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872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

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

(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D.

【分析】

(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6.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

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

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

B.

【分析】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8.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B

【解析】【解答】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A不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9.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C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10.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

【答案】C

【解析】【解答】A.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A不符合题意;

B.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

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C符合题意;

D.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也听不到讲课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是不现实的.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减弱了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会减弱有用的声音.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A符合题意;

B.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B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

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取决于振幅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距离;理解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越大时,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调越低.

1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C不符合题意;

D.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14.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15.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

 

A. 一声                                    

B. 最多2声                                    

C. 3声                                    

D. 4声

【答案】C

【解析】【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

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9.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

A.

【分析】

(1)声音的利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20.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1.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2.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