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3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三单元内容

第三组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

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 

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 习作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紧紧地围绕童话专题展开的,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

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时,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写童话,提出了两个角度的要求,一个是续编童话,一个是自编童话。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的题目,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想象是这次习作的基础,对学生的习作要求,重点是能展开想象。

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回顾本组的几篇童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讲童话,包括“讲”“听”“评”三个要求。

讲的内容是自编的童话故事或课外阅读的童话故事。

要求讲故事,不要读故事,也不要背故事。

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讲话习惯,如,讲话要面向听众,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大小要适当,眼神要和听众有交流。

“评一评”的前提是认真听,评价时,不仅要评哪个故事有趣,哪个同学讲得好,而且要让学生说说理由。

被评价的同学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演童话。

这个要求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要有所布置,如,可以在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提出,也可以在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后提出。

学生自由组合,商量好打算合作演出哪部童话作品,然后对童话中的角色进行分工,分头进行排练。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道具。

在课堂上表演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他们能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展现主人公的形象即可。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以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带有总结交流的性质。

 

教学时,可以从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入手,先看看小林和小东在学习本组童话故事之后都有哪些新的发现,再由此发散开去,启发学生以自己读过的童话为例子谈谈童话的特点,如,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的想象都很丰富;童话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

交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发现的童话的特点,谈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喜欢,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特点的体会。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小诗《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一个童话的世界,你一走进去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全诗共四节,清新活泼的笔调使多彩新奇的童话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把诗歌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大胆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展示台

 

这次展示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教材中提示了几种展示的方式,如,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创办关于童话的墙报,积极合作创编童话故事集。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拘泥于这些示例,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童话的收获和体会。

要给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大胆表达,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12* 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材解读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

“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

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

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一样,也属拟人体童话,而且文中对话也比较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这类童话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木偶。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的阅读要求,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自读课文。

自读时,先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和同学分角色读课文。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如,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木偶遇到一系列挫折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最后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并将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联系起来,谈谈对这两篇童话的特点的认识。

 

3.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充分朗读应是阅读本文的主要手段。

朗读的语气应因不同的语境而变化。

如,老木匠为小木偶添上表情后的语言,应读出一种自我陶醉的语气,突出老木匠的心满意足;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赖他后,对熊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时,应读出申辩的语气,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声音要高,因为小木偶是尖叫着说的;在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的答话时,应读出一种伤心和无奈的情绪,因为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都不相信他的话,他感到十分委屈。

而小白兔的话要读出嘲笑的语气,老婆婆的话应读出责备、不解的语气。

 

4.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可以联系老木匠说的话“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来体会;理解这个句子的后半部分,可以联系文中小木偶的遭遇加以体会。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在学生充分交流阅读体会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这个童话。

续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指点方法,如,提示学生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无论怎样想象、怎样创造,故事的主线不能变。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应分层要求,以鼓励为主。

《小木偶的故事》原文很长,课文只节选了开头的一部分。

学生续编故事之后,教师可以酌情介绍原文后面的内容。

 

6.本课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很丰富,如,“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这些词语是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注意这些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7.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读一读《木偶奇遇记》《翻跟头的木偶》等童话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搜集表达有特色的词语,进行语言积累。

如,ABB式:

笑嘻嘻、毛茸茸;AABB式:

蹦蹦跳跳、嘟嘟囔囔;ABCC式:

可怜巴巴。

 

四、相关链接

 

《小木偶的故事》 发表于2002年,原题为《木偶的眼泪·外二篇》,后来入选《2002中国年度最佳童话》,改名为《小木偶的故事》,里面包含三篇童话故事:

《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

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同步阅读》中的《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是根据《我喜欢做我自己》改编的。

 

附:

 

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吕丽娜

 

小木偶大步走在绿森林里。

 

它边走边想:

穿过这片森林,会看见什么呢?

是大海,是草原,还是另外一片绿森林?

 

小木偶正想得出神,树丛里突然蹿出个小妖怪!

 

小妖怪长得皱巴巴的,活像一块木头疙瘩。

它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小木偶大叫:

“喂!

那块木头!

站住!

 

“我不是一块木头,我是小木偶!

”小木偶生气地回答。

 

“不是木头?

”小妖怪很疑惑地凑到小木偶跟前,仔细地闻了一会儿。

 

“你不过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小妖怪大声宣布,“我是从小吃木头长大的,吃了整整300年!

不会弄错的!

 

小木偶又生气又着急,它想:

我一定得向这个小妖怪证明,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我会说话。

这证明我根本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小木偶说。

 

“这不能证明!

”小妖怪大声地反驳它,“你不过是被施了魔法!

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等着瞧!

 

小妖怪找来一段破木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歪歪扭扭的魔杖。

 

“你看仔细了。

”小妖怪边说边用魔杖在破木头上点了一下。

 

那木头马上长出一张大嘴巴,神气活现地说起话来:

“你和我一样!

不过是一段普通的木头!

普通的木头!

木头!

木头!

……”

 

小木偶气坏了,它大叫:

“我还会做算术题、背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小木偶一口气把乘法表从头背到尾。

 

但是小妖怪还是说:

“这没什么了不起!

 

小妖怪魔杖一点,那段破木头就怪声怪气地念着:

“春眠不觉晓,肚子咕咕叫,吃块大木头,味道真是好!

 

“瞧见了吧,它连诗都会念!

”小妖怪得意扬扬地说,“可它和你一样,不过是一段被施了魔法的破木头!

 

小妖怪说完,就举起那块木头,“咯嘣咯嘣”地把它吃下肚,好像是在吃一块棒冰。

 

小木偶的心怦怦地跳得厉害。

要是不能证明它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它肯定会被吃掉的!

它还是一个崭新的小木偶,它不想死!

 

可是越着急,小木偶越觉得脑袋里面空空的,一句话也想不出来。

 

“哈哈!

你还是乖乖地让我吃掉吧,你的味道肯定很不错……”小妖怪一步一步地向小木偶逼近。

 

就在这时候,它们听到了一声尖叫:

“救命!

 

接着,一只粉红的小兔子拼命地向它们这边跑过来。

 

“救救我!

”小兔子哭着说,“后面有妖怪追我!

 

小木偶把粉红小兔子抱起来,它感觉到小兔子在它怀里拼命地发抖。

 

“别怕!

”小木偶安慰小兔子,“我会保护你的!

 

吃木头的小妖怪很惊奇地看着小木偶。

因为小木偶好像已经忘了它就要被一个妖怪吃掉了。

 

“把那只兔子给我!

”一个头上长着蓝角的小妖怪出现在它们面前。

 

“哈啰!

是你呀,老朋友!

”吃木头的小妖怪很高兴地说。

看来,这两个小妖怪互相认识。

 

蓝角小妖怪只是板着脸点了点头,然后就转向了小木偶:

“把那只兔子给我!

我追了它好长时间了!

 

小木偶害怕得两腿发软,可它勇敢地说:

“不给!

这是我的小兔子!

凭什么给你!

 

“它是你的?

”蓝角小妖怪很怀疑地盯着小木偶,“你怎么能证明它是你的?

 

“我……”小木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能证明。

”吃木头的小妖怪突然说,“难道你还不相信一个老朋友吗?

 

“真扫兴!

”蓝角小妖怪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小木偶看着蓝角小妖怪的背影,有点儿发愣。

 

“它只吃没人要的东西,就像我只吃木头一样。

”吃木头的小妖怪向小木偶解释。

 

小木偶这才想起来,它就要被吃木头的小妖怪吃掉了。

可是吃木头的小妖怪很和气地说:

“我不会吃你的。

我现在相信你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了。

你有一颗真正的心。

木头是没有心的,哪怕是被施了魔法。

 

小木偶开心地笑了。

它终于证明了它自己。

 

只要有一颗真正的心,哪怕你的身体是木头做的也没有关系。

语文园地三

 11 去年的树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

第一次是鸟与树的对话,它们约定明年春天相见时鸟再唱歌给树听;第二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鸟向树根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根告诉它,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生的对话,鸟向门先生打听树的去处,大门告诉它,树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去了;第四次是鸟与小姑娘的对话,鸟向小姑娘打听,小姑娘告诉它,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火。

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本文属拟人体童话。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这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难点。

2.词句解析。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第一个“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

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1)初读全文,交流阅读收获。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可以是阅读后的初步感受,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次对话,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

(3)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4)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的想法,对小鸟、大树、伐木人说说心里话,然后写下来。

2.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

教师要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指导朗读时,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分别研读每次对话,在反复朗读、想象体会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把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况下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采用恰当的语气读是朗读指导的重点,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特点的重要手段。

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

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啊!

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

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

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

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区别。

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因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稚嫩些。

3.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

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4.本课词语中出现了较多儿化现象,如,“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应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韵,提示学生注意后面的“儿”不要自成音节,应该同前面的字连在一起读。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这些词语加上儿化韵后,在语气和感情色彩上发生的变化,如,“鸟儿”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细条条儿”突出了“条条儿”的细小、轻微,表达出作者对大树变成火柴后的惋惜之情。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一: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生自读)

师:

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

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自读)

生:

(读第3、4自然段)。

师:

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

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树唱歌。

师: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两名学生分角色读)

师:

我听出来了,它说“一定回来”,它愿意回来,在向好朋友保证。

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听出刚才他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吗?

生:

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师:

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自由找小伙伴对读)

师:

全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男女生合作读)

师:

它是在向大树保证,能不能更坚定一些?

(生再读)

师:

它们那么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

(读第1自然段)。

师:

“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

有。

师:

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

我感觉很幸福!

师:

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

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

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那么难舍难分。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鸟儿找了很多地方。

师:

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

生:

千辛万苦地找。

生:

不顾一切地找。

生:

千里迢迢地找。

师:

对,心急如焚地找。

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生自读鸟儿问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句话)

师:

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

(指生读鸟儿问树根的话)

师:

多着急啊,多急切啊!

(指生读鸟儿问大门的话)

师:

“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着急。

(指生读鸟儿问小女孩的话)

师:

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

(生齐读)

师:

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急。

在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生练读小鸟找大树的过程)

(指四生分角色读)

师:

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谁读得比较好?

或是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

有一个角色我能比他读得更好。

(读树根的回答)

师:

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

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好朋友,所以语气也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

(读大门的回答)。

师:

听他这样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

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关系似的,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

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儿都不同情树。

师:

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部分!

教学片段二:

多角度写感受

师:

课文已经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生:

我想对小鸟说。

生:

我想对大门说。

生:

我想对伐木人说。

师:

是不是还可以对文章的作者说一说?

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分头写)

生:

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

生:

伐木人,难道小鸟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该珍视它们的友谊,爱护树木。

生:

大树,你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真了不起!

……

五、相关链接

新美南吉 (1913—1943)日本作家。

他出生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家庭。

中学时代,他便开始投稿,展现出他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天赋。

后来,他逐步实现了当作家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