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465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123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123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物理1-2-3第三节速度和加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度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领会瞬时速度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四个概念,及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具:

使用讲授法,不需要特别的教具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个概念,分别是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谈到运动的时候,经常还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运动的快慢,今天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它。

大家先阅读教材的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补充问题:

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位置和位移时,坐标与坐标变化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讲解]在研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时,我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建立x轴,例如:

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A点,坐标是x1=10m,一段时间之后,时刻t2到达B点,坐标是x2=30m,x2-x1就是这辆汽车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可以用“△x”表示,

△x=x2-x1=30m-10m=20m

这样,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当我们用一维数轴表示时间轴时,同样的可以用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t=t2-t1。

[板书]二、速度

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往往不同,那么该如何来衡量呢?

大家来比较下面四个物体的的快慢程度: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分析]比较A和B,他们经过的位移是相同的(都是100m),A用的时间长(20s),B用的时间短(10s),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的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

比较B和D,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都是10s),B行驶了100m,D飞行了2000m,B行驶的位移比D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

比较B和C,由于它们的位移和所用时间都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只有计算它们平均每秒位移的大小量才能比较。

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由上列表可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位移大小分别为5m、10m、25m、200m,这说明飞机行驶得最快。

这样,我们知道,可以用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板书]

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x△t

单位:

米每秒(ms)常用的有:

千米每时(kms)

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提问]大家想一想这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呢?

[分析]初中学过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那时那样讲是限于当时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现在我们学习的速度概念更严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另外一个物理量,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会讲到。

[板书]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通常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度,往往体现物体在某段时间运动快慢程度的平均效果,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描述。

这个速度,我们叫平均速度

在时间轴上观察可知,如果把△t取得非常小,这物体在从t到t+△t这样一个微小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就非常接近于t时刻的速度,所以当△t非常小时,我们可以认为,上述公式所求得的是时刻t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这是对物体运动一种精确的描述。

[学生练习]书P21的第三题,叫学生求800米跑的平均速度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呢?

速度,有时指的是平均速度,有时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家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学生练习]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种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物体在第2s内的速度为6ms

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7ms

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为5ms

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s时的速度为5ms

答案:

A、D

[板书]四、速度和速率

我们知道,速度是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只关心速度的大小,(比如汽车的时速表),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那么,初中学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的是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是否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呢?

(举800米环跑的例子)注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来说,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而平均速率则是物体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第二课时引入

我们通常在评价一个赛跑运动员的素质的时候会说,某个运动员有很好的爆发力,起跑很快。

那么现在同学们来想一想,如果用物理的语言应该如何描述呢?

爆发力好指的是运动员赛跑的“速度快”、“速度变化大”、还是“速度变化快”呢?

显然,指的是速度变化快。

不同的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大家可以看下表:

启动物体

速度增加量(ms)

所用时间(s)

1s内速度的增加量(ms)

竞赛用跑车

27.8

3.87

7.2

高速列车

69.4

265

0.26

自行车

15

9

1.7

运动员

12

0.2

60

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的快,所以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速度”。

[讲解]前面我们学过了速度的概念,速度是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描述了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相似的,我们也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板书]

加速度

定义: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

a=△v△t

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ms2)

矢量性:

加速度矢量

[分析]我们来分析加速度的方向,

a、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

物体减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

b、取初速度v0<0时,物体加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

物体减速△v=v2-v1>0,△t是标量,所以a>0;

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这个结论反过来也成立。

[学生练习]P27“作业”第四题

介绍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分析]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类似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公式a=△v△t当△t趋于无穷小的时候,a为瞬时加速度。

[分析]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比较容易混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它们的区别。

思考:

1、速度大,加速度小,有可能吗?

2、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有可能吗?

3、加速度大,而速度小,有可能吗?

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

[分析]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快,并不意味着物体就运动得快;加速度小说明物体速度变化的慢,并不意味着物体运动得慢;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为零,物体可能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对于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速度的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此,根据加速度不能判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反过来,根据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也不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板书]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糙的描述指点运动的快慢,是一段时间或位移上的平均效果,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指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速率是标量,指的是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

板书设计: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速度

1、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公式:

v=△x△t

3、单位:

米每秒(ms)常用的有:

千米每时(kms)

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粗略的描述,对应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

瞬时速度:

精确的描述,对应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

四、速度和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

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第二课时板书

加速度

1、定义: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来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2、公式:

a=△v△t

3、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ms2)

4、矢量性:

加速度矢量

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二、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作业: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10s后,来到一座大桥上,司机放慢车速后用0.5min通过了300m的大桥,求汽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峰:

“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