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06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docx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题

中考物理专题:

液体压强精选精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1?

盐城)今年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分析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应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它的深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确定出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

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但碗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由此水对碗的压强将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会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2011?

湘西州)如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  )

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图中甲、乙两个容器不同,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和水的体积相同的条件判断出哪个容器中水的深度大,然后根据p=ρgh可知哪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大.

解答:

解:

由图可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因为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是相同的,由h=

可知,h甲<h乙,则根据p=ρgh可知乙容器中水对底部的压强大.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容器中水的深度大小关系.

3.(2011?

泉州)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A.与深度有关B.与密度有关C.与液柱粗细有关D.与容器形状有关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液体压强特点,结合图片信息就可以知道它表达的是液体压强特点中的哪一个特点.

解答:

解:

由图可知:

最下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远,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大;

最上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近,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小.

所以该图表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故选A.

点评:

分析图片,得出结论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这类题一般都与实验有关,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做实验,阅读课本时还要认真的看图,将图片与文字、实验相结合.

4.(2010?

龙岩)如图所示,在侧壁有四个小孔的玻璃管中倒入足量的水,水将从小孔a、b、c、d中喷出,则喷得最远的水流来自小孔(  )

A.aB.bC.cD.d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越往下的小孔,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水喷的越急、喷的最远,据此分析.

解答:

解:

在玻璃管中倒入足量的水,在水中越深的地方,水产生的压强越大,abcd四个孔,d孔所处深度最大,此处的压强最大,水喷的最急、喷的最远.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图中分析出D处深度最大是本题的关键.

5.(2011?

雅安)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压强定义式确定对桌面的压强变化.

解答:

解:

∵p=ρgh,倒置后水的深度h变大,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的压力:

F=G,

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P=

,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故选C.

点评:

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对桌面压强的分析:

一是看压力大小变化(在水平面上F=G),二是受力面积变化.

6.(2011?

荆门)把重为8N,边长为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物块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B.物块所受的浮力为10NC.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800PaD.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000Pa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已知物体的边长,可求物体的体积,已知物体的重力可求物体的质量,根据公式ρ=

可求物体的密度,再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物体的在水中的状态;从而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再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浸入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解答:

解:

物体的体积V=()3=;物体的质量m=

=

=;

物体的密度ρ=

=

=800kg/m3;小于水的密度,物体漂浮,故A错误;

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为8N;故B错误;

排开水的体积V排=

=

=8×10﹣4m3;浸入的深度h=

=

=;

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00kg/m3×10N/kg×=800Pa.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的质量、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浮力、液体压强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7.(2011?

衡阳)如图,关于液体中a、b、c、d四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的压强最大B.b点的压强最大C.c点的压强最大D.d点的压强最大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

已知四个点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可求四点的压强大小.

解答:

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a、c两点的深度相同,b、d两点的深度相同,但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a点的压强大于c点的压强;b点的压强大于d点的压强;

又因为b点的深度大于a点的深度,所以b点的压强最大.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深度(从液体某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8.(2011?

哈尔滨)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储水箱与饮水杯A、B、C组成连通器B.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C.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

PA<PB<PC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平衡力的辨别;杠杆的平衡条件;连通器原理。

专题:

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

A、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据此判断;

B、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把这根硬棒叫杠杆,据此判断;

C、浮子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D、该装置为连通器,当水静止不流动时,三个饮水杯内水深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

解答:

解:

如图自动饮水器为连通器,故A正确;

当水静止不流动时,三个饮水杯内水深h相同,

∵p=ρgh,

∴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

PA=PB=PC,故D错;

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运用了杠杆知识,应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B正确;

当浮子静止时,浮子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为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连通器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液体压强的特点、力的平衡,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9.(2009?

防城港)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考点: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本题需要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分析.判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不变,就看h变不变.要清楚h是指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距离.

解答:

解:

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液面到试管底部的高度在变大,根据P=ρgh即可得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在变大.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深度是指液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10.(2010?

长春)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  )

A.

B.

C.

D.

考点:

连通器原理;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

锅炉水位计的本体实际上是一个小容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锅筒的蒸汽空间、水空间直接连接,因此水位计中水位与锅炉水位是一致的,水位计中的水位变化即为锅筒中水位的变化.

茶壶的壶嘴与壶身一样高,这样茶壶装满水就不会从壶嘴里溢出了,不然的话,茶壶里的水高出壶嘴水就流出来了.

U形管底部相连通,水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橡皮膜向外突出是因为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

解答:

解:

锅炉水位计、茶壶、U形管都是底部相连通,静止时液面相平,都是连通器的原理,橡皮膜是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向外突出.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是记住两点,一是底部相连通,二是静止时液面相平.

11.(2009?

河南)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考点:

连通器原理;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图中,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当水静止时,两侧水深相同,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强相等、压力相等,故A正确、B错;

阀门B关闭,闸室和下游水道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不符合题意,故C、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实际应用,知道连通器的特点(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2.(2011?

南京)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ρ酒精=×103kg/m3)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pB<pA<pC ;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倒出适量水(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因此要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就要从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两方面考虑.

减小C点的压强,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只能从液体的深度考虑去减小液体压强.

解答:

解:

(1)AB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处的深度大于B所处的深度,所以pA>pB;AC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甲中的液体为酒精,乙的液体为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C点的压强大于A点的压强,故pA<pC.所以三点的压强关系为:

pB<pA<pC.

(2)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所以要减小C的压强,就只能减小该位置的水的深度,所以可以向外倒出适量的水,以减小水的深度.

故答案为:

(1)pB<pA<pC;

(2)向外倒出适量的水.

点评:

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比较一般运用一下思路:

在深度相同时,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在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者深度的大小关系.

13.(2011?

泸州)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的一座深海油井爆炸起火,原油在深海井口处泄漏,造成了生态污染.为堵住漏油井口,石油公司派出了多个水下机器人潜入到海底作业.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断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器人下潜到1500m深的漏油井口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107 Pa,如果漏油井口的面积为,则海水在这块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 3×106 N.(取ρ海水=1×103kg/m3,g=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即用公式P=ρ液gh来计算液体的压强.

(2)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是,压强=

,即P=

解答:

解:

(1)液体产生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500m深的海底产生的压强是P=ρ液gh=×103kg/m3×10N/kg×1500m=×107Pa.

(2)根据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式P=

,因此海水在面积为的漏油井口产生的压力F=PS=×107Pa×=3×106N.

故答案为:

增大;×107;3×10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注意在液体中,先由P=ρ液gh计算压强,再由F=PS计算产生的压力.

14.(2011?

孝感)如图所示,杯中装水深度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杯底与水平桌面接触面积为2×10﹣3m2.ρ水=×103kg/m3,g=10N/kg.则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1000 Pa,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1500 Pa.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已知杯子和水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其重力,杯子和水的重力就等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最后利用公式P=

可求杯底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

解:

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ρ水gh=×103kg/m3×10N/kg×=1000Pa;

杯子和水的重力G=mg=×10N/kg=3N;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1=

=

=

=1500Pa.

故答案为:

1000;1500.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15.(2011?

大连)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F甲 = F乙;p甲 > p乙.(都选填“>”、“<”或“=”)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控制变量法;图析法。

分析:

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液体压强应根据压强公式p=ρgh,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其大小.

解答:

解:

根据重力公式G=mg,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因为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F乙.

根据压强公式p=ρgh,因两容器都装水,所以密度相同;ρ是定值;所以大小取决于水的高度h,高度大则压强大,如图,h甲>h乙,所以P甲>P乙.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压力和压强公式的运用,关键要弄清楚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方法,牢记压力和压强公式.

16.(2010?

漳州)水深2m的池塘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04 Pa.(ρ水=×103kg/m3)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池塘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

解:

池塘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00kg/m3×10N/kg×2m=×104Pa.

故答案为:

×104.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液体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深度指的是该位置离液面的垂直距离.

17.(2010?

湛江)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1000 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 3 N.(g取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

(1)知道溢水杯内的水深,当放入木块后水深不变,又知道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2)木块浸入水中排开的水流入水中,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就等于木块排开水的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块排开水的重,即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解答:

解:

(1)h=10cm=,

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1000Pa;

(2)∵木块漂浮,

∴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排=3N,

∵木块浸入水中排开的水流入水中,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G水=G排=3N.

故答案为:

1000,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从图中看出木块浸入水中排开的水流入水中是本题的关键.

18.(2010?

烟台)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 p乙.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的计算。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知道两管液面相平、试管相同,可知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由图知,v甲<v乙,

∵m甲=m乙,

∴两种液体的密度:

ρ甲>ρ乙,

又∵p=ρ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

∴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

p甲>p乙.

故答案为:

>.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深度h相同是本题的突破点.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9.(2011?

长春)小明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等器材测盐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出现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水对 容器底部 有压强.

②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如图甲所示).

③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的高度为h2(如图乙所示).

(1)用小明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 

ρ水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分析实验过程,小明测得的盐水密度值比真实值偏 大 ,这主要是操作中的第 ② 步造成的.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

利用橡皮膜的形变,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

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分析.

当橡皮膜不再发生形变时,说明其受到的玻璃管中水对其向下的压强与烧杯中盐水对其向上的压强相等.通过两者压强相等,结合液体压强的计算,利用水的表示出盐水的密度.

分析测量值是否准确,就要从测得的数据:

h1、h2中去入手分析.

解答:

解:

①玻璃管中不倒入水时,橡皮膜是平的.倒入水后,其向下突起,说明水对其有一个向下的压强.

(1)当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时,盐水对其向上的压强与水对其向下的压强相等.即:

P盐=P水.

利用测得的盐水的深度h2和其密度ρ盐,表示出P盐;即:

P盐=ρ盐gh2.

同理表示出P水,即:

P水=ρ水gh1.

两者相等即:

ρ盐gh2=ρ水gh1.

由此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

ρ盐=

ρ水.

(2)根据图示的h1、h2的测量过程可知,h2的测量过程是准确的;

而h1是在橡皮膜向外凸出时测量的,此时的深度h1与玻璃管的底部浸入盐水中橡皮膜相平时的水柱的深度是不一致的.

由于凸出的部分水柱的横截面积要小于玻璃管中水柱的横截面积,当橡皮膜相平,凸出部分的水回到玻璃管中时,这部分水的横截面积变大.

根据公式:

h=

可以确定其高度减小.

也就是说,此时再测量橡皮膜上面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时,测量值要小于在甲图中测得的h1.

由于h1变大,导致了

ρ水的变大.

故答案为:

①容器底部;

(1)

ρ水;

(2)变大;②.

点评:

要分析间接测量值是否准确,就要从这个值的表达式入手分析,看表达式中各个直接物理量是否准确,若每个直接测量值都准确,则该物理量是准确的,否则就不准确.

在此题中,明确玻璃管放入盐水前后,凸出的橡皮膜的那部分水的高度变化是此题的一个较难理解的地方.

20.(2011?

连云港)“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 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a)和图 (c)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实验探究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分析:

(1)在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可以寻找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看能否通过形象直观的变化来反应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2)根据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要想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分析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弄清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与图(a)相比看哪幅图中的物理量符合这两个条件就选哪一组;

(3)分析图(a)和图(d)的两次实验数据,找出哪些量是相同的,哪些量是不同的,从而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解答:

解:

(1)在实验中,有很多物理量难于用仪器、仪表直接测量,就可以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各种效应把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易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就叫转换法;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不易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2)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要想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图(c)中的液体密度与图(a)相同,液体的深度与图(a)不同,故应选择图(a)和图(c)两次实验数据比较;

(3)分析图(a)和图(d)的两次实验数据,发现两次实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即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液体的密度却不同,一杯是水,另一杯是浓盐水,从而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

(1)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c);

(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两种物理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题时注意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表述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领悟这两种方法的真谛.

21.(2011?

贵阳)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橡皮管破裂 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