、连续反复)、拟人、设问、反问。

(一)比喻:

“以彼物比此物”(朱熹)

1、明喻、暗喻、借喻

类型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明喻

出现

出现

像、好像、似的、一样、仿佛等

暗喻

出现

出现

成为、是、当作、形成等

借喻

不出现

出现

/

(1)明喻,如: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2)暗喻,如:

整个空间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借喻,如: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

2、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不一定,有“两个事物、不同类、有相似点”的句子为比喻,反之不是。

以下句子均不是比喻:

(1)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猜测)

(2)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表示想象)

(3)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

(4)期中考试中有的同学进步很大,像吴炜等。

(表示举例)

(5)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抓住狗似的。

(表示猜测)

(二)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1、扩大夸张,如:

双手搂定宝塔山。

2、缩小夸张,如:

这间教室只有巴掌大。

3、超前夸张,如: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三)对偶

1、条件:

(1)字数相等。

(2)对应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3)语意相对或相近。

2、例句: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

1、短语排比,如;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2、句子排比,如: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段落排比,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五)反复: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1、连续反复,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如: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六)拟人:

把物当人写。

如: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设问:

自问自答。

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八)反问:

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如: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二、其他几类修辞手法:

借代、对比、反语、引用、通感、互文、比兴……

(一)借代,如: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二)对比,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反语,如:

他上课时连老师讲到哪里都不知道,也真够认真的!

(四)引用,如:

《图经》云:

“费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五)通感,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六)互文,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七)比兴,如: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三、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把……比喻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把……当人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夸张,把……扩大/缩小,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了……。

4、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对偶,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节奏感。

6、反复,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7、对比,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

8、引用,引用了……,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9、设问,引起别人的注意,激发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10、反问,加强语气,启发读者思考,使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写到括号内。

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3、农民们看见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4、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6、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7、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8、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

二、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B、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三、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②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反问对比对偶

B、对比反问对偶明喻

C、对偶对比反问明喻

D、对偶反问对比明喻

四、下边一副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按照对联的要求修改,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后的下联:

 

常用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有标号和点号之分;点号有句内点号和句末点号之分。

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名称

符号

用法

举例

问号

表示问句末尾的停顿,只用一个,用在句末。

(含选择问句)

是伟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劳动人民?

句号

1、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2、表示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

3、有疑问词或疑问格式,但无疑问语气。

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2、请你把门关上。

3、我问他饿了没有。

叹号

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含倒装句)

2、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的停顿。

3、表示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

1、多美好啊,我们的家乡!

2、不要掉队呀!

3、野豆角花,谁不喜欢!

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冒号

1、用以提示下文

2、用以总结上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2、中国是弱国……就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怪乎他们疑惑。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一般性的停顿。

(易逗到底)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省略号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引号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1、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

“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3、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括号

()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破折号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2、示意思的递进。

3、示意思的转折。

1、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3.、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

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矛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红旗》《学习〈为人民服务〉》

连接号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1、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2.、亚洲—太平洋地区。

间隔号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1.、一二·九运动

2、诺尔曼·白求恩

着重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说话内容在前,“说”后用句号。

说话内容在后,“说”后用冒号。

说话内容前后都有,“说”后用逗号。

三、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逗号和句号要分别清晰地占成“,”和“。

”,不要随便地点成一个小黑圆点。

2、破折号要点两格,不要只点一格,也不要占了三格而显得太长。

3、省略号一般要点六个点,点两格,不要随意乱点。

4、破折号和省略号不要在转行时分为两截。

5、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叹号及后半个引号、后半个书名号、括号,不要用在一行的开头一格。

6、前半个引号、前半个书名号、括号不要用在一行的最后一格。

7、双引号内还要用引号时换成单引号。

8、引号占两格,如果与其他符号一起用,则合占格。

9、书名号内还要用书名号时换成单书名号。

10、叹号一般只用一个,不要随便用“!

”。

四、修改下列各句中用错的标点符号。

(1)、金晓慧同学学习主动,成绩优异,在他的影响下,我班学习气氛浓,竞争激烈。

(2)、银盘似的月亮挂在空中。

把柔和的光洒向大地。

(3)、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4)、我知道他为什么没来?

但就是不告诉你。

(5)、让我们爱书吧!

同学们。

(6)、小店里有铅笔,毛笔,圆规……等文具。

(7)、校长常劝告我们:

“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啊!

(8)、是海洋宽阔呢?

还是天空?

(9)、老师说,“还有四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10)、“我不去。

”他坚决地说!

(11)、“在家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

”他摸了摸头说:

“再者在家还可以看看电视。

(12)、王云龙写了一篇《学〈〈愚公移山〉〉有感》的文章。

 

名著阅读与欣赏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

(1)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其他代表作品有《竞选州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主人公汤姆·索亚顽皮、喜欢搞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他厌恶枯燥的学校生活,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