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464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docx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由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而想到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摘要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

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

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控制

绪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展,建筑结构发展十分迅速,建筑材料,恭喜设计和科学理论研究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使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例如,已建成的88层结构高度365m(塔尖420.5m)上海金茂大厦是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最高的高层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在兴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层,地下3层,高492m。

建成后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层建筑。

在这些土木建筑中,混凝土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也就尤其至关重要。

1混凝土的种类

1.1混凝土的发展

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

18世纪末,法国有一位园艺家发现,许多植物都是从根部与土壤结合而矗立在狂风暴雨之中,从而想到仿照植物的这种方式建造花坛。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见无机胶凝材料)。

1.2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混凝土的种类按胶凝材料分有:

①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②有机胶结料混凝土,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容重分有:

①重混凝土,容重2600~5500公斤/立方米甚至更大;②普通混凝土,容重2400公斤/立方米左右;③轻混凝土,容重为500~1900公斤/立方米的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等。

  按使用功能分主要有:

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等。

2混凝土的原材料

2.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是水泥、水、天然砂和石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

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沙粒表面并填充沙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而形成混凝土。

2.2混凝土的外加剂

随着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

泵送混凝土要求高的流动性;冬季施工要求高的早期强度;高层建筑、海洋结构要求高强、高耐久性。

这些性能的实现,需要应用高性能外加剂。

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改善,它在工程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国家使用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已占混凝土总量的60%-90%。

因此,外加剂也就逐渐成为混凝土的第五种材料。

外加剂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

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

3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

  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

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

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

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4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4.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

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4.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

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

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4.1.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

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

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

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

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4.1.3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4.1.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

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

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4.1.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4.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

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

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4.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4.3.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

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

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

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4.3.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

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

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4.3.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4.4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1)施工承包单位在选择混凝土的供应商时,要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并考虑地理位置及交通道路是否合适。

搅拌站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

施工现场与混凝土搅拌站加强联系与沟通。

计算好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速度。

选择合理的运输车的安排、合理的运输路线。

保证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的质量。

  

(2)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合物逐车进行坍落度试验,并做好检查记录,现场监理人员应对坍落度检验过程作见证,加强监督管理,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

加强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控制和验收。

混凝土在出厂运输过程中和卸料时不可产生离析。

不能混入其他任何成分和附加水分,特别是不准随意加水和向运输料斗中加水:

制定出现场如遇泵送管道堵塞运输混凝土车交通堵塞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应急措施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应严格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振动时问不宜过长。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部负弯矩钢筋。

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准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发挥相应作用。

住混凝土终凝前12小时进行抹压工作,以提高混表面的抗裂能力。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施工材料。

合理的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周全的科学组织基础上。

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

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放钢筋等重物;混凝土强度达到lOMPa之后。

堆放重物之应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将重物重量通过方木传递到梁上,以减轻对楼板混凝土的冲击影响。

  (4)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治裂缝的关健。

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第一次养护时间应该尽量提前。

越早越好。

特别是遇到干燥大风、烈日暴晒的天气.耍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

严禁在太阳直晒后裸露的混凝土上直接浇水养护,以防止由于温度骤降导致板面开裂。

混凝土终凝后,设专人淋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若为抗渗混凝上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通过以上方面工作。

加强施工管理,商品混凝土庄施工现场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5)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生产混凝土的专业人员也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

其素质、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代表了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和企业形象。

预拌混凝土公司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混凝土实验、生产实践经验,熟知各种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的性能特点,能及时、准确分析各种质量事故并与处理。

5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式

㈠、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㈡、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㈢、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机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㈣、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

  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②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④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⑤木模扳未浇水湿润。

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的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㈤、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2、产生的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3、防治的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㈥、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㈦、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㈧、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

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结论

通过对混凝土性能、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论述。

让读者大致明白怎么防止混凝土质量出问题。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