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18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x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第五单元

  多彩的光

  .光与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有关皮影戏和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

  不同的光源或图片卡、投影机、投影片、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

  一.教学导入

  .讲述: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射人了我们的眼睛,但射人眼睛的光,有的是物体自己发出的,有的是别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到该物体上后的反射光。

  2.区分物体哪些能自己发光,哪些不会自己发光。

  3.认识光源: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二.活动

  影子游戏

  .过渡:

光照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让我们从游戏开始研究吧!

  2.学生猜谜:

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

  3.在阳光或投影机灯光下做各种影子游戏,边做边问:

灯光(阳光)下的影子像什么?

是什么照出来的影子?

  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皮影戏。

布置任务: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表演自己的皮影戏。

  5.游戏完毕,教师让学生思考:

在影子游戏中,影子产生要具备哪些条件?

影子的长短、形状、清晰程度等与哪些因素有关?

……

  6.教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让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三幅图,选用合适的器材[光源、挡光物体(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白色背景墙等]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各自的设计。

  (4)学生实验。

  (5)汇报与交流。

(提醒学生说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影子产生的过程)

  三.拓展

  课后研究影子的大小、形状、方位等与光源、挡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

  手电筒或激光笔、纸箱或鞋盒(暗箱)、蜡烛、动物轮廓厚纸片、蚊香、半透明纸、胶水、相关挂图或投影片。

  一.教学导入

  复习:

什么是光源?

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二.活动

  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过渡:

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2.学生猜测: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

  3.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

纸管、塑料软管或弯管、激光笔、盛满水的玻璃水槽等)启发学生。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设计。

  明确:

提醒学生不要将硬卡片纸上的小圆孔扎得太大,可以拿一根毛衣针或用一根较长的直铁丝从三个圆孔中穿过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用玻璃水槽里的水来观察光沿什么路线传播时,让学生想一想增加观察效果的办法(如可在水中加人一些粉质颜料,把实验室窗帘拉上等);如果有的学生用激光笔做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纸记录下光在平滑的桌面上的传播路线,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按操作规则实验。

  4。

学生实验。

  5.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6.总结: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学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的关系。

  8.应用:

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三.制作小孔成像

  .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

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教师补充其他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

  5.展示、交流、评价。

  课后反思:

  2.光照在镜子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

  2.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对镜子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科学知识

  .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等。

  一.教学导入

  .学生看教材第56页第一幅图:

背阳的墙上有三个明亮的光斑。

提问:

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

  3.过渡:

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二.活动

  镜子

  .学生做光线接力游戏。

  2.想一想:

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道理?

  3.交流后明确:

光照向平面镜时,光的传播路线被改变,说明平面镜具有的反光作用。

  4.观察一些不对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明确:

注意安全,不要打破平面镜,划破手指;不要用平面镜把发射的光照到同学的眼睛上。

  5.汇报:

你看到镜子里的字和镜子外的字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6.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后反思:

  2.光照在镜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

  2.能通过对哈哈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示,小组合作制作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对镜子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科学知识

  .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

  3.知道镜子的弯曲程度影响成像的模样。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牙膏盒、金属汤勺、汽车的反光镜、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在平面镜中可以看见自己的样子,但是,是不是每种镜子中看到的都一样呢?

让我们来玩玩哈哈镜。

  二.活动

  哈哈镜

  .学生站在哈哈镜前照自己,提问:

哈哈镜能照出自己的像,说明哈哈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2.观察镜中像的样子,摸一摸镜面,提问:

你能描述哈哈镜镜面的特点和镜中像的样子吗?

  3.学生用勺子凸的一面来照自己的脸,认真观察自己在勺子或哈哈镜中的样子,看看与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不同。

  4.交流哈哈镜与平面镜相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

  5.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当作哈哈镜。

  三.活动

  制作潜望镜

  .出示影象资料,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解潜望镜的构造、用途。

  2.提供制作材料。

  3.学生制作。

  4.学生使用潜望镜观察。

  5.描述:

怎样用潜望镜观察物体?

潜望镜里物体的像是什么样?

  6.布置任务:

回家,向家长解释潜望镜的原理。

  课后反思:

  3.透过玻璃的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知识

  .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准备

  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

  一.教学导入

  .出示器材:

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

  2.提问:

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3.学生猜测并动手试一试,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4.过渡:

这些现象真有意思,让我们来细致的观察吧!

  二.活动

  放大镜

  .提问:

放大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它的镜片是什么形状?

它是否还有其他作用?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做在阳光下用放大镜来点燃火柴的实验。

  3.指导学生将光通过放大镜后的行进路线记录下来:

(1)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

(2)用夹子夹住三支平行放置的激光笔,一位学生调整夹子位置,让三支激光笔射出的光束能沿着纸面传播,保持夹子位置不变;(3)让另一位学生手持放大镜,让光束垂直射向放大镜,观察从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沿纸面的行进路线。

如没有激光笔也可以用投影机或手电筒作光源,为增加效果,可以在光源与放大镜之间放一带孔或缝的挡光板;(4)让小组第三位同学将此时激光束的行进路线用尺和铅笔在纸面上记录下来,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放大镜对光的会聚作用;(5)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要让激光笔射出的光束射人人的眼睛。

  4.学生实验。

  要求:

分好组,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透过放大镜直接观察强光源(如太阳、投影机),不把“亮点”对着他人。

出、进教室要有秩序。

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这个实验说明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7.了解生活中放大镜镜片的应用:

给学生介绍用放大镜的镜片制作的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眼镜等在军事、科技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阳光是有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通过实验知道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七色光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知识

  .能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2.能说出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光源)、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三棱镜两个、透明玻璃一块、镜子两面、牛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光源)、16k白纸、水盆(装水)一个等。

  一.教学导入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指南车信箱。

  2.提问:

从牛顿的研究笔记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过渡:

我们也像牛顿一样来做色散实验。

  二.活动

  三棱镜

  .学习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二,让学生学会牛顿做日光的色散实验的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场地和器材:

  

(1)用三棱镜在阳光下做;

  

(2)阳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

  (3)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采用其他的方法。

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纸屏或墙壁上,把小平面镜斜放在碗底,反射面向上,倒人5厘米左右深的水,将碗倾斜着放在太阳光下,太阳光射到纸屏或墙壁上。

  3.学生实验。

要求:

做好记录、描述现象。

  4.提问: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

  三.拓展

  把分解的色光合起来

  .引导学生按教材的图示,剪好七个不同颜色的圆片。

  2.按顺序制成色块贴在陀螺上,旋转陀螺,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课后反思:

  4.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

反射、折射、色散……

  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

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

  水放大镜

  .准备材料:

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

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

  水中的小石子

  .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

  人造彩虹

  .过渡:

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

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棱镜来研究。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

  课后反思:

  5.光线与视觉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暗盒实验的探究,认识光的强弱对人的视觉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

  3.知道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有时并不可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体验,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产生自觉关爱盲人的行动。

  2.培养保护眼睛的良好卫生习惯。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纸盒、硬纸片、小手帕、有关保护眼睛的宣传教育图片和影像资料等。

  一.教学导入

  .讲述: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眼睛里,我们才能看见它。

  2.过渡: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

  二.活动

  暗盒实验

  .学生猜测光:

的强弱与人的视觉的关系。

  2.指导学生制作暗盒实验装置。

  3.指导学生用自制暗盒做实验。

  4.评估交流。

  三.活动

  在没有光的世界里

  .盲人看不见物体,我们来体验盲人的生活。

  2.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3.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需要帮助的盲人?

  四.活动

  眼睛的卫生保健

  .阅读教材。

  2.判断谁的做法对?

为什么?

  五.拓展

  有趣的错觉

  .阅读教材,了解错觉现象。

  2.生活中还有哪些错觉现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