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2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docx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

篇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

工作总结

邳州市人民政府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

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市区坐落在东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

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全市幅员2088平方公里,人口162万,辖24个镇。

邳州相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绿化造林百强县(1996)、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20XX)、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1999、20XX)、中国首批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0)、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XX)、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1996),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96)、全国体育先进市(1996)、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1999)、江苏省级卫生城市(1993)、全省双拥模范城(1998)、全省稻田养殖示范市(1999)、江苏省文明城市(20XX)、中国大蒜之乡(20XX)、中国板材之都(20XX)、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20XX)、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XX)等。

邳州市的"市树"是水杉树,邳苍路80华里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

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

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起伏,腹地河流如织。

根据地势高低,全境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种类型。

其中平原洼地为全市地形主体,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面积的51.7%,市境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日照2350小时,降雨量903.6毫米,无霜期211天。

全市耕地面积183.2万亩,林地9.7万亩,水域51.9万亩。

土壤分为潮土、棕壤土、褐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其中潮土为主要类型,分布于平原地区。

境内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分为中运河、沂河、邳洪河三大水系。

共有干支河流42条,承担着行洪、排水、航运等功能。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近80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近80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36亿立方米,地表水总水面24.16万亩,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3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共有16个种类,主要有石膏、石灰岩、大理石、石英岩、辉绿岩、高粘土、黄砂、钛铁矿。

其中石膏矿为特大型二水软石膏矿床,矿床面积约60平方公里,总储量44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矿藏质地优良,埋藏浅,地质构造、水文情况和开发技术简单;石灰岩矿储量7亿吨,为生产水泥、白灰优质原料;石英岩优质矿

储量2亿吨;钛铁矿储量近300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农村总体已进入小康阶段。

但是,在发展农业经济,追求资源最大的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环境效益,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制约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邳州人开始重新对农业发展进行定位:

只有保护农业环境,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才是邳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0XX年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20XX年我市被省农林厅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市),使我市进入了农业经济生态化的全新发展时期,同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以来,我们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项目建设评价指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今年10月,我们开展自查验收,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标准。

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建设成效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产地管理经常化。

全市已根据全市的土壤、水源、大气等条件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评价,开展了禁止生产区划分。

全市耕地面积170.95万亩,干鲜果面积9.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

扣除棉花面积10万亩,故可食用农产品面积为180.65万亩。

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通过认定的银杏GaP基地3万亩,无公害产地(粮油、园艺类)162.8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基地10.3万亩)。

因此通过认定的无公害产地、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占到了可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90%以上。

全市农业生产用水清洁化,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达到了无害化,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规范有序,无禁用农药销售,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做到了定点销售,经营记录完整,台账清楚。

二是生产管理标准化。

农林、多管部门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培训,安全优质技术推广到位,全市每位农业生产者平均参加各类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每年达到了3次以上;目前我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生产全部采用相关技术标准;建立了农业投入品使用制度,管理和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科学使用;全面强开展生产记录,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三品”获证单位100%强制开展生产记录,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三是产后管理规范化。

根据安全农产品生产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采收前或宰杀前进行速测,合格后方可上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100%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

现在我市无公害农产品达到了83个、绿色食品19个,占到了已注册商标并符合“三品”目录产品的60%以上,“三品”标识率达到了95%以上,并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场所;市域范围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普遍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同时在全市各镇集贸市场开展了农产品速测工作。

四是农产品监管制度化。

按照“市级管市场、镇级管基地“的原则,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掌握全市区域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每月20日前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市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进行抽样检测,每次检测样品数不低于80个批次,逢重大节假日还要增加检测频率和批次(如国庆节、中秋节等监测由原来的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每次抽检样品增加到了100多个批次。

)各镇均设立了农产品监测点,对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每月一次进行抽检,及时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

五是强化组织领导。

我市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了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邳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邳州市编制办公室批准,建立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了妥善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全市24个镇及张楼、徐塘两个办事处均配有专、

篇二:

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按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我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部署,明确任务

1.制定全年工作计划。

年初,制定了《20XX年农业局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重点,确定了以农业投入品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并组织召开农口部门、各镇主管领导专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巡查、检测等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了检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

2.制定应急预案。

结合今年实际,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了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增强应对我市突发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能力。

3.安排各节假日值班表。

在元旦、春节、国庆等各节假日,安排监管站人员进行值班,密切注意全市农产品生产地的生产情况,对各种植地的水果、蔬菜采摘上市前的进行检测,保障全市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

畅通信息,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门报

—1—

告存在的异常情况。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编人员3人,全市4个镇也分别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

市级监管站、检测站主要是承担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测任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镇级检测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辖镇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总结)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市扩展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分别在12个镇各建设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主要种植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水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

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农贸市场、超市的果蔬进行农残检测。

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

今年来,截止到12月,市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862个,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为99.2%。

各镇也完成2320个检测数据,合格率为98.6%。

市镇两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四)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元—2—

旦、春节、国庆期间进行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是否建立生产、营档案,销售台账记录等情况。

节假日期间,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出动车辆52辆次。

同时,深入各生产基地,加强对源头农产品的采样检测,确保节假日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五)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整顿市场秩序

1.加大检查力度,加强执法责任制。

对农资经营门店分区划片,实行承包责任制,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确保责任区内的农资经营者不经营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

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流动经营农资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有报必查。

今年来,累计检查门店116个次,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车辆25辆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850多个品种,通过检查,查处了一批86公斤假种子,不合格肥料350公斤,并对农资产品经营店进行了教育。

2.加强对农药销售门店的管理。

与辖区内32家农药、种子销售门店签订了守法经营承诺书,承诺不销售甲胺磷等五种剧毒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并向门店传达了《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精神,发放《农药安全知识手册》及禁限用农药名单,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监督指导,重点查看企业的生产记录、农药品种及库存情况。

检查结果表明,我市32个农药、种子销售门店不存在销售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

—3—

(六)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报导工作

1.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月、科技周、送法下乡、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积极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

共计发放《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手册》等宣传手册2000多份,发放识假辨假、质量安全管理及种植技术等宣传材料3600余份,使广大群众增强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在党建网、局大院宣传栏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地址,方便群众的举报,及时对接到的投诉做到了及时处理、答复。

二、存在问题

(一)检测工作人员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现有12个编制8个工作人员可以正常开展日常检测工作。

但12个镇的检测站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而且都不是专业技术员,对电脑操作也不太熟悉,镇级检测工作开展吃力。

(二)种植户自身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受监主体的客观情况方面看,监管对象的众多性,监管范围存在的点多、量大、面广等特点,客观上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如大部分生产经营户规模不大,数量众多,流动性大,组织化程度较低,而且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也比较低。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且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

在监管工作中,仍发现有部分种植基地质量安全意识差,基础设施薄弱,安全工作不到位,是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大的隐患,需要我们职能部门以及各街乡从方位、多角度加强监管。

—4—

(三)需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保证检测费用,同时要增加监管工作经费投入,保障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农业局

20XX年12月16日

—5—

篇三:

20XX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XX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因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XX年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

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现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了组织,健全了机构。

为了切实提高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消费安全,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经县编委批准,于20XX年成立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与县农技中心并设机构,同属一套班子),隶属于灵台县农牧局,副科级建制。

依托灵台县农技中心化验室,站址设在灵台县农技中心。

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视和政府考核问责机制的逐步建立,针对“三品一标”工作现状,以县农产品质检站为核心,今年逐步健全了基地监管、市场监测、源头治理和检测检验、绩

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专门制定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建立了13个乡镇农产品检测室,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人员管理办法,形成了检测检验制度和技术规范,积极发挥了保障作用,推动了县域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截止20XX年10月31日,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已配备检测检验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2名;本科学历3名,专科学历2名。

现有办公场地280平方米,检测室50平方米。

拥有土壤养分、水分检测仪、农药残留测定仪等普通检测仪器4台套,价值7万元,总资产16万余元,主要开展了化肥、农药、土壤等无公害农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监测工作。

乡级配备人员18人,配备仪器13台(件),基本能开展工作。

做到了监管重心下移,监管重点突出,监管责任到人。

2、制定了监管方案,创新了监管机制。

结合实际,及时组建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办公室,组成了一名副科级主任为组长的5人办公小组,制定方案,健全制度,形成了《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方案》和《农产品市场监管方案》,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出了灵台县无公害蔬菜检测质量指标和产地环境指标,专门明确了质检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权限、抽检范围和具体标准。

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质量跟踪制度》、《灵台县农业投入品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化验制度、农残

检测仪操作规程、检测室安全守则、无公害蔬菜检测制度等6项制度。

严格落实了例行监测制度,完善了12种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规程,公布了国家明令禁止的18种高剧毒农药名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产品质检工作。

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机制,公布了有奖举报电话(0933—362196*),建立了举报记录,对举报案件,及时深入事发地,核实处理,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3、严格执法,强化了源头管理。

结合重要农时阶段,分别在元旦、春节、春播、复种等不同阶段,对县域农资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对全县从事化肥、农药经营的单位或个体户进行了抽样检查和系统调查,共检查经营单位及个体户45个,全面掌握了重点生产区域化肥、农药、激素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

根据县域农资市场抽样调查和检测结果,制定了具体的施肥和用药方案,对生产者印发了无公害施肥、用药明白卡,建立了生产记录档案,最大限度地履行了监管职能。

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年活动和农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以果菜为重点,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宣传贯彻农药管理六项规定为重点,对县域所有农药经营门店、个体经营单位进行了备案登记,突出重点农药品种监管,狠抓农药质量和标签管理,开展了五种高毒农药专项整治,从生产源头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安全。

抽组人员对中台、独店、什字3乡镇18个农药经营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