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04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docx

北仑职业技术调研

北仑民营企业职业技术人才现状

和需求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和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强化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人才支撑,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市民营企业协会统一部署,市政协、市民进和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协助,由市政协主管领导带队、民协、职业学校骨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对我区民营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个别访谈、下发问卷调查表、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企业人员构成、专业人才队伍、员工的主体及来源、专业培训、技能工人收入、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区市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企业人才需求与职校人才培养基本需求平衡,,但也存在高素质人才紧缺、校企合作开展不平衡等情况,尚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为企业输送适用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北仑区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现状

(一)重视高科技人才引进,人才资源开发体系进一步完善。

重视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制订“十一五人才规划”、“人才和智力引进工办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规定”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科学规划、重点推动。

2008年底,全区民营企业共引进正高级专家34人,副高级专家400余人,外国专家31人,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为方便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参加学习、培训,区政府还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北仑开设了工程硕士班,为企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工程硕士班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提供条件。

此外,还加大人才开发资金的投入,将全区每年的人才开发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并另外设立了3000万的创业基金,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鼓励扶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

(二)技术工人是企业中的主体,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人才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区有民营企业6千多家,从业人员9万多,占总人口的25%;在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占48%,技师、高级技师仅占6%,这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

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

(三)企业缺少文化支撑,职教毕业生流失现象普遍。

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人才过程中,应聘企业急需专业和层次的人才极少,有的即使递交了材料,但在对企业情况进一步了解后又石沉大海。

缺少文化支撑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我区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互动作用,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发挥的核心和支柱作用,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企业人才引进难比较突出。

不仅如此,随着人才流动的身份、性质壁垒被打破,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我区80%的职校毕业生,一旦有了一定工作经历、业务熟练后就跳槽。

企业人才高出低进、流动加快,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下滑。

(四)企业用工需求与职校学生供给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招不来,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有些专业供给大于需求,有些专业供不应求。

专业设置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社会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合作的严重障碍。

由于我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很多中途辍学学生或初、高中毕业生没有学习技能就去务工,造成职教生源流失。

职业教育招生难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有企业的用工需求定单,学校却不能给企业提供满意的用工来源,职业学校目前的招生难状况急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五)校企合作推进进度良好,但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尚不平衡。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促进校企多元合作,不断推进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的校企办学机制。

近几年,当地职校培养200多名左右“双师型”专业教师,在企业聘请100多名左右的“技师型”兼职教师。

职校毕业生“双证书”率在95%以上,中级工在65%以上,就业率在98%以上,为北仑区域各企业培养6000多名的产业工人。

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情况很少,另外,虽然企业都表示愿意于职业学校合作,但合作过的学校却很少,国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随意性强、意向性多、不稳定的一种状态,缺少政府及职能部门有力的支持和宏观的指导。

二、我区职业教育和企业用人需求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实际适应能力差,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成本增加。

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尚有不足,特别是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全区2所中高等职业学校中,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学前教育、饭店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多数学生毕业后在企业里不能正常投入工作。

部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其实际操作水平无论是在质量与数量上本地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二)职业教育缺少实训基地,企业缺少正确的经营思想。

职业教育的投资大、成本高,而且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

多年来,政府对职业学校有一定投入,但十投九不足,导致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束缚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的实践水平,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

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及企业发展目标培训不够,部分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体现在不愿意在本区就业,而更多的会选择到市里进行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意识不强。

(三)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影响职校的发展及企业人才的引进。

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调研企业的过程发现,受调查企业60%说不出我市各中职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

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原因,部分企业还没有与中职学校进行过合作,占受调企业的25%。

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

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企业信息,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职业教育归口管理混乱,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

职工技能教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始终存在。

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计划等部门以及各所属行业,对企业的职工教育“都管又都不管”,导致相互掣肘,指导不力,局面分散。

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不是由教育部门来统筹,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人事劳动、教育、农业部门都在做,导致了中职教育市场混乱,劳动部门又培训又发证,有些培训没有实效,持证者行业不认可,达不到企业用工标准。

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制约了职业学校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对职业教育予以更多的关心、更高的关注,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同时,针对我市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我市职业教育的现有规模和成果、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和前景等,把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服务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

应不断地探求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新的服务载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2.政府应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渠道,全力扶持,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中央财政、省市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给予配套,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政府应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协调。

政府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和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的功能,做好服务,成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估者,保持通畅的联系机制,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整合资源,以激励、督促校企双方实行合作;着力健全区域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创造条件,对学校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专项评估。

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二)加强教育行政领导职能,统筹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

由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领导、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联席会议、联谊会、研讨会、座谈会),交流校企信息,其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商讨教学改革事宜。

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加强职业教育与各大局、部、委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互相沟通协调。

变多头管理为合一管理,在劳动就业准入等方面实现联合管理。

加强校校间、校企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探索校校联合招生,校企信息联网。

2.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统筹教育结构合理配置。

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给予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以保障。

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要严格实行招生工作中的“三限”政策,确保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招生的1:

1比例,出台有利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把为职业学校输送学生的数量多少作为分配重点学校配额指标的依据,以鼓励初中学校的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继续实行招生工作的四统一、五放开政策。

改革职业学校招生与就业制度,变年度招生为两季招生或四季招生,做好与企业用工的紧密联系。

3.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统筹公民办教育机制转变。

在发挥公办职业学校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坚持“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办、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像重视公办职业教育一样重视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对待民办学校的管理上,做到统一合格标准,统一招生,统一考核;对民办学校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让民办学校一起参与全市性的评估、评优及大型活动。

 

(三)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1.规范学校专业设置,加强校企专业对接。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交流研讨活动,互通信息;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

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

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造福一方百姓”。

规范专业设置的和创建特色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

按企业需求实现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利用工余时间,采用半工半读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在充分保证在职企业技术工人的生产需要同时的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培训和农民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吸纳企业资金、设备,改善实训条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2.塑造高品质的劳动者,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学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和技术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

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注重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教育研究队伍,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组织教师开展“向企业学习办好学校,向工人学习当好老师”的到企业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课程的教学要求。

(四)强化企业办学意识,把校企合作作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企业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学校有雄厚的理论知识积累,加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参与,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发展理论,可以大大缩短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

其结果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调整了教育资源的分布,满足了企业、学校的共同需要,达到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企业不但为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就业提供方便。

企业要在办学的信息、技术、场地与资金上为中职学校提供支持,并且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

校企双方在联合办学中提升企业文化品位,提高职工素质的总体水平,实现企业效益和内涵同步增长,有丰富的人才贮备,形成企业发展的后劲,合作双赢,使校企合作不单是学校的行为,而同时也是企业的自觉行动。

学校与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

并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生产实习,具备基本的职业人的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沈炜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