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19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七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文科综合

试题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的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作答时,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的方框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东亚两个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简略

2、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A.55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1665千米

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A.1982年B.1992年

C.2002年D.2007年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图3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6.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我国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8. 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图5示意某区域1月份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

10.图示地区()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图6示意某地1-7月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单位:

℃)。

完成11-12题。

11.据图推测,M值是()

A.12oCB.13oC

C.14oCD.15oC

12.4月5日前后,该地昼长最接近()

A.8小时B.11小时

C.14小时D.16小时

1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14.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由此可见该制度()

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6.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由此可知()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统治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

C.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D.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17、《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

“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

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

” “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政治和军事动机                     B.经济和政治动机      

C.经济和宗教动机                     D.政治和宗教动机

18.“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

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1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表1

时间

1937.8—1938.2

1938.7—1938.10

1938.12—1940.7

迁移方向

上海→武汉

武汉→宜昌

宜昌→川渝等地

内迁企业数量

121家

304家

448家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20.图7所示为某时期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封面故事)。

该事件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

A.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B.美国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D.冷战格局下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21、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

“……(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22.“‘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23.1952年,苏共(布)十九大中央工作报告指出:

“某些领导采取不正确的路线,在集体农庄内培植独立的小组,取消了生产队,这种做法实际上反对谷物耕种的机械化,结果引起了集体农庄的削弱。

”这表明当时苏联()

A.系统纠正集体农庄的弊端B.农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C.工业化推动农业高速发展D.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4.“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深刻印象。

”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B.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5.粮食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基本收益相加构成。

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对生产者给予补

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发放补贴。

图8为某年度粮食市场价格走势,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市场价格处于A点时,粮食市场供求平衡,能确保粮食安全

B.市场价格处于B点时,粮农收益大幅增长,生产积极性提高

C.市场价格处于C点时,为防谷贱伤农,政府应适时发放补贴

D.市场价格处于D点时,消费者负担加重,粮食需求急剧减少

26.央行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调的传导效应合理的是()

A.商业银行收益减少→经营风险增加→增值税减少→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B.企业贷款成本下降→预期利润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

C.贷款意愿增强→信贷规模扩大→货币流通量增加→通货紧缩

D.储蓄存款减少→股市资金增多→股价上升→股民收益增加

27.2015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7万亿元,财政赤字率将扩大到2.5%。

结合图9判断,

正确的有()

 

①进行结构性减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导致财政赤字

②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科技水平

③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增加民生支出,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④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图表是几位同学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参加的活动

民主权利

A

刘东

作为选民参加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活动

行使选举省人大代表权利

B

王强

找人大代表反映社区缺少健身场地问题

主动参与了基层民主管理

C

李莉

对居委会停车管理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

自觉行使了公民的质询权

D

张兰

参加某区政府部门举行的民主评议活动

对政府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29.政务平台信息多,政民互动氛围浓。

厦门市政府积极构建政务网络信息平台,为市民了解、查询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招标采购、重点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提供了便利。

此举()

A.是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措施,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威信

B.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关键

C.有利于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D.是公民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参与民主协商、当家作主的途径

30.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

发展起来的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外交新举措不断:

实施互联互通战略、亚太自由贸易区起航等……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受到世界人民广泛赞赏。

这是因为我国()

①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在维护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常任理事国④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①某社团倡议抵制西方文化并拒过洋节②我国在海外建立了四百多所孔子学院

③中国企业应对欧美对我国光伏反倾销④“嫦娥三号”携“玉兔号”着陆月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2.50后的毕业照可谓中规中矩;60后带着“铁饭碗”时代的烙印;70后“文艺青年”抱着吉他背靠字画;80、90后的开放、搞怪让人印象深刻。

毕业照的变迁印证了()

A.不同的时代孕育了不同的文化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D.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回答33~34题。

3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确保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④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4.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以应对申遗成功后沿线开发异常活跃可能带来的破坏,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B.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D.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35.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如果以“四个全面”为主题筹办展览,你认为最切合该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36.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

下列典故中,两者都与此则寓言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对牛弹琴防微杜渐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郑人买履断章取义D.纸上谈兵白马非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15分)

37.(37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1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8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12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12)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

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9分)

 

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3《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

(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

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

土地

私犯

(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立法。

……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

第二,礼与法合一,自汉代以来贯彻于历代法典中,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

第三,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对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未给予应有的规定。

第四,重视刑事立法,其残酷性十分突出。

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三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

……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

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

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5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二中中华法系主要特点的“独特性”原因。

(9分)

(3)写出材料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

(8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完成图13中A、B两处的填写,并分析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个要点提出的直接原因。

(10分)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

(4分)

39.(52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惠民生的良好

态势。

某校高二

(1)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深化改革优化结构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

图142009-2014年消费/投资对GDP贡献率

注: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开始重视衣食住行的质量,环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消费需求。

(1)分析图14所蕴含的经济信息(3分)。

在讨论中,有同学认为,注重发展质量的经济新常态,不必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能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9分)

表4以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关键的2014年中国经济

经济调速

面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困难,主动把经济增长率从高速调整为中高速,实现了GDP增长7.4%的合理目标。

结构升级

既加大棚户区改造、铁路、科技、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投资,更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服务业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创新驱动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降低企业注册门槛,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市场活力增强。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2)结合表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新常态下我国应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分)

●文化惠民和谐社区

第二组同学深入社区采访。

居民甲认为,现在社区的一些居民素质较低,要优先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工作。

居民乙认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社区文化活动……

同学们将群众意见反馈给了区党委。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区党委根据群众意见,

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着眼,谋划发展蓝图,创新文化惠民工作,盘活本区各种优势资源。

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开展教育讲座,开展了健身、书画摄影比赛、广场舞、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社区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3)请从居民甲或乙中任选一种观点,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8分),并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8分)

(4)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区党委整体谋划与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的意义。

(8分)

○中国梦·中国画

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

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5)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10分)

【选考部分】(41分)

40.(15分)地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图l3示意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海平面距平变化(距平是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

答下列问题。

(1)指出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海平面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6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我国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仍是空白。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

它暴食一夜可吃尽身边所有绿色叶片。

它从北美始发,搭船随货,越洋渡海侵入欧亚,遍及全球。

我国将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引进后,现已遍布我国许多河湖水塘。

并疯长成灾,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种子又轻又小,可随风传播。

它爬到树上,覆盖吞噬整个树木,使森林变成草地。

薇甘菊原产南美洲,在那里上百种昆虫和菌类吃它,还有很多植物来限制它生长,从而达到一种生态平衡。

(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

(6分)

(2)外来物种形成的生物灾害有哪些?

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9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PM2.5是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以及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污染物。

PM2.5中的有机碳(OC)来源于燃烧化石燃料。

表5示意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2010~2015年PM2.5中OC浓度的季节变化。

读表5,回答问题。

表5

季节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OC/μg·m-3

5.2

7.2

9.3

6.8

(1)说出该市PM2.5中OC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9分)

(2)说出为降低PM2.5中OC浓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0页(共12页)

41.(16分)历史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作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

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8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8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

……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

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