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653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秘书史复习资料.docx

秘书史复习资料

秘书史复习资料

1.简述甲骨文书。

答: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

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

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

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

(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

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

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

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5.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

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

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

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6.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

(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在任用之前,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除了要求秘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

“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7.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

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

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

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

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

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8.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9.上书:

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是后代奏、章、表、疏等的前身。

上书往往就一件事,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依据确凿的历史事件,纵横议论,逻辑性很强,富有说服力,而且语言形象、生动,音节铿锵有力。

其代表作如李斯上秦王的《谏逐客书》

10.奏:

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

臣下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

11.章:

官员受封赠后向皇帝谢恩的文书

12.表:

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的上行公文。

用处广泛,凡论陈、劝请、进献、荐举、庆贺、请安、讼理、弹劾均可用表。

13.疏(上疏):

官员对政事的建议以及弹劾官员的上行公文,类似表。

课件中的重点:

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文字和公务文书。

3.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因此产生了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4.纳言官

进善旌、华表木(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态和早期表现。

5.《史记·五帝本纪》载:

黄帝设史官

6.商朝的史官

(一)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

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最为相近。

7.史官的来源:

贵族(殷商)

8.太史寮:

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

这种秘书机构到西周时得到发展,臻于成熟。

9.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10.卜辞的基本结构: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命辞——卜问何事

占辞——“兆”显示的答案

验辞——日后是否应验

第二章:

两周的秘书工作

11.史官的特点

12.史官衰落的原因

13.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

14.甲骨文书简牍文书檄文上书

15.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成形,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16.太史寮的“五史”:

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17.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18.产生了职业道德

“书法”

“秉笔直书”的行为规范和“君举必书”的行为准则

19.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20.文化素质优秀:

学校“六艺”

秘书人员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

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21.史官衰落的原因

(一)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二)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出私门”

“君举必书”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商鞅变法后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22.士充实秘书队伍

(一)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私学的兴办,政治的需要

(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1.职能单一:

参谋顾问,辅助决策

2.作用大、地位高

3.任期短,流动性大

24.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

1.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使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有专业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

25.两周时期的文书表现形式: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26.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文文书逐渐替代。

27.王命文书(下行文)誓、诰、命、策、典、训、令、檄文

28.上行文:

谟、上书、事书

29.中央档案机构----天府的设立

第三章、秦汉的秘书工作

30.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代: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秘书机构

2.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

汉代:

秘书工作制度趋于稳定,并确立下来。

其基本内容为以后的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被视作基本模式

31.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

32.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成。

33.尚书台取代相府所揭示的规律:

P81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

一旦此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这种现象自西汉武帝开始,在以后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一条规律。

我们称之为“膨胀——回位”现象。

它导致封建社会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反复建立、兴盛、削弱、解体的周期性演变之中,致使秘书官员的职称处于不断变更,秘书人员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34.西汉武帝时,将中央官员划分为“外朝”和“中朝”两大体系,中央秘书机构随之划分为“皇宫”和“朝廷”两部分。

35.察举制:

察举即皇帝诏命大臣,依据标准推荐人才进京,由皇帝提出各种政治问题,考其学识、才能,凡对策(书面考试)、射策(抽签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分等授官。

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主要形式

36.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37.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38.文书种类:

秦代:

制、诏

汉代:

“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制:

皇帝颁布重大政治制度的命令性文书。

诏:

又称“诏书”,是皇帝发布一般性命令、训示、答复臣下上奏,或皇帝即位、逝世时颁告天下的文书。

39.臣下上呈皇帝的文书有:

奏、章、表、疏、议、状、书

40.文书工作制度

1.避讳制度:

是指文书中涉及皇帝名字以及与皇帝名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时,必须换用其他字来代替。

公文避讳制度被封建社会历代所沿袭。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

领导和秘书关系协调发展。

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

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主要材料,新的公文制度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大发展的时期

42.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过程:

1.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

(一)曹操设立秘书令

(二)曹丕设立中书监、中书令

2.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

3.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中央机构

43.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

名实相副的秘书官职。

以秘书令为首的秘书机构也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副的秘书机构。

44.曹丕设立中书监、令:

首开亲信幕僚转化为朝廷秘书首脑的先例。

官署称作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掌管章奏、记录朝廷大事,参与政务。

45.中书、门下、尚书:

三省的分工是“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46.一、曹操招揽人才:

《三国志》作者陈寿总结:

曹操精于谋略,曹操善于用人。

47.诸葛亮与秘书工作

(一)诸葛亮选用秘书的方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48.)诸葛亮对秘书的“参署”制度:

违覆、直言、进人

49.、寒门掌机要

50.九品中正制的含义: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51.中正官根据国家颁布的世、状、品三个标准(家世、道德、才能)把本地人才评为上上至下下九个品级。

52.寒门掌机要p122:

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

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53.曹操公文的写作特点:

1、以叙事为旨,开门见山,直叙其事;2、权威严肃,指令性强;

3、篇幅简短;

4、表述明确,指示具体;

5、文辞朴实。

54.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55.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

沈诗任笔:

沈约为诗赋大家,公文写作却不及任昉。

其余如陈琳、阮瑀、王粲等。

56.刘勰对公文研究最有贡献

57.《文心雕龙》论著初步构成了我国古代公文的理论体系。

58.文书制作制度:

公文用纸制度、连署制度、一文一事制度

59.

60.

61.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