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23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docx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前言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其实质是将航空飞行器作为运载工具,装载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在空中完成地球物理信息采集的方法,是一种快速获取并研究地球岩石圈、特别是与地壳有关的多种地球物理场信息(如磁场、电磁场、重力场、放射性场)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磁、电磁、重力和伽玛能谱测量,构成对地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物探是军民两用技术。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航空物探技术体系(方法理论—仪器研制—系统集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与应用),形成了从海洋到高原全地域覆盖的航空物探作业能力。

我国航空物探技术水平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十一五”以来,随着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进口石油和铁铜等国家急需的大宗矿产品持续不断的大幅度提价,国内兴起了矿产勘查热,利用航空物探方法寻找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的工作又得到蓬勃发展,国家和社会对航空物探的需求迅速增大。

在不少地区展了大规模的高精度航空物探测量工作,同时加大了对航空物探异常的查证力度,异常查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发现了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铁矿,如辽宁桥头铁矿和弓长岭铁矿、河北迁安铁矿、山东济宁铁矿、安徽泥河铁矿、河南新蔡铁矿、山西呼延庆铁矿、西藏尼雄铁矿、新疆松湖南铁矿和坎苏西铁矿等。

遥感技术是指非接触性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通常是指从高空对地球进行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

按遥感平台分为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按光谱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形象、快速、经济和动态等优势。

遥感技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渗透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逐步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之一。

遥感技术通过各种应用活动,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已经产生并将继续在21世纪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前全国从事遥感技术的单位有400多家,分布在中科院、国土资源、气象、林业、农业等许多部门,形成了许多学科分支。

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土资源遥感建立了从信息采集——处理——应用的完整、实用的国土资源遥感技术体系。

主要应用领域为:

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土地调查与监测、矿山开发与环境监测、工程地质调查、城市规划、国土整治等。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以下简称航遥中心)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从事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和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中心,国家甲级测绘单位,国家遥感中心国土资源分部。

半个世纪以来航遥中心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紧密跟踪国内外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发展前沿,深入开展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研究和地质调查业务建设,围绕着各个时期国家地质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努力发挥航空物探和遥感技术优势,获取了基本覆盖我国大陆和海域的航空物探基础调查数据以及大部分国土的航空遥感资料,积累了全国多期次卫星遥感资料;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土地利用监测、区域基础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工作,获得了丰富的成果资料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为我国许多大中型固体矿床、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航遥中心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力量,拥有多种专业飞机、先进技术装备,在航空物探和航空遥感专业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仪器研制、计算机软件开发、GIS应用、出版制图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成熟技术和宝贵经验,初步建立起了能够承担各类国家级和地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任务的业务系统;并于1999年3月在地勘系统最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年运行和不断改进,持续保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保持高速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期间,需要不断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以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搞好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尤其是2009年月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地质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对我国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航空物探和遥感技术作为重要的地质勘查方法之一,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良好机遇。

本文结合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我国航空物探和国土资源遥感技术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

一、航空物探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各国对矿产品需求的增长,资源勘探技术发展加快。

航空物探作为快速、经济、先进的资源勘查方法技术进步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效果更加突出;以多测量参量、高精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资料三维数字化精细解释与成果立体化显示为特征的新一代航空物探勘查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物探勘查技术已成熟,并在逐步替代相应的地面物探工作。

(2)航空重力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在油气和矿产商业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航空重力梯度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将来可部分替代地震勘探。

(3)航空电磁勘查技术(简称为航电),尤其是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技术以其勘探深度大、勘查成果显著而受到国际上各大矿业公司的欢迎。

吊舱式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已成为最广泛采用的固体矿产和水资源勘探方法。

(4)航空磁测技术向着多参量、矢量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地质体的分辨能力。

(5)在一架飞机上集成多种测量方法系统,可以获得大量测量参数,有效地降低了物探的多解性,勘探成果的精准度显著提高。

(7)重、磁、电的正反演解释技术向着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8)以航空物探数据采集、精细解释为先导,并结合地面异常查证和钻探的勘探模式已在国际上成为广泛采用的矿产勘查方法。

(9)航空物探技术在环境评价、重大工程选址、军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军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已在美国、英国形成,航空物探技术已向多种行业延伸。

(10)对航空物探等物探工作需求的扩大,带动了技术人才的培养,许多智力水平较高的年青人加盟地球物探勘探业。

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我国航磁勘查技术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航空能谱勘查技术也处于国际前列,频率域航空电磁系统通过引进与消化吸收提升较快。

资料解释技术与GIS相结合,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大步。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RPROBE资料数据处理系统的许多功能可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比。

2006年批准实施的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包含了目前航空物探技术各方面内容,并将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必将成为我国航空物探技术发展的引擎,可以将仪器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应用技术和调查能力全面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遥感技术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是当今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一方面表现为遥感新型传感器以及遥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遥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周期不断缩短,产业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总的发展趋势是:

(1)遥感卫星向系列化、小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数据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不断提高;

(2)遥感技术与GIS、GPS等新技术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成像光谱、多频微波雷达、卫星测高测深、无地面控制航空摄影等遥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趋于实用化;

(4)图像处理系统向大数据量、高速度、高集成度、实时处理和小型化方向迅速发展;

(5)遥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具有更高的几何精度和三维分析功能;

(6)遥感解译和应用技术向着定量化、可视化、立体化、多参数与多方法集成化方向发展。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遥感技术为满足国家对矿产(含能源)资源调查、地质环境监测、地质基础数据更新等方面进行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为:

(1)1:

25万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日趋成熟;

(2)大区域性基础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显著;

(3)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初见成效;

(4)裸露与半裸露区的遥感找矿异常信息提取已初步形成技术体系;

(5)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实用化取得显著进展;

(6)干涉雷达技术应用取得重要成果,初步具有了规模化应用能力;

(7)以崩滑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特别是突发性滑坡的应急调查与监测成效显著;

(8)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技术已实现实用化。

三、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应用

1、航空物探与航空遥感测量为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以及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1)航空物探作为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完成陆域70多万测线公里和海域170多万测线公里航空物探测量,工作量创历史新高。

新发现各类异常2930处,圈定找矿远景区143片。

通过异常查证,发现了大批矿床,尤其是铁矿勘查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

(2)完成58万km2航空遥感勘查。

其中,三峡库区1:

5万彩色红外航空摄影,真实记录了三峡水库蓄水前该段长江百年以来历史最低水位期间库区地质环境状态,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库岸变迁与生态环境演化监测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2、为1:

25万区调填图提供超前信息与服务,对加快区调进度、提高区调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1)航空物探、遥感填图技术取得新进展,对提高地质填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航天遥感技术为手段,成功研究出颇具推广应用价值的1:

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技术体系,提出了“影像单元填图”新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开发了“野外调查微机辅助遥感图像解译系统(RSMAPV1.0)”,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了1∶25万遥感地质调查的技术规定。

(2)区域地质调查前期解译(解释)与编图及时为野外地质填图提供了高质量图像及解译(释)成果。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航空物探资料的解释,主要可解决如下地质问题:

确定断裂和褶皱构造;进行区域地质岩性填图,确定各类火成岩体(包括隐伏岩体)的分布;圈定火山岩及火山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找矿等。

近年,共完成全国840多幅1:

25万影像图的制作和100多幅影像图的遥感地质解译,完成100多幅1:

25万航磁系列图、推断地质图和地质、地球物理断面图等图件的编制。

这些成果在区调工作的合理布置和减少野外调查工作量、提高填图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并取得找矿突破

通过开展高精度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高光谱矿物填图、遥感找矿异常信息提取等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研究,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取得创新,找矿取得突破。

(1)高分辨率航磁勘查技术在危机矿山深部直接找矿中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内首次采用硬架式直升机对湖北黄石大冶铁矿进行了1:

1万比例尺的高分辨率航磁勘查,应用曲面位场处理系统和精细重磁反演技术,进行了航磁剖面的精细解释,发现新的深部矿体,为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做出积极贡献。

该项解释技术通过完善已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推广应用。

(2)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取得找矿新发现。

全区选编局部异常192个,圈出与超基性岩、中酸性侵入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铬、铜、金、铁等矿产找矿远景区21个,划出地热资源远景区5个。

以航磁异常为线索发现多处大型铁矿。

(3)1:

20万高精度航磁勘查技术已在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工作中全面推广应用,为矿产资源评价、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和解释成果。

青海雁石坪-五道梁地区1:

20万航磁调查发现新的铁矿。

在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沱沱河—通天河发现一条具有直接寻找铁矿意义的强磁异常带,初步估算磁铁矿资源量已达中型铁矿规模。

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取得找矿预测新突破,通过综合分析筛选航磁异常1564处,优选具有找矿的甲乙类异常335处,预测多金属找矿远景区65片,找矿靶区75处。

(4)大比例尺航空物探综合勘查技术为矿产普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疆-甘肃北山地区航磁、电磁和伽玛能谱综合勘查共发现磁、电、伽玛能谱异常400余处,筛选出具有找矿意义航磁异常17处、航空伽玛能谱异常4处,并地面异常查证发现了新的铜、金、银多金属矿,对该区寻找火山岩型铜及多金属矿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勒巴泉铜多金属矿已进入勘探阶段。

广东南部珠海-深圳地区航空物探勘查发现新的火山岩型铀矿化,采样分析铀含量达到工业品位。

(5)航空物探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非地震方法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与地质解释,可以解决油气勘查中的下列地质问题:

圈定油气盆地、确定各种类型的断裂、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及构造分层、圈定侵入岩和火山岩、研究盆地深部地质结构、发现和圈定的局部构造类型、直接找油和研究生油环境等。

大调查以来,在青藏高原和海域航磁测量发现可能与油气有关的大型构造带。

在青藏高原和渤海、北黄海等海域开展了航磁油气勘查工作,共圈出沉积盆地11个、局部油气构造异常473个、有希望的含油气远景区32个,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性评价做出了积极贡献。

(6)遥感找矿异常提取技术得到工程化应用。

该技术体系包括数据预处理、干扰去除、异常提取、异常后处理、异常筛选与推荐等五部分(见图1),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a.利用线性回归、太阳高度角和日地距离的调整等计算,将太阳辐射校正、日地距离校正、太阳高度角校正等方法成功地应用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基本解决了不同数据中的同一地物遥感异常的趋同性问题。

 

图1多光谱遥感异常提取方法技术体系框架

b.利用比值切割、高端切割和低端切割等多种方法,对于阴影区、植被、白泥地(盐碱地)、云(包括厚云、薄云和雾)、水体、沼泽地等多种干扰,进行了去除,进一步突出了“目标”信息。

c.采用了以σ做为尺度,用数倍σ值做为阈值的异常分级表现方法;将光谱角方法应用到多光谱遥感领域,建立了“光谱筛选”、“地质环境背景筛选”等多种遥感异常筛选方法组合。

实现了遥感异常的分级和分类,并将遥感找矿异常从遥感异常中遴选出来,提高了遥感找矿异常信息的可信度。

d.在筛选后的每一张遥感异常图上,均附有一张遥感异常优先检查点位坐标推荐表,在进行野外异常检查时,可以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全球定位仪(GPS)引导下,较准确地进入异常点,进行异常查证工作。

利用该技术,在西部主要成矿带进行遥感找矿异常提取及应用取得重要成果。

完成天山-北山等3个成矿带面积达150万km2的遥感找矿异常提取工作,编制了1:

25万遥感异常分布图99幅,圈定找矿远景区39个、找矿靶区61个,新发现矿(化)点21处,为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增添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资料。

该项技术已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推广应用。

(6)高光谱矿物填图实用化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成像光谱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和图谱合一的特点,不仅能直接识别地物,而且能进行地物成分的量化分析。

近年,系统开展了矿物光谱的可识别特征与矿物识别方法研究、岩矿信息提取模型研究,初步建立了矿物识别分层谱系和近20种常见蚀变矿物的光谱识别规则;开发了地面光谱数据管理系统和成像光谱矿物识别模块,初步形成了成像光谱矿物填图工程化技术流程。

利用该技术获取了新疆东天山土屋—延东地区航空成像光谱数据,完成3180km2的大面积成像光谱矿物填图,建立了高光谱地质信息反演模型和矿床找矿预测模式。

在西藏驱龙地区利用Hyperion星载高光谱数据,识别出与斑岩铜矿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组合,圈定成矿有利地段1处、找矿靶区3处,经验证与野外实况相当吻合。

成像光谱技术有望成为继传统填图方法、遥感影像填图方法之后的第三代基础地质填图以及遥感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手段。

4、遥感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丰硕,社会效应显著

(1)采用遥感技术完成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区8个省120多万km2面积的石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查明调查区内的石漠化面积达10.5万km2,评价了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2)利用多期卫星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雪线、湖泊、湿地等变化情况的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总结了30年来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变化趋势,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其成果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完成河北、山西、内蒙等地19个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退化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状况监测,监测面积6.5万km2。

编制各类像图309幅,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基础性、公益性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

(4)进藏公路、铁路沿线地区地质环境遥感调查评价了地质灾害对青藏公路、铁路工程的可能危害程度,首次在昆仑山北麓发现了大规模石冰川群,为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地质环境现象,是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进行地质环境调查的一次成功范例。

(5)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为省级国土资源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全国省级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整理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在32个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大区、省三个层次的成果数据库和共享空间信息站点与信息系统,实现了省级数据的科学化管理。

(6)航空物探开拓城市环境调查新领域。

对广东南部珠海-深圳地区完成的水文环境航空物探勘查,查清了珠海-深圳地区的天然辐射水平及其对人文活动造成的影响程度,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城市环境调查的测量技术、质量控制和解释方法,对环境评价有重要意义。

5、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取得了丰硕成果

(1)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初步实现实用化。

利用先进的INSAR技术首次开展了德州—天津地区区域性干涉雷达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取得了地表形变监测中干涉雷达测量技术应用工作方法研究、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明显进展,干涉雷达测量技术有效地揭示了区域性地面沉降中心、沉降区域分布状况和区域性地面沉降时空发展趋势。

将为地面沉降的综合整治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利用干涉雷达技术监测地质灾害体也迈出重要一步,初步建立了利用反射体的差分干涉雷达技术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实用技术体系框架。

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的动态监测。

(2)以崩滑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基本成熟,突发性滑坡的应急监测成效显著,数字滑坡新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该项技术的深入发展。

近年重点在长江三峡库区、青藏铁路沿线和喜玛拉雅山地区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尤其对西藏、四川等地几次突发大型滑坡进行了应急监测,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中中印边界帕里河滑坡卫星遥感调查采用2004-2006年卫星图像监测堰塞湖面变化,查明该区印方关注的2004、2005年两次洪水灾害均系河岸滑坡和崩塌堵江溃坝引起,新发现该滑坡以下10km范围还存在6处危岩和一个大规模滑坡,成果已上报国务院,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3)地震灾害遥感调查与评估技术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灾后67小时第一时间获取了重灾区航空遥感影像,共获取了14个县40000km2的高清晰度航空遥感图像,为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了现时资料,提供国务院救灾指挥及前线各救灾单位使用。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快速查清灾区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滑坡、崩塌、泥石流、堵江、堰塞湖等灾情。

开展灾区地质灾害解译与评价,为地面地质灾害调查与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4)航空物探和遥感地下煤火探测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在国内首次将IMPULSE航电系统用于地下煤层自燃探测。

总结了一套以高精度地面磁法为主,辅以氡气测量、电法、地面米测温的地球物理综合煤火探测方法技术组合。

圈定了乌达矿区煤火地下分布范围,为矿区煤火的探测和灭火工程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6、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为政府部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矿业秩序整顿提供了基础资料与决策依据

全国重点成矿带与矿集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全面启动。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监测矿山开发利用状况、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和矿山环境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建立了实用的技术流程,确立了有效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目前正在对全国169个主要矿集区开展三个层次的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数据库。

为国土资源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依据。

7、土地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技术已进入业务运行,在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土资源部加强土地管理的总体部署,自1999年开始连续多年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监测。

这项监测工作每年都有新的要求,遥感数据指标不断提高,采用方法技术逐年深化,现已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具备了规模化业务运行的能力。

提供北京等110个(次)城市共82.3万km2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和71个县(次)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更新数据。

参与编制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水平显著提高。

8、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方法技术开创了无地面控制航空遥感技术新阶段

该项技术将为无地面控制点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空白区以及境外地区的航空遥感测量提供技术支持,可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高精度的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

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滇东南等地区的国土资源调查和国家基础测绘航空摄影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方法技术已实现实用化。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航空物探勘查能力无法满足需求,业务运行能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航空物探的需求迅速增大,我国航空物探的发展显示前所未有的活力,工作量激增,国家和地方政府需求量大而急,但勘查能力受多种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近期的需求。

航空物探勘查能力的提高受到通用航空等相关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

由于国内航空业的激烈竞争,通用航空公司普遍存在飞行员流失,飞机老化、机型少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航空物探任务的完成。

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还存在因空域繁忙而调配困难等问题。

在应用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航空物探作为基础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工作严重滞后,高精度航空物探资料的国土覆盖程度低。

(2)航空物探资料开发应用程度低,应用航空物探解决基础地质和找矿问题的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各方面非常重视航空物探工作,但存在盲目追求获取高精度资料而忽视现有资料开发利用的倾向。

事实上,航空物探资料蕴涵有丰富的地质找矿信息,随着新的地质找矿理论的突破、地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以及新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的推广,通过对已有航空物探资料的深入解释,完全可以获得许多新的有用信息。

为此需在行业内大力推广先进的方法软件,提高航空物探资料的地质解释水平。

(3)航空物探工作与地面物探工作脱节现象严重。

大量航空物探异常未进行地面查证或查证评价不深入,地面查证手段单一、仪器不配套等。

上述因素影响了航空物探效益的充分发挥。

2.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需进一步深化,提高技术层次

航空物探方面,除航磁和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技术外,航空重力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发展滞后。

航空物探成果解释定量化、自动化和三维反演、立体填图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能力;多方法、多参数的综合解释较弱,综合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不高;GIS技术应用起步晚,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